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衣
 总笔画:6
  注音: ㄧ
  拼音: yī




1.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材質等做成。穿著在身上,用以遮蔽身體、防熱禦寒。通常古多指上。《詩經.邶風.綠》:「綠兮兮,綠黃裳」漢.毛亨.傳:「上曰,下曰裳。」漢.揚雄《法言.修身》:「惜乎未成而轉為裳也。」今或泛指服。如:「毛」、「雨」、「成」、「不蔽體」。《詩經.豳風.七月》:「無無褐,何以卒歲?」

2.包覆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胞」、「糖藥丸」。

3.蔬菜、果實外的薄皮。也指表皮的霜粉。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宋.莊綽《雞肋編》卷上:「京師賣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觸其實,必留上,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為好。至食者須雪去之。」

4.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地」。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色,晴催木筆花。」

5.姓。如明代有守信。

6.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衣
 总笔画:6
  注音:(2) ㄧˋ
  拼音:(2) yì




1.穿服。《論語.子罕》:「敝縕袍,與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我,推食食我。」

2.覆蓋、裹紥。《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之以薪。」唐.柳宗元〈段太尉&f5fd4_.png;事狀〉:「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

3.倚靠。同「依」。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清.孫星衍《尙書今古文注疏.卷一五.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德言。」疏:「釋詁云:……,同依。」


  白衣

  注音: ㄅㄞˊ ㄧ
  拼音: bái yī

1.白色的服。《禮記.月令》:「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2.古時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服,後用來稱無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公孫弘.太史公曰》:「公孫弘以春秋白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僕穿著白,故稱僮僕為「白人」。《漢書.卷七二.龔勝傳》:「聞之白,戒君勿言也。」唐.顏師古.注:「白,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

4.佛教稱呼在家的世俗之人為「白」。《維摩詰所說經.卷上》:「雖為白,奉持沙門。」


  斑衣

  注音: ㄅㄢ ㄧ
  拼音: bān yī

有花紋的服。宋.劉克莊〈賀新郎.身畔無絲縷〉詞:「老去聊攀萊子例,倒著斑戲舞。」


  包衣

  注音: ㄅㄠ ㄧ
  拼音: bāo yī

奴隸、奴僕。譯自滿州語。清未入關前,凡所獲各部落俘虜,均編為包,分屬八旗。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隸屬內務府,充驍騎、護軍、前鋒等營兵卒。屬下五旗則分隸王府,為私家的世僕。


  胞衣

  注音: ㄅㄠ ㄧ
  拼音: bāo yī

1.胎兒出生時包裹在外的一層膜。《南史.卷四五.王敬則傳》:「母為女巫,常謂人云:『敬則生時胞紫色,應得鳴鼓角。』」也作「胎」、「胞」。

2.中醫上指胎盤和胎膜。可治療虛弱、勞傷等病症。


  褒衣

  注音: ㄅㄠ ㄧ
  拼音: bāo yī

寬大的服。《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官屬多褒大袑,不中節度,自今掾史皆令去地三寸。」


  鷩衣

  注音: ㄅㄧˋ ㄧ
  拼音: bì yī

古時帝王祭祀祖先及饗射時穿戴的冕服。


  壁衣

  注音: ㄅㄧˋ ㄧ
  拼音: bì yī

掛於室內,用以遮蓋牆壁的布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英雄甲士已暗藏壁之後,令江上相侯,見舡到便來報我知道。」《三國演義》第三三回:「乃先伏刀斧手於壁中,使二袁入。」


  便衣

  注音: ㄅㄧㄢˋ ㄧ
  拼音: biàn yī

1.平時在家所穿的服。相對於官服、制服而言。《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十一點,只見門口轎子漸漸擁擠,許多官員都著了便,帶著家人,陸續進來。」《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萬帥到簽押房換了便坐定,一聲兒不言語。」也作「便服」。

2.身穿便服執行公務的軍人或警察。


  布衣

  注音: ㄅㄨˋ ㄧ
  拼音: bù yī
 相似词:平民

1.布製的服。《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又製下布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

2.平民。《韓非子.五蠹》:「布相與交,無富厚以相利,無威勢以相懼也。」《三國演義》第三〇回:「攸慌扶起曰:『公乃漢相,吾乃布,何謙恭如此?』」


  裁衣

  注音: ㄘㄞˊ ㄧ
  拼音: cái yī

縫製服。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也。」


  蠶衣

 简化字:蚕衣
  注音: ㄘㄢˊ ㄧ
  拼音: cán yī

1.蠶繭。《說文解字.艸部》:「繭,蠶。」清.段玉裁.注:「者,依也。蠶所依曰蠶。」

2.古代后妃貴婦養蠶時所穿的服。《晉書.卷二五.輿服志》:「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為朝服。」

3.帛製的服。南朝梁.沈約〈均聖論〉:「肉食蠶,皆須耆齒。」


  草衣

  注音: ㄘㄠˇ ㄧ
  拼音: cǎo yī

1.用草編製的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賈充初定律令」句下劉孝標注引王隱《晉書》:「有核練才,清虛寡欲,喜論經史,草縕袍,不以為憂。」唐.張籍〈夜到漁家〉詩:「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

2.隱者、隱士。唐.景雲〈谿叟〉詩:「瀟灑塵埃外,扁舟一草。」


  茶衣

  注音: ㄔㄚˊ ㄧ
  拼音: chá yī

1.濃茶冷卻後,凝浮於茶水表面上的薄膜。

2.一種國劇戲服。為扮演跑堂、樵夫、書僮等所穿。以藍布製成的對襟短衫,襟邊緣及袖口處縫以白布邊。


  衩衣

  注音: ㄔㄚˋ ㄧ
  拼音: chà yī

褻眼、開叉的便袍。唐.王建〈宮詞〉一〇二首之一〇二:「每到日中重掠鬢,衩騎馬繞宮廊。」


  裳衣

  注音: ㄔㄤˊ ㄧ
  拼音: cháng yī

裳。《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晞,顛倒裳。」《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


  腸衣

 简化字:肠衣
  注音: ㄔㄤˊ ㄧ
  拼音: cháng yī

製作香腸、壓型火腿時,用來裝填原料的包裝材料。約可分為天然腸及人工腸兩種。前者如羊腸或豬的小腸。


  廠衣

 简化字:厂衣
  注音: ㄔㄤˇ ㄧ
  拼音: chǎng yī

1.官服。《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若有幾個村錢,那庶民百姓穿了廠,戴了五六十兩的帽套,把尚書侍郎的府第都買了住起。」

2.披風、斗篷。《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我的不在行的哥兒,穿著廠去打圍,妝老兒燈哩!」


  氅衣

  注音: ㄔㄤˇ ㄧ
  拼音: chǎng yī

古代指罩在服外邊的大。主要用來遮風寒。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九.內臣佩服紀略》:「氅,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製也。舊製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綵素不拘。」《紅樓夢》第五二回:「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給他罷!」


  朝衣

  注音: ㄔㄠˊ ㄧ
  拼音: cháo yī

臣子朝見君王時所穿的禮服。《孟子.公孫丑上》:「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朝冠坐於塗炭。」晉.張協〈詠史詩〉:「抽簪解朝,散髮歸海隅。」


  襯衣

 简化字:衬衣
  注音: ㄔㄣˋ ㄧ
  拼音: chèn yī
 相反词:外套


  成衣

  注音: ㄔㄥˊ ㄧ
  拼音: chéng yī

1.縫製服。《淮南子.說山》:「先針而後縷,可以成帷;先縷而後針,不可以成。」

2.現成可以買到的服,別於訂製的裳。也稱為「成兒」。

3.裁製服的工匠。《老殘遊記》第三回:「在大街上買了一疋繭綢,又買了一件大呢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個成做一身棉袍子馬褂。」


  赤衣

  注音: ㄔˋ ㄧ
  拼音: chì yī

紅色服:(1)古時高官貴族所穿。《呂氏春秋.孟夏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旂,,服赤玉。」(2)古時囚犯所穿。亦泛指犯人。漢.劉向《新序.卷九.善謀上》:「赤塞路,群盜滿山。」


  初衣

  注音: ㄔㄨ ㄧ
  拼音: chū yī

還沒做官以前所穿的服。唐.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久辭榮祿遂初,曾向長生說息機。」也作「初服」。


  褚衣

  注音: ㄔㄨˇ ㄧ
  拼音: chǔ yī

。宋.朱弁〈送春〉詩:「風煙節物眼中稀,三月人猶戀褚。」


  鶉衣

 简化字:鹑衣
  注音: ㄔㄨㄣˊ ㄧ
  拼音: chún yī

鶉鳥尾巴光禿,似縫補的服,故以鶉比喻破爛不堪的服。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烏几重重縛,鶉寸寸針。」也作「鶉服」。


  毳衣

  注音: ㄘㄨㄟˋ ㄧ
  拼音: cuì yī

1.古代王公大夫所穿的毛績服。《詩經.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如菼。」漢.毛亨.傳:「毳,大夫之服。」

2.用鳥毛製成的僧服。唐.李洞〈送行腳僧〉詩:「毳霑雨重,㯶笠看山攲。」


  大衣

  注音: ㄉㄚˋ ㄧ
  拼音: dà yī

1.中長型的西式厚外套。如:「冬天出門,要記得穿大,以免受了風寒。」

2.元代南人婦人禮服名。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一.賢孝》:「國朝婦人禮服,達靼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無貴賤皆如之。」


  單衣

 简化字:单衣
  注音: ㄉㄢ ㄧ
  拼音: dān yī
 相反词:夾衣

單層的布質服。《管子.山國軌》:「春縑,夏單。」


  襌衣

 简化字:褝衣
  注音: ㄉㄢ ㄧ
  拼音: dān yī

單層的服,為僅次於朝服的盛服。《漢書.卷四五.江充傳》:「充紗縠襌,曲裾後垂交輸。」


  搗衣

 简化字:捣衣
  注音: ㄉㄠˇ ㄧ
  拼音: 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絲以去蠟,使生絲柔白而富有彈性,而能裁成物。也作「搗練」、「擣」。

2.以杵捶擊物使乾淨。北周.庾信〈夜聽搗〉詩:「秋夜搗聲,飛度長門城。」《老殘遊記》第三回:「走著看著,見河岸南面有幾個大長方池子,許多婦女坐在池邊石上搗。」也作「擣」。

3.樂曲名。琴曲。相傳為唐代潘庭堅所作。古代秋涼時,家家婦女為親人趕冬而搗,故樂曲以表現婦女對遠方親人思念的情感為主。也稱為〈搗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搗〉。


  擣衣

 简化字:捣衣
  注音: ㄉㄠˇ ㄧ
  拼音: 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絲以去蠟,使生絲柔白而富有彈性,而能織成物。也作「搗」。

2.捶擊物使乾淨。《樂府詩集.卷四五.清商曲辭二.唐.李白.子夜四時歌四首.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聲。」也作「搗」。


  道衣

  注音: ㄉㄠˋ ㄧ
  拼音: dào yī

道家之人穿的服。《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跣足散髮,來道壇前。」


  底衣

  注音: ㄉㄧˇ ㄧ
  拼音: dǐ yī

、襯。《西遊記》第四四回:「急忙中不穿底,止扯一領直裰,徑到正殿中尋鈴。」


  地衣

  注音: ㄉㄧˋ ㄧ
  拼音: dì yī

1.鋪在地上的紡織品。《新唐書.卷一八一.列傳.曹確》:「教舞者數百,皆珠翠襐飾,刻畫魚龍地,度用繒五千。」五代十國.李煜〈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詞:「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隨步皺。」

2.植物名。一群隱花植物,是真菌類植物與藍綠藻或綠藻植物的共生體。最容易在不良環境生存的植物,其菌絲善吸收水分及礦物質,以供藻類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供菌類。


  蝶衣

  注音: ㄉㄧㄝˊ ㄧ
  拼音: dié yī

蝴蝶的翅膀。宋.張耒〈夏日〉詩三首之一:「蝶晒粉花枝午,蛛網添絲屋角晴。」也作「蝶翎」、「蝶翅」。


  冬衣

  注音: ㄉㄨㄥ ㄧ
  拼音: dōng yī

冬季所穿的服。唐.白居易〈秋霽〉詩:「冬殊未製,夏服行將綻。」《紅樓夢》第一回:「當下即命小童進去,速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


  短衣

  注音: ㄉㄨㄢˇ ㄧ
  拼音: duǎn yī

短的服裝,非儒者的服。《史記.卷九九.劉敬叔孫通傳》:「迺變其服,服短,楚製,漢王喜。」唐.司馬貞.索隱:「孔文祥云:『短便事,非儒者服。高祖楚人,故從其俗裁製。』」


  耳衣

  注音: ㄦˇ ㄧ
  拼音: ěr yī

冬天禦寒用的耳帽。唐.李廓〈送振武將軍〉詩:「金裝腰帶重,鐵縫耳寒。」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86 页数: 1/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