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竹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异体字:異體字

「筆」的異體字。


  

 简化字:笔
  部首:竹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ㄅㄧˇ
  拼音: bǐ




1.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鋼筆」、「蠟筆」、「水彩筆」。

2.筆畫。如:「起筆」、「筆順」、「走筆至此」。

3.文章的寫作技巧。如:「伏筆」、「敗筆」、「驚人之筆」。

4.古稱無韻、實用之文為「筆」。《南史.卷五七.沈約傳》:「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5.量詞:(1)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2)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3)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寫作、記述。《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直的。如:「筆挺」、「筆直」。


  把筆

 简化字:把笔
  注音: ㄅㄚˇ ㄅㄧˇ
  拼音: bǎ bǐ

1.握筆。如:「把筆寫字。」

2.寫作。如:「這大半輩子的生命,盡消磨於把筆之間。」唐.韓愈〈送靈師〉詩:「失職不把筆,珠璣為君編。」


  白筆

 简化字:白笔
  注音: ㄅㄞˊ ㄅㄧˇ
  拼音: bái bǐ

古代官員隨身攜帶的筆,以備書寫笏板。《晉書.卷二五.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敗筆

 简化字:败笔
  注音: ㄅㄞˋ ㄅㄧˇ
  拼音: bài bǐ
 相反词:妙筆

1.用壞了的筆。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君於此藝亦云至,堆牆敗筆如山丘。」《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敗筆,蘸飽了墨,把紙相了一會,一氣就寫了一行。」

2.書畫或詩文中的疵病。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卷六.子弟誡》:「敗筆涴墨,瘝子弟職。」《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從通部以至一回,乃至一句一字,都是從龍門筆法來的,安得有此敗筆。」


  筆插

 简化字:笔插
  注音: ㄅㄧˇ ㄔㄚ
  拼音: bǐ chā

插筆的器物。如:「這竹製的筆插真漂亮!」清.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類.筆飲》:「文房佳供,以錫或瓷為之。用以養筆者,世皆稱為筆插,實筆飲也。」


  筆觸

 简化字:笔触
  注音: ㄅㄧˇ ㄔㄨˋ
  拼音: bǐ chù

1.畫筆接觸到畫面上所留下來的痕跡。

2.文筆。如:「他寫的散文,筆觸細膩。」


  筆床

 简化字:笔床
  注音: ㄅㄧˇ ㄔㄨㄤˊ
  拼音: bǐ chuáng

擱筆的用具。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琉璃硯匣,終日隨身;翡翠筆床,無時離手。」唐.岑參〈山房春事詩〉二首之一:「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也作「筆架」。


  筆答

 简化字:笔答
  注音: ㄅㄧˇ ㄉㄚˊ
  拼音: bǐ dá
 相反词:口答

以文字作答。如:「本科目的考試採用筆答。」晉.張隱《文士傳.成公》:「成公綏,口不能談,而有劇問,以筆答之。」


  筆袋

 简化字:笔袋
  注音: ㄅㄧˇ ㄉㄞˋ
  拼音: bǐ dài

裝筆的囊袋。


  筆調

 简化字:笔调
  注音: ㄅㄧˇ ㄉㄧㄠˋ
  拼音: bǐ diào

文章的格調。如:「他寫的散文,筆調優美。」


  筆端

 简化字:笔端
  注音: ㄅㄧˇ ㄉㄨㄢ
  拼音: bǐ duān

筆頭。指文章、文字或繪畫。《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逞譎詭於筆端,籠愛憎於形內。」《朱子語類.卷二〇.論語.學而篇上》:「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


  筆法

 简化字:笔法
  注音: ㄅㄧˇ ㄈㄚˇ
  拼音: bǐ fǎ

1.寫字、作畫時用筆的方法。如:「作畫時,若使用不同的筆法,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有群眾師張公求筆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

2.行文的習慣句法、章法。即寫作技巧。如:「這本書的作者筆法精鍊,文采斐然。」《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會又令人於中途截了鄧艾表文,按艾筆法,改寫傲慢之辭,以實己之語。」


  筆鋒

 简化字:笔锋
  注音: ㄅㄧˇ ㄈㄥ
  拼音: bǐ fēng

1.筆毫的尖鋒。唐.李白〈草書歌行〉:「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2.書法筆畫的稜角、鋒芒。宋.姜夔〈續書譜〉:「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一九.書訣.唐太宗筆法訣》:「趯須存其筆鋒得而出,策須仰策而收。」

3.比喻所寫的文章。如:「他的筆鋒常帶有感情。」


  筆桿

 简化字:笔杆
  注音: ㄅㄧˇ ㄍㄢˇ
  拼音: bǐ gǎn

1.筆的柄桿。如:「他在思考時,習慣一手耍弄筆桿。」

2.借指文人的筆。如:「他是靠搖筆桿兒過活的。」


  筆擱

 简化字:笔搁
  注音: ㄅㄧˇ ㄍㄜ
  拼音: bǐ gē

擱筆的用具。如:「好精緻的筆擱。」也作「筆架」。


  筆格

 简化字:笔格
  注音: ㄅㄧˇ ㄍㄜˊ
  拼音: bǐ gé

擱筆的用具。唐.陸龜蒙〈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詩:「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床。」也作「筆架」。


  筆耕

 简化字:笔耕
  注音: ㄅㄧˇ ㄍㄥ
  拼音: bǐ gēng
 相似词:賣文

以筆墨工作謀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傭書勞苦,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耕乎?』」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表〉:「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筆供

 简化字:笔供
  注音: ㄅㄧˇ ㄍㄨㄥ
  拼音: bǐ gōng

嫌犯所招認的書面供詞。如:「王警員做好筆供後,馬上就把案件移交給地檢署。」


  筆管

 简化字:笔管
  注音: ㄅㄧˇ ㄍㄨㄢˇ
  拼音: bǐ guǎn

1.筆桿。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幽人筆》:「司空圖隱於中條山,芟松枝為筆管。」

2.樂器名,吹管樂器。屬布依族的吹奏樂器,長約五十至七十公分,竹製,管身細長,外型似毛筆,故名。一端有長方形簧片,另一端接小喇叭口,常用於民歌伴奏及獨奏,流行於貴州省一帶。


  筆海

 简化字:笔海
  注音: ㄅㄧˇ ㄏㄞˇ
  拼音: bǐ hǎi

1.比喻文詞匯聚。唐.薛元超〈奉和同太子監守違戀〉詩:「歸塘橫筆海,平圃振詞條。」唐.司空圖〈擢英集述〉:「誠欲兼搜于筆海,當間掇于蘭叢。」

2.插筆的用具。《紅樓夢》第四〇回:「當地放著一張梨花大理石大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筆虎

 简化字:笔虎
  注音: ㄅㄧˇ ㄏㄨˇ
  拼音: bǐ hǔ

唐代李陽冰善作篆書,時人稱「筆虎」。後也指書法寫得最好的人。宋.周越《法書苑》:「竇泉謂李陽冰篆曰:『筆虎』。」


  筆畫

 简化字:笔画
  注音: ㄅㄧˇ ㄏㄨㄚˋ
  拼音: bǐ huà

1.我國書法家將筆畫分為點、橫、豎、撇、捺、鉤、趯、挑、折、彎等十大類。也作「筆劃」。

2.指字跡的一筆一畫,皆為組合成「字」的要件。


  筆會

 简化字:笔会
  注音: ㄅㄧˇ ㄏㄨㄟˋ
  拼音: bǐ huì

國際性作家組織。起源於西元一九二一年倫敦的作家聚會,後逐漸擴大,至二〇一六年時,已於一百多個國家成立分會。其宗旨在捍衛藝術創作的自由,並促進作家間的相互了解及合作。蔡元培、胡適等人於一九三〇年於上海發起組織分會,對日抗戰時暫停運作,後又於臺灣復會。會章規定不過問政治、不發表主張,純粹是友誼團體。


  筆跡

 简化字:笔迹
  注音: ㄅㄧˇ ㄐㄧ
  拼音: bǐ jī
 相似词:字跡

1.字跡。《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倣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那筆跡從來認得,且詞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無疑。」

2.書畫的真跡。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筆記

 简化字:笔记
  注音: ㄅㄧˇ ㄐㄧˋ
  拼音: bǐ jì
 相似词:札記

1.隨手記錄或指所記錄的文字。如:「上課筆記」、「演講筆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這回到南京來,將所有閱歷的事,都把他筆記起來,將來還可以成一部書呢!」

2.一種文體。大抵雜記見聞、辨訂俗訛,或綜述古義。如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賦極其精深,筆記尤盡典實。」


  筆架

 简化字:笔架
  注音: ㄅㄧˇ ㄐㄧㄚˋ
  拼音: bǐ jià

擱筆的用具。唐.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二首之二:「筆架霑窗雨,書籤映隙曛。」也作「筆擱」、「筆格」、「筆床」、「筆山」。


  筆諫

 简化字:笔谏
  注音: ㄅㄧˇ ㄐㄧㄢˋ
  拼音: bǐ jiàn

借書法之理寄託諷諫。《舊唐書.卷一六五.列傳.柳公綽》:「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宋.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二首之二:「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


  筆精

 简化字:笔精
  注音: ㄅㄧˇ ㄐㄧㄥ
  拼音: bǐ jīng

1.文筆的精妙。《文選.江淹.別賦》:「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

2.書法的精妙。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事寄上浙西節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金石懸詞律,煙雲動筆精。」唐.李白〈王右軍〉詩:「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3.書名。明.徐𤊹撰,八卷。分為易通、經臆、詩談、文字、雜記五門,其引據博贍,可資參考。


  筆據

 简化字:笔据
  注音: ㄅㄧˇ ㄐㄩˋ
  拼音: bǐ jù
 相似词:字據

親手書寫的字據。《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就把一百銀子交給你,存個妥當鋪子裡,寫個筆據給我。」《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這裡時筱仁見事情已辦得千妥萬當,便亦起身告辭,同到黃胖姑店裡,把借銀子的筆據寫好。」


  筆捲

 简化字:笔卷
  注音: ㄅㄧˇ ㄐㄩㄢˇ
  拼音: bǐ juǎn

卷藏毛筆以便攜帶的小竹簾。也作「筆卷」。


  筆力

 简化字:笔力
  注音: ㄅㄧˇ ㄌㄧˋ
  拼音: bǐ lì

1.寫字、作畫時用筆的力量。《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老殘遊記》第三回:「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彷彿列子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筆力甚為遒勁。」

2.文章的氣勢。唐.張祜〈讀始興公傳〉詩:「詩情光日月,筆力動乾坤。」


  筆路

 简化字:笔路
  注音: ㄅㄧˇ ㄌㄨˋ
  拼音: bǐ lù

書畫詩文的筆法、意境,有理致可尋繹者。宋.王應麟《辭學指南.作文法》:「李漢老曰:『為文之法,有筆力、有筆路。』」


  筆錄

 简化字:笔录
  注音: ㄅㄧˇ ㄌㄨˋ
  拼音: bǐ lù

1.用筆記載登錄。如:「他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以便隨時筆錄心得感想。」

2.依據口述而記錄下來的文字。如:「審判筆錄」、「訊問筆錄」。


  筆籙

 简化字:笔箓
  注音: ㄅㄧˇ ㄌㄨˋ
  拼音: bǐ lù

道家的咒文、祕錄。《儒林外史》第一〇回:「卜易、談星、看相、算命、內科、外科、內丹、外丹,以及請仙判事,扶乩筆籙,晚生都略知道一二。」


  筆論

 简化字:笔论
  注音: ㄅㄧˇ ㄌㄨㄣˋ
  拼音: bǐ lùn

1.以文字發表議論。漢.王充《論衡.超竒》:「安危之際,文人不與,無能建功之驗,徒能筆論之效也。」

2.文章名。東漢蔡邕撰,收入宋代陳思《書苑菁華》,為中國書論史重要著作。論述書法抒發情懷的藝術本質與書家創作應有的精神狀態。


  筆帽

 简化字:笔帽
  注音: ㄅㄧˇ ㄇㄠˋ
  拼音: bǐ mào

保護筆尖或筆頭的套子。也稱為「筆榻」、「筆套」。


  筆描

 简化字:笔描
  注音: ㄅㄧˇ ㄇㄧㄠˊ
  拼音: bǐ miáo

用筆描繪。唐.白居易〈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緩聲展引長有條,有條直直如筆描。」


  筆名

 简化字:笔名
  注音: ㄅㄧˇ ㄇㄧㄥˊ
  拼音: bǐ míng

作者發表文章時所用的化名。如明末清初張岱筆名陶庵老人。


  筆墨

 简化字:笔墨
  注音: ㄅㄧˇ ㄇㄛˋ
  拼音: bǐ mò
 相似词:翰墨

1.寫字用的筆和墨。《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

2.比喻文章。漢.王充《論衡.亂龍》:「子駿漢朝智囊,筆墨淵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但只是筆墨相與,他家銀錢大事,還不肯相託。」

3.親手寫的筆跡墨畫。南朝梁.庾肩吾〈書品論〉:「魏帝筆墨雄贍,吳主體裁綿密。」《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4.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上的術語,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技法上,筆指鉤、勒、皴、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積等墨法。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35 页数: 1/9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