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字词: 中文服务美丽 中 古文:𠁧、𠁩 部首:丨 部首笔画:1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拼音:zhōng , zhòng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仓颉:L 统一码:4E2D 卷别:〈子集上〉 同文书局本:79页,第3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31页,第3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陟弓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 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 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 左傳·文元年 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 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 前漢·律歷志 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 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 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 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 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 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 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 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 老子·道德經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 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 鼓一中。 註 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 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 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 制中二千石。 註 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 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 中其莖。 註 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 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 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 禮·深衣註 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 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 禮·鄕飲酒義 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 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 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 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 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 律中大簇。 註 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 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 類篇 正韻 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 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 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 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 韻補 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 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 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 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 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 魏志·徐邈傳 :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 通鑑 :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考證:〔 班固·東都賦 宅中圓大。〕 謹照原書改張衡東京賦。 〔 周禮·春官·司刺 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斷民中。〕 謹照原文春官改秋官。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改以此三法者求民情。〔 易·坤卦 黃裳元吉,美在中也。〕 謹照原文美在中也改文在中也。 〔 左傳·定元年 季孫曰:子家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謹照原文子家下增子字。 〔 周禮·天官 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謹照原書天官改春官。 《论坛交流》 文 部首:文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0 总笔画:4 拼音:wén 注音:ㄨㄣˊ 仓颉:YK 统一码:6587 卷别:〈卯集下〉 同文书局本:477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276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 錯畫也。 玉篇 文章也。 釋名 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 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 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 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 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 尚書序 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 文,文字也。 說文 序 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 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 易·乾卦文言疏 文謂文飾。 又 易·坤卦 文在中也。 疏 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 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 書·堯典 欽明文思安安。 疏 發舉則有文謀。 又 禮·禮器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 禮自外作,故文。 註 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 禮·樂記 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 文,猶美也,善也。 又 左傳·僖二十三年 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 有文辭也。 又 前漢·酷吏傳 司馬安之文法。 註 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 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 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 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 史記·諡法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 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 集韻 文運切,音問。 論語 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 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 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 韻補 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 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 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 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论坛交流》 服 古文:𣍞、𦨈 部首:月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拼音:fú , fù , bì , bó 注音:ㄈㄨˊ,ㄈㄨˋ,ㄅㄧˋ,ㄅㄛˊ 仓颉:BSLE 统一码:670D 卷别:〈辰集上〉 同文书局本:505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408页,第5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房六切,音伏。 說文 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 五經文字 石經 變舟作月。 易·繫辭 服牛乗馬。 疏 服用其牛。 詩·鄭風 兩服上襄。 箋 兩服,中央夾轅者。 疏 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 廣韻 衣服。 易·訟卦 以訟受服。 書·舜典 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 易·豫卦 𠛬罰淸而民服。 書·舜典 四罪而天下咸服。 疏 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 書·益稷 弼成五服。 傳 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 周官 六服羣辟。 疏 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 周禮·夏官·職方氏 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 書·說命 旨哉說乃言惟服。 傳 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 管子·權修篇 上身服以先之。 註 服,行也。 又職也。 書·旅獒 無替厥服。 傳 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 詩·周南 寤寐思服。 傳 服,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 吾服女也甚忘。 註 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 詩·周南 服之無斁。 箋 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 詩·小雅 象弭魚服。 箋 矢服也。○按 周禮·夏官·司弓矢 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 詩·大雅 昭哉嗣服。 傳 服,事也。 又習也。 前漢·鼂錯傳 服其水土。 註 服,習也。 又姓。 後漢·服虔傳 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 史記·賈誼傳 楚人命鴞曰服。 註 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 廣韻 蒲北切 集韻 鼻墨切 正韻 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 禮·檀弓 扶服救之。 釋文 又作匍匐。 又 儀禮·士冠禮 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韻補 服,叶鼻墨切。 又 集韻 扶缶切,音負。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 牝服二柯。 註 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 集韻 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论坛交流》 務 简化字:务 部首:力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拼音:wù , wǔ , wú , máo , mào 注音:ㄨˋ,ㄨˇ,ㄨˊ,ㄇㄠˊ,ㄇㄠˋ 仓颉:NHOKS 统一码:52D9 卷别:〈子集下〉 同文书局本:148页,第20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684页,第7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亡遇切,音霧。 說文 趣也。从力,敄聲。 徐曰 言趣赴此事也。 爾雅·釋詁 務,彊也。 註 事務以力勉彊。 廣韻 事務也,專力也。 易·繫辭 夫易開物成務。 又姓。 廣韻 列仙傳有務光。 又 集韻 微夫切,霧平聲。務婁,邑名。 又 廣韻 謨袍切,音毛。前高後下。 又 集韻 莫𠋫切,音茂。昏也。 又 正韻 罔古切,音武。同侮。 詩·小雅 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又 韻補 叶迷侯切,音謀。 劉楨·瓜賦 豐細異形,圓方殊務。揚暉發藻,九采雜糅。糅平聲。 《论坛交流》 美 部首:羊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拼音:měi 注音:ㄇㄟˇ 仓颉:TGK 统一码:7F8E 卷别:〈未集中〉 同文书局本:951页,第10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4541页,第8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集韻 韻會 𠀤無鄙切,音眯。 說文 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註 羊大則美,故从大。 五經文字 从犬从火者,譌。 詩·召南·甘棠序 美召伯也。 疏 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又 廣韻 好色。 詩·邶風 匪女之爲美。 傳 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又 正韻 嘉也,好也。 又 韻補 叶明祕切。 劉向·九歎 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 或作媺。 《论坛交流》 丽 部首:丶 部首笔画:1 部外笔画:7 总笔画:8 拼音:lí , lì 注音: ㄌㄧˊ,ㄌㄧˋ 仓颉:MMBIB 统一码:4E3D 卷别:〈子集上〉 同文书局本:81页,第4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41页,第4字 查看扫描页 集韻 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 (麗)〔古文〕𠧥𠀙麗𪋘 唐韻 集韻 韻會 郞計切 正韻 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 司馬相如·大人賦 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 行步進止貌。 又 玉篇 偶也。 易·兌卦 麗澤兌。 註 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 麗馬一圉。 註 兩馬也。 又 束帛麗皮。 註 兩皮也。 史世紀 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 麗,偶數也。 又 玉篇 好也。 廣韻 美也。 楚辭·招魂 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 前漢·東方朔傳 以道德爲麗。 又 玉篇 數也。 詩·大雅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 廣韻 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 射糜麗龜。 註 麗,著也。 又 正韻 附也。 易·離卦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 禮·王制 郵罰麗于事。 註 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 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 麗,猶繫也。 又 玉篇 華綺也。 正韻 華也。 書·畢命 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 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 玉篇 施也。 書·多方 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 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 正韻 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 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 侯麗,秦地。 又 前漢·地理志 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 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 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 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 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 正韻 小舟也。 又姓,見 姓苑 。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 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 廣韻 呂支切 集韻 韻會 鄰知切 正韻 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 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 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 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 麗黃嚶嚶。 註 𪁐麗古字通。 又 集韻 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 集韻 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 類篇 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 集韻 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 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麗)考證:〔 楚辭·招魂 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论坛交流》 麗 古文:𠧥、𠀙、麗、𪋘 简化字:丽 部首:鹿 部首笔画:11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拼音:lì , lí , lǐ , sī 注音:ㄌㄧˋ,ㄌㄧˊ,ㄌㄧˇ,ㄙ 仓颉:MMBBP 统一码:9E97 卷别:〈亥集下〉 同文书局本:1510页,第3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7237页,第4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郞計切 正韻 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 司馬相如·大人賦 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 行步進止貌。 又 玉篇 偶也。 易·兌卦 麗澤兌。 註 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 麗馬一圉。 註 兩馬也。 又 束帛麗皮。 註 兩皮也。 史世紀 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 麗,偶數也。 又 玉篇 好也。 廣韻 美也。 楚辭·招魂 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 前漢·東方朔傳 以道德爲麗。 又 玉篇 數也。 詩·大雅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 廣韻 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 射糜麗龜。 註 麗,著也。 又 正韻 附也。 易·離卦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 禮·王制 郵罰麗于事。 註 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 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 麗,猶繫也。 又 玉篇 華綺也。 正韻 華也。 書·畢命 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 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 玉篇 施也。 書·多方 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 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 正韻 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 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 侯麗,秦地。 又 前漢·地理志 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 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 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 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 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 正韻 小舟也。 又姓,見 姓苑 。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 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 廣韻 呂支切 集韻 韻會 鄰知切 正韻 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 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 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 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 麗黃嚶嚶。 註 𪁐麗古字通。 又 集韻 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 集韻 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 類篇 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 集韻 郞狄切,音歷。縣名。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 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考證:〔 楚辭·招魂 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7 页数: 1/1
唐韻 陟弓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 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 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 左傳·文元年 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 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 前漢·律歷志 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 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 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 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 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 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 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 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 老子·道德經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 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 鼓一中。 註 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 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 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 制中二千石。 註 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 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 中其莖。 註 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 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 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 禮·深衣註 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 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 禮·鄕飲酒義 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 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 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 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 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 律中大簇。 註 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 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 類篇 正韻 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 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 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 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 韻補 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 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 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 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 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 魏志·徐邈傳 :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 通鑑 :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考證:〔 班固·東都賦 宅中圓大。〕 謹照原書改張衡東京賦。 〔 周禮·春官·司刺 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斷民中。〕 謹照原文春官改秋官。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改以此三法者求民情。〔 易·坤卦 黃裳元吉,美在中也。〕 謹照原文美在中也改文在中也。 〔 左傳·定元年 季孫曰:子家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謹照原文子家下增子字。 〔 周禮·天官 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謹照原書天官改春官。 《论坛交流》
考證:〔 班固·東都賦 宅中圓大。〕 謹照原書改張衡東京賦。 〔 周禮·春官·司刺 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斷民中。〕 謹照原文春官改秋官。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改以此三法者求民情。〔 易·坤卦 黃裳元吉,美在中也。〕 謹照原文美在中也改文在中也。 〔 左傳·定元年 季孫曰:子家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謹照原文子家下增子字。 〔 周禮·天官 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謹照原書天官改春官。
《论坛交流》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 錯畫也。 玉篇 文章也。 釋名 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 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 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 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 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 尚書序 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 文,文字也。 說文 序 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 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 易·乾卦文言疏 文謂文飾。 又 易·坤卦 文在中也。 疏 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 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 書·堯典 欽明文思安安。 疏 發舉則有文謀。 又 禮·禮器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 禮自外作,故文。 註 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 禮·樂記 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 文,猶美也,善也。 又 左傳·僖二十三年 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 有文辭也。 又 前漢·酷吏傳 司馬安之文法。 註 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 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 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 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 史記·諡法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 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 集韻 文運切,音問。 論語 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 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 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 韻補 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 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 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 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论坛交流》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房六切,音伏。 說文 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 五經文字 石經 變舟作月。 易·繫辭 服牛乗馬。 疏 服用其牛。 詩·鄭風 兩服上襄。 箋 兩服,中央夾轅者。 疏 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 廣韻 衣服。 易·訟卦 以訟受服。 書·舜典 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 易·豫卦 𠛬罰淸而民服。 書·舜典 四罪而天下咸服。 疏 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 書·益稷 弼成五服。 傳 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 周官 六服羣辟。 疏 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 周禮·夏官·職方氏 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 書·說命 旨哉說乃言惟服。 傳 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 管子·權修篇 上身服以先之。 註 服,行也。 又職也。 書·旅獒 無替厥服。 傳 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 詩·周南 寤寐思服。 傳 服,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 吾服女也甚忘。 註 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 詩·周南 服之無斁。 箋 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 詩·小雅 象弭魚服。 箋 矢服也。○按 周禮·夏官·司弓矢 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 詩·大雅 昭哉嗣服。 傳 服,事也。 又習也。 前漢·鼂錯傳 服其水土。 註 服,習也。 又姓。 後漢·服虔傳 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 史記·賈誼傳 楚人命鴞曰服。 註 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 廣韻 蒲北切 集韻 鼻墨切 正韻 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 禮·檀弓 扶服救之。 釋文 又作匍匐。 又 儀禮·士冠禮 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韻補 服,叶鼻墨切。 又 集韻 扶缶切,音負。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 牝服二柯。 註 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 集韻 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论坛交流》
唐韻 集韻 韻會 𠀤亡遇切,音霧。 說文 趣也。从力,敄聲。 徐曰 言趣赴此事也。 爾雅·釋詁 務,彊也。 註 事務以力勉彊。 廣韻 事務也,專力也。 易·繫辭 夫易開物成務。 又姓。 廣韻 列仙傳有務光。 又 集韻 微夫切,霧平聲。務婁,邑名。 又 廣韻 謨袍切,音毛。前高後下。 又 集韻 莫𠋫切,音茂。昏也。 又 正韻 罔古切,音武。同侮。 詩·小雅 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又 韻補 叶迷侯切,音謀。 劉楨·瓜賦 豐細異形,圓方殊務。揚暉發藻,九采雜糅。糅平聲。 《论坛交流》
廣韻 集韻 韻會 𠀤無鄙切,音眯。 說文 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註 羊大則美,故从大。 五經文字 从犬从火者,譌。 詩·召南·甘棠序 美召伯也。 疏 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又 廣韻 好色。 詩·邶風 匪女之爲美。 傳 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又 正韻 嘉也,好也。 又 韻補 叶明祕切。 劉向·九歎 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 或作媺。 《论坛交流》
集韻 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 (麗)〔古文〕𠧥𠀙麗𪋘 唐韻 集韻 韻會 郞計切 正韻 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 司馬相如·大人賦 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 行步進止貌。 又 玉篇 偶也。 易·兌卦 麗澤兌。 註 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 麗馬一圉。 註 兩馬也。 又 束帛麗皮。 註 兩皮也。 史世紀 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 麗,偶數也。 又 玉篇 好也。 廣韻 美也。 楚辭·招魂 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 前漢·東方朔傳 以道德爲麗。 又 玉篇 數也。 詩·大雅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 廣韻 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 射糜麗龜。 註 麗,著也。 又 正韻 附也。 易·離卦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 禮·王制 郵罰麗于事。 註 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 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 麗,猶繫也。 又 玉篇 華綺也。 正韻 華也。 書·畢命 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 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 玉篇 施也。 書·多方 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 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 正韻 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 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 侯麗,秦地。 又 前漢·地理志 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 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 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 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 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 正韻 小舟也。 又姓,見 姓苑 。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 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 廣韻 呂支切 集韻 韻會 鄰知切 正韻 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 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 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 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 麗黃嚶嚶。 註 𪁐麗古字通。 又 集韻 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 集韻 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 類篇 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 集韻 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 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麗)考證:〔 楚辭·招魂 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论坛交流》
(麗)〔古文〕𠧥𠀙麗𪋘 唐韻 集韻 韻會 郞計切 正韻 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 司馬相如·大人賦 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 行步進止貌。 又 玉篇 偶也。 易·兌卦 麗澤兌。 註 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 麗馬一圉。 註 兩馬也。 又 束帛麗皮。 註 兩皮也。 史世紀 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 麗,偶數也。 又 玉篇 好也。 廣韻 美也。 楚辭·招魂 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 前漢·東方朔傳 以道德爲麗。 又 玉篇 數也。 詩·大雅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 廣韻 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 射糜麗龜。 註 麗,著也。 又 正韻 附也。 易·離卦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 禮·王制 郵罰麗于事。 註 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 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 麗,猶繫也。 又 玉篇 華綺也。 正韻 華也。 書·畢命 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 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 玉篇 施也。 書·多方 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 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 正韻 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 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 侯麗,秦地。 又 前漢·地理志 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 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 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 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 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 正韻 小舟也。 又姓,見 姓苑 。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 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 廣韻 呂支切 集韻 韻會 鄰知切 正韻 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 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 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 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 麗黃嚶嚶。 註 𪁐麗古字通。 又 集韻 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 集韻 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 類篇 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 集韻 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 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麗)考證:〔 楚辭·招魂 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唐韻 集韻 韻會 郞計切 正韻 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 司馬相如·大人賦 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 行步進止貌。 又 玉篇 偶也。 易·兌卦 麗澤兌。 註 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 麗馬一圉。 註 兩馬也。 又 束帛麗皮。 註 兩皮也。 史世紀 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 麗,偶數也。 又 玉篇 好也。 廣韻 美也。 楚辭·招魂 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 前漢·東方朔傳 以道德爲麗。 又 玉篇 數也。 詩·大雅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 廣韻 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 射糜麗龜。 註 麗,著也。 又 正韻 附也。 易·離卦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 禮·王制 郵罰麗于事。 註 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 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 麗,猶繫也。 又 玉篇 華綺也。 正韻 華也。 書·畢命 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 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 玉篇 施也。 書·多方 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 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 正韻 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 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 侯麗,秦地。 又 前漢·地理志 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 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 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 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 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 正韻 小舟也。 又姓,見 姓苑 。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 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 廣韻 呂支切 集韻 韻會 鄰知切 正韻 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 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 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 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 麗黃嚶嚶。 註 𪁐麗古字通。 又 集韻 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 集韻 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 類篇 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 集韻 郞狄切,音歷。縣名。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 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考證:〔 楚辭·招魂 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论坛交流》
考證:〔 楚辭·招魂 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 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龙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