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旗槍

 简化字:旗枪
  注音: ㄑㄧˊ ㄑㄧㄤ
  拼音: qí qiāng

1.幟與槍。唐.王建〈秋日送杜虔州〉詩:「山樓添鼓角,村柵立槍。」

2.杆。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槍上。」

3.一種僅有一葉一莖的細嫩茶葉,為早茶之一,因小芽尖銳如槍,小葉其形如而得名。


  旗人

  注音: ㄑㄧˊ ㄖㄣˊ
  拼音: qí rén

1.清代時,隸屬於八個籍的人。

2.滿洲人的統稱。


  旗山

  注音: ㄑㄧˊ ㄕㄢ
  拼音: qí shān

地名。隸屬高雄市山區,位於楠梓仙溪下游。景色秀麗,有多處風景區。農產品以香蕉著名。


  旗手

  注音: ㄑㄧˊ ㄕㄡˇ
  拼音: qí shǒu
 相似词:旗頭

在隊伍前掌的人。《金史.卷一一一.強伸傳》:「帥奔陣,率步卒數百奪橋,伸軍一手獨出拒之,殺數人。」


  旗亭

  注音: ㄑㄧˊ ㄊㄧㄥˊ
  拼音: qí tíng

1.市樓,為古代指揮市集交易之地。《文選.張衡.西京賦》:「亭五重,俯察百隧。」唐.白行簡《李娃傳》:「至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令生揀而市之,計費百金,盡載以歸。」

2.酒樓。因其樓外懸,故稱為「亭」。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一齣:「店舍無煙花滿樹,亭喚酒蚤涼時。」《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良朋相遇,豈可分途?何不到亭,小飲三杯?」


  旗頭

 简化字:旗头
  注音: ㄑㄧˊ ㄊㄡˊ
  拼音: qí tóu
 相似词:旗手

1.幟的頂端。唐.韓偓〈邊上看獵贈元戎〉詩:「搜山閃閃頭遠,出樹斑斑豹尾長。」

2.的人。《宋史.卷一四六.儀衛志四》:「頭三人,槍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

3.人婦女的髮髻,稱為「頭」。


  旗下

  注音: ㄑㄧˊ ㄒㄧㄚˋ
  拼音: qí xià

1.麾下,幟之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樹十二郡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詣下。」

2.人。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一五六.戶部.戶口》:「國初定,下買賣人口,赴各該市交易。」

3.俗稱沒有纏足的婦女。


  旗魚

 简化字:旗鱼
  注音: ㄑㄧˊ ㄩˊ
  拼音: qí yú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正魚科。體長可達一丈餘,呈紡錘狀。嘴尖而細長,無麟,背鰭大而似。好游泳於水之上層,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則向南遷徙。魚肉多刺少,高油質,是重要的經濟魚類。種類繁多,包括馬林魚、雨傘魚、黑皮魚、紅肉魚等。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均有分布。


  旗語

 简化字:旗语
  注音: ㄑㄧˊ ㄩˇ
  拼音: qí yǔ

一種揮動子,傳達訊息的方式。有統一規定的動作,通常在較遠距離,且無通信設備時使用。


  旗幟

 简化字:旗帜
  注音: ㄑㄧˊ ㄓˋ
  拼音: qí zhì
 相似词:旌旗、旗子

可作為標幟,故泛稱旌為「幟」。《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詔登壇。」《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聲大震,把那幾百個番子,猶如砍瓜切菜,儘數都砍死了,幟器械,得了無數。」也作「志」。


  旗裝

 简化字:旗装
  注音: ㄑㄧˊ ㄓㄨㄤ
  拼音: qí zhuāng

滿洲人的服裝。


  旗子

  注音: ㄑㄧˊ ˙ㄗ
  拼音: qí zi
 相似词:旗幟

1.一種具有識別或指揮作用的標幟。大多用布、紙等質料製成,可掛在桿子或牆壁上。

2.名義、藉口。如:「他打著樂捐救人的子,到處招搖撞騙。」


  搴旗

  注音: ㄑㄧㄢ ㄑㄧˊ
  拼音: qiān qí

奪取敵人的幟。《史記.卷九九.叔孫通傳》:「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鬥乎?故先言斬將搴之士。」


  認旗

 简化字:认旗
  注音: ㄖㄣˋ ㄑㄧˊ
  拼音: rèn qí

軍隊中區別所屬的號,上有主將的官號或姓字。《水滸傳》第七回:「大鬧中原,縱橫海內。直教農夫背上添心號,漁父舟中插認。」《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關公活捉執認的小卒過來,問取來由。」


  升旗

  注音: ㄕㄥ ㄑㄧˊ
  拼音: shēng qí
 相反词:降旗

將國幟拉到杆頂端。通常為一種隆重的儀式。如:「升典禮」。


  授旗

  注音: ㄕㄡˋ ㄑㄧˊ
  拼音: shòu qí

在團隊出發前,授與代表隊的幟。多含授予任務及權責之意。如:「授典禮」。


  獻旗

 简化字:献旗
  注音: ㄒㄧㄢˋ ㄑㄧˊ
  拼音: xiàn qí

將錦獻給個人或團體單位,以表尊敬或謝意。


  校旗

  注音: ㄒㄧㄠˋ ㄑㄧˊ
  拼音: xiào qí

代表一校的幟。


  星旗

  注音: ㄒㄧㄥ ㄑㄧˊ
  拼音: xīng qí

1.畫有星星文采的幟。南朝陳.徐陵〈關山月〉詩二首之一:「星映疏勒,雲陣上祁連。」

2.形容軍如眾星之多。如:「星電戟」。

3.民國初年的陸軍,由十八小星環繞中央一星,然今已不用。


  繡旗

 简化字:绣旗
  注音: ㄒㄧㄡˋ ㄑㄧˊ
  拼音: xiù qí

用彩絲繡成的幟。《三國演義》第七回:「麴義馬到,先斬執將,把繡砍倒。」


  牙旗

  注音: ㄧㄚˊ ㄑㄧˊ
  拼音: yá qí

天子或將軍所立於軍營前的大,因竿上以象牙為飾,故稱為「牙」。《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繽紛。」宋.陸游〈將至金陵先寄獻劉留守〉詩:「別都王氣半空紫,大將牙三丈黃。」


  揚旗

 简化字:扬旗
  注音: ㄧㄤˊ ㄑㄧˊ
  拼音: yáng qí

1.舉起子。

2.一種指揮火車行止的號誌。在火車入站處,或沿途重要點鐵軌的兩側,設立高柱,上裝活動的板,板橫著時表示不准前進,板向下斜時則表示可以前進。


  義旗

 简化字:义旗
  注音: ㄧˋ ㄑㄧˊ
  拼音: yì qí

本指起義軍隊的幟,後泛指起義的軍隊。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以清妖孽。」也作「義軍」。


  降旗

  注音: ㄐㄧㄤˋ ㄑㄧˊ
  拼音: jiàng qí

把懸在杆上的子降下來。如:「每天放學前,學校都舉行降典禮。」


  降旗

  注音:(2) ㄒㄧㄤˊ ㄑㄧˊ
  拼音:(2) xiáng qí

表示投降的幟。《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燕刺王劉旦傳》:「三十有二帥,降奔師。」


  蚩尤旗

  注音: ㄔ ㄧㄡˊ ㄑㄧˊ
  拼音: chī yóu qí

天象之一,常被歸為妖氣或妖星。可能是特定形狀的彗星。古人以此星出現主兵禍之象。


  倒旗鎗

 简化字:倒旗枪
  注音: ㄉㄠˇ ㄑㄧˊ ㄑㄧㄤ
  拼音: dǎo qí qiāng

鎗,掛帥的鐵鎗。倒鎗指打敗仗。引申有丟臉之意。《西遊記》第四一回:「這獃子雖然在這裡面受悶氣,卻還不倒了鎗。」


  定風旗

 简化字:定风旗
  注音: ㄉㄧㄥˋ ㄈㄥ ㄑㄧˊ
  拼音: dìng fēng qí

船上測風向、風力的子。《儒林外史》第三三回:「直喫到下午,看著江裡的船在樓窗外過去,船上的定風漸漸轉動。」


  國旗法

 简化字:国旗法
  注音: ㄍㄨㄛˊ ㄑㄧˊ ㄈㄚˇ
  拼音: guó qí fǎ

1.國際法上,依據公海公約與海洋法公約,在公海或其他國海域航行時,必須懸掛船籍國國

2.國內法上,為規範國徽國之制式與使用,如《中華民國國徽國法》。


  海軍旗

 简化字:海军旗
  注音: ㄏㄞˇ ㄐㄩㄣ ㄑㄧˊ
  拼音: hǎi jūn qí

標示軍艦國籍的幟。


  黑旗軍

 简化字:黑旗军
  注音: ㄏㄟ ㄑㄧˊ ㄐㄩㄣ
  拼音: hēi qí jūn

清劉永福所率領的太平軍餘黨,所部皆黑,故稱為「黑軍」。曾至越南抗法大捷,聲名遠播。光緒二十年,命守臺灣,後因抗日失敗而遭解散。《清史稿.卷四六三.劉永福傳.論曰》:「永福戰越,名震中外,談黑軍,輒為之變色!」


  紅旗手

 简化字:红旗手
  注音: ㄏㄨㄥˊ ㄑㄧˊ ㄕㄡˇ
  拼音: hóng qí shǒu

大陸地區指先進帶頭的人物。


  劍旗魚

 简化字:剑旗鱼
  注音: ㄐㄧㄢˋ ㄑㄧˊ ㄩˊ
  拼音: jiàn qí yú

動物名。鱸目鯖亞目劍魚科。體長而側扁,無鱗,背鰭高,上顎扁平突出如利劍,可用以獵捕魚類。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域。肉質鮮美柔嫩,可作生魚片,經濟價值高。


  降半旗

  注音: ㄐㄧㄤˋ ㄅㄢˋ ㄑㄧˊ
  拼音: jiàng bàn qí

時將國升至杆頂再下降,使國與杆頂的距離為國長度的二分之一,以示哀悼。也稱為「下半」。


  揭白旗

  注音: ㄐㄧㄝ ㄅㄞˊ ㄑㄧˊ
  拼音: jiē bái qí

高舉白,表示投降。明.鄭成功〈與荷蘭守將書〉:「執事若知不敵,獻城降,則余當以誠意相待;否則我軍攻城,而執事始揭白,則余亦止戰,以待後命。」


  精忠旗

  注音: ㄐㄧㄥ ㄓㄨㄥ ㄑㄧˊ
  拼音: jīng zhōng qí

1.宋岳飛與金人持戰,屢戰皆勝,紹興三年,平定閩廣群盜之後,高宗親手寫下「精忠岳飛」的字樣製賜之,稱為「精忠」。

2.傳奇名。疑為李梅實作,明馮夢龍改定,內容是演述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舉白旗

 简化字:举白旗
  注音: ㄐㄩˇ ㄅㄞˊ ㄑㄧˊ
  拼音: jǔ bái qí

戰場上豎起白,以表示投降的標幟。亦用以比喻服輸或沒辦法。如:「辯不過她那三寸不爛之舌,我只好舉白了。」


  令字旗

  注音: ㄌㄧㄥˋ ㄗˋ ㄑㄧˊ
  拼音: lìng zì qí

舊時軍中主將發布命令的子。《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只見一人打著令字,於馬前報說:『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金瓶梅詞話》第七〇回:「轎後又是一斑兒六面牌兒馬,六面令字,緊緊圍護,以聽號令。」


  綠旗兵

 简化字:绿旗兵
  注音: ㄌㄩˋ ㄑㄧˊ ㄅㄧㄥ
  拼音: lǜ qí bīng

綠營兵。清制分八軍,由漢人編組的軍隊皆用綠,故稱為「綠兵」。


  旗牌官

  注音: ㄑㄧˊ ㄆㄞˊ ㄍㄨㄢ
  拼音: qí pái guān

舊時擔任傳達命令的武官。《通俗常言疏證.武備.牌官》引《燕子箋劇》:「叫牌官,快撥供應人役等。」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4 页数: 2/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