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鹤发童颜
  简化字:

   部首:鳥
 部首笔画:11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1
   拼音:hè
   注音:ㄏㄜˋ
   仓颉:JGHAF
  统一码:9DB4
   卷别:〈亥集中〉
同文书局本:1496页,第20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7159页,第12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下各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曷各切,𠀤音涸。水鳥名。似鵠,長頸高脚,丹頂白身,頸翅有黑,常以夜半鳴,聲聞八九里。
  博物志  鶴䯓頰䯔,耳響則聽遠,眼赤則眎遠,其色似雪。
  相鶴經  鶴,陽鳥也,而遊於隂,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
  埤雅  形定而色白,食於水,故喙長。軒於前,故後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凋。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壽。內典曰:鶴影生。禽經曰:鶴以聲交而孕。張華云:雄鳴上風,雌承下風則孕。
  崔豹·古今註  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𤣥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
  本草  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
  易·中孚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詩·小雅  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
  淮南子·說山訓  雞知將旦,鶴知夜半。
  左傳·閔二年  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又地名。
  史記·衞世家註  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又  莊子·徐無鬼  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郭註  鶴列,陳兵也。
 又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又  逸雅  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又姓。鶴壽,見  金史  。
 又  正韻  與翯同。
  詩·大雅  白鳥翯翯。
  孟子  作鶴鶴。
 又叶胡沃切,音礐。
  嵆康·琴賦  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论坛交流》


  简化字:

   部首:癶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拼音:fā , bō
   注音:ㄈㄚ,ㄅㄛ
   仓颉:NONHE
  统一码:767C
   卷别:〈午集中〉
同文书局本:784页,第10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753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方伐切,音髮。
  說文  䠶發也。
  詩·召南  壹發五豝。
  傳  發,矢也。
  前漢·匈奴傳  矢四發。
  註  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又  廣韻  起也。
  孟子  舜發於𤱶畝之中。
 又舒也,揚也。
  易·乾卦  六爻發揮。
  疏  發,越也。
 又  坤卦  發於事業。
  疏  宣發也。
  左傳·桓二年  聲名以發之。
  註  發揚此德也。
 又  博雅  開也。
  書·武成  發鉅橋之粟。
  疏  謂開出也。
  詩·小雅  明發不寐。
  註  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又  玉篇  進也,行也。
  博雅  去也。
  詩·齊風  履我發兮。
  疏  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
  禮·玉藻  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
  註  謂起屨也。
 又  釋名  撥也。撥使開也。
  禮·王制  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
  疏  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又  廣韻  明也。
  論語  亦足以發。
  註  謂發明大體也。
 又  廣韻  舉也。
  增韻  興也。
  前漢·王吉傳  愼毋有所發。
  註  謂興舉眾事也。
 又亂也。
  詩·邶風  毋發我笱。
 又伐也。
  詩·周頌  駿發爾私。
  疏  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又遣也。
  禮·檀弓  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註  發禮往賀也。
 又見也。
  禮·禮器  君子樂其發也。
  註  樂多其外見也。
 又動也。
  老子·道德經  地無以寧,將恐發。
 又洩也。
  楚辭·大招  春氣奮發。
 又  曆法  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又發發,疾貌。
  詩·小雅  飄風發發。
  箋  寒且疾也。
 又  詩傳  長發,大禘也。
  疏  大禘之樂歌也。
  唐書·禮樂志  懿祖曰:長發之舞。
 又昏禮曰發齊。
  荀子·禮論  大昏之未發齊也。
  註  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
  史記·禮書  作廢齊。
 又  玉篇  發,駕車也。
  揚子·方言  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𨻰魏之閒謂之稅。
  註  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又  後漢·五行志  東方神鳥曰發明。
  博雅  鳳皇晨鳴曰發明。
 又  汲冢周書  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
  註  發,東夷也。
 又淸發,水名。見  左傳  。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  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又姓。
  史記·封禪書  游水發根。
  註  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又  集韻    正韻  𠀤北末切,音撥。
  詩·衞風  鱣鮪發發。
  傳  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
  韓詩  作鱍。
  說文  作鮁。
 又叶方吠切,音廢。
  詩·豳風  一之日觱發。
  傳  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又叶非律切,廢入聲。
  揚雄·長楊賦  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考證:〔  左傳·桓元年  聲名以發之。〕 謹照原文元年改二年。〔  禮·王制  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軍甲。〕 謹照原文軍甲改車甲。

《论坛交流》


  古文:𩠖、𩑛、𩑱、𤕥      简化字:

   部首:髟
 部首笔画:10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5
   拼音:fà , fǎ
   注音: ㄈㄚˋ,ㄈㄚˇ
   仓颉:SHIKK
  统一码:9AEE
   卷别:〈亥集上〉
同文书局本:1453页,第2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6952页,第8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方伐切,音發。
  說文  根也。
  玉篇  首上毛也。
  釋名  髮,拔也。拔擢而出也。
  黃帝素問  腎之華在髮。
  草木子  血之榮以髮。
 又  莊子·逍遙遊  窮髮之北。
  音義  髮,猶毛也。北極之下,無毛之地也。毛,草也。地理書云:山以草木爲髮。
 又姓。
  前漢·儒林傳  東海髮福。
 又禿髮,複姓。
 又叶方味切,音沸。
  潘岳·藉田賦  被褐振裾,垂髫總髮。躡踵側肩,掎裳連襼。

《论坛交流》


  

   部首:立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拼音:tóng , zhōng
   注音:ㄊㄨㄥˊ,ㄓㄨㄥ
   仓颉:YTWG
  统一码:7AE5
   卷别:〈午集下〉
同文书局本:871页,第20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4166页,第12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正韻  徒紅切  集韻    韻會  徒東切,𠀤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
  增韻  十五以下謂之童子。
  易·蒙卦  匪我求童蒙。
  詩·衞風  童子佩觿。
  穀梁傳·昭十九年  羈貫成童。
  註  成童,八歲以上。
 又  增韻  女亦稱童子。
  禮·記註  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
  論語  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
  易·大畜  童牛之牿。
  詩·大雅  俾出童羖。
 又  釋名  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
  莊子·徐無鬼  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
  註  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
  前漢·功臣表  童鄕侯鐘祖。
 又草名。
  爾雅疏  寓木,一名宛童。
 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
  蜀志  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  篇海  男有罪爲奴曰童使。
  易·旅卦  得童僕貞。
  前漢·貨殖傳  童手指千。
  註  童,奴婢也。
  韻會補  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
  急就篇註  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
  廣韻  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又  集韻  諸容切,音鐘。
  公羊傳·桓十一年  公會宋公于夫童。
  註  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又借作同。
  列子·黃帝篇  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註  童,同也。聲之譌也。
 又叶徒黃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  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论坛交流》


  简化字:

   部首:頁
 部首笔画:9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8
   拼音:yán , yá
   注音:ㄧㄢˊ,ㄧㄚˊ
   仓颉:YHMBC
  统一码:984F
   卷别:〈戌集下〉
同文书局本:1407页,第17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6737页,第8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五姦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牛姦切,𠀤眼平聲。
  說文  眉目之閒也。
  詩·鄘風  子之淸揚,揚且之顏也。
  毛傳  顏,額角豐滿也。
  左傳·僖九年  天威不違顏咫尺。
  黃帝素問  心熱者,顏先赤。
  揚子·方言  𩕇、頟、顏,顙也。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顏。
 又幘顏。
  輿服雜事  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顏短耳長,以爲服妖。
 又那顏。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又商顏,山名。
  前漢·溝洫志  引洛水至商顏下。
  註  商山之顏,猶山額也。
 又孱顏,山高貌。
  歐陽修詩  空碧更孱顏。
 又姓。
  姓苑  出琅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
 又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爲氏。
 又古通眞韻,音銀。
  蘇軾·祭韓忠獻文  勿心大匠,笑彼汗顏。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