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捻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ㄋㄧㄢˇ
  拼音: niǎn




1.用手指捏取、夾取。如:「撚花」、「撚香」。《聊齋志異.卷二.嬰寧》:「有女郎攜婢,撚梅花一枝。」

2.握、拿。唐.杜牧〈重送〉詩:「手撚金僕姑,腰懸玉轆轤。」《水滸傳》第六回:「那漢撚著朴刀來鬥和尚。」

3.用手指揉搓。唐.韓偓〈詠手〉詩:「背人細撚垂臙鬢,向鏡輕勻襯臉霞。」

4.蹈蹂、踐踏。《淮南子.兵略》:「前後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5.驅逐、驅趕。《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魯公子聽小姐縊死,還道是做成的圈套,撚他出門。」

6.一種彈奏琵琶的手法。揉弄、撥弄。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齣:「舊桃花劉郎又撚,料得新吳宮西施不願。」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ㄋㄧㄢˇ
  拼音: niǎn




1.用手指搓揉。如:「繩」、「鬍子」。《西遊記》第三八回:「你可把他都就了觔,單擺在那四十里路上兩旁,教那些人不放鷹犬,拿回城去。」

2.驅趕。如:「將那條狗走。」《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再要扯謊,伊老哥你打了他不算,我了他不給他房住。」




1.用手指將紙、線搓揉成條狀物。如:「燈」、「麻」、「藥子」。《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右手拿著一個火紙兒。」

2.參見「匪」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ㄋㄧㄝ
  拼音:(2) niē




捏,用拇指與其餘手指夾住。唐.裴說〈聞砧〉詩:「愁銀針信手縫,惆悵無人試寬窄。」《紅樓夢》第六回:「寶玉紅漲了臉,把他的手一。」


  火捻

  注音: ㄏㄨㄛˇ ㄋㄧㄢˇ
  拼音: huǒ niǎn

以火紙捲成,用來點火的細管狀物。清.全士潮《駁案新編.卷二五.安徽司》:「夜,潛至王賢玉門首,踰墻進院。至王三弟兄卧房,推門入内,將所帶火照亮。」也稱為「火煤子」。


  加撚

 简化字:加捻
  注音: ㄐㄧㄚ ㄋㄧㄢˇ
  拼音: jiā niǎn

將纖維撚成紗,再將紗、絲撚成線或繩索,為紡織生產的主要過程之一。在紗線和繩索生產中,將纖維或紗線並合成連續紗縷的過程稱為「加撚」。


  拿捻

  注音: ㄋㄚˊ ㄋㄧㄝ
  拼音: ná niē

用手拈取。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心似醉意如呆,眼似瞎手如瘸,輕拈掇慢拿。」


  捻泛

  注音: ㄋㄧㄢˇ ㄈㄢˋ
  拼音: niǎn fàn

配合他人的言語或動作。《水滸傳》第二一回:「押司不要使這科段,這唐牛兒泛過來,你這精賊也瞞老娘!正是魯班手裡調大斧。」


  捻匪

  注音: ㄋㄧㄢˇ ㄈㄟˇ
  拼音: niǎn fěi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西元1852~1868)活動於北方的盜匪。原為安徽、河南、山東一帶的鄉民,為了驅疫避災,點燃油紙玩龍戲,稱之為「」,參加的多為遊手好閒、不事生產的地痞無賴,後來愈聚愈多,遂成股匪,而橫行鄉里,為害甚大。也稱為「子」。


  捻亂

 简化字:捻乱
  注音: ㄋㄧㄢˇ ㄌㄨㄢˋ
  拼音: niǎn luàn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西元1852~1868)發生於北方的民間動亂事件。原為安徽、河南一帶的鄉民點燃油紙玩龍戲來驅疫避災,久而聚結成為盜匪,勢力擴大至北方數省。首領為張洛行、張宗禹、賴文光,與太平軍互相聯絡照應,行蹤飄忽難以捉摸。同治六年(西元1866)分為東、西二股。西為左宗棠、李鴻章所平定,東則滅於曾國藩。


  捻掿

  注音: ㄋㄧㄢˇ ㄋㄨㄛˋ
  拼音: niǎn nuò

手指輕捏。元.呂天用〈一枝花.瑤池施素妝套〉:「喜孜孜翠袖兜籠,嬌滴滴玉纖掿。」


  撚錢

 简化字:捻钱
  注音: ㄋㄧㄢˇ ㄑㄧㄢˊ
  拼音: niǎn qián

用指彈或吹氣旋轉錢幣的遊戲。


  撚酸

 简化字:捻酸
  注音: ㄋㄧㄢˇ ㄙㄨㄢ
  拼音: niǎn suān

吃醋、嫉妒。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七齣:「便許他在那裡,你卻也忒撚酸。」《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暗想道:『方才待我,怎肯如此親熱?』不覺撚酸起來。」也作「酸」。


  捻酸

  注音: ㄋㄧㄢˇ ㄙㄨㄢ
  拼音: niǎn suān

吃醋、嫉妒。如:「看見別人升職,自己卻一直坐小辦公桌,心裡不由得酸。」也作「撚酸」。


  捻熄

  注音: ㄋㄧㄢˇ ㄒㄧˊ
  拼音: niǎn xí

使之熄滅。如:「隨手熄煙頭,以免釀成火災。」


  捻針

 简化字:捻针
  注音: ㄋㄧㄢˇ ㄓㄣ
  拼音: niǎn zhēn

一種中醫針灸刺法。以拇、食、中三指持針,搓動旋轉,以利進針、出針的操作或催動氣血運行。


  撚指

 简化字:捻指
  注音: ㄋㄧㄢˇ ㄓˇ
  拼音: niǎn zhǐ

搓揉手指。形容很快。《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逐月卻與幾個小男女打交撚指。開學堂後也有一年以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光陰撚指,不覺陪費五六年。」


  捻子

  注音: ㄋㄧㄢˇ ˙ㄗ
  拼音: niǎn zi

1.搓緊成條的繩狀物。如:「藥子」、「紙子」。也稱為「筒子」、「兒」。

2.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活動於北方的匪。參見「匪」條。


  捻兒

 简化字:捻儿
  注音: ㄋㄧㄢˇㄦ 
  拼音: niǎnr

搓揉成條的東西。如:「紙兒」、「燈兒」。也稱為「筒子」、「子」。


  捻鼻

  注音: ㄋㄧㄝ ㄅㄧˊ
  拼音: niē bí

態度輕鬆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謝車騎道謝公:『遊肆復無乃高唱,但恭坐鼻顧睞,便自有寢處山澤閒儀。』」


  捻合

  注音: ㄋㄧㄝ ㄏㄜˊ
  拼音: niē hé

1.把東西揉捏在一起。如:「奶奶合的水餃,又白又大,像極了元寶。」也作「捏合」。

2.湊合。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卷二.讀書法》:「雖是朝廷甚麼大典禮,也胡亂信手合出來使,不知一撞百碎。」也作「捏合」。


  捻舌

  注音: ㄋㄧㄝ ㄕㄜˊ
  拼音: niē shé

搬弄口舌,說閒話或謊話。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三折:「我這般躬身叉手,曲脊低頭。背著你,街上人都舌,排說我哩!」


  捻塑

  注音: ㄋㄧㄝ ㄙㄨˋ
  拼音: niē sù

以黏土或其他泥狀物為材料,用手捏按揉搓,做成人物或器具的粗胚。也作「捏塑」。


  一捻

  注音: ㄧ ㄋㄧㄢˇ
  拼音: yī niǎn

1.形容微細、些許。宋.歐陽修〈漁家傲.二月春期看已半〉詞:「一閒愁無處遣,牽不斷,游絲百尺隨風遠。」

2.一握、一把。元.湯式〈小桃紅.嬌娥一粉團香〉曲:「嬌娥一粉團香,搭伏定牙床上!」


  火捻子

  注音: ㄏㄨㄛˇ ㄋㄧㄢˇ ˙ㄗ
  拼音: huǒ niǎn zi

1.土槍上的火藥引線。

2.吸旱煙時所用的點火工具。


  繫捻兒

 简化字:系捻儿
  注音: ㄐㄧˋ ㄋㄧㄢˇㄦ 
  拼音: jì niǎnr

特製的絲繩,細如燈心草,堅挺可穿物,多用來繫玉石墜。也作「記兒」。


  接捻子

  注音: ㄐㄧㄝ ㄋㄧㄢˇ ˙ㄗ
  拼音: jiē niǎn zi

子,搓揉成條狀的紙。「接子」是指暗中傳送信件。如:「父親發現女兒背著他和男友接子,大為光火。」


  撚靶兒

 简化字:捻靶儿
  注音: ㄋㄧㄢˇ ㄅㄚˇㄦ
  拼音: niǎn bǎr

挑擔賣雜貨的小販轉動貨郎小鼓的動作,藉以發出聲音,吸引顧客。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一折:「你是個貨郎兒,我也是個撚靶兒的。」也作「撚把兒」。


  撚分子

 简化字:捻分子
  注音: ㄋㄧㄢˇ ㄈㄣˋ ˙ㄗ
  拼音: niǎn fèn zi

眾人湊錢,共做一事。《醉醒石》第三回:「有一班同社朋友及幾個相從的學生,撚了分子,整酒與錢秀才暖房。」


  雙捻布

 简化字:双捻布
  注音: ㄕㄨㄤ ㄋㄧㄢˇ ㄅㄨˋ
  拼音: shuāng niǎn bù

粗麻布。宋.陶穀《清異錄.卷一.釋族門.雙布》:「長安素上人,四時止雙布為三衣,執一鬼腳杖而已。」


  藥捻子

 简化字:药捻子
  注音: ㄧㄠˋ ㄋㄧㄢˇ ˙ㄗ
  拼音: yào niǎn zi

中醫外科治腫潰、外傷常用紙裹藥成細管狀以塞入瘡口內,稱為「藥子」。也稱為「藥兒」。


  一捻紅

 简化字:一捻红
  注音: ㄧ ㄋㄧㄢˇ ㄏㄨㄥˊ
  拼音: yī niǎn hóng

1.牡丹的別名。參見「牡丹」條。

2.山茶的別名。參見「山茶」條。


  紙捻兒

 简化字:纸捻儿
  注音: ㄓˇ ㄋㄧㄢˇㄦ 
  拼音: zhǐ niǎnr

以紙搓成繩索狀的東西,用來引火或蘸物。也作「紙撚兒」。


  紙撚兒

 简化字:纸捻儿
  注音: ㄓˇ ㄋㄧㄢˇㄦ 
  拼音: zhǐ niǎnr

以紙搓成繩索狀的東西,用來引火或蘸物。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攞下這窗戶上紙來,做個紙撚兒點著。」《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辨悟求點燈,老者打個紙撚兒,蘸蘸油點著了,遞與辨悟。」也作「紙兒」。


  吃醋撚酸

 简化字:吃醋捻酸
  注音: ㄔ ㄘㄨˋ ㄋㄧㄢˇ ㄙㄨㄢ
  拼音: chī cù niǎn suān

比喻嫉妒。《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必是你替我做個牽頭,才弄得成。只怕你要吃醋撚酸。」


  搞七捻三

  注音: ㄍㄠˇ ㄑㄧ ㄋㄧㄢˇ ㄙㄢ
  拼音: gǎo qī niǎn sān

隨便發生男女關係。如:「他常在外面搞七三,難怪太太要跟他離婚。」


  捻神捻鬼

  注音: ㄋㄧㄢˇ ㄕㄣˊ ㄋㄧㄢˇ ㄍㄨㄟˇ
  拼音: niǎn shén niǎn guǐ

驚恐慌張,彷彿遇到鬼神的樣子。《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慌忙跨進門內,與婆婆作揖道:『婆婆休訝,俺是過路客人,帶有女眷,要借婆婆家中火,吃了飯就走的。』婆婆鬼的叫噤聲!」


  捻腳捻手

 简化字:捻脚捻手
  注音: ㄋㄧㄝ ㄐㄧㄠˇ ㄋㄧㄝ ㄕㄡˇ
  拼音: niē jiǎo niē shǒu

放慢動作,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樣子。《水滸傳》第四回:「門子只得手,把栓拽了,飛也似閃入房裡躲了。」也作「躡手躡腳」。


  捻手捻腳

 简化字:捻手捻脚
  注音: ㄋㄧㄝ ㄕㄡˇ ㄋㄧㄝ ㄐㄧㄠˇ
  拼音: niē shǒu niē jiǎo

放輕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吳氏又與太素腳的暗中抱了一抱,又做了一個嘴,方纔放了去,關了門進來。」也作「躡手躡腳」。


  捻著鼻子

 简化字:捻着鼻子
  注音: ㄋㄧㄝ ˙ㄓㄜ ㄅㄧˊ ˙ㄗ
  拼音: niē zhe bí zi

勉強承受,忍氣吞聲,不情願卻又不敢表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朝奉帶著舵工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著鼻子,回船去了。」也作「捏著鼻子」。


  輕攏慢撚

 简化字:轻拢慢捻
  注音: ㄑㄧㄥ ㄌㄨㄥˇ ㄇㄢˋ ㄋㄧㄢˇ
  拼音: qīng lǒng màn niǎn

一種彈琵琶的手法。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1 页数: 1/2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