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ㄑㄧㄣˊ
  拼音: qín




1.樂器名。最早指瑤(古)。

2.今泛指樂器類別總稱:(1)國樂器中的古、七弦、月、揚、胡等。(2)西洋樂器中的鋼、口、手風、管風等。

3.姓。如明代有彭。




。《孟子.萬章上》:「象往入舜宮,舜在床。」


  抱琴

  注音: ㄅㄠˋ ㄑㄧㄣˊ
  拼音: bào qín

樂器名,彈撥樂器。起源於亞洲,流行於希臘。手持於胸前撥奏,體是個方形或圓缽形的空心體,弦大多由羊腸或馬腸拉製而成,弦數四至十二條不定。


  操琴

  注音: ㄘㄠ ㄑㄧㄣˊ
  拼音: cāo qín
 相似词:彈琴

。漢.蔡邕〈女訓〉:「舅姑若命之鼓,必正坐操而奏曲。」


  風琴

 简化字:风琴
  注音: ㄈㄥ ㄑㄧㄣˊ
  拼音: fēng qín

樂器名,鍵盤樂器。外形類似直立式鋼,通過腳下的踏板送風,吹響音管,並配合雙手鍵盤彈奏的一種樂器。為英語organ的意譯。踏板鼓風進入風道,如果不彈奏,則整個風道是密閉的;當手指按下某鍵後,該鍵對應的音管的管塞就會打開,氣流通過而吹響音管,則發出一個樂音。此種鍵盤樂器,種類繁多,常見的有簧風、管風二種。


  撫琴

 简化字:抚琴
  注音: ㄈㄨˇ ㄑㄧㄣˊ
  拼音: fǔ qín

。《韓非子.十過》:「因靜坐撫而寫之。」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


  鋼琴

 简化字:钢琴
  注音: ㄍㄤ ㄑㄧㄣˊ
  拼音: gāng qín

樂器名,鍵盤樂器。內裝有許多鋼絲弦和包絨氈的木錘,手指按動鍵盤時,牽動鍵盤下的小木錘敲打鋼絲弦而發出聲音。為英語piano的意譯。西元一七〇九年左右由克里斯托弗里在佛羅倫斯創造,自十八世紀中葉起廣泛流行。鋼有各種式樣和不同尺寸,且繼續不斷改進。外型主要分為直立式鋼與平臺鋼


  弓琴

  注音: ㄍㄨㄥ ㄑㄧㄣˊ
  拼音: gōng qín

樂器名。臺灣原住民的傳統樂器。其構造簡單,用一竹片彎成弓型,竹片兩端繫以絲線。演奏時,演奏者將弓一端靠在嘴邊,一端以手持,利用手的張、壓改變弦的鬆緊,再以另一手撥弦,利用弦的鬆緊改變而有高低音階,但音階表現力不大,偏向節奏的表現。


  古琴

  注音: ㄍㄨˇ ㄑㄧㄣˊ
  拼音: gǔ qín

樂器名,撥弦樂器,為中國古老的樂器之一,屬於八音中的絲類樂器。七條弦,上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左手按弦,右手撥彈,為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於、棋、書、畫四藝之首,屬於文人音樂中的代表性樂器,音量小,音色清越,常為文人內省養心的樂器。於西元1920年代起為了與鋼區別而改稱古,也稱為「」、「瑤」、「玉」、「五弦」、「七弦」。


  鼓琴

  注音: ㄍㄨˇ ㄑㄧㄣˊ
  拼音: gǔ qín

。《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鼓瑟鼓,和樂且湛。」


  胡琴

  注音: ㄏㄨˊ ㄑㄧㄣˊ
  拼音: hú qín

樂器名,擦弦樂器:(1)古代漢人稱域外民族為「胡」,因而泛指從域外傳過來的稱之為胡。以木、竹、椰殼等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設桿柄,柄端穿一橫孔,再以二軸貫穿,由軸至筒,主要為兩弦,另用竹弓張馬尾置於兩弦之間,摩擦發聲。音色優美,應用甚廣,種類亦多。(2)現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絃,使之振動以發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稱為「提」。


  鋸琴

 简化字:锯琴
  注音: ㄐㄩˋ ㄑㄧㄣˊ
  拼音: jù qín

樂器名。為普通的手鋸,夾在兩膝間,用小提弓或棒子摩擦鋸齒,使之震動發聲。如:「鋸是爵士樂中用來製造特殊音效的樂器。」


  口琴

  注音: ㄎㄡˇ ㄑㄧㄣˊ
  拼音: kǒu qín

樂器名。自由簧的吹奏樂器。源於十九世紀二〇年代的歐洲。上面有兩行並列的小孔,裡面裝有銅製的笛簧,用口吹吸,能發出各種聲調。為英語Harmonica的意譯。今有各種尺寸與不同調性的形制。


  雷琴

  注音: ㄌㄟˊ ㄑㄧㄣˊ
  拼音: léi qín

樂器名。(1)彈撥樂器。稱唐代雷儼、雷威、雷霄等名匠所造的七弦為「雷」。(2)擦弦樂器。銅製筒,前口蒙蟒皮,桿與弦軸為硬木製成,張弦兩根,五度定弦。以馬尾弓拉奏。音量較大,音色柔和圓潤。


  柳琴

  注音: ㄌㄧㄡˇ ㄑㄧㄣˊ
  拼音: liǔ qín

樂器名,彈撥樂器。形似琵琶而略小,通體長約六十五公分。早期為二弦、三弦,今有四軫,四弦,一般為二十四品位,亦有增加到廿八品位,按半音排列。流行於山東、江蘇、安徽三省交界處,是柳戲、泗州戲和亂彈的主要伴奏樂器,亦用於常州絲弦。近年成為民族樂團的高音樂器,開始出現獨奏曲和協奏曲。也稱為「柳葉」、「土琵琶」、「小琵琶」、「金剛腿」。


  綠琴

 简化字:绿琴
  注音: ㄌㄩˋ ㄑㄧㄣˊ
  拼音: lǜ qín

稱音色材質具佳的。參見「綠綺」條。唐.皇甫枚《飛煙傳》:「百回消息千回夢,裁作長謠寄綠。」


  侖琴

 简化字:仑琴
  注音: ㄌㄨㄣˊ ㄑㄧㄣˊ
  拼音: lún qín

1.人名。(Wilhelm Konard Roentgen,西元1845~1923)德國物理學家。西元一八九五年,進行陰極射線管中的電流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一九〇一年,獲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譯作「倫」、「欒」。

2.量詞。計算X射線和γ射線照射量的單位。為英語roentgen的音譯。在標準狀況下,使一立方公分的空氣產生一靜電單位離子的輻射量。物理學上的符號是R。也譯作「倫」、「欒」。


  鳴琴

 简化字:鸣琴
  注音: ㄇㄧㄥˊ ㄑㄧㄣˊ
  拼音: míng qín

1.。《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

2.比喻無為而治。漢.劉向《說苑.卷七.政理》:「宓子賤治單父,彈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3.形容瀑布的聲音。唐.王勃〈郊園即事〉詩:「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


  木琴

  注音: ㄇㄨˋ ㄑㄧㄣˊ
  拼音: mù qín

樂器名,打擊樂器。由若干長短不一的木條按音階編排而成。原分四排,現多為兩排。以小木槌擊奏,亦有在木片下裝設金屬共鳴管,發音更為嘹亮。為英語Xylophone的意譯。常用於獨奏或管弦樂隊。


  琴歌

  注音: ㄑㄧㄣˊ ㄍㄜ
  拼音: qín gē

1.有歌詞的曲。起源甚早。演唱時,伴隨聲輕吟低唱。今日流傳的如〈陽關三疊〉、〈蘇武思君〉、〈胡笳十八拍〉等。

2.唱歌。《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歌既斷,酒賦無續。」


  琴劍

 简化字:琴剑
  注音: ㄑㄧㄣˊ ㄐㄧㄢˋ
  拼音: qín jiàn

與劍,為古代文人隨身攜帶的物品,有才有藝。唐.薛能〈送馮溫往河外〉詩:「劍事行裝,河關出北方。」


  琴鳥

 简化字:琴鸟
  注音: ㄑㄧㄣˊ ㄋㄧㄠˇ
  拼音: qín niǎo

動物名。雀形目鳴禽類。羽毛暗茶褐色,背部紫灰色,雄鳥的尾略呈U形,像西洋古代的豎,故稱為「鳥」。產於澳洲。


  琴譜

 简化字:琴谱
  注音: ㄑㄧㄣˊ ㄆㄨˇ
  拼音: qín pǔ

用的曲譜,統稱為「譜」。《紅樓夢》第八六回:「好個念書的人,連個譜都沒有見過。」


  秦琴

  注音: ㄑㄧㄣˊ ㄑㄧㄣˊ
  拼音: qín qín

樂器名。一種彈撥樂器,木製桿,設二弦而有品位,桐木製音箱,音色柔和清脆。


  琴瑟

  注音: ㄑㄧㄣˊ ㄙㄜˋ
  拼音: qín sè

1.與瑟兩種樂器。《書經.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瑟,以詠祖考來格。」《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瑟,雲門之舞。」

2.語本《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比喻夫妻和合。《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女勤儉,有順德,瑟甚篤。」


  琴聲

 简化字:琴声
  注音: ㄑㄧㄣˊ ㄕㄥ
  拼音: qín shēng

發出的聲音。唐.李白〈示金陵子〉詩:「金陵城東誰家子,竊聽聲碧窗裡。」《三國演義》第三五回:「童子便引玄德,行二里餘,到莊前下馬,入至中門,忽聞聲甚美,玄德教童子且休通報,側耳聽之,聲忽住而不彈。」


  琴師

 简化字:琴师
  注音: ㄑㄧㄣˊ ㄕ
  拼音: qín shī

1.以彈為業的人。宋.韓維〈覽梅聖俞詩編〉詩:「譬如巧師,哀彈發絲桐。」

2.的人。


  琴史

  注音: ㄑㄧㄣˊ ㄕˇ
  拼音: qín shǐ

1.與史書。唐.孟浩然〈秋登張明府海亭〉詩:「予亦將史,棲遲共取閒。」

2.書名。宋朱長文撰,六卷。前五卷依時代先後收載善者的小傳,共一百五十六人。末卷為藝的專題論述,記之沿革、損益、音調等。是現存最早的史專著。


  琴書

 简化字:琴书
  注音: ㄑㄧㄣˊ ㄕㄨ
  拼音: qín shū

1.與書。《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自去家四年乃歸,以書自娛。」《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悅親戚之情話,樂書以消憂。」

2.一種說唱故事的曲藝。以揚伴奏,故稱為「書」。曲調因地而異,分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有《山東書》、《翼城書》、《北京書》等曲種。


  琴堂

  注音: ㄑㄧㄣˊ ㄊㄤˊ
  拼音: qín táng

語本《呂氏春秋.開春論》:「宓子賤治單父,彈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事。」後以堂指縣官治理公事的地方。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俺孩兒本思量做狀元,坐堂,請俸錢,誰會遭這般刑憲。」


  琴童

  注音: ㄑㄧㄣˊ ㄊㄨㄥˊ
  拼音: qín tóng

書童,侍奉士人的小童。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小生引著童,前往郊外散心。」元.曾瑞《留鞋記》第二折:「自家童的便是。俺主人相國寺看燈去了,一夜不見回家,我索尋去咱。」


  琴弦

  注音: ㄑㄧㄣˊ ㄒㄧㄢˊ
  拼音: qín xián

上用以發聲的絲線。唐.孟郊〈靜女吟〉:「此志誰與諒,弦幽韻重。」唐.姚合〈遊春〉詩一二首之五:「暖風渾酒色,晴日暢弦。」也作「絃」。


  琴心

  注音: ㄑㄧㄣˊ ㄒㄧㄣ
  拼音: qín xīn

音傳達情意。《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心挑之。」唐.李賀〈有所思〉詩:「心與妾腸,此夜斷還續。」


  琴韻

 简化字:琴韵
  注音: ㄑㄧㄣˊ ㄩㄣˋ
  拼音: qín yùn

聲、音。唐.許渾〈重遊飛泉觀題故梁道士宿龍池〉詩:「松葉正秋韻響,菱花初曉鏡光寒。」《三國演義》第三五回:「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


  琴鐘

 简化字:琴钟
  注音: ㄑㄧㄣˊ ㄓㄨㄥ
  拼音: qín zhōng

一種能在固定時間奏出悅耳聲的時鐘。也稱為「音樂鐘」。


  豎琴

 简化字:竖琴
  注音: ㄕㄨˋ ㄑㄧㄣˊ
  拼音: shù qín

樂器名,彈撥樂器。形狀大致呈三角框形弓狀,早期豎只有按自然音階排列方式的少數弦。其後,弦數增加,亦設共鳴箱,外形線條變得華麗優美。三角形框內有四十七根弦,底部有兩個踏瓣,用來調音。為英語Harp的意譯。音色優雅清亮,可獨奏,亦可合奏。


  素琴

  注音: ㄙㄨˋ ㄑㄧㄣˊ
  拼音: sù qín

無弦的。語出《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性不解音,而蓄素一張,弦徽不具。」後用以指。唐.元稹《鶯鶯傳》:「素鳴怨鶴,清漢望歸鴻。」


  彈琴

 简化字:弹琴
  注音: ㄊㄢˊ ㄑㄧㄣˊ
  拼音: tán qín
 相似词:撫琴、奏琴、操琴

用手指撥弄弦、鍵盤,發出樂音。《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下棋,作畫吟詩。」


  提琴

  注音: ㄊㄧˊ ㄑㄧㄣˊ
  拼音: tí qín

樂器名,弦樂器。泛指有桿,需一手持桿另一手持弓的弓弦樂器:(1)中國擦弦樂器。參見「胡」條。(2)西洋弓弦樂器。提家族中包含「小提」、「中提」、「大提」、「低音提」。


  鐵琴

 简化字:铁琴
  注音: ㄊㄧㄝˇ ㄑㄧㄣˊ
  拼音: tiě qín

樂器名:(1)打擊樂器。將鐵製音板按鋼鍵盤的序列排列在板架上,每個音板下裝有閉口的共鳴管。演奏時,使用木製的撥子敲打,使發聲音。為英語Metallophone的意譯。音質近於鋼片,卻又較鋼片響亮有力。(2)藏族的一種拉弦樂器,形制近於二胡,全長約七十五公分。


  奚琴

  注音: ㄒㄧ ㄑㄧㄣˊ
  拼音: xī qín

樂器名。刳桐木為體,二弦,以木桿繫馬尾,軋軋發聲,因其出於奚族人,故稱為「奚」。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18 页数: 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