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部首:土
 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拼音:chéng
   注音:ㄔㄥˊ
   仓颉:GIHS
  统一码:57CE
   卷别:〈丑集中〉
同文书局本:229页,第32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1070页,第2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是征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時征切,𠀤音成。內曰城,外曰郭。
  釋名  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
  古今注  盛也,盛受國都也。
  淮南子·原道訓  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  天子曰崇城。
  史記·始皇本紀  帝築萬里長城。
  前漢·元帝紀  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
  司馬法曰  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  唐·李肇·國史補  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
  王禹偁·待漏院記  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
  淮南子·地形訓  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
  孫綽·天台賦  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
  左傳·文十六年  公子蕩爲司城。
  註  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又宮名。
  前漢·班倢伃傳  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
  書·禹貢  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
  孫綽·天台賦  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  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
  韓愈·贈張籍詩  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考證:〔  博物志  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二千年見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 謹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

《论坛交流》


  简化字:

   部首:門
 部首笔画:8
 部外笔画:0
  总笔画:8
   拼音:mén
   注音:ㄇㄣˊ
   仓颉:AN
  统一码:9580
   卷别:〈戌集上〉
同文书局本:1329页,第53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6362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莫奔切  集韻    正韻  謨奔切  韻會  謨昆切,𠀤音捫。
  說文  聞也。从二戸,象形。
  玉篇  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
  博雅  門,守也。
  釋名  捫也。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
  易·同人  同人于門。
  註  心無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於門也。
  書·舜典  賔于四門,四門𥡆𥡆。
  傳  四門,四方之門。
  禮·月令  孟秋之月,其祀門。
  周禮·天官·掌舍  爲帷宮,設旌門。
  註  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
  又  設車宮轅門。
  註  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
  楚辭·九辯  君之門以九重。
  註  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又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
  前漢·𨻰勝傳  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又橋門,國學門也。
  後漢·儒林傳  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又師門。
  後漢·桓榮傳  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又  通鑑  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又  正字通  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
  易·繫辭  道義之門。
  疏  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又  老子·道德經  衆妙之門。
 又期門,勇士也。
  後漢·譙𤣥傳  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
  註  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
  班固·西部賦  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又官名。
  周禮·地官  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
  後漢·百官志  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又  門大夫六百石。
  註  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又  周禮·春官·小宗伯  其正室,皆謂之門子。
  註  將代父當門者也。
  左傳·襄十一年  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  託於木門。
  註  木門,晉地  史記·項羽紀  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孟康註  在新豐東十七里。
 又  秦本紀  敗三晉之師於石門。
  一統志  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又鴈門,郡名。見  前漢·地理志  。
 又山名。
  書·禹貢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
  傳  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
  後漢·逸民傳  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又  正字通  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  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
  註  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
  天文志  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又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又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
  左傳·宣十八年註  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  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
  註  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  使盧生求羨門高誓。
  註  羨門,古仙人。
  前漢·藝文志  逢門射法二篇。
  註  卽逢蒙。
  荀子·正論篇  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又  正字通  僧曰沙門桑門。
  前漢·郊祀志  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又  韻補  叶民堅切,音眠。
  楚辭·遠遊  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又叶眉貧切,音珉。
  詩·邶風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
  荀卿·雲賦  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考證:〔  周禮·大司樂  舞雲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謹照原文大磬改大㲈。

《论坛交流》


  

   部首:大
 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拼音:shī , yì
   注音:ㄕ,ㄧˋ
   仓颉:HQO
  统一码:5931
   卷别:〈丑集下〉
同文书局本:249页,第9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1178页,第4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  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  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  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  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  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  與佚軼通。
 又  集韻    韻會  式吏切  正韻  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  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论坛交流》


  古文:𤆄      

   部首:火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0
  总笔画:4
   拼音:huǒ , huō
   注音:ㄏㄨㄛˇ,ㄏㄨㄛ
   仓颉:F
  统一码:706B
   卷别:〈巳集中〉
同文书局本:665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3178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集韻  呼果切  韻會    正韻  虎果切,𠀤貨上聲。
  說文  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釋名  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
  玉篇  𤆄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
  古史考  燧人氏初作火。
  書·洪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
  書·堯典  日永星火。
  傳  火,蒼龍之中星。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又  禮·王制  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前漢·成帝紀  火耕水耨。
 又  周禮·夏官·司爟  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  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論語  鑽燧改火。
 又盛陽曰炎火。
  詩·小雅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傳  炎火,盛陽也。
  箋  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  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
  疏  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又  春秋·宣十六年  成周宣榭火。
  左傳  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又  南史·齊武帝紀  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又  唐書·兵志  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
  通典·兵制  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又  司馬法  人人正正,辭辭火火。
  註  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
  古木蘭詩  出門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
  本草綱目  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
  木華·海賦  隂火潛然。
 又山名。
  山海經  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又  正字通  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又井名。
  左思·蜀都賦  火井沈熒於幽泉。
  註  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又寒火。
  抱朴子·地眞篇  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又火傳。
  莊子·養生主  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又  爾雅·釋魚  十龜,一曰火龜。
  疏  龜生火中者。
 又火䑕。
  山海經  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
  明紀事本末  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
  正字通  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又  廣東通志  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又叶虎洧切  詩·豳風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又叶後五切。
  韓愈·元和聖德詩  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又叶虎何切。
  莊子·外物篇  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
  韻會小補  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集韻  或作灬。

《论坛交流》


  古文:𥙏      

   部首:歹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拼音:yāng
   注音:ㄧㄤ
   仓颉:MNLBK
  统一码:6B83
   卷别:〈辰集下〉
同文书局本:579页,第4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770页,第15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廣韻    集韻    類篇    韻會    正韻  𠀤於良切,音央。
  說文  咎也。一曰禍也,罰也,敗也。
  書·伊訓  作不善,降之百殃。
  周禮·天官·女祝  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又  集韻  於郞切,音鴦。義同。

《论坛交流》


  古文:𢎜、𨕤      

   部首:又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拼音:jí
   注音:ㄐㄧˊ
   仓颉:NHE
  统一码:53CA
   卷别:〈子集下〉
同文书局本:165页,第3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766页,第4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其立切  集韻    韻會  極入切  正韻  忌立切,𠀤琴入聲。
  說文  逮也。从又从人。
  徐曰  及,捕人也。會意。
  廣韻  至也。
 又  韻會  旁及,覃被也。
  詩·大雅  覃及鬼方。
  周頌  燕及皇天。
 又  增韻  連累也。
  左傳·隱六年  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又兼與之辭。
  左傳·宣七年  與謀曰及。
 又  後漢·黨錮傳  張儉等八人爲八及,言能導人追宗也。
 又  韻補  叶極業切。
  詩·大雅  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论坛交流》


  

   部首:水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拼音:chí , tuó , chè
   注音:ㄔˊ,ㄊㄨㄛˊ,ㄔㄜˋ
   仓颉:EPD
  统一码:6C60
   卷别:〈巳集上〉
同文书局本:606页,第5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2899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廣韻  直離切  集韻    正韻  陳知切  韻會  除知切,𠀤音馳。
  說文  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
  周禮·秋官  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註  謂陂障之水道也。
  禮·月令  毋漉陂池。
  註  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又城塹曰溝池。
  禮·禮運  城郭溝池以爲固。
  班固·西都賦  呀周池而成淵。
  註  城有水曰池。
 又朝夕池,海也。
  枚乗諫吳王書  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註  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又咸池,天神也。
  東方朔·七諫  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又咸池,黃帝樂名。
 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
  周禮·春官  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
  註  咸池,大咸也。
  禮·樂記  咸池備矣。
  註  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又咸池,星名。主五穀。見  史記·天官書  。
 又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  甘氏星經  。
 又  爾雅·釋樂註  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又棺飾。
  禮·檀弓  池視重霤。
  疏  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又  小爾雅  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又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前漢·宣帝紀  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又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
  黃庭經  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又心之別名爲中池。
  黃庭經  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又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
  楊愼·墐戸錄  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又差池,飛貌。
  詩·邶風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黃池,地名。
  春秋·哀十三年  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又天池,山名。在南陽。
 又州名。
  廣輿記  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又姓。漢中牟令池瑗。見  風俗通  。
 又  唐韻  徒何切  集韻    韻會  唐何切  正韻  湯何切,𠀤音駝。與沱通。
  說文  江別流也。
 又虖池,水名。在幷州界。
  周禮·夏官·職方氏  幷州,其川虖池。
  註  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𠀤同。
 又陂池,或作坡陁。
  刋謬正俗  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又  楚辭·九歌  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
  揚雄·羽獵賦  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
  註  池𠀤讀沱。
 又  正韻  直列切,音徹。
  禮·檀弓  主人旣祖塡池。
  註  塡池當讀爲奠徹。

考證:〔  枚乗諫吳王書  游曲臺臨上路,不知朝夕之池。〕 謹照原文知改如。〔  揚雄·羽獵賦  相與集於靑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隘以江河。〕 謹照原文靑改靖。隘改溢。

《论坛交流》


  古文:𤉯      简化字:

   部首:魚
 部首笔画:11
 部外笔画:0
  总笔画:11
   拼音:yú
   注音:ㄩˊ
   仓颉:NWF
  统一码:9B5A
   卷别:〈亥集中〉
同文书局本:1465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武英殿本:7018页,第1字 查看扫描页

  唐韻  語居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牛居切,𠀤御平聲。
  說文  本作𤋳,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
  註  徐鍇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
  韻會  隷省作魚。
  易·中孚  豚魚吉。
  註  魚者,蟲之隱者也。
  儀禮·有司徹  魚𠤎。
  註  魚無足翼。
  史記·周本紀  白魚躍入王舟中。
  註  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
 又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
 又  詩·小雅  象弭魚服。
  傳  魚服,魚皮。
  陸璣疏  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
 又  唐書·車服志  初罷龜袋,復給以魚。
  遼史·興宗記  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
  金史·輿服志  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
 又  左傳·閔二年  歸夫人魚軒。
  註  以魚皮爲飾。
 又馬名。
  爾雅·釋畜  二目白,魚。
  註  似魚目也。
  詩·魯頌  有驔有魚。
 又地名。
  左傳·僖二年  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
 又  文十六年  惟裨儵魚,人實逐之。
  註  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
 又  晉語  夷鼓,彤魚氏之甥也。
  註  彤魚,國名。
 又姓。
  左傳·成十五年  魚石爲左師。
  史記·秦本紀  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
 又與吾同。
  列子·黃帝篇  姬,魚語女。
  註  姬讀居,魚讀吾。
 又叶魚羈切,音宜。
  徐幹·七喩  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
 又叶語鳩切,音牛。
  庾闡詩  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考證:〔今以爲弓鞬步又者也。〕 謹照陸璣疏原文步又改步叉。

《论坛交流》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