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識認

 简化字:识认
  注音: ㄕˋ ㄖㄣˋ
  拼音: shì rèn

認得、認。《三國演義》第五回:「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聞洛陽劉元普仗義疏財,名傳天下,不論認不認,但是以情相求,無有不應。」


  識相

 简化字:识相
  注音: ㄕˋ ㄒㄧㄤˋ
  拼音: shì xiàng
 相反词:討厭、惹厭

能夠自知、自量、知趣。如:「你要相點兒,別自討苦吃!」


  識字

 简化字:识字
  注音: ㄕˋ ㄗˋ
  拼音: shì zì

字。《儒林外史》第四〇回:「只是這班小孩子,一個個好模好樣,也還覺得聰俊,怎得有個先生教他字便好!」《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寶琴年輕心熱,且本性聰敏,自幼讀書字,今在賈府住了兩日,大概人物已知。」


  熟識

 简化字:熟识
  注音: ㄕㄨˊ ㄕˋ
  拼音: shú shì
 相似词:熟悉
 相反词:生疏、陌生

素來認。《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他那中間人,我都熟,絲毫不得走作的。」《文明小史》第五六回:「船上都是熟的,為什麼要換別家呢?」


  素識

 简化字:素识
  注音: ㄙㄨˋ ㄕˋ
  拼音: sù shì

舊交。《福惠全書.卷一八.刑名部.土番點卯》:「或欲借才于我境,必先詣素商之。」


  題識

 简化字:题识
  注音: ㄊㄧˊ ㄓˋ
  拼音: tí zhì

1.題寫以做標誌。《三國志.卷一三.魏書.華歆傳》:「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歆皆無所拒,密各題。」

2.書、畫等美術作品上的署名或題款。如:「這幅山水畫的左上方有名家的題。」


  通識

 简化字:通识
  注音: ㄊㄨㄥ ㄕˋ
  拼音: tōng shì

一種要求見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所需的各門知,以拓寬視野、開放心靈、擴充知領域,並能全面觀照當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如:「通課程」。


  唯識

 简化字:唯识
  注音: ㄨㄟˊ ㄕˋ
  拼音: wéi shì

1.梵語vijñapti-mātratā的意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謂一切外境只是心所變現的,沒有客觀的對象和外境,只有心。《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覆思獨善傷大士行,唯所變,何非淨方。」

2.書名。佛教典籍。唯宗的典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自念教檢未窺,難辨真偽,即往東魏,聽覽唯。」


  先識

 简化字:先识
  注音: ㄒㄧㄢ ㄕˋ
  拼音: xiān shì

在事情發生前就預先料到的卓越見。《晉書.卷六〇.索靖傳》:「靖有先遠量,知天下將亂。」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二.名臣》:「其後,北戎講和,西戎納款,而封禪祠祀,蒐講墜典,靡有虛日,魏公始嘆文靖之先過人遠矣。」


  相識

 简化字:相识
  注音: ㄒㄧㄤ ㄕˋ
  拼音: xiāng shì
 相似词:認識

1.彼此認。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三國演義》第二六回:「且說關公正尋思間,忽報有人相訪。及請入,卻不相。」

2.之人。《西遊記》第一二回:「正是有緣得遇舊相,般若還歸本道場。」


  省識

 简化字:省识
  注音: ㄒㄧㄥˇ ㄕˋ
  拼音: xǐng shì

。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三:「畫圖省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清.納蘭性德〈南鄉子.淚咽卻無聲〉詞:「憑仗丹青重省,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學識

 简化字:学识
  注音: ㄒㄩㄝˊ ㄕˋ
  拼音: xué shì

學問與知。如:「他學豐富,見聞廣博,待人又謙和有禮,稱得上是德智兼備。」


  淹識

 简化字:淹识
  注音: ㄧㄢ ㄕˋ
  拼音: yān shì

、精通。《晉書.卷七四.列傳.桓彝》:「沖字幼子,溫諸弟中最淹,有武幹,溫甚器之。」《新唐書.卷一六四.列傳.王彥威》:「少孤,家無貲,自力於學。舉明經甲科,淹古今典禮。」


  陽識

 简化字:阳识
  注音: ㄧㄤˊ ㄓˋ
  拼音: yáng zhì

古代器物上凸出的文字。也稱為「陽文」。


  意識

 简化字:意识
  注音: ㄧˋ ㄕˋ
  拼音: yì shì

1.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如知覺、記憶、想像等皆屬之。

2.覺察、警悟。如:「他意到事態的嚴重性。」

3.佛教用語。對一切現象能產生分別作用的心。《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意相應散慧,名為計度分別。」


  陰識

 简化字:阴识
  注音: ㄧㄣ ㄓˋ
  拼音: yīn zhì

古代器皿上凹入的文字或飾紋,稱為「陰」。


  有識

 简化字:有识
  注音: ㄧㄡˇ ㄕˋ
  拼音: yǒu shì

1.具有真知、灼見。《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有長老莫不震動,此變之大者也。」《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此乃有者之所歎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2.有見的人。《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斯有之所悼心,大雅之所嘆息者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有銜悲,行路掩泣。」

3.成年。《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自予及有,志不在功名。」

4.佛教用語。指有情作用的生命體。《義足經.卷上》:「是世樂如見夢,有寤亦何見。」也作「眾生」、「有情」。


  淵識

 简化字:渊识
  注音: ㄩㄢ ㄕˋ
  拼音: yuān shì

深遠。《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曰:「至於博學淵,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願從其游而為之死。」唐.沈既濟《任氏傳》:「向使淵之士,必能揉變化之理。」


  瞻識

 简化字:瞻识
  注音: ㄓㄢ ㄕˋ
  拼音: zhān shì

瞻仰認。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二齣:「斂衣襟連忙拜倒,幸瞻兄長丰標。」


  知識

 简化字:知识
  注音: ㄓ ㄕˋ
  拼音: zhī shì
 相似词:學問、常識

1.、學問。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豐富」、「化學是一種專門的知。」《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耳目心智,其所以知甚闕,其所以聞見甚淺。以淺闕博居天下、安殊俗、治萬民,其說固不行。」

2.朋友、友人。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結。《南齊書.卷三七.列傳.虞悰》:「悰性敦實,與人知,必相存訪,親疏皆有終始,世以此稱之。」《水滸傳》第七九回:「原來這聞煥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的,俱備酒食迎接。」

4.瞭解。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管妾婧》:「人已語君矣,君不知邪?」《魏書.卷九四.閹官列傳.賈粲》:「(賈粲)…世宗末,漸被知,得充內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與雲僧正書〉:「外書所謂冥契神交,內典則為善友知。」《石點頭.卷七.感恩鬼三古傳題旨》:「因此也絕戒葷羶,隨僧茶飯。只多了幾莖頭髮,卻便是一個不剃頭的大知。」


  智識

 简化字:智识
  注音: ㄓˋ ㄕˋ
  拼音: zhì shì

智慧才。《宋史.卷四二一.列傳.李庭芝》:「少穎異,日能誦數千言,而智恆出長老之上。」


  卓識

 简化字:卓识
  注音: ㄓㄨㄛˊ ㄕˋ
  拼音: zhuó shì
 相似词:卓見

高超的見解。宋.李綱〈與潘子賤龍圖書〉:「思得卓博聞之士,相與講習磨礲淬礪。」也作「卓見」。


  保識人

 简化字:保识人
  注音: ㄅㄠˇ ㄕˋ ㄖㄣˊ
  拼音: bǎo shì rén

對於他人行為或財力負責擔保的人。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顧覓人力》:「如有逃閃,將帶東西,有元地腳保人前去跟尋。」也稱為「保見人」。


  病識感

 简化字:病识感
  注音: ㄅㄧㄥˋ ㄕˋ ㄍㄢˇ
  拼音: bìng shì gǎn

精神病患對自己所罹患的病症有自我察覺的意


  不識氣

 简化字:不识气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ㄑㄧˋ
  拼音: bù shì qì

不懂事、不明形勢。《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更有那不氣的小二哥,不曾沾得半點滋味,也被別人弄了一番手腳,折了偌多本錢,還晦氣哩!」也作「不竅」。


  不識竅

 简化字:不识窍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ㄑㄧㄠˋ
  拼音: bù shì qiào

不懂事、不明時務。《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于今又有個不竅的小二哥也,與個婦人私通,……後惹出一場禍來,尸橫刀下,命赴陰間。」《負曝閑談》第八回:「賈子蟄道:『機會呢是有,只要你肯花上兩文。』周勁齋指著自己的鼻子道:『老把兄,我難道是不竅的人麼?』」也作「不氣」。


  不識事

 简化字:不识事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ㄕˋ
  拼音: bù shì shì

年幼無知而不懂事。《紅樓夢》第七一回:「這兩個小丫頭子纔七八歲,原不事,只管哭啼求告。」


  不識數

 简化字:不识数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ㄕㄨˋ
  拼音: bù shì shù

數不清楚。如:「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錢,我都快不數了。」


  不識閒

 简化字:不识闲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ㄒㄧㄢˊ
  拼音: bù shì xián

閒不住。如:「他是個不閒的人,整天從早忙到晚。」


  不識相

 简化字:不识相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ㄒㄧㄤˋ
  拼音: bù shì xiàng

不知輕重、不知好歹。如:「居然有這麼不相的人,真討厭。」


  不相識

 简化字:不相识
  注音: ㄅㄨˋ ㄒㄧㄤ ㄕˋ
  拼音: bù xiāng shì

互相不認。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笑問客從何處來。」


  共識決

 简化字:共识决
  注音: ㄍㄨㄥˋ ㄕˋ ㄐㄩㄝˊ
  拼音: gòng shì jué

一種議案表決方式。對於某些爭議性低或已在正式會議上充分溝通過的議案,通常都會安排共決的方式進行表決,以提昇議事效率。表決時,與會者不需投票,而由會議主席對出席者徵詢有無異議,除非有強烈反對意見,否則不影響「共決」成立,亦即通過議案。


  好相識

 简化字:好相识
  注音: ㄏㄠˇ ㄒㄧㄤ ㄕˋ
  拼音: hǎo xiāng shì

1.客氣對待。《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婢子不宜好相!」

2.交情深的好朋友。如:「我們是好相,你怎麼變得如此客氣了呢?」


  舊相識

 简化字:旧相识
  注音: ㄐㄧㄡˋ ㄒㄧㄤ ㄕˋ
  拼音: jiù xiāng shì

已久的朋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數年之間,纔到蘇州走一遭,會舊相故舊去了。」


  老相識

 简化字:老相识
  注音: ㄌㄠˇ ㄒㄧㄤ ㄕˋ
  拼音: lǎo xiāng shì

已久,彼此熟悉的朋友。如:「我們都已經是老相了,這點小事就別放在心上吧!」


  沒見識

 简化字:没见识
  注音: ㄇㄟˊ ㄐㄧㄢˋ ˙ㄕ
  拼音: méi jiàn shi

沒有見聞、沒有常。《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這楊編修竟是怒髮沖冠,痛罵那班大老們沒見,鬧出這樣亂子。」


  末那識

 简化字:末那识
  注音: ㄇㄛˋ ㄋㄚˋ ㄕˋ
  拼音: mò nà shì

大乘佛教瑜伽派八中的第七種。梵語manas的音譯。意為意或思量。它是一切輪迴的根源,因為它恆緣第八以為自我,構成眾生意或潛意上的我執。同時它也是第六的根。《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七末那、八阿賴耶。」


  前意識

 简化字:前意识
  注音: ㄑㄧㄢˊ ㄧˋ ㄕˋ
  拼音: qián yì shì

心理學上精神分析論者認為,前意是介於意與潛意之間的一個意層次。為英文preconscious的意譯。前意的經驗目前不在意之中,但可以被觸接提取至意層次。其與潛意的最大差別在:潛意中積存的經驗,人無法記憶;而前意中的經驗是可以記憶。在作精神分析時,把個人潛意中的經驗喚回到意層次,中間必須經過前意


  潛意識

 简化字:潜意识
  注音: ㄑㄧㄢˊ ㄧˋ ㄕˋ
  拼音: qián yì shì

心理學上指潛在意之下不為個人所覺知的心理狀態。也稱為「下意」。


  認識論

 简化字:认识论
  注音: ㄖㄣˋ ˙ㄕ ㄌㄨㄣˋ
  拼音: rèn shi lùn

研究關於知的來源、發展過程、認方法,以及知與實踐的關係的學說。可分為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28 页数: 2/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