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言
 总笔画:7
  注音: ㄧㄢˊ
  拼音: yán




1.說、講。如:「難之隱」、「大不慚」、「苦不堪」、「知無不無不盡。」

2.談論。《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詩已矣。」宋.蘇軾〈日喻〉:「故世之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

3.陳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4.詢問。《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叔孫氏之司馬鬷戾於其眾曰:『若之何?』莫對。」

5.告訴、告知。《史記.卷九七.陸賈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1.話語、所說的話。如:「有在先」、「忠逆耳」、「人可畏」。《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而觀其行。」

2.字。如:「七詩」、「共三十萬」。《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一句話稱為「一」。如:「一興邦」、「一以蔽之」、「君子一既出,駟馬難追。」

4.學說、論。如:「一家之」。《孟子.滕文公下》:「楊朱、墨翟之盈天下。天下之,不歸楊則歸墨。」《韓非子.孤憤》:「又將以法術之,矯人主阿辟之心,是與人主相反也。」

5.姓。如春秋時有偃。

6.二一四部首之一。




語助詞,無義:(1)置於句首。《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既遂矣,至于暴矣。」《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歸於好。」(2)置於句中。《易經.繫辭上》:「德盛,禮恭。」《詩經.邶風.泉水》:「駕出遊,以寫我憂。」


  

  部首:言
 总笔画:7
  注音:(2) ㄧㄣˊ
  拼音:(2) yín

參見「」(二)條。


  備言

 简化字:备言
  注音: ㄅㄟˋ ㄧㄢˊ
  拼音: bèi yán

清楚講明。《西遊記》第二二回:「二人又到高岸,見了唐僧,備難捉。」


  鄙言

  注音: ㄅㄧˇ ㄧㄢˊ
  拼音: bǐ yán
 相似词:粗言

1.淺俗、粗鄙的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太真終日無鄙。」《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

2.謙稱自己說的話。《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凡人為貴,當使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賤,居高堅自持,勉思鄙。」


  辟言

  注音: ㄅㄧˋ ㄧㄢˊ
  拼音: bì yán

1.邪辟的語。《荀子.正名》:「凡邪說辟之離正道而擅作者,無不類於三惑者矣。」《韓非子.飭令》:「廷雖有辟,不得以相干也。」

2.迴避惡。《論語.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


  弁言

  注音: ㄅㄧㄢˋ ㄧㄢˊ
  拼音: biàn yán
 相似词:前言、序言、序文、引言

書籍正文前面的序文。如:「請你替我的書寫一篇弁。」


  側言

 简化字:侧言
  注音: ㄘㄜˋ ㄧㄢˊ
  拼音: cè yán

偏於一方的論、邪巧的論。《書經.蔡仲之命》:「詳乃視聽,罔以側改厥度。」唐.孔穎達.正義:「無以邪巧之,易其常度,必斷之以義。」《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故聖人以經籍之義,資理化之本,側曲學,實紊大猷,去左道之亂政,俾彞倫而攸敘。」


  讒言

 简化字:谗言
  注音: ㄔㄢˊ ㄧㄢˊ
  拼音: chán yán
 相似词:誹語

毀謗他人的語。《詩經.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三國演義》第六五回:「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讒,反欲害我。」


  儳言

  注音: ㄔㄢˋ ㄧㄢˊ
  拼音: chàn yán

插嘴。《禮記.曲禮上》:「長者不及,毋儳。」


  昌言

  注音: ㄔㄤ ㄧㄢˊ
  拼音: chāng yán

1.。《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舊唐書.卷一九一.方技傳.葉法善傳》:「公以理國之法,數奏昌。」

2.不諱。《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俾之昌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悉覽休祥,總括群瑞。」


  常言

  注音: ㄔㄤˊ ㄧㄢˊ
  拼音: cháng yán

日常流行的一些口頭語,如諺語、格等。如:「常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元曲選.賺蒯通.第一折》:「常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警世通.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至於生子生孫,就是下一輩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道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倡言

  注音: ㄔㄤˋ ㄧㄢˊ
  拼音: chàng yán

1.首先提出意見。《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今之否隔,友于同憂,而臣獨倡者,竊不願於聖世使有不蒙施之物。」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六.佛牙》:「世人尊佛太甚,但有一人倡是佛,俗子萬眾擎跽畏敬,傾家以施,焚肌以禮,安有敢證其謬者。」

2.。《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俊疑飛漏,還朝,反倡飛逗遛不進。」《聊齋志異.卷四.田七郎》:「林兒意益肆,倡叢眾中,誣主人婦與私。」


  陳言

 简化字:陈言
  注音: ㄔㄣˊ ㄧㄢˊ
  拼音: chén yán

1.陳舊的辭。唐.韓愈〈答李翊書〉:「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宋.蘇軾〈次韻仲殊雪中遊西湖〉詩二首之二:「乞得湯休奇絕句,始知鹽絮是陳。」

2.陳述詞。《禮記.儒行》:「澡身而浴德,陳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議郎趙彥嘗為帝陳時策,曹操惡而殺之。」


  成言

  注音: ㄔㄥˊ ㄧㄢˊ
  拼音: chéng yán

約定、盟約。《楚辭.屈原.離騷》:「初既與余成兮,後悔遁而有他。」宋.辛棄疾〈沁園春.杯汝來前〉詞:「與汝成,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


  侈言

  注音: ㄔˇ ㄧㄢˊ
  拼音: chǐ yán

1.誇大的辭。《文選.左思.三都賦序》:「侈無驗,雖麗非經。」

2.誇口。如:「他整日胡作非為,還敢侈仁義道德。」


  出言

  注音: ㄔㄨ ㄧㄢˊ
  拼音: chū yán

發語、說話。《詩經.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有章。」《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公以為出自口,驥騄不追。」


  芻言

 简化字:刍言
  注音: ㄔㄨˊ ㄧㄢˊ
  拼音: chú yán

謙稱自己的論淺陋。《舊唐書.卷一六四.李絳傳》:「臣等備位,無所發明,但陛下不廢芻,則端士賢臣,必當自效。」


  傳言

 简化字:传言
  注音: ㄔㄨㄢˊ ㄧㄢˊ
  拼音: chuán yán

1.。《儀禮.士相見禮》:「凡非對也,妥而後傳。」

2.傳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又一日,同窗伴夥傳來道:『先生已到館。』」

3.輾轉流傳的話。如:「該集團的負責人決定出面澄清這項傳。」


  粗言

  注音: ㄘㄨ ㄧㄢˊ
  拼音: cū yán
 相似词:鄙言

粗俗的話。如:「他缺乏教養,經常口吐粗。」


  大言

  注音: ㄉㄚˋ ㄧㄢˊ
  拼音: dà yán
 相似词:狂言

1.誇大狂妄的話。《史記.卷八.高祖紀》:「劉季固多大,少成事。」

2.宏大的謀議。《禮記.表記》:「事君大入,則望大利,小入,則望小利。」


  代言

  注音: ㄉㄞˋ ㄧㄢˊ
  拼音: dài yán

1.代天子草擬詔命。《宋史.卷三七八.列傳.綦崇禮》:「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之體。」

2.代替別人表達論。《東周列國志》第二二回:「子魚能為我代,乞念先君一脈,願留性命,長為匹夫,死且不朽!」

3.為活動、商品等作宣傳。如:「為了拉抬買氣,業者不惜砸重金請名人代。」


  讜言

 简化字:谠言
  注音: ㄉㄤˇ ㄧㄢˊ
  拼音: dǎng yán

正直美善的論。《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上》:「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


  導言

 简化字:导言
  注音: ㄉㄠˇ ㄧㄢˊ
  拼音: dǎo yán

1.書籍或論文的開頭部分,敘述全書的主旨或主要內容。也作「緒論」、「緒」。

2.一條新聞中起頭的部分,這一部分用字不多,但能敘述全部新聞內容的要點。


  斷言

 简化字:断言
  注音: ㄉㄨㄢˋ ㄧㄢˊ
  拼音: duàn yán

十分肯定地說。如:「未查明案情前,沒人敢斷凶手是誰。」


  多言

  注音: ㄉㄨㄛ ㄧㄢˊ
  拼音: duō yán
 相似词:饒舌
 相反词:沉默、寡言

多嘴、愛說閒話。《三國演義》第七回:「弟勿多,吾將縱橫天下,有讎豈可不報。」《紅樓夢》第七五回:「探春知他畏事,不肯多,因笑道:『你別裝老實了。除了朝廷治罪,沒有砍頭的。』」


  訛言

 简化字:讹言
  注音: ㄜˊ ㄧㄢˊ
  拼音: é yán

假話、謠。《後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述曰:『訛不可信。』」《三國演義》第五七回:「軍中有訛,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


  惡言

 简化字:恶言
  注音: ㄜˋ ㄧㄢˊ
  拼音: è yán

無禮、辱罵人的話。《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仲由傳》:「自吾得由,惡不聞於耳。」《三國演義》第一八回:「雲長知此人有忠義之氣,更不以惡相加,亦不出戰。」


  邇言

 简化字:迩言
  注音: ㄦˇ ㄧㄢˊ
  拼音: ěr yán

1.淺近的語。《詩經.小雅.小旻》:「維邇是聽,維邇是爭。」《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隱惡而揚善。」

2.書名:(1)宋劉炎撰,十二卷。論述歷史人物、朋黨.井田、封建等事,詞醇正篤實而切近事理,無迂僻不情之論。(2)清錢大昭撰,六卷。蒐羅俗語俗事之見於古籍者,溯其源始演變,考訂頗詳。


  貳言

 简化字:贰言
  注音: ㄦˋ ㄧㄢˊ
  拼音: èr yán

不同的意見。《國語.越語下》:「無是貳也,吾已斷之矣。」


  發言

 简化字:发言
  注音: ㄈㄚ ㄧㄢˊ
  拼音: fā yán
 相似词:說話
 相反词:沉默

說話、表示意見。《詩經.小雅.小旻》:「發盈庭,誰敢執其咎?」《文明小史》第一〇回:「只聽得教士首先發,對本府說道……。」


  法言

  注音: ㄈㄚˇ ㄧㄢˊ
  拼音: fǎ yán

1.禮法之。《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不敢道。」

2.書名。東漢揚雄撰,有晉李軌注及宋司馬光集注,此書擬論語而作。


  煩言

 简化字:烦言
  注音: ㄈㄢˊ ㄧㄢˊ
  拼音: fán yán

1.忿爭的論。《左傳.定公四年》:「嘖有煩,莫之治也。」

2.煩瑣嚕囌的話。《商君書.農戰》:「說者成伍,煩飾辭而無實用。」


  犯言

  注音: ㄈㄢˋ ㄧㄢˊ
  拼音: fàn yán

鬥嘴、爭吵。《金瓶梅》第六七回:「陳經濟見二人犯,就起身走了。」也作「犯嘴」、「犯牙兒」。


  方言

  注音: ㄈㄤ ㄧㄢˊ
  拼音: fāng yán
 相似词:土話
 相反词:國語、雅言

1.同一語在不同地域因諸種因素產生演變而生成的變體。它只流行於局限的地區,並具有與其他方或共同語差異的特徵。唐.王維〈早入滎陽界〉詩:「因人見風俗,入境聞方。」也稱為「土話」、「土語」。

2.書名。舊題漢揚雄撰,十三卷,晉郭璞注。其書於一名一物詳其地域語之異同,為訓詁家所取資。

3.才開口說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未語人前先腼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


  放言

  注音: ㄈㄤˋ ㄧㄢˊ
  拼音: fàng yán

恣意論,毫無節制。《後漢書.卷七〇.孔融傳》:「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云:『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卜居標放之致,漁父寄獨往之才。」


  非言

  注音: ㄈㄟ ㄧㄢˊ
  拼音: fēi yán

,無根據的話。《紅樓夢》第七四回:「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生出別的事來。」


  誹言

 简化字:诽言
  注音: ㄈㄟˇ ㄧㄢˊ
  拼音: fěi yán

。《紅樓夢》第七七回:「不過太太偶然信了人的誹,一時氣頭上如此罷了。」


  忿言

  注音: ㄈㄣˋ ㄧㄢˊ
  拼音: fèn yán

憤怒的話。《禮記.祭義》:「忿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風言

 简化字:风言
  注音: ㄈㄥ ㄧㄢˊ
  拼音: fēng yán

傳聞。宋.孫光憲《北夢瑣》卷九:「懸身井半,風沸騰,尺水丈波,古今常事。」《歧路燈》第一〇二回:「忽聽一個風,說場中搜出夾帶來了。」


  浮言

  注音: ㄈㄨˊ ㄧㄢˊ
  拼音: fú yán
 相似词:流言、謠言

沒有根據的話,流。《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所對皆循尚浮,無卓爾異聞。」《聊齋志異.卷一〇.葛巾》:「近日微有浮,勢不可長,此不可不預謀也。」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30 页数: 1/21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