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旗
  部首:方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ㄑㄧˊ
  拼音: qí




1.一種在旒上畫龍,並在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子。《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有鈴曰旂。」晉.郭璞.注:「縣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旒。」《孟子.萬章下》:「庶人以旃,士以旂。」漢.趙岐.注:「旂,旌有鈴者。」

2.泛指各種幟。《爾雅.釋天》:「旌旂。」宋.邢昺.疏:「旌旂者,九之名雖異,旌旂為之摠稱,故以此題之。」《左傳.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部首: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ㄑㄧˊ
  拼音: qí




1.裝在竿上,有特別圖案,作為某種標幟或號令的布帛或紙。如:「國」、「旌」、「令」、「搖吶喊」。《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天下雲集而響應。」宋.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詞:「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斜矗。」

2.清代軍隊的部署單位。參見「八」條。

3.清代蒙古的行政區域。相當於「縣」。參見「盟制度」條。

4.姓。如漢代有光。


  八旗

  注音: ㄅㄚ ㄑㄧˊ
  拼音: bā qí

滿清時戶口的編制,以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來區別,分為滿洲八、蒙古八和漢軍八三類。清.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八都統》:「八次序,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其餘為下五。行軍或行獵,則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為左翼,餘為右翼。」


  拔旗

  注音: ㄅㄚˊ ㄑㄧˊ
  拼音: bá qí

比喻以計謀戰勝敵人,取而代之。參見「拔幟易幟」條。漢.應瑒〈奕勢〉:「或飾遁偽旋,卓轢軿列,羸師延敵,一乘虛絕,歸不得合,兩見擒滅,淮陰之謨,拔之勢也。」


  白旗

  注音: ㄅㄞˊ ㄑㄧˊ
  拼音: bái qí

戰敗投降或詐降時所舉的子。《三國演義》第三二回:「次日,城上豎起白,上寫『冀州百姓投降』。」


  鏢旗

 简化字:镖旗
  注音: ㄅㄧㄠ ㄑㄧˊ
  拼音: biāo qí

代表鏢局的幟。《續孽海花》第三三回:「那班人以為是尋常的買賣客人,鏢也許是冒充,胡哨一聲,就把十萬兩銀子搶去了。」


  茶旗

  注音: ㄔㄚˊ ㄑㄧˊ
  拼音: chá qí

茶的嫩葉。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茶經雨展,石筍帶雲尖。」


  黨旗

 简化字:党旗
  注音: ㄉㄤˇ ㄑㄧˊ
  拼音: dǎng qí

代表政黨精神的幟。如:「黨的顏色與圖騰都具有象徵該黨精神的意義。」


  纛旗

  注音: ㄉㄠˋ ㄑㄧˊ
  拼音: dào qí

元帥的大。《六部成語註解.兵部》:「纛:元帥之大曰纛。」《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瑜令捉至江邊皂纛下,奠酒燒紙,一刀斬了蔡和,用血祭畢,便令開船。」


  旛旂

 简化字:幡旗
  注音: ㄈㄢ ㄑㄧˊ
  拼音: fān qí

幟。唐.韓愈〈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桂旗

  注音: ㄍㄨㄟˋ ㄑㄧˊ
  拼音: guì qí

繫上桂花的子。多繫於神祇車上。《楚辭.屈原.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


  國旗

 简化字:国旗
  注音: ㄍㄨㄛˊ ㄑㄧˊ
  拼音: guó qí

由國家規定,代表一國的幟。


  紅旗

 简化字:红旗
  注音: ㄏㄨㄥˊ ㄑㄧˊ
  拼音: hóng qí
 相反词:綠旗

紅色的幟。中共以其為革命的象徵。


  花旗

  注音: ㄏㄨㄚ ㄑㄧˊ
  拼音: huā qí

美國國的俗稱。亦指美國,由美國國的形象而得名。


  祭旗

  注音: ㄐㄧˋ ㄑㄧˊ
  拼音: jì qí

祭祀軍,祈求出師大捷。《三國演義》第四六回:「至出兵之日,先要殺他兩個祭。」《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到九月霜降祭,萬歲爺做大將軍,我家大老爺做副將軍,兩人並排在一個氈條上站著磕頭。」


  錦旗

 简化字:锦旗
  注音: ㄐㄧㄣˇ ㄑㄧˊ
  拼音: jǐn qí

錦緞製成的幟。多作為獎品或表示謝意的紀念品。唐.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軍裝宮妓掃蛾淺,搖搖錦夾城暖。」


  旌旗

  注音: ㄐㄧㄥ ㄑㄧˊ
  拼音: jīng qí
 相似词:旗幟

1.子的通稱。《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及致民置弊之。」《西遊記》第四回:「就替我快置個旌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也作「旍」。

2.借指官兵、士兵。唐.王昌齡〈青樓曲〉二首之一:「白馬金鞍從武皇,旌十萬宿長楊。」


  旍旗

  注音: ㄐㄧㄥ ㄑㄧˊ
  拼音: jīng qí

子的通稱。《文選.枚乘.七發》:「旍偃蹇,羽毛肅紛。」也作「旌」。


  酒旗

  注音: ㄐㄧㄡˇ ㄑㄧˊ
  拼音: jiǔ qí

1.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綴於竿頂,懸在店門前,以招徠客人。唐.張籍〈江南行〉:「長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懸江口。」唐.杜牧〈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風。」也稱為「酒帘」。

2.星座名。為獅子座ψ、ξ和ω三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酒官之也,主宴饗飲食。」也稱為「酒星」。


  軍旗

 简化字:军旗
  注音: ㄐㄩㄣ ㄑㄧˊ
  拼音: jūn qí

軍用的幟。如:「今日部隊接受校閱,軍迎風飄揚,軍容壯盛。」


  靠旗

  注音: ㄎㄠˋ ㄑㄧˊ
  拼音: kào qí

戲曲中披甲的武將背後所插的四面三角繡


  令旗

  注音: ㄌㄧㄥˋ ㄑㄧˊ
  拼音: lìng qí

古代用來發布命令的子。也稱為「令箭」。


  龍旗

 简化字:龙旗
  注音: ㄌㄨㄥˊ ㄑㄧˊ
  拼音: lóng qí

1.畫龍為飾的子。《荀子.禮論》:「龍九斿,所以養信也。」《國語.齊語》:「賞服大輅,龍九旒。」

2.清代國繪有龍形,稱為「龍」。


  門旗

 简化字:门旗
  注音: ㄇㄣˊ ㄑㄧˊ
  拼音: mén qí

軍隊陣門的大。泛指陣門。《水滸傳》第五四回:「門開處,也有二三十個軍官,簇擁著高唐州知府高廉出在陣前,立馬於門下。」《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須臾,門下撞出蒙毅,肩擔大桿刀出陣。」


  磨旗

  注音: ㄇㄛˋ ㄑㄧˊ
  拼音: mò qí

像推磨般揮動著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合曲舞旋訖,諸班直常入祗侯子弟所呈馬騎,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次一人磨出馬,謂之『開道』。」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劊子做磨科云)怎麼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


  撲旗

 简化字:扑旗
  注音: ㄆㄨ ㄑㄧˊ
  拼音: pū qí

一種雜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一紅巾者弄大,次獅豹入場,坐作進退,奮迅舉止畢,次一紅巾者,手執兩白子,跳躍旋風而舞,謂之『撲子』。」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鼓板、踏蹺、撲。」


  旗瓣

  注音: ㄑㄧˊ ㄅㄢˋ
  拼音: qí bàn

1.蝶形花冠五瓣中最上方且通常最大的一瓣,稱為「瓣」。

2.鳶尾之花的內輪三枚花被片中略成直立之一枚。


  旗丁

  注音: ㄑㄧˊ ㄉㄧㄥ
  拼音: qí dīng

清時運糧的軍人。《六部成語註解.戶部.丁》:「運船之水手、人丁皆世襲其業,官給田糧,如八兵丁然,故謂之丁,各船有一定之號。」《儒林外史》第四〇回:「丁道:『既是做詩的人,小的向國子監一問便知了。』」


  旗旛

  注音: ㄑㄧˊ ㄈㄢ
  拼音: qí fān

幟。《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旛,四斗五方旌幟。」


  旗杆

  注音: ㄑㄧˊ ㄍㄢ
  拼音: qí gān

的高竿。如:「因為下雨了,他們將國杆降下。」也作「竿」。


  旗竿

  注音: ㄑㄧˊ ㄍㄢ
  拼音: qí gān

的高竿。《三國演義》第七回:「忽一日,狂風驟起,將中軍『帥』字竿吹折。」也作「杆」。


  旗桿

 简化字:旗杆
  注音: ㄑㄧˊ ㄍㄢˇ
  拼音: qí gǎn

幟用的短木桿。《三國演義》第一〇回:「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桿,立於風中,巍然不動。」


  旗鼓

  注音: ㄑㄧˊ ㄍㄨˇ
  拼音: qí gǔ

1.與鼓。軍隊中用以壯軍威或發號令的器具。《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鼓,進退從之。」《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力戰,奪左賢王鼓。」

2.使槍棍的架式。《水滸傳》第二回:「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裡,來到空地上,使個鼓。」《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員外道:『使來。』楊官人使了個鼓。」


  旗號

 简化字:旗号
  注音: ㄑㄧˊ ㄏㄠˋ
  拼音: qí hào
 相似词:燈號、信號

1.幟、子。《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望見『地公將軍』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見這邊船上打著『貴州總鎮都督府』的號,知道是湯少爺的船。」

2.語。即揮動子以傳遞的訊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便拉起了號,叫他停輪。」

3.名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仍舊扯著他幾個座師的號,在那裡去買雲雷雨。」


  旗花

  注音: ㄑㄧˊ ㄏㄨㄚ
  拼音: qí huā

炮火、煙火類,可當信號使用。《蕩寇志》第一四回:「我同真將軍麗卿在裡面見花起,便斬關奪鎖接應你們。」


  旗籍

  注音: ㄑㄧˊ ㄐㄧˊ
  拼音: qí jí

清代時,滿州、蒙古、漢軍各人的戶籍,稱為「籍」。


  旗艦

 简化字:旗舰
  注音: ㄑㄧˊ ㄐㄧㄢˋ
  拼音: qí jiàn

海軍艦隊中,司令官或最高指揮官所乘的軍艦。


  旗靡

  注音: ㄑㄧˊ ㄇㄧˇ
  拼音: qí mǐ

幟倒下。形容軍隊潰散敗走。《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靡,故逐之。」


  旗牌

  注音: ㄑㄧˊ ㄆㄞˊ
  拼音: qí pái

1.舊時軍中發令的用具。元.白樸《梧桐雨.楔子》:「須知生殺有牌,只為軍中惜將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尤鬍子、臧四同幾個小廝,搬行李上船。門槍牌,十分熱鬧。」

2.牌官的簡稱。參見「牌官」條。


  旗袍

  注音: ㄑㄧˊ ㄆㄠˊ
  拼音: qí páo

原指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現通稱女子所穿,仿照清代人袍服式樣改製而成的服裝為「袍」。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4 页数: 1/4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