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金城汤池
  古文:𨤾、𨥄      

   部首:金
 部首笔画:8
 部外笔画:0
  总笔画:8
   拼音:jīn , jìn
   注音:ㄐㄧㄣ,ㄐㄧㄣˋ
   仓颉:C
  统一码:91D1
   卷别:〈戌集上〉
同文书局本:1295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6204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居音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居吟切,𠀤音今。
  易·繫辭註  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  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  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  金可以攺更。
  疏  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  從革作辛。
  傳  金之氣味。
  疏  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  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  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  厥貢惟金三品。
  傳  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  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  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  公羊傳·隱五年  百金之魚。
  註  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  不過數金。
  註  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  黃金一斤。
  註  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  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  金奏作于下。
  疏  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  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  衽金革。
  朱註  金戈兵之屬。
 又  韻會  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  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  聞金聲而止。
  註  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  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  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  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  上金隄。
  註  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  金城千里。
 又官名。
  周禮·秋官  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  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  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  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  置淮南淘金司。
 又  前漢·百官公卿表  更名執金吾。
  註  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  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  論語·摘輔象  風后受金法。
  註  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  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  前漢·地理志  金城郡。
  註  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  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  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  述異記  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  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  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  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  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  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  拾遺記  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  百兩金,藥名。
 又  唐本草  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  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  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  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金留氏,出  姓苑  。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  金布令甲。
  註  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  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  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  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  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  待詔金馬門。
  註  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見  博雅釋珠  。
 又鍾名。
  拾遺記  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  北斗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  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朴子·金丹卷  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  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  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  音噤。
  荀子·解蔽篇  金口閉舌。
 又  韻補  叶居良切,音疆。
  易林  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考證:〔  前漢·宣帝紀  金芝九莖,產於丞德殿銅池中。〕 謹照原文丞德殿改函德殿。

《论坛交流》


  

   部首:土
 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拼音:chéng
   注音:ㄔㄥˊ
   仓颉:GIHS
  统一码:57CE
   卷别:〈丑集中〉
同文书局本:229页,第32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1070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是征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時征切,𠀤音成。內曰城,外曰郭。
  釋名  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
  古今注  盛也,盛受國都也。
  淮南子·原道訓  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  天子曰崇城。
  史記·始皇本紀  帝築萬里長城。
  前漢·元帝紀  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
  司馬法曰  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  唐·李肇·國史補  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
  王禹偁·待漏院記  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
  淮南子·地形訓  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
  孫綽·天台賦  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
  左傳·文十六年  公子蕩爲司城。
  註  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又宮名。
  前漢·班倢伃傳  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
  書·禹貢  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
  孫綽·天台賦  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  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
  韓愈·贈張籍詩  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考證:〔  博物志  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二千年見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 謹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

《论坛交流》


  简化字:

   部首:水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拼音:tāng , tàng , shāng , yáng
   注音:ㄊㄤ,ㄊㄤˋ,ㄕㄤ,ㄧㄤˊ
   仓颉:EAMH
  统一码:6E6F
   卷别:〈巳集上〉
同文书局本:638页,第16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043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土郎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他郎切,𠀤音鏜。
  說文  熱水也。
  楚辭·九歌  浴蘭湯兮沐芳。
 又水名。
  山海經  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又  水經注  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又谷名。
  張衡·南都賦  湯谷涌其後。
 又州名。
  韻會  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又縣名。
  廣輿記  湯隂縣,屬彰德府。
 又  書·虞書疏  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又  風俗通·王霸篇  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又  廣韻  式羊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尸羊切,𠀤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
  詩·大雅  江漢湯湯。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
  禮·月令  如以熱湯。
 又  集韻  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
  淮南子·天文訓  日出于湯谷。
 又  廣韻  他浪切,音盪。與蕩通。
  詩·陳風  子之湯兮。
  傳  湯,蕩也。
  箋  言游蕩無不爲也。
 又與盪同。
  前漢·天文志  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又  韻補  叶透空切,音通。
  東方朔·七諫  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考證:〔  楚辭·九歌  浴蘭湯兮沐芳華。〕 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謹省華字。

《论坛交流》


  

   部首:水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拼音:chí , tuó , chè
   注音:ㄔˊ,ㄊㄨㄛˊ,ㄔㄜˋ
   仓颉:EPD
  统一码:6C60
   卷别:〈巳集上〉
同文书局本:606页,第5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899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直離切  集韻    正韻  陳知切  韻會  除知切,𠀤音馳。
  說文  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
  周禮·秋官  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註  謂陂障之水道也。
  禮·月令  毋漉陂池。
  註  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又城塹曰溝池。
  禮·禮運  城郭溝池以爲固。
  班固·西都賦  呀周池而成淵。
  註  城有水曰池。
 又朝夕池,海也。
  枚乗諫吳王書  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註  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又咸池,天神也。
  東方朔·七諫  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又咸池,黃帝樂名。
 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
  周禮·春官  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
  註  咸池,大咸也。
  禮·樂記  咸池備矣。
  註  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又咸池,星名。主五穀。見  史記·天官書  。
 又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  甘氏星經  。
 又  爾雅·釋樂註  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又棺飾。
  禮·檀弓  池視重霤。
  疏  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又  小爾雅  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又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前漢·宣帝紀  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又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
  黃庭經  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又心之別名爲中池。
  黃庭經  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又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
  楊愼·墐戸錄  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又差池,飛貌。
  詩·邶風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黃池,地名。
  春秋·哀十三年  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又天池,山名。在南陽。
 又州名。
  廣輿記  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又姓。漢中牟令池瑗。見  風俗通  。
 又  唐韻  徒何切  集韻    韻會  唐何切  正韻  湯何切,𠀤音駝。與沱通。
  說文  江別流也。
 又虖池,水名。在幷州界。
  周禮·夏官·職方氏  幷州,其川虖池。
  註  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𠀤同。
 又陂池,或作坡陁。
  刋謬正俗  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又  楚辭·九歌  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
  揚雄·羽獵賦  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
  註  池𠀤讀沱。
 又  正韻  直列切,音徹。
  禮·檀弓  主人旣祖塡池。
  註  塡池當讀爲奠徹。

考證:〔  枚乗諫吳王書  游曲臺臨上路,不知朝夕之池。〕 謹照原文知改如。〔  揚雄·羽獵賦  相與集於靑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隘以江河。〕 謹照原文靑改靖。隘改溢。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