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花不棱登
  古文:      

   部首:艸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拼音:huā
   注音:ㄏㄨㄚ
   仓颉:TOP
  统一码:82B1
   卷别:〈申集上〉
同文书局本:1020页,第2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4889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正韻  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  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  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  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  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  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  韻補  音訶。
  棗據詩  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  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  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  後漢書·李諧·述身賦  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论坛交流》


  古文:𠀚、𠙐      

   部首:一
 部首笔画:1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拼音:bù , fǒu , fōu , fū
   注音:ㄅㄨˋ,ㄈㄡˇ,ㄈㄡ,ㄈㄨ
   仓颉:MF
  统一码:4E0D
   卷别:〈子集上〉
同文书局本:76页,第15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20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韻會    正韻  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  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  周禮·夏官  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  服不服之獸者。
 又  廣韻    韻會  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  韻會  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  玉篇  甫負切  廣韻  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  廣韻  甫鳩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  䳡其鳺鴀。
  郉疏  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  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  汲郡人不準。◎按  正字通  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  正韻  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  鄂不韡韡。
  鄭箋  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  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  白華絳趺。
  唐詩  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  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  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  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  正字通  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  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  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  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  韻補  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  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  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考證:〔  禮·曾子問  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 謹照原文省下日字。〔  荀子·賦論篇  〕 謹照原書省論字。〔  註  謂小人所鄙也。〕 謹按原文無此註,改為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论坛交流》


  

   部首:木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拼音:léng , lèng , lēng , líng , chēng
   注音:ㄌㄥˊ,ㄌㄥˋ,ㄌㄥ,ㄌㄧㄥˊ,ㄔㄥ
   仓颉:DGCE
  统一码:68F1
   卷别:〈辰集中〉
同文书局本:534页,第16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551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魯登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盧登切,𠀤冷平聲。或作楞,俗作稜。
  說文  柧也。
  廣韻  四方木也。
 又殿堂上最高處曰柧棱。見柧字註。
 又神靈之威曰棱。
  前漢·李廣傳  威棱憺乎列國。
 又剛棱。
  後漢·王允傳  剛棱疾惡。
 又模棱,持兩端。
  唐書·蘇味道傳  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持兩端可也。世號模棱手。
 又  集韻  閭承切,音陵。義同。
 又  集韻  丑升切,音僜。吳人謂酢柚爲棱。

《论坛交流》


  古文:𤼪、𤼷      

   部首:癶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拼音:dēng , dé
   注音:ㄉㄥ,ㄉㄜˊ
   仓颉:NOMRT
  统一码:767B
   卷别:〈午集中〉
同文书局本:784页,第7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751页,第7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都騰切,等平聲。
  爾雅·釋詁  陞也。
  玉篇  上也。進也。
  易·明夷  初登于天。
  書·堯典  疇咨若時登庸。
  左傳·僖九年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
  禮·月令  農乃登麥。
  周禮·秋官  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前漢·食貨志  進業曰登。
  註  進上百工之業也。
 又  爾雅·釋詁  成也。
  增韻  熟也。
  書·泰誓  以登乃辟。
  詩·大雅  誕先登于岸。
  周禮·地官·小司徒  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
  註  登,成也。成猶定也。
  孟子  五穀不登。
  註  登,成熟也。
 又尊之曰登。
  禮·月令  登龜。
  註  龜言登者,尊之也。
 又  博雅  登登,眾也。
 又築牆用力相應聲。
  詩·大雅  築之登登。
 又登聞鼓院。
  宋史·職官志  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又榻登。
  釋名  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
  說文  作毾㲪。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  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又鳳皇朝鳴曰登晨。見  軒轅黃帝記  。
 又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又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又  集韻  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又  字彙補  東職切,等入聲。
  公羊傳·隱五年  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註  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又叶都籠切,音東。
  前漢·宣元敘傳  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又叶都郎切,音當。
  易林  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
  說文  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集韻  或作僜。
  字彙  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