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張洪烈
  古文:      简化字:

   部首:弓
 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拼音:zhāng , zhàng
   注音:ㄓㄤ,ㄓㄤˋ
   仓颉:NSMV
  统一码:5F35
   卷别:〈寅集下〉
同文书局本:359页,第19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1719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陟良切  集韻    韻會  中良切,𠀤帳平聲。
  說文  施弓弦也。
  禮·曲禮  張弓尚筋。
  儀禮·鄕射禮  勝者執張弓。
 又  廣雅  大也。
  詩·大雅  孔修且張。
  書·康王之誥  張皇六師。
 又  廣雅  施也。
  史記·武帝紀  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又  廣韻  開也。
  老子·道德經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又  韻會  設也。
  史記·曹相國世家  取酒張坐飮。
 又施絃曰張。
  前漢·董仲舒傳  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又羅取鳥獸曰張。
  周禮·秋官·冥氏  掌設弧張。
  註  弧張,罿罦之屬。
  後漢·王喬傳  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又計物之數曰張。
  左傳·昭十三年  子產以幄幕九張行。
  後漢·明帝八王傳  寵有彊弩數千張。
 又星名。
  史記·律書  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
  天官書  張素爲廚,主觴客。
  正義  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又譸張,誑也。
  書·無逸  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
  前漢·申屠嘉傳  以材官蹶張。
  註  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又乖張,相戾也。
  司馬貞·補史記序  其中遠近乖張。
 又姓。
  廣韻  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云: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
  詩·小雅  張仲孝友。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知亮切,音帳。
  廣韻  張施。
  集韻  𨻰設也。
  周禮·天官·掌次  掌凡邦之張事。
  前漢·王尊傳  供張如法而辦。
 又  韻會  自侈大也。
  左傳·桓六年  隨張必棄小國。
  釋文  張,豬亮反。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
  嵆康·琴賦  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㺒亮。
 又與脹通。
  左傳·成十年  晉侯將食張如厠。
  註  張,脹滿也。
 又與帳通。
  史記·高帝紀  復留止張飮三日。
  註  張,幃帳也。
 又  左傳·僖十五年  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疏  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
  釋文  張,中亮反。
 又雄張。
  後漢·班超傳  于寘王雄張南道。
  註  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论坛交流》


  

   部首:水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拼音:hóng
   注音:ㄏㄨㄥˊ
   仓颉:ETC
  统一码:6D2A
   卷别:〈巳集上〉
同文书局本:621页,第2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967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戸公切  集韻    正韻  胡公切,𠀤音紅。
  說文  洚水也。
  書·堯典  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
  書·大誥  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
  水經  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
  廣輿記  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  揚子·方言  石阻河流爲洪。
  田藝蘅煑泉小品  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
  漫叟詩話  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又射洪,縣名。
  廣輿記  潼川州有射洪縣。
 又州名。
  韻會  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
  水經注  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又山名。
  廣輿記  在福寧州城南。
 又  輟耕錄  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又姓。
  廣韻  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又通作鴻。
  史記·河渠書  禹抑鴻水。
 又  集韻  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论坛交流》


  古文:      

   部首:火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拼音:liè
   注音:ㄌㄧㄝˋ
   仓颉:MNF
  统一码:70C8
   卷别:〈巳集中〉
同文书局本:669页,第16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197页,第7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正韻  良辥切  集韻    韻會  力蘖切,𠀤音列。
  說文  火猛也。
  玉篇  熱也。
  書·胤征  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又  詩·鄭風  火烈具舉。
  傳  烈,列也。
  箋  列人持火具舉,言衆同心。
 又  爾雅·釋詁  烈,業也。
  書·伊訓  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
  傳  湯有功烈之祖,故稱焉。
 又  詩·小雅  烝衎烈祖。
  箋  烈,美也。
 又  爾雅·釋詁  烈,光也。
  詩·周頌  休有烈光。
 又  爾雅·釋訓  烈烈,威也。
  詩·小雅  烈烈征師。
  箋  烈烈,威武貌。
 又  詩·小雅  憂心烈烈。
  箋  烈烈,憂貌。
 又  詩·小雅  南山烈烈。
  傳  烈烈然至難也。
  疏  値時寒甚,視南山則烈烈然,愴其至役之勞苦,而情以爲至難也。
 又  爾雅·釋詁  烈,餘也。
  註  𨻰鄭之閒曰烈。
  揚子·方言  晉衞之閒曰烈。
 又  詩·大雅·雲漢序  宣王承厲王之烈。
  箋  烈,餘也。
 又  孟子  於今爲烈,如之何其受之。
  註  於今爲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餽也。
 又  韻會  毒也。
  前漢·公孫弘傳  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又  戰國策  聞弦者,音烈而高飛。
  註  烈,猛也。
 又  揚子·方言  烈,暴也。
  史記·酷吏傳  皆以酷烈爲聲。
 又  諡法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
 又  集韻  忠烈也。
  韻會  剛正曰烈。
  史記·伯夷傳  烈士徇名。
 又  聶政傳  乃其𡛷亦烈女也。
 又  爾雅·釋草疏  本草,石芸味甘。一名螫烈。
 又  通典·兵制  五人爲烈,烈有頭目。詳火字註。
 又姓。
  拾遺記  烈裔工畫。
 又與裂通。
  前漢·王莽傳  軍人分烈莽身支節。
 又  唐韻正  古音例。
  詩·豳風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傳  栗烈,寒氣也。
 又  大雅  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傳  貫之加于火曰烈。
  楊戲楊季休贊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註  克,苦代反。◎按字彙引此云:叶力質切。非。朱子於詩七月生民烈字,俱云:叶力制反。唐韻正直以爲古音例。所引經傳子集甚詳,皆確有明據,應从之。
 又與厲通。
  詩·大雅  烈假不瑕。
  釋文  烈,鄭作厲。力世反。
 又  禮·祭法  厲山氏之有天下也。
  註  厲山氏炎帝也。起于厲山,或曰烈山氏。魯語作列山。左傳作烈山。
  水經注  賜水西逕厲鄕南,水南有重山,卽烈山也。山下一穴,相傳神農所生處,故禮謂之烈山氏。
  唐韻正  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衆竅爲虛。厲卽烈字。
 又音賴。見  詩·大雅·烈假註  鄭虔讀。
 又與冽通。
  詩·小雅  有冽氿泉。
  疏  七月云:二之日栗冽,是冽爲寒氣也。
  說文  本作𤉩。
列烈二字原从歺作。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