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ㄧㄢˊ
  拼音: yán




1.火光上升。《說文解字.部》:「,火光上也。」《書經.洪範》:「水曰潤下,火曰上。」孔穎達正義引王肅曰:「火之性,盛而升上。」

2.焚燒。《書經.胤征》:「火崑岡,玉石俱焚。」《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引漢.章帝〈禱雨詔〉:「去秋雨澤不適,今時復旱,如如焚。」《晉書.卷八七.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飛塵翕以蔽日,大火其燎原。」




1.得病時發熱、紅腫、疼痛的現象。如:「發」、「肺」、「盲腸」。

2.比喻擁有炙人權勢者。唐.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三俠五義》第六二回:「觀內當家的叫做吳道成,生的黑面大腹,自稱綽號鐵羅漢,一身好武藝,慣會趨附勢。」

3.帝,即上古傳說中之神農氏,與黃帝合稱「黃」。《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次作難矣,五帝固相與爭矣。」《漢書.卷三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秏盡,而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4.火光,火焰。漢.張衡〈西京賦〉:「光燭天庭,囂聲震海浦。」《大正藏.史傳部.唐.僧詳.法華經傳記.卷九.王舍城旃陀羅子》:「驅吾入火車持拳,率在三方相副,火籠在頭上,隨振火迸如鐵火,繩率在前導,各口吐火。」




酷熱、極熱。如:「熱」、「夏」。《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觀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唐.柳宗元〈籠鷹詞〉:「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


  鼻炎

  注音: ㄅㄧˊ ㄧㄢˊ
  拼音: bí yán

鼻腔黏膜症的通稱。多由感冒所引起,常見病原為鏈球菌及葡萄球菌。主要症狀為鼻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加、鼻塞等。


  腸炎

 简化字:肠炎
  注音: ㄔㄤˊ ㄧㄢˊ
  拼音: cháng yán

病名。由不易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毒物、病原微生物、過敏及壓力等引起的腸道症。急性腸多由細菌或攝食不當所引起,症狀為發病急驟、腹痛劇烈、腹瀉頻繁、頭痛、寒戰、發熱等,且會導致脫水。慢性腸多由慢性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所引起,症狀為長期腹瀉、腹痛、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等。治療時需注意補充體液。


  發炎

 简化字:发炎
  注音: ㄈㄚ ㄧㄢˊ
  拼音: fā yán

全身或局部因感染而產生發紅、腫脹或疼痛等症狀。如:「每回傷口發時,傷處總是隱隱作痛,令人難受。」


  肺炎

  注音: ㄈㄟˋ ㄧㄢˊ
  拼音: fèi yán

病名。肺的症,出現發燒、發冷、咳嗽、喀痰、胸疼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常由細菌、病毒等引起。


  附炎

  注音: ㄈㄨˋ ㄧㄢˊ
  拼音: fù yán

燈蛾的別名。參見「燈蛾」條。


  肝炎

  注音: ㄍㄢ ㄧㄢˊ
  拼音: gān yán

病名。肝臟受到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或某些化學物的刺激所引起的症。


  喉炎

  注音: ㄏㄡˊ ㄧㄢˊ
  拼音: hóu yán

病名。因喉部感染細菌而引起的症。有急、慢性兩種。急性喉主因感冒、吸菸過量及氣管發而引起,有咳嗽、喉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慢性喉則由急性轉移或結核而引起,主要症狀為聲音嘶啞,且有聲帶充血、肥厚、長息肉等病理變化。可用抗生素治療。


  口炎

  注音: ㄎㄡˇ ㄧㄢˊ
  拼音: kǒu yán

病名。症狀為口腔黏膜紅腫、發、局部潰爛。多因消化不良或感染病菌而引起。


  腦炎

 简化字:脑炎
  注音: ㄋㄠˇ ㄧㄢˊ
  拼音: nǎo yán

病名。因腦部發而導致昏睡、智力及體能降低的疾病。大部分是由病毒所感染,傳播的主要媒介是三斑家蚊。其他如腦膜、麻疹或傷口感染也可能併發腦。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眩暈、嘔吐、抽筋、四肢僵硬等。


  舌炎

  注音: ㄕㄜˊ ㄧㄢˊ
  拼音: shé yán

舌頭表面呈紅腫、疼痛、乾燥的現象,有時產生潰瘍,甚而擴至整個口腔。


  腎炎

 简化字:肾炎
  注音: ㄕㄣˋ ㄧㄢˊ
  拼音: shèn yán

多種腎臟發病症的統稱。其中以血管球性腎最為常見,分為急性血管球性腎與慢性血管球性腎兩種。前者大部分發生於小孩,症狀有血尿、蛋白尿、水腫、血壓高、發燒、頭痛、嘔吐等,目前尚無特別的治療法;後者多發生於成年人,由於症狀輕微,又屬漸行性破壞,得病時常不自知,導致難以治癒,甚至引發尿毒症等。


  孫炎

 简化字:孙炎
  注音: ㄙㄨㄣ ㄧㄢˊ
  拼音: sūn yán

人名:(1)(西元220~265)字叔然,三國魏樂安(今山東省博興縣北)人。受學於鄭玄之門人,稱為「東州大儒」。作《爾雅音義》,始創反切法。(2)字伯融,生卒年不詳,明初句容人。善談辯,從征浙東,以功授池州同知,克處州,授總制,措置有方,後為苗兵所執,不屈而死。


  胃炎

  注音: ㄨㄟˋ ㄧㄢˊ
  拼音: wèi yán

病名。胃黏膜發的病症。多因暴飲暴食、飲食不衛生或傳染病等引起。可分為急性胃及慢性胃。患者有噁心、嘔吐、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消炎

  注音: ㄒㄧㄠ ㄧㄢˊ
  拼音: xiāo yán

消除身體組織的發症狀。如:「對外傷病患,醫生通常會開消的藥方。」


  炎帝

  注音: ㄧㄢˊ ㄉㄧˋ
  拼音: yán dì

帝號。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帝」。《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那時諸侯皆已順從,獨蚩尤共著帝侵暴諸侯,不服王化。」


  炎方

  注音: ㄧㄢˊ ㄈㄤ
  拼音: yán fāng
 相反词:北方、朔方

南方。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三四:「怯卒非戰士,方難遠行。」唐.白居易〈夏日與閑禪師林下避暑〉詩:「每因毒暑悲親故,多在方瘴海中。」


  炎光

  注音: ㄧㄢˊ ㄍㄨㄤ
  拼音: yán guāng

1.日光。《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震聲日景,光飛響。」南朝齊.謝朓〈夏始和劉潺陵〉詩:「春色卷遙甸,光麗近邑。」

2.暑氣。宋.柳永〈二郎神.光謝〉詞:「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3.漢朝。《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會遭陽九,光中矇。」


  炎漢

 简化字:炎汉
  注音: ㄧㄢˊ ㄏㄢˋ
  拼音: yán hàn

1.因漢代以火德王,故稱為「漢」。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自漢中葉,厥突漸異。」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漢之風。」

2.傳說帝為漢族祖先,故稱中國或漢民族為「漢」。唐.元宗〈封東光公主制〉:「漢盛禮,蕃國是和。」


  炎黃

 简化字:炎黄
  注音: ㄧㄢˊ ㄏㄨㄤˊ
  拼音: yán huáng

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贊曰:「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秏盡,而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炎火

  注音: ㄧㄢˊ ㄏㄨㄛˇ
  拼音: yán huǒ
 相似词:烈焰

1.烈火。《詩經.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火。」《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若舉火以炳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大山,名曰昆倫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火之山,投物輒然。」《文選.張衡.思玄賦》:「躋日中于昆吾兮,憩火之所陶。」


  炎徼

  注音: ㄧㄢˊ ㄐㄧㄠˋ
  拼音: yán jiào

南方邊遠之地。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冰州災徼,來獻其賝。」


  炎精

  注音: ㄧㄢˊ ㄐㄧㄥ
  拼音: yán jīng

1.太陽。北周.庾信〈周祀方澤歌.赤帝雲門舞〉:「純陽之月樂精,赤雀丹書飛送迎。」

2.火德。《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殷五代之純熙,紹伊唐之精。」

3.應火運而興的王朝。《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昔精幽昧,曆數將終。」唐.吳筠〈建業懷古〉詩:「精既失御,宇內為三分。」


  炎涼

 简化字:炎凉
  注音: ㄧㄢˊ ㄌㄧㄤˊ
  拼音: yán liáng

1.氣候冷熱無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滍水注》:「地勢不殊,而涼異致。」

2.比喻人情的冷暖。南朝梁.簡文帝〈倡婦怨情詩十二韻〉:「含涕坐度日,俄頃變涼。」

3.比喻盛衰。宋.蘇軾〈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詩二首之一:「解組歸來道益光,坐看百物自涼。」


  炎丘

  注音: ㄧㄢˊ ㄑㄧㄡ
  拼音: yán qiū

火山。《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然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蝨處於褌中而不能出也。」


  炎熱

 简化字:炎热
  注音: ㄧㄢˊ ㄖㄜˋ
  拼音: yán rè
 相似词:酷熱、炙熱
 相反词:陰寒、寒冷、涼爽、嚴寒、陰涼、清涼

氣候酷熱。《吳子.料敵》:「盛夏熱,晏興無閒。」《紅樓夢》第二九回:「只因天氣熱,眾位千金都出來了。」


  炎上

  注音: ㄧㄢˊ ㄕㄤˋ
  拼音: yán shàng

1.火焰熾盛向上燃燒。《書經.洪範》:「水曰潤下,火曰上。」孔穎達正義引王肅曰:「火之性,盛而升上。」清.黃宗《周易象辭.卷一四.鼎卦》:「火木以熟饔飧,灶突之象,木燃而火光上,不欲風之播盪。」也借指火。《太平廣記.卷三七三.楊禎》引《慕異記》:「蓋承先祖之明德,稟上之烈信,故奸聲亂色,不入於心。」

2.漢代的火德。漢.班固〈典引〉:「蓄上之烈精,蘊孔佐之弘陳。」


  炎暑

  注音: ㄧㄢˊ ㄕㄨˇ
  拼音: yán shǔ
 相似词:酷暑
 相反词:嚴寒

熱酷暑。《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三》:「暑雖茲夏,三旬將欲移。」


  炎天

  注音: ㄧㄢˊ ㄊㄧㄢ
  拼音: yán tiān
 相反词:冷天

1.烈日、大熱天。漢.孔融〈雜詩〉二首之一:「巖巖鍾山首,赫赫天路。」《文選.顏延之.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天方埃鬱,暑晏闋塵紛。」

2.南方。《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南方曰天,其星輿鬼柳七星。」


  炎土

  注音: ㄧㄢˊ ㄊㄨˇ
  拼音: yán tǔ

南方或熱偏僻的地方。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況北州之賤土,為土之流人。」


  炎夏

  注音: ㄧㄢˊ ㄒㄧㄚˋ
  拼音: yán xià
 相似词:酷暑、盛暑
 相反词:寒冬、隆冬

熱的夏天。三國魏.曹植〈離繳雁賦〉:「遠玄冬于南裔兮,避夏乎朔方。」唐.朱慶餘〈夏日訪貞上人院〉詩:「夏尋靈境,高僧澹蕩中。」


  炎炎

  注音: ㄧㄢˊ ㄧㄢˊ
  拼音: yán yán

1.很熱的樣子。如:「夏日」。

2.熱氣很盛的樣子。《詩經.大雅.雲漢》:「赫赫,云我無所。」《紅樓夢》第一回:「只見烈日,芭蕉冉冉,夢中之事便忘了對半。」

3.火光猛烈的樣子。《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有光,偃兵。」清.金俞邁〈詠木棉事〉詩:「鋤花偏喜日卓午,曦馭似火輪。」

4.權勢顯赫的樣子。漢.揚雄〈解嘲〉:「者滅,隆隆者絕。」


  炎陽

 简化字:炎阳
  注音: ㄧㄢˊ ㄧㄤˊ
  拼音: yán yáng
 相似词:烈日、驕陽

天氣熱。南朝梁.簡文帝〈苦熱行〉:「六龍騖不息,三伏起陽。」


  炎症

  注音: ㄧㄢˊ ㄓㄥˋ
  拼音: yán zhèng

醫學上指組織對於外來刺激所產生的防禦性反應。典型的徵候是紅、腫、熱、痛以及患部的機能障礙。


  張炎

 简化字:张炎
  注音: ㄓㄤ ㄧㄢˊ
  拼音: zhāng yán

人名。(西元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詞人,家臨安,是張俊的裔孫。宋亡,潛跡不仕,縱遊浙江東西,落拓以終。著有《山中白雲詞》、《詞源》等。


  鼻竇炎

 简化字:鼻窦炎
  注音: ㄅㄧˊ ㄉㄡˋ ㄧㄢˊ
  拼音: bí dòu yán

病名。鼻竇內黏膜發的病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鼻竇多由游泳時呼吸不得法引起,症狀包括局部疼痛及壓痛、鼻塞、流鼻涕等,若不及早治療,則會轉為慢性鼻竇,而導致易感冒、流膿性鼻涕、呼吸不暢等症狀。可以擦藥、抽膿、穿刺、電燒等方式治療。


  大腸炎

 简化字:大肠炎
  注音: ㄉㄚˋ ㄔㄤˊ ㄧㄢˊ
  拼音: dà cháng yán

病名。多因赤痢菌、沙門菌、病原大腸菌等細菌的感染,與腸管過敏、氣候劇變、精神壓迫等造成。症狀以腹瀉為主。一日腹瀉十餘次,大便呈水狀且半透明,略帶黃膿或血絲。還會發燒、嘔吐,或激烈腹痛。治療方法因病而異,主要需補充水分,多吃流質食品。也稱為「大腸粘膜」。


  腹膜炎

  注音: ㄈㄨˋ ㄇㄛˋ ㄧㄢˊ
  拼音: fù mò yán

病名。腹膜大多由於細菌感染所致,也可由化學刺激或損傷所引起。腹膜可分為原發性腹膜與續發性腹膜。原發性腹膜是致病菌通過血流、淋巴管、腸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徑侵入腹腔而引起腹膜,多數病人全身情況較差或免疫功能不足。較多數的腹膜是續發性腹膜,多源於腹腔的臟器感染或壞死穿孔,以及外傷等。腹膜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肌僵硬,以及噁心、嘔吐、發燒,嚴重時可致血壓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應,甚至引起中毒性休克。


  骨膜炎

  注音: ㄍㄨˇ ㄇㄛˋ ㄧㄢˊ
  拼音: gǔ mò yán

病名。骨膜受細菌感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紅腫、疼痛、發熱等現象。


  鼓膜炎

  注音: ㄍㄨˇ ㄇㄛˋ ㄧㄢˊ
  拼音: gǔ mò yán

病名。因外傷、感冒、寒冷而引起的鼓膜充血或起水泡。其症狀有流膿、耳鳴、灼痛等。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03 页数: 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