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ㄋㄧˊ
  拼音: ní




1.水和土的混合物。如:「巴」、「汙」。《文選.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思為雙飛燕,銜巢君屋。」《老殘遊記》第一四回:「這裡許多人用蒲包裝,預備堵城門。」

2.搗碎、壓碎調勻像狀的東西。如:「棗」、「印」、「芋」、「蒜」。




1.沾汙、弄髒。如:「衣服了要換掉。」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〇齣:「踏草怕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2.塗飾、塗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王以赤石脂壁。」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〇首之五一:「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房壁似僧寮。」


  

  部首: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ㄋㄧˋ
  拼音:(2) nì




1.固執、拘。如:「古不化」。《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權物稱用之為不也。」

2.留滯。《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是以君子不為也。」《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仍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3.用軟言柔語相求。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一:「顧我無衣搜畫篋,他沽酒拔金釵。」唐.皇甫枚《飛煙傳》:「郎心應似琴心怨,脈脈春情更誰。」


  臭泥

  注音: ㄔㄡˋ ㄋㄧˊ
  拼音: chòu ní

發臭的爛。《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腳下一跳,就跌在坑裡,弄得渾身臭。」


  封泥

  注音: ㄈㄥ ㄋㄧˊ
  拼音: fēng ní

古人未有紙時,以簡素傳遞信息,為防私拆,在繩結開啟處,以封緊,加蓋印章,故稱為「封」。其殘存者,對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頗有助益,如馬王堆一號墓「軑侯家丞」封


  垢泥

  注音: ㄍㄡˋ ㄋㄧˊ
  拼音: gòu ní

由人體已脫落的皮膚角質層、汗水、皮脂和灰塵等合成,而積存於皮膚表面的汙穢物。容易妨礙皮脂及汗腺的分泌,宜常洗濯。也作「垢膩」。


  淈泥

  注音: ㄍㄨˇ ㄋㄧˊ
  拼音: gǔ ní

濁亂其。《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涉冬則淈而潛蟠,避害也。」


  火泥

  注音: ㄏㄨㄛˇ ㄋㄧˊ
  拼音: huǒ ní

一種黏土。主要成分為矽酸鋁,含微量雜質,能耐強熱。也稱為「耐火」。


  膠泥

 简化字:胶泥
  注音: ㄐㄧㄠ ㄋㄧˊ
  拼音: jiāo ní

具黏性的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八.技藝》:「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紅樓夢》第二七回:「怎麼像你上回買的那柳枝兒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摳的香盒兒、膠垛的風爐兒?」


  金泥

  注音: ㄐㄧㄣ ㄋㄧˊ
  拼音: jīn ní

1.古代的封禪書,以水和金粉為,用來封玉牒,故稱為「金」。《漢書.卷六.武帝紀》三國魏.孟康注:「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玉檢之封焉。」

2.金的紙帖。唐.白居易〈妻初授邑號告身〉詩:「弘農舊縣授新封,鈿軸金誥一通。」宋.王沂孫〈高陽臺.殘雪庭陰〉詞:「小帖金,不知春在誰家。」

3.以金粉飾物。唐.孟浩然〈宴張記室宅〉詩:「玉指調箏柱,金飾舞羅。」


  拘泥

  注音: ㄐㄩ ㄋㄧˋ
  拼音: jū nì
 相似词:古板、固執
 相反词:灑脫、善變

固執於個人的想法而不知變通。宋.朱熹〈答陸子靜書〉:「今必如此拘,強生分別。」《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不存拘,方好講到自由。」


  爛泥

 简化字:烂泥
  注音: ㄌㄢˋ ㄋㄧˊ
  拼音: làn ní

稀爛的軟。《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那街上一層浮土,是被風刮上去的,底下盡是爛。」


  末泥

  注音: ㄇㄛˋ ㄋㄧˊ
  拼音: mò ní

一種戲劇角色名。參見「正末」條。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〇.妓樂》:「且謂雜劇中末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末色主張,引戲色分付。」


  泥巴

  注音: ㄋㄧˊ ㄅㄚ
  拼音: ní bā

溼而黏的土。如:「小孩子都愛玩巴。」


  泥版

  注音: ㄋㄧˊ ㄅㄢˇ
  拼音: ní bǎn

印刷術上為複製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〇四年由英國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發明。作法是將黏土平塗成版,覆於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壓,面就陷成陰文。在使用時澆鎔鉛於面,即成陽文鉛版。但版一經澆鉛,就會破碎,故只能澆鑄一次。


  泥崩

  注音: ㄋㄧˊ ㄅㄥ
  拼音: ní bēng

山坡上的土吸收過量的水分,經重力作用,向下流動而散布於山谷中的現象。如:「山坡的水土如保持不澈底,很容易崩,造成災害。」


  泥窗

  注音: ㄋㄧˊ ㄔㄨㄤ
  拼音: ní chuāng

以紙糊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蜀人謂糊窗曰:『窗。』花蕊夫人〈宮詞〉云:『紅錦窗遶四廊。』」


  泥地

  注音: ㄋㄧˊ ㄉㄧˋ
  拼音: ní dì

黏溼的土地面。如:「你不要在地上走來走去,小心跌跤了。」


  泥堆

  注音: ㄋㄧˊ ㄉㄨㄟ
  拼音: ní duī

土堆。如:「那個小孩在堆裡玩得像個人兒。」


  泥肥

  注音: ㄋㄧˊ ㄈㄟˊ
  拼音: ní féi

用做肥料的淤。由淺水動植物的殘體、排泄物和土粒等經沉積、腐爛、分解和混合而成。肥效持久,可以做基肥。


  泥封

  注音: ㄋㄧˊ ㄈㄥ
  拼音: ní fēng

古人公私簡牘大都寫在竹簡、木札上,封發時多用繩索捆綁,而在繩的打結處封以黏土並加印於上,以防私拆,稱為「封」。


  泥工

  注音: ㄋㄧˊ ㄍㄨㄥ
  拼音: ní gōng

從事土建築工程的人。如:「我們得請個工,將這漏水的屋頂修理好。」


  泥垢

  注音: ㄋㄧˊ ㄍㄡˋ
  拼音: ní gòu

塵。唐.白居易〈雙石〉詩:「擔舁來郡內,洗刷去垢。」《品花寶鑑》第五二回:「罷了!罷了!被他一路趕來,跌了一身垢。」


  泥古

  注音: ㄋㄧˋ ㄍㄨˇ
  拼音: nì gǔ

古制而不知變通。《宋史.卷二六二.劉溫叟傳》:「儒者古,致詳於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王安石古迂儒,若用為相,必多更變,重擾天下。」


  泥灰

  注音: ㄋㄧˊ ㄏㄨㄟ
  拼音: ní huī

一般稱灰岩,為含石灰質很多的黏土、與粉砂組成的鬆散沉積物。


  泥漿

 简化字:泥浆
  注音: ㄋㄧˊ ㄐㄧㄤ
  拼音: ní jiāng

土和水混合成的半流體。


  泥腳

 简化字:泥脚
  注音: ㄋㄧˊ ㄐㄧㄠˇ
  拼音: ní jiǎo

1.質的地基。比喻根基不穩,容易倒塌。如:「這棟房子的地基如腳,經不起地震。」

2.陷入淖的腳。比喻事情遭遇困難,不易解決。如:「那人負債沉重,如腳般陷入困境。」


  泥金

  注音: ㄋㄧˊ ㄐㄧㄣ
  拼音: ní jīn

1.由金箔製成的金色顏料,多用於書畫箋紙的塗飾和器具雕刻的髹漆。唐.白居易〈策林.二策項〉:「蓋人之在教,若金之在陶冶。器之良窳,由乎匠之巧拙。」

2.以金和水銀相和成的狀物,稱為「金」。皇帝於五岳祭天地,要將祭文寫在簡版上,加上玉做的蓋子,最後用金將其封起來。


  泥酒

  注音: ㄋㄧˋ ㄐㄧㄡˇ
  拼音: nì jiǔ

耽於飲酒。宋.陸游〈烏夜啼.素意幽棲物外〉詞:「已趁餘寒酒,還乘小雨移花。」


  泥坑

  注音: ㄋㄧˊ ㄎㄥ
  拼音: ní kēng
 相似词:泥塘

1.淤積的窪地。如:「天雨路滑,有一機車騎士不小心跌入坑中。」

2.比喻難以擺脫的複雜而不安全的處境。唐.韓愈〈病鴟〉詩:「勿諱坑辱,坑乃良規。」


  泥潦

  注音: ㄋㄧˊ ㄌㄠˋ
  拼音: ní lào

水聚積的地方。《新五代史.卷五二.雜傳.杜重威傳》:「重威兵行潦中,調發供饋,遠近愁苦。」


  泥犁

  注音: ㄋㄧˊ ㄌㄧˊ
  拼音: ní lí

佛教用語。地獄。胡語的音譯。參見「地獄」條。


  泥療

 简化字:泥疗
  注音: ㄋㄧˊ ㄌㄧㄠˊ
  拼音: ní liáo

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先將土加熱後敷在病痛部位,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關節、肌肉和女子生殖器官等慢性疾病有很大的療效。


  泥流

  注音: ㄋㄧˊ ㄌㄧㄡˊ
  拼音: ní liú

為土、石和水的混合體,常因暴風雨發生而有如混凝土般沿著河谷向下流動,密度大且流速較土流快。流多沿河谷或河床中進行,在高山區或乾燥至半乾燥氣候區較多,有時也會挾帶大塊礫石。


  泥龍

 简化字:泥龙
  注音: ㄋㄧˊ ㄌㄨㄥˊ
  拼音: ní lóng

1.做的龍形,古代用來祈雨。北周.庾信〈嘉晴〉詩:「已歡無石燕,彌欲棄龍。」也稱為「土龍」、「偶龍」。

2.比喻無用。南朝梁.庾肩吾〈為南康王讓丹陽尹表〉:「是知策彼龍,不能令其逐日;乘斯流馬,安可使其奔電。」


  泥馬

 简化字:泥马
  注音: ㄋㄧˊ ㄇㄚˇ
  拼音: ní mǎ

土捏塑成的馬,舊時常置於廟寺之側。參見「馬渡康王」條。


  泥鰻

 简化字:泥鳗
  注音: ㄋㄧˊ ㄇㄢˊ
  拼音: ní mán

海濱上行走的工具。以板做成,人站在板上,一腳在外推行,每推行數丈,可以不陷於中。浙江沿海一帶,也用來捕魚。


  泥煤

  注音: ㄋㄧˊ ㄇㄟˊ
  拼音: ní méi

炭化程度最少,等級最差的煤。類似土,呈黑色、褐色或棕色。大多是未完全腐爛分解的沼澤植物殘渣,經過一段時間累積而成,可供燃料使用,含炭量低,燃燒火力甚微。也稱為「炭」。


  泥淖

  注音: ㄋㄧˊ ㄋㄠˋ
  拼音: ní nào

1.漿區。如:「大雨過後,鄉村的道路一片淖。」宋.王安石〈次前韻寄楊德逢〉詩:「翻然陂路長,淖困臧獲。」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旋風暴作,三馬皆驚逸不可止。不趨其家而趨縣城,飛渡淖,如履康莊。」

2.比喻困境、麻煩。如:「他目前正陷身淖,業務無法推展。」明.陳宗之〈漢道〉詩:「如何盛明世,棲棲淖中。」


  泥濘

 简化字:泥泞
  注音: ㄋㄧˊ ㄋㄧㄥˋ
  拼音: ní nìng

雨後地上水與土混雜沾濡。《文選.左思.吳都賦》:「流汗霢霂,而中逵濘。」唐.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泉源泠泠雜遠狖,濘漠漠飢鴻鵠。」


  泥牛

  注音: ㄋㄧˊ ㄋㄧㄡˊ
  拼音: ní niú

土所做的牛。古時於立春日造牛,舉行一定的儀式,以祈求豐收。參見「春牛」條。春祭祀。」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66 页数: 1/5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