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带音
  简化字:

   部首:巾
 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拼音:dài
   注音:ㄉㄞˋ
   仓颉:KPBLB
  统一码:5E36
   卷别:〈寅集中〉
同文书局本:333页,第6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1581页,第7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當蓋切,音㯂。
  說文  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
  徐鉉曰  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
  釋名  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
  易·訟卦  或錫之鞶帶。
  疏  鞶帶大帶也。
  禮·玉藻  凡帶有率,無箴功。
  疏  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
 又  揚子·方言  厲謂之帶。
  註  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
  詩·小雅  垂帶而厲。
 又佩也。
  禮·月令  帶以弓䪅。
 又  揚子·方言  行也。
  註  隨人行也。
 又蟲名。
  莊子·齊物論  螂蛆甘帶。
 又書帶,草名。
  三齊記  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
 又姓。
  賈誼·過秦論  帶佗。
 又叶音蒂。
  楚辭·九歌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鄉,誰須兮雲之際。

考證:〔  易·訟卦  或錫之鞶帶。  疏  鞶革大帶也。〕 謹照原文革改帶。〔  楚辭·九歌  荷衣分蕙帶,鯈而來兮忽而逝。〕 謹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儵。

《论坛交流》


  

   部首:音
 部首笔画:9
 部外笔画:0
  总笔画:9
   拼音:yīn
   注音:ㄧㄣ
   仓颉:YTA
  统一码:97F3
   卷别:〈戌集中〉
同文书局本:1396页,第25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6680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於今切,音隂。
  說文  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書·舜典  八音克諧。
  禮·樂記  變成方謂之音。
  疏  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  以六律爲之音。
  疏  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
  詩序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疏  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  秦  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  易·中孚  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  雞曰翰音。
 又姓。見  姓苑  。
 又  正韻  於禁切。與䕃通。
  左傳·文十七年  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  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𠀤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考證:〔  詩序  聲成文,謂之音。  疏  季扎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謹照原文季扎改季札。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