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谤
  部首: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ㄅㄤˋ
  拼音: bàng




1.以不實的言詞中傷別人,破壞其名譽。《說文解字.言部》:「,毀也。」清.段玉裁.注:「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如:「毀」、「譏」。《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王。」三國吳.韋昭.注:「,誹也。」《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吳起殺其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2.詛咒。《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莫不令尹。」晉.杜預.注:「,詛也。」


  謗毀

 简化字:谤毁
  注音: ㄅㄤˋ ㄏㄨㄟˇ
  拼音: bàng huǐ

以誇大不實的言論進行詆毀、中傷。《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唐主探問得二將交怨,卻密地將蠟書招誘重進反叛,無非是毀反間的言語。」也作「毀」。


  謗木

 简化字:谤木
  注音: ㄅㄤˋ ㄇㄨˋ
  拼音: bàng mù

古代立木於城門,任人書寫政治的缺失,稱為「木」。《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臣聞堯舜之世,諫鼓木,立之於朝。」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木,於茲三年矣。」


  謗書

 简化字:谤书
  注音: ㄅㄤˋ ㄕㄨ
  拼音: bàng shū

1.攻訐他人的書信。《戰國策.齊策二》:「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書一篋。」

2.司馬遷所作的《史記》。《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列傳》:「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書,流於後世。」《三國演義》第九回:「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書流於後世。」


  謗議

 简化字:谤议
  注音: ㄅㄤˋ ㄧˋ
  拼音: bàng yì

、非議。《戰國策.齊策一》:「能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文選.嵇康.幽憤詩》:「欲寡其過,議沸騰。」


  誹謗

 简化字:诽谤
  注音: ㄈㄟˇ ㄅㄤˋ
  拼音: fěi bàng
 相似词:詆毀、毀謗、中傷、造謠、誣蔑
 相反词:歌頌、褒揚

散布不實言論而損壞他人名譽。《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誹者族,偶語者棄市。」《紅樓夢》第九回:「那些不得志的奴僕們,專能造言誹主人。」


  負謗

 简化字:负谤
  注音: ㄈㄨˋ ㄅㄤˋ
  拼音: fù bàng

受譭。《漢書.卷四四.淮南厲王劉長傳》:「今乃輕言恣行,以負於天下,甚非計也。」


  官謗

 简化字:官谤
  注音: ㄍㄨㄢ ㄅㄤˋ
  拼音: guān bàng

不能勝任官職而受抨擊。《聊齋志異.卷一〇.席方平》:「自應貞潔以率臣僚,不當貪墨以速官。」


  毀謗

 简化字:毁谤
  注音: ㄏㄨㄟˇ ㄅㄤˋ
  拼音: huǐ bàng
 相似词:誹謗、詆毀、中傷、訕謗、誣衊
 相反词:讚美、稱讚、讚揚

以誇大不實的言論對人進行詆毀、中傷。漢.王充《論衡.累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者謂之辱。」《後漢書.卷六一.左周黃列傳.黃瓊》:「而毀布流、應時折減者,豈非觀聽望深、聲名太盛乎?」也作「譭」、「毀」。


  弭謗

 简化字:弭谤
  注音: ㄇㄧˇ ㄅㄤˋ
  拼音: mǐ bàng

禁止或止息誹的話。《國語.周語上》:「吾能弭矣,乃不敢言。」唐.李商隱〈哭虔州楊侍郎〉詩:「本矜能弭,先議取非辜。」


  喪謗

 简化字:丧谤
  注音: ㄙㄤˋ ˙ㄅㄤ
  拼音: sàng bang

惡聲惡氣,加以毀。《紅樓夢》第三五回:「那玉釧兒先雖不悅,只管見寶玉一些性子沒有,憑他怎麼喪,還是溫存和氣,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


  訕謗

 简化字:讪谤
  注音: ㄕㄢˋ ㄅㄤˋ
  拼音: shàn bàng
 相似词:毀謗

。《北史.卷二七.列傳.賈彝》:「父為苻堅鉅鹿太守,坐訕繫獄。」


  囂謗

 简化字:嚣谤
  注音: ㄒㄧㄠ ㄅㄤˋ
  拼音: xiāo bàng

眾人毀。南朝齊.王融〈下獄答辭〉:「良由緣淺寡虞,致貽囂。」


  虛謗

 简化字:虚谤
  注音: ㄒㄩ ㄅㄤˋ
  拼音: xū bàng

不實的毀。《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孔僖傳》:「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是為直說書傳其事,非虛也。」南朝梁.劉孝綽〈謝東宮啟〉:「舞文虛,不取信於宸明。」


  怨謗

 简化字:怨谤
  注音: ㄩㄢˋ ㄅㄤˋ
  拼音: yuàn bàng

埋怨誹。《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陽而暴虐,臣畏刑而拑口,則怨之氣發於謌謠,故有詩妖。」《紅樓夢》第五回:「一見了寶玉,都怨警幻。」


  止謗

 简化字:止谤
  注音: ㄓˇ ㄅㄤˋ
  拼音: zhǐ bàng

平息毀。漢.徐幹《中論.卷上.虛道》:「救寒莫如重裘;止莫如修身。」《宋史.卷四一〇.列傳.曹彥約》:「今若徇文帝緣情之義,法太宗繼絕之意,明示好惡,無隙可指,雖不止息矣。」


  誹謗罪

 简化字:诽谤罪
  注音: ㄈㄟˇ ㄅㄤˋ ㄗㄨㄟˋ
  拼音: fěi bàng zuì

法律上指使他人名譽受損害為目的,而指摘或傳述其醜行以達於公眾者,稱為「誹罪」。


  誹謗之木

 简化字:诽谤之木
  注音: ㄈㄟˇ ㄅㄤˋ ㄓ ㄇㄨˋ
  拼音: fěi bàng zhī mù

相傳堯時立木牌於橋邊,供人書寫諫言。後世因於宮外立木,任人書寫政治得失,稱為「誹之木」。《淮南子.主術》:「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之木。」


  腹誹心謗

 简化字:腹诽心谤
  注音: ㄈㄨˋ ㄈㄟˇ ㄒㄧㄣ ㄅㄤˋ
  拼音: fù fěi xīn bàng

口裡不說,內心深懷不滿。《史記.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議論,腹誹而心。」《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遂賜琰死」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以為琰腹誹心,乃收付獄,髡刑輸徒。」


  口頭誹謗

 简化字:口头诽谤
  注音: ㄎㄡˇ ㄊㄡˊ ㄈㄟˇ ㄅㄤˋ
  拼音: kǒu tóu fěi bàng

用不實的言語說某人的壞話,期使大家都誤信此人為壞人。


  名高引謗

 简化字:名高引谤
  注音: ㄇㄧㄥˊ ㄍㄠ ㄧㄣˇ ㄅㄤˋ
  拼音: míng gāo yǐn bàng

名聲太大,容易招來別人的妒嫉和毀


  心謗腹非

 简化字:心谤腹非
  注音: ㄒㄧㄣ ㄅㄤˋ ㄈㄨˋ ㄈㄟ
  拼音: xīn bàng fù fēi

嘴裡不說,卻在心裡反對、責罵。《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慮群下疑惑,心腹非。」


  薏苡之謗

 简化字:薏苡之谤
  注音: ㄧˋ ㄧˇ ㄓ ㄅㄤˋ
  拼音: yì yǐ zhī bàng

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參見「薏苡明珠」條。唐.柳宗元〈為南承上中書門下嗣乞兩河效用狀〉:「首級之差,今復誰辯,薏苡之,不能自明。」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斯不可忘。」


  造謗生事

 简化字:造谤生事
  注音: ㄗㄠˋ ㄅㄤˋ ㄕㄥ ㄕˋ
  拼音: zào bàng shēng shì

捏造毀,製造事端。《清史稿.卷三〇八.王恕傳》:「若告貸銀米以給口食,則必計其能還而後與之,狡黠之流遂謂官有偏私,不免造生事。」


  止謗莫如自脩

 简化字:止谤莫如自修
  注音: ㄓˇ ㄅㄤˋ ㄇㄛˋ ㄖㄨˊ ㄗˋ ㄒㄧㄡ
  拼音: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阻止別人的毀,最好的方法是修養自身。《三國志.卷二七.魏書.王昶傳》:「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莫如自脩。』斯言信矣。」也作「止莫若自修」。


  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简化字: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注音: ㄕˋ ㄒㄧㄡ ㄦˊ ㄅㄤˋ ㄒㄧㄥ , ㄉㄜˊ ㄍㄠ ㄦˊ ㄏㄨㄟˇ ㄌㄞˊ
  拼音: shì xiū ér bàng xīng , dé gāo ér huǐ lái

(諺語)比喻行事有成、德高望重的人,易招來毀。唐.韓愈〈原毀〉:「是故事修而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6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