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心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ㄋㄨˋ
  拼音: nù




1.氣憤、生氣。如:「嗔」、「憤」、「惱」。《淮南子.天文》:「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婦啼一何苦!」

2.譴責。《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之弗為改。」《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之。」漢.鄭玄.注:「,譴責也。」




的情緒。如:「惱羞成」。《論語.雍也》:「不遷,不貳過。」



1.氣憤的、憤的。如:「氣衝天」、「火攻心」。

2.強健、雄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

3.聲勢浩大、勁急。如:「濤」、「潮洶湧」。




1.旺盛。如:「心花放」。《莊子.外物》:「草木生。」

2.奮發。《莊子.逍遙遊》:「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暴怒

  注音: ㄅㄠˋ ㄋㄨˋ
  拼音: bào nù
 相反词:隱忍

。《三國演義》第八一回:「飛臨行,先主囑曰:『朕素知卿酒後暴,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


  藏怒

  注音: ㄘㄤˊ ㄋㄨˋ
  拼音: cáng nù

於心。《孟子.萬章》:「不藏焉,不宿怨焉。」


  嗔怒

  注音: ㄔㄣ ㄋㄨˋ
  拼音: chēn nù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嘗嗔。」《三國演義》第四〇回:「若入見主公,主公必生嗔,病將轉增,非孝也。」


  觸怒

 简化字:触怒
  注音: ㄔㄨˋ ㄋㄨˋ
  拼音: chù nù
 相似词:惹惱

惹人動。《三國演義》第五一回:「吾見公瑾病瘡,醫者言勿觸,故曹兵搦戰,不敢報知。」


  動怒

 简化字:动怒
  注音: ㄉㄨㄥˋ ㄋㄨˋ
  拼音: dòng nù

、生氣。《儒林外史》第六回:「湯父母著實動,多虧令弟看的破,息下來了。」《三俠五義》第五回:「太爺不必動,小人實招就是了。」


  發怒

 简化字:发怒
  注音: ㄈㄚ ㄋㄨˋ
  拼音: fā nù
 相似词:生氣
 相反词:息怒

生氣動。《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其俗剽輕,易發。地薄,寡於積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見先生發,也只得罷手。」


  忿怒

  注音: ㄈㄣˋ ㄋㄨˋ
  拼音: fèn nù

生氣、發。《三國志.卷四三.蜀書.馬忠傳》:「忠為人寬濟有度量,但詼啁大笑,忿不形於色。」《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玄德與關、張、太史慈立馬陣前,管亥忿直出。」


  憤怒

 简化字:愤怒
  注音: ㄈㄣˋ ㄋㄨˋ
  拼音: fèn nù
 相似词:憤懣、憤慨、憤激、氣忿、義憤

生氣、發。《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陳留王奐》:「吳將呂興因民心憤,又承王師平定巴蜀。」《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劉銖尸棄于市,軍士憤,有碎磔其肉以餧犬者。」


  含怒

  注音: ㄏㄢˊ ㄋㄨˋ
  拼音: hán nù

心懷憤。《書經.無逸》:「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戰國策.趙策二》:「秦雖辟遠,然而心忿悁,含之日久矣。」


  恨怒

  注音: ㄏㄣˋ ㄋㄨˋ
  拼音: hèn nù

、忿恨。《資治通鑑.卷一二八.宋紀十.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淫義宣諸女,義宣由是恨。」《三國演義》第八九回:「卻說孟獲引數十萬蠻兵,恨而來。」


  吼怒

  注音: ㄏㄡˇ ㄋㄨˋ
  拼音: hǒu nù
 相似词:咆哮、狂嗥

因憤而大聲吼叫。唐.李白〈遠別離〉詩:「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聊齋志異.卷三.庚娘》:「王吼,捽婦出。」


  恚怒

  注音: ㄏㄨㄟˋ ㄋㄨˋ
  拼音: huì nù

。《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妻恚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


  激怒

  注音: ㄐㄧ ㄋㄨˋ
  拼音: jī nù
 相似词:激憤

1.以言語或行動刺激他人,使其發。《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其眾。」《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先激了眾人。又道:『不是俺造謠言,他此次到省裡去,定是算計咱們。』」

2.因受刺激而發。《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於是軍士激,人倍其氣。」晉.干寶《搜神記》卷一:「策因此激,言:『我為不如吉耶?而先趨附之?』」


  惱怒

 简化字:恼怒
  注音: ㄋㄠˇ ㄋㄨˋ
  拼音: nǎo nù
 相反词:忍受

1.激惱、惹。元.戴善甫《風光好》第一折:「吾不與婦女同食,教他靠後,休要惱小官。」

2.生氣、發。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二折:「您嫂嫂言語的是緊,叔叔你惱無休。」


  怒潮

  注音: ㄋㄨˋ ㄔㄠˊ
  拼音: nù cháo
 相似词:狂潮

澎湃洶湧的浪潮。《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錢塘廟子灣一帶石岸,復毀於潮。」


  怒叱

  注音: ㄋㄨˋ ㄔˋ
  拼音: nù chì

生氣痛罵。如:「凶手被逮後仍嘻皮笑臉,警察不禁叱他無恥!」《戰國策.燕策三》:「荊軻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三國演義》第三回:「卓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怒斥

  注音: ㄋㄨˋ ㄔˋ
  拼音: nù chì

生氣責罵。如:「教訓子女,與其大聲斥,不如婉言相勸。」《清史稿.卷四九一.忠義列傳五.文穎列傳》:「或諷以出城待援者,斥曰:『與城俱存亡,豈有臨難苟免之文某哉?』」


  怒惡

 简化字:怒恶
  注音: ㄋㄨˋ ㄜˋ
  拼音: nù è

。《董西廂》卷一:「解元休心頭惡。」《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兩個惡發不善,各施威勇,鬥騁英彥,交馬決戰。」


  怒放

  注音: ㄋㄨˋ ㄈㄤˋ
  拼音: nù fàng

花朵盛開。如:「三月正是杜鵑花放的時節。」


  怒號

 简化字:怒号
  注音: ㄋㄨˋ ㄏㄠˊ
  拼音: nù háo

大聲呼嚎。多用來形容大風狂吹。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陰風號,濁浪排空。」


  怒吼

  注音: ㄋㄨˋ ㄏㄡˇ
  拼音: nù hǒu
 相似词:咆哮

人、獸因憤而發出吼叫。也形容風、濤等發出巨大的聲音。如:「狂風吼」。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于所蓄二牛,忽吼躍入,奮角與盜鬥,挺刃交下,鬥愈力,盜竟受傷狼狽去。」


  怒火

  注音: ㄋㄨˋ ㄏㄨㄛˇ
  拼音: nù huǒ

1.熊熊燃燒的火焰。宋.王邁〈再呈趙倅〉詩:「虛舟相觸何心在,火雖炎一餉空。」

2.如火焰般強烈的憤情緒。如:「他在連番受辱之後,終於壓不住心中的火,做出強烈的反擊。」《隋唐演義》第一二回:「因有滿桌子的銀子,不道人來拿他,只道歹人進來搶劫,火直衝,動手就打。」


  怒江

  注音: ㄋㄨˋ ㄐㄧㄤ
  拼音: nù jiāng

河川名。源出西藏拉薩北部的布喀池,南入雲南,經緬甸境內,名為薩爾溫江,至馬達班灣注入印度洋。也稱為「潞江」。


  怒馬

 简化字:怒马
  注音: ㄋㄨˋ ㄇㄚˇ
  拼音: nù mǎ

1.健壯的馬。《後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蜀地肥饒,人吏富實,掾史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馬,以財貨自達。」

2.奮力奔馳的馬。宋.蘇軾〈方山子傳〉:「方山子馬獨出,一發得之。」


  怒罵

 简化字:怒骂
  注音: ㄋㄨˋ ㄇㄚˋ
  拼音: nù mà

因發而對人大聲斥責。《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沈瓊枝在王府塘,有惡少們去說混話,他就要罵起來。」


  怒目

  注音: ㄋㄨˋ ㄇㄨˋ
  拼音: nù mù
 相似词:橫眉、瞋目、眥目

瞪大眼睛表示發。《初刻拍案驚奇》卷三:「那婦人將盤一搠,且不收拾,目道:『適間老死魅曾對貴人說些甚話麼?』」《聊齋志異.卷八.夢狼》:「俄有兩金甲猛士目入,出黑索索甲。」


  怒氣

 简化字:怒气
  注音: ㄋㄨˋ ㄑㄧˋ
  拼音: nù qì
 相似词:怒火、肝火
 相反词:喜氣

的氣勢。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今鼃蟲無知之物,見敵有氣,故為之軾。」《三國演義》第八一回:「諸將以酒勸解,酒醉,氣愈加。」


  怒色

  注音: ㄋㄨˋ ㄙㄜˋ
  拼音: nù sè
 相反词:喜色

的表情。《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呂布卻待要接,只見玄德背後關、長二公各有色。」《紅樓夢》第三五回:「玉釧兒滿臉色,正眼也不看寶玉。」


  怒視

 简化字:怒视
  注音: ㄋㄨˋ ㄕˋ
  拼音: nù shì
 相似词:瞪眼

地注視。如:「對於他的諷刺侮辱,她視以對,氣得說不出話來。」《醒世姻緣傳》第一回:「罵時節,晁大舍雖也不曾還口,也便睜了一雙眼視。」


  怒濤

 简化字:怒涛
  注音: ㄋㄨˋ ㄊㄠˊ
  拼音: nù táo

洶湧的波濤,也指大波浪。如:「船隻航行在濤洶湧的海上,真是驚險萬分。」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雲樹繞堤沙,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怒突

  注音: ㄋㄨˋ ㄊㄨˊ
  拼音: nù tú

因極度生氣,而瞪大眼睛,眼珠子似要彈跳出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更是雙睛突,卻都聽了仲翔吩咐,不敢造次。」


  怒蛙

  注音: ㄋㄨˋ ㄨㄚ
  拼音: nù wā

鼓腹而之蛙,越王句踐見其氣盛而行禮,以昭禮賢下士之心。《韓非子.內儲說上》:「越王句踐見蛙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士人聞之曰:『蛙有氣,王猶式之,況士人之有勇者乎?』」後比喻盛氣的樣子。如:「只見他氣如蛙,圓目豎眉,誰敢去惹?」


  怒張

 简化字:怒张
  注音: ㄋㄨˋ ㄓㄤ
  拼音: nù zhāng

1.書法筆力雄健。宋.米芾〈海嶽名言〉:「筋骨之說出於柳,世人但以張為筋骨,不知不張,自有筋骨焉。」

2.波濤洶湧、氣勢壯盛。宋.王安石〈送張宣義之官幕〉詩:「唯有西興渡,靈胥或張。」


  怒子

  注音: ㄋㄨˋ ㄗˇ
  拼音: nù zǐ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羅緬族系,自稱為「阿」、「米拉」。居於雲南省江流域之碧江、福貢、貢山、蘭坪等縣。人口約一萬五千左右,以農耕為主要生計,兼事漁獵。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宗教上有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基督教等。舊稱為「夷」、「野夷」。也作「潞子」。


  怒族

  注音: ㄋㄨˋ ㄗㄨˊ
  拼音: nù zú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西北部江、瀾滄江兩岸。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有三種方言,又大多兼通獨龍、傈僳語。文字使用漢字。以農業為生。家庭行一夫一妻制,流行轉房制度。婦女地位低。早期信仰崇拜原始圖騰,後亦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土葬,不用棺。


  遷怒

 简化字:迁怒
  注音: ㄑㄧㄢ ㄋㄨˋ
  拼音: qiān nù

氣發洩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上。《論語.雍也》:「不遷,不貳過。」《紅樓夢》第五九回:「凡見了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讓,未免又氣又恨,亦且遷於眾。」


  盛怒

  注音: ㄕㄥˋ ㄋㄨˋ
  拼音: shèng nù
 相似词:大怒、震怒

。《三國志.卷七.魏書.臧洪傳》:「何宜久辱盛,暴威於吾城下哉?」《老殘遊記》第四回:「你想,一個鄉下人見了府裡大人來了,又是盛之下,那有不怕的道理呢?」


  天怒

  注音: ㄊㄧㄢ ㄋㄨˋ
  拼音: tiān nù

1.天意不滿,一般指暴風疾雷現象。漢.王充《論衡.雷虛》:「天不旋日,人不旋踵。」《明史.卷一八三.列傳.倪岳》:「天人怨,禍幾日深,非細故也。」

2.天子發。三國魏.明帝〈櫂歌行〉:「皇上悼愍斯,宿昔奮天。」《蕩寇志》第三四回:「總為郭盛一案,提動天,所以我們這邊十分觸眼,轉顯得陳希真那邊十分湊趣。」


  突怒

  注音: ㄊㄨˊ ㄋㄨˋ
  拼音: tú nù

高猛突出的樣子。《文選.枚乘.七發》:「有似勇壯之卒,突而無畏。」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其石突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15 页数: 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