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方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ㄗㄨˊ
  拼音: zú




1.親屬。如:「家」、「九」。《晉書.卷一〇〇.孫恩傳》:「孫恩字靈秀,瑯邪人,孫秀之也。」

2.泛指同姓的人。如:「同」、「宗」。

3.人種的類別。如:「漢」、「苗」。

4.有共同屬性的群類。如:「水」、「甲」、「貴」、「火腿」。《淮南子.俶真》:「萬物百,使各有經紀條貫。」唐.韓愈〈師說〉:「士大夫之,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1.古時刑罰連及罪人的家屬親人。《書經.泰誓上》:「罪人以,官人以世。」漢.孔安國.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2.滅。唐.杜牧〈阿房宮賦〉:「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叢聚、群集。如:「居」。《爾雅.釋木》:「木生為灌。」晉.郭璞.注:「,叢。」《莊子.在宥》:「雲氣不待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


  白族

  注音: ㄅㄞˊ ㄗㄨˊ
  拼音: bái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大理一帶,少數散居於四川、貴州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語支未定,有人說屬彞語支,有人說應單立白語支。大多通用漢語文。產大理石,故白的大理石手工藝品製作十分精美。漆器亦頗負盛名。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多信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也稱為「民家」。


  邦族

  注音: ㄅㄤ ㄗㄨˊ
  拼音: bāng zú

1.邦國宗。《詩經.小雅.黃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借問邦閒,惻愴論存亡。」

2.籍貫姓氏。《聊齋志異.卷八.司文郞》:「展問邦,云:『登州宋姓。』」


  本族

  注音: ㄅㄣˇ ㄗㄨˊ
  拼音: běn zú
 相反词:異族

1.自稱所屬的種。如:「我們不僅要認同本的文化,更要加以發揚光大。」

2.自稱所屬的宗。《儒林外史》第一二回:「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後大殮治喪。」


  部族

  注音: ㄅㄨˋ ㄗㄨˊ
  拼音: bù zú

部落氏。《新五代史.卷四九.雜傳.馮暉》:「部懷惠,止息侵奪。」《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其先世出於西突厥,以朱邪為姓,朱邪蓋部之號也。」


  赤族

  注音: ㄔˋ ㄗㄨˊ
  拼音: chì zú

。唐.杜甫〈壯遊〉詩:「朱門任傾奪,赤迭罹殃。」


  詞族

 简化字:词族
  注音: ㄘˊ ㄗㄨˊ
  拼音: cí zú

由同一個詞根衍生的詞群。如分、份、分子、分兒、分化等。


  悴族

  注音: ㄘㄨㄟˋ ㄗㄨˊ
  拼音: cuì zú

自謙衰微的氏。《南史.卷二三.王誕傳》:「臣寒門悴,人凡質陋,閭閻有對,本隔天姻。」


  大族

  注音: ㄉㄚˋ ㄗㄨˊ
  拼音: dà zú
 相似词:富家、巨室

人口多、分支繁的家。《紅樓夢》第五七回:「你們賈家獨是大,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別人只得一父一母,房中真個再無人了不成!」


  傣族

  注音: ㄉㄞˇ ㄗㄨˊ
  拼音: dǎi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源於古代百越,歷代稱「金齒」、「白衣」、「擺夷」等,「傣」有自由的意思。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紅河與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山川交錯的河谷地區。使用傣語,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壯傣語支,文字則使用一種源自古印度字母體系的拼音文字。信奉宗教以小乘佛教為主。男子成年前入寺為僧,婚前還俗。社會組織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為基礎,婚後女子有不住夫家的習俗。經濟生產以農業為主,家庭手工業為副。其著名的年節是「潑水節」。


  鼎族

  注音: ㄉㄧㄥˇ ㄗㄨˊ
  拼音: dǐng zú

大家巨。南朝陳.徐陵〈為王儀同致仕表〉:「五陵鼎,家傳軒冕。四鄉侯,榮由恩澤。」唐.白行簡《李娃傳》:「君當結媛鼎,以奉蒸嘗。中外婚媾,無自黷也。」也作「鼎姓」。


  侗族

  注音: ㄉㄨㄥˋ ㄗㄨˊ
  拼音: dòng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貴州、廣西、湖南三省的交界地區,人口約二百五十萬。為古百越的一支。主要以水田農業為生,兼營林業。信仰多神,崇拜祖先與自然物。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侗水語支。由於長期與漢人交往,語言亦雜有漢語的成分,通用漢文。男尊女卑,女子生育後才從夫居。住屋多為吊腳樓,倚斜坡建築。


  房族

  注音: ㄈㄤˊ ㄗㄨˊ
  拼音: fáng zú

。如:「這一家的房人數相當多,每年祭祖都有幾百人參加。」《金瓶梅》第一六回:「常言:『機兒不快,梭兒快。』我聞得人說,他家房中花大,是個刁徒潑皮的人。倘或一時有些聲口,倒沒的惹蝨子頭上撓。」


  公族

  注音: ㄍㄨㄥ ㄗㄨˊ
  拼音: gōng zú

1.諸侯的同。《文選.曹冏.六代論》:「臣聞公者,國之枝葉,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蔭。」

2.複姓。如漢代有公進階。


  冠族

  注音: ㄍㄨㄢ ㄗㄨˊ
  拼音: guān zú

顯宦的家。《晉書.卷六〇.張方傳》:「顒參軍畢垣,河間冠,為方所侮。」


  貴族

 简化字:贵族
  注音: ㄍㄨㄟˋ ㄗㄨˊ
  拼音: guì zú
 相反词:平民

貴顯的世。歐洲古代及中世紀有貴、平民的分別,貴為政治上的特權階級,如皇、領主等。


  國族

 简化字:国族
  注音: ㄍㄨㄛˊ ㄗㄨˊ
  拼音: guó zú

、民。《禮記.檀弓下》:「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於斯。」


  漢族

 简化字:汉族
  注音: ㄏㄢˋ ㄗㄨˊ
  拼音: hàn zú

以華夏為主幹的稱,為中國五大民之一。漢時包括華夏系、東夷系、荊吳系、百越系及其他種;漢代以後,又以居住中原的漢為主,漸與鄰近的種融合。因兩漢國勢強盛,遂稱為「漢」。也稱為「華」、「中華民」。


  合族

  注音: ㄏㄜˊ ㄗㄨˊ
  拼音: hé zú

1.聚合全的人。《禮記.大傳》:「旁治昆弟,合以食,序以昭穆。」《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而處。」

2.、整個家。《紅樓夢》第六八回:「回來咱們公同請了合中人,大家覿面說個明白,給我休書,我就走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〇回:「不知我們潮州人殺了他合,還是我們潮州人謀了他的祖宗。」

3.聯宗,將同姓而本非一的人聯合為一。《晉書.卷六〇.孫旂傳》:「旂子弼及弟子髦、輔、琰四人,並有吏材,稱於當世,遂與孫秀合。」


  華族

 简化字:华族
  注音: ㄏㄨㄚˊ ㄗㄨˊ
  拼音: huá zú

1.顯貴的家。《晉書.卷九三.外戚傳.王遐傳》:「少以華,仕至光祿勛。」《北史.卷四〇.韓麒麟傳》:「乃表請守宰有闕,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員,廣延賢哲,則華蒙榮,良才獲敘。」

2.中華民的簡稱。參見「中華民」條。


  皇族

  注音: ㄏㄨㄤˊ ㄗㄨˊ
  拼音: huáng zú

皇帝的宗。《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又皇貴戚及士庶家,不惟氏高下,與非類婚偶。」


  回族

  注音: ㄏㄨㄟˊ ㄗㄨˊ
  拼音: huí zú

中國五大民之一。係歷代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亞地區之信奉伊斯蘭教民,遷徙至中國所逐漸形成。人口約八百六十萬。主要分布於新疆、青海、甘肅、陝西等各省。明代以後,漢語成為回的共同語言。體形高大,好戶外生活,大多務農為生。與漢、改信伊斯蘭教的猶太人、蒙古、藏、維吾爾等通婚。信仰伊斯蘭教。


  家族

  注音: ㄐㄧㄚ ㄗㄨˊ
  拼音: jiā zú
 相似词:家屬

以血統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群體。南朝宋.鮑照〈數名〉詩:「一身仕關西,家滿山東。」


  甲族

  注音: ㄐㄧㄚˇ ㄗㄨˊ
  拼音: jiǎ zú

1.世家貴。《南齊書.卷三三.列傳.王僧虔》:「甲向來多不居憲臺,王氏以分枝居烏衣者,位官微減。」《南史.卷五〇.列傳.庾易》:「近代用人,皆取甲有才望者。」

2.甲殼類動物的統稱。如龜、鱉等。


  京族

  注音: ㄐㄧㄥ ㄗㄨˊ
  拼音: jīng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主要分布在廣西沿海之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半島上。語言使用以京語為主,兼通漢語、粵方言。京語未定系,有人認為屬越南語。經濟以漁業為主,兼營農業。社會組織以「翁村」為首。信仰以道教為主。


  舊族

 简化字:旧族
  注音: ㄐㄧㄡˋ ㄗㄨˊ
  拼音: jiù zú

世家。《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卓猶敬其名德舊,不敢害。」《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司馬芝傳》:「郡主簿劉節舊,豪俠賓客千餘家,出為盜賊。」


  眷族

  注音: ㄐㄩㄢˋ ㄗㄨˊ
  拼音: juàn zú

親屬。《西遊記》第二二回:「卻只怕那水裡有甚麼眷老小,七窩八代的都來,我就弄他不過。」


  黎族

  注音: ㄌㄧˊ ㄗㄨˊ
  拼音: lí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源於百越中的駱越。聚居海南島。人口約一百一十萬。以農耕為主要生計,兼從事狩獵、手工藝。操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黎語支,大多兼通漢語。口頭文學十分豐富,其中神話、歌謠占重要的地位。崇拜祖先信仰鬼神。因從事農、獵,特別重視山鬼。


  鹵族

 简化字:卤族
  注音: ㄌㄨˇ ㄗㄨˊ
  拼音: lǔ zú

化學元素週期表中屬17的五種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參見「鹵素」條。


  蠻族

 简化字:蛮族
  注音: ㄇㄢˊ ㄗㄨˊ
  拼音: mán zú

泛稱未開化的民


  滿族

 简化字:满族
  注音: ㄇㄢˇ ㄗㄨˊ
  拼音: mǎn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明代後期,建立後金國,後改國號為清,入主中國,建立清王朝。今主要分布於吉林、遼寧、黑龍江一帶,部分散居河北、新疆、甘肅等地。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滿語支,今除邊遠地區有少數人使用滿語外,現普遍使用漢語。有滿文,通用漢文。大部分居民從事農業,城市居民多從事工業。傳統形式的住屋多砌土炕。部分人信仰薩滿教,祭祀祖先。也稱「滿洲」、「滿洲」。


  蒙族

  注音: ㄇㄥˊ ㄗㄨˊ
  拼音: méng zú

蒙古的簡稱。參見「蒙古」條。


  苗族

  注音: ㄇㄧㄠˊ ㄗㄨˊ
  拼音: miáo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相傳為三苗的後裔。分布於大陸地區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廣西、四川、廣東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苗語支,有三種大方言。部分地區使用侗語或瑤語,大多兼通漢語,使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林業。其社會組織是小家庭,多為一夫一妻制,婦女婚後多有「不落夫家」之俗,居屋常見「吊腳樓」形式。婦女擅長刺繡、蠟染,喜愛歌舞。過去信奉多神,崇拜祖先。現在也有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也稱為「苗民」、「苗人」。


  滅族

 简化字:灭族
  注音: ㄇㄧㄝˋ ㄗㄨˊ
  拼音: miè zú

殺人時,並及於父、母、妻、子等親屬,稱為「滅」。如:「抄家滅」。《三國演義》第四回:「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必當滅!」六十種曲本.明.徐元《八義記》第七齣:「順吾者高官顯爵,逆吾者滅亡身。」


  民族

  注音: ㄇㄧㄣˊ ㄗㄨˊ
  拼音: mín zú

咸信共享文化的群體,稱為「民」,即由有共同之血緣、生活、語言、宗教信仰或風俗習慣而結合的群體。民常與群、國、種的定義相互包含且混用。


  名族

  注音: ㄇㄧㄥˊ ㄗㄨˊ
  拼音: míng zú

1.著名的家。《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我倚名,亡秦必矣。」清.毛奇齡〈隖里張氏譜序〉:「吾邑張姓皆名,而源委不一。」

2.名字姓氏。《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者而殺人。」


  怒族

  注音: ㄋㄨˋ ㄗㄨˊ
  拼音: nù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西北部怒江、瀾滄江兩岸。操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景頗語支,有三種方言,又大多兼通獨龍、傈僳語。文字使用漢字。以農業為生。家庭行一夫一妻制,流行轉房制度。婦女地位低。早期信仰崇拜原始圖騰,後亦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土葬,不用棺。


  偶族

  注音: ㄡˇ ㄗㄨˊ
  拼音: ǒu zú

在一社會中分為兩個社會群體,成員資格,若經由男性延續者稱父系偶,經由女性延續者為母系偶


  戚族

  注音: ㄑㄧ ㄗㄨˊ
  拼音: qī zú

親戚人。《墨子.非儒下》:「喪,父母三年,妻、後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入五月。」唐.劉禹錫〈馬嵬行〉:「軍家誅戚,天子捨妖姬。」


  羌族

  注音: ㄑㄧㄤ ㄗㄨˊ
  拼音: qiāng zú

中國少數民之一。現居四川西北邊境的松潘、黑水、理縣、汶川、茂汶等縣。操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羌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多兼通漢語,無文字。以農耕維生,兼事狩獵、畜牧。信奉喇嘛教及本身原始宗教。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33 页数: 1/6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