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竹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ㄨˋ
  拼音: hù




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如:「玉」、「象」。《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唐.岑參〈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詩:「日出朝聖人,端陪群公。」


  出笏

  注音: ㄔㄨ ㄏㄨˋ
  拼音: chū hù

脫手、賣出。《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追出原騙玉帶,尚未出,仍歸內府。」


  帶笏

 简化字:带笏
  注音: ㄉㄞˋ ㄏㄨˋ
  拼音: dài hù

玉帶和板,為文官的裝束。《宋史.卷三六四.韓世忠傳》:「授太尉,賜帶,仍敕樞密以功頒示內外諸將。」


  笏板

  注音: ㄏㄨˋ ㄅㄢˇ
  拼音: hù bǎn

古代臣子覲見天子時所持用以記事的板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末腳拿板在旁邊寫了,拿到戲房裡去扮。」


  搢笏

  注音: ㄐㄧㄣˋ ㄏㄨˋ
  拼音: jìn hù

板插在腰帶上。《新唐書.卷一二六.列傳.張九齡》:「故事:公卿皆搢於帶,而後乘馬。」


  笢笏

  注音: ㄇㄧㄣˇ ㄏㄨˋ
  拼音: mǐn hù

以手按笛孔。漢.馬融〈長笛賦〉:「笢抑隱,行入諸變。」


  袍笏

  注音: ㄆㄠˊ ㄏㄨˋ
  拼音: páo hù

古時官吏的朝服和手。《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凡五百餘人,皆賜袍,錫宴開寶寺,帝自為詩二章賜之。」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五.賈雲華還魂記》:「需次待缺,首具袍,詣賈氏拜夫人。」


  象笏

  注音: ㄒㄧㄤˋ ㄏㄨˋ
  拼音: xiàng hù

象牙製成的手板。明代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所執。《禮記.玉藻》:「史進象,書思對命。」《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象,上圓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也稱為「象簡」。


  牙笏

  注音: ㄧㄚˊ ㄏㄨˋ
  拼音: yá hù

象牙製的板,古代臣子上朝時所用。後亦用於道士朝見真人或齋醮科儀。《西遊記》第一一回:「太宗聞言,抬頭觀看,只見那人: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手擎牙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紅樓夢》第一〇二回:「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宮八卦的法衣,踏著登雲履,手執牙,便拜表請聖。」


  一笏

  注音: ㄧ ㄏㄨˋ
  拼音: yī hù

二十四兩銀子或五十兩銀子。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四二齣:「我有黃金一送與,聊表報答之意。」《喻世明言.卷二三.張舜美燈宵得麗女》:「路經鎮江二人復訪大慈庵,贈尼師金一。」


  簪笏

  注音: ㄗㄢ ㄏㄨˋ
  拼音: zān hù

冠簪與手版,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為官貴顯。唐.王勃〈滕王閣序〉:「舍簪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唐.白居易〈初除戶曹喜而言志〉詩:「弟兄俱簪,新陞嫜衣巾。」


  秉笏披袍

  注音: ㄅㄧㄥˇ ㄏㄨˋ ㄆㄧ ㄆㄠˊ
  拼音: bǐng hù pī páo

手拿板,身披官服。指在朝為官。《孤本元明雜劇.破風詩.第二折》:「聖朝輔佐必良才,野有賢人久困埋,今朝察訪當推舉,秉披袍拜御階。」


  倒笏躬身

  注音: ㄉㄠˋ ㄏㄨˋ ㄍㄨㄥ ㄕㄣ
  拼音: dào hù gōng shēn

屈身平拿板,表示恭敬。《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言未絕,見一人出離班部,倒躬身,口稱:『萬歲,萬歲。』」


  袍笏登場

 简化字:袍笏登场
  注音: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ˊ
  拼音: páo hù dēng cháng
 相似词:粉墨登場

1.演員裝扮成為穿袍執的官員登臺演戲。

2.比喻官員新任,猶如登場作戲,含有諷刺意味。如:「經過這次批鬥,又有一些人將要袍登場了。」


  拄笏看山

  注音: ㄓㄨˇ ㄏㄨˋ ㄎㄢ ㄕㄢ
  拼音: zhǔ hù kān shān

,上朝時所持的手版。晉王徽之擔任桓沖的車騎參軍,桓沖詢問王徽之時,王徽之以朝摀著面頰,悠然的觀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比喻人倜儻不羈,身在官場卻有閒情雅致。宋.陸游〈春晚書懷〉詩:「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看山頗自奇。」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