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水滴石穿
  

   部首:水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0
  总笔画:4
   拼音:shuǐ
   注音:ㄕㄨㄟˇ
   仓颉:E
  统一码:6C34
   卷别:〈巳集上〉
同文书局本:603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884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正韻  式軌切  集韻    韻會  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  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  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  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  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  五行,一曰水。
  又  水曰潤下。
  正義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  水流濕。
  說卦  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  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  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  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  禮·玉藻  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  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  禮·曲禮  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  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  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  前漢·律歷志  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  前漢·地理志  。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  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  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  韻補  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  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  韻補  音準。引  白虎通  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  周禮·考工記  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论坛交流》


  

   部首:水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拼音:dī
   注音:ㄉㄧ
   仓颉:EYCB
  统一码:6EF4
   卷别:〈巳集上〉
同文书局本:644页,第3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068页,第3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都歷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丁歷切,𠀤音的。
  說文  水註也。
  增韻  涓滴,水點。
 又瀝下也。
  王子年·拾遺記  香露滴瀝。
  廣韻  亦作𤁷。
  法華經  作渧,與滳異。

《论坛交流》


  古文:𥐘      

   部首:石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0
  总笔画:5
   拼音:shí , dàn , shí
   注音:ㄕˊ,ㄉㄢˋ,ㄕˊ
   仓颉:MR
  统一码:77F3
   卷别:〈午集下〉
同文书局本:827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962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正韻  常隻切  韻會  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  山骨也。
  釋名  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  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  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  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  擊石拊石。
  註  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  厚聲石。
  註  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  石畫之臣。
  師古註  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  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  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  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  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  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  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  關石和鈞。
  註  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  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  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  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  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  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  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  招魂  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  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论坛交流》


  穿

   部首:穴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拼音:chuān , chuàn , yuān
   注音:ㄔㄨㄢ,ㄔㄨㄢˋ,ㄩㄢ
   仓颉:JCMVH
  统一码:7A7F
   卷别:〈午集下〉
同文书局本:863页,第18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4129页,第7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昌緣切,音川。
  說文  通也,穴也。
  詩·召南  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
  前漢·食貨志  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
  註  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又  增韻  委曲入也,鑽也,鑿也。
  前漢·溝洫志  穿渠漑田。
 又  廣韻  孔也。
  史記·鄧通傳  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
  後漢·耿恭傳  衣屨穿決。
 又國名。
  爾雅·釋地八狄疏  六曰穿胷。
 又  本草  百穿,蜂房也。
 又  拾遺記  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又  廣韻  尺絹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樞絹切,𠀤音釧。貫也。
  前漢·司馬遷傳  貫穿經傳。
 又叶樞倫切,音春。
  揚雄·長楊賦  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
  註  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又  韻會小補  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