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ㄌㄩˋ
  拼音: lǜ




1.法令、法則。如:「法」。《易經.師卦.初六》:「師出以,否臧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田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

2.格式、規則。如:「定」、「格」。《淮南子.覽冥》:「以治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3.中國古代音樂十二中的陽。如:「呂」。

4.節奏。如:「旋」、「音」、「韻」。

5.詩的簡稱。如:「五」、「七」。

6.姓。如漢代有子公。




1.約束。如:「嚴以己,寬以待人。」《韓非子.難四》:「五伯兼并,而以桓人,則是皆無貞廉也。」《金史卷一一〇.楊雲翼傳》:「自甚嚴,其待人則寬。」

2.效法、遵守。《禮記.中庸》:「上天時,下襲水土。」唐.劉禹錫〈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詩:「有心天道,無位救陵夷。」




山勢高大險峻。參見「」條。


  倍律

  注音: ㄅㄟˋ ㄌㄩˋ
  拼音: bèi lǜ

中國傳統音樂學中,以振動體(例如弦)的長度代表音高的標準。當振動體長度加長一倍,發出低八度的音,稱為「倍」。如黃鐘倍或倍黃鐘,指比正黃鐘低八度的音。


  本律

  注音: ㄅㄣˇ ㄌㄩˋ
  拼音: běn lǜ

原有的法。如:「處置犯罪者,有適當的本。」《清史稿.卷二三〇.阿什達爾漢列傳》:「今刑部斷獄不依本,諸臣有坐者,或從重論,輒削其職。」


  勃律

  注音: ㄅㄛˊ ㄌㄩˋ
  拼音: bó lǜ

國名。位於克什米爾北部印度河流域,唐時有大小勃二國。《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列傳下.大勃》:「大勃,或曰『布露』。直吐蕃西,與小勃接,西鄰北天竺、烏萇。」也作「缽露羅國」。


  不律

  注音: ㄅㄨˋ ㄌㄩˋ
  拼音: bù lǜ

1.四川方言。指筆。

2.不守規範,不守法理。《元史.卷一二九.來阿八赤傳》:「阿八赤檄樞密并行省奏聞,斬之以懲不。」


  詞律

 简化字:词律
  注音: ㄘˊ ㄌㄩˋ
  拼音: cí lǜ

文詞的格。唐.李嶠〈夏晚九成宮呈同僚〉詩:「枚藻清詞,鄒談耀辯鋒。」唐.常衮〈授崔倫尚書左丞制〉:「況躬服謨訓,暢於詞。」


  定律

  注音: ㄉㄧㄥˋ ㄌㄩˋ
  拼音: dìng lǜ

1.一定的規則。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詩:「詩無定君應將,醉有真鄉我可侯。」

2.制定法則。《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定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

3.在一定的條件下,說明現象的程序或關係,數學中有時用公式來表示。


  讀律

 简化字:读律
  注音: ㄉㄨˊ ㄌㄩˋ
  拼音: dú lǜ

研習法。宋.蘇軾〈戲子由〉詩:「讀書萬卷不讀,致君堯舜知無術。」《金史.卷九.章宗本紀一》:「科舉人止知讀,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論語》、《孟子》,涵養器度。」


  法律

  注音: ㄈㄚˇ ㄌㄩˋ
  拼音: fǎ lǜ
 相似词:法令、國法、公法、司法

泛指適用於所有人的規範。《爾雅.釋詁》:「法,常也」,指規範整齊及治罪處罰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體適用之意義。現指國家機關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規範。《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戰具不修,軍無法。」今泛指法令與法規。


  格律

  注音: ㄍㄜˊ ㄌㄩˋ
  拼音: gé lǜ

1.傳統法中指法條令。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孝行》:「復讎禮所許,殺人亦格具存。孝子之心,義不顧命。國家設法,焉得容此。殺人成復讎之志,赦之虧格之道。」《舊五代史.卷三七.唐書.明宗本紀三》:「自兵興以來,法制不一,諸道州縣常行枷杖,多不依格,請以舊制曉諭,改而正之。」

2.詩、詞、曲、賦的平仄、音韻、字數、句數等形式和規。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貫穿古今,覶縷格,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宋.許顗《彥周詩話》:「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

3.個人生活行為在主觀上所遵循法度和規則。唐.竇冀〈懷末上人草書歌〉:「狂僧揮翰狂且逸,獨任天機摧格。」


  規律

 简化字:规律
  注音: ㄍㄨㄟ ㄌㄩˋ
  拼音: guī lǜ
 相似词:秩序

規則、條。如:「生活要有規。」


  紀律

 简化字:纪律
  注音: ㄐㄧˋ ㄌㄩˋ
  拼音: jì lǜ
 相似词:秩序

綱紀規章。《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


  節律

 简化字:节律
  注音: ㄐㄧㄝˊ ㄌㄩˋ
  拼音: jié lǜ

節奏和規。如:「他背上沉重的背包,隨著他緩步前行,很有節的擺動著。」


  戒律

  注音: ㄐㄧㄝˋ ㄌㄩˋ
  拼音: jiè lǜ

宗教徒所守的法規。唐.楊烱〈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恨深負米,榮暨擊鐘。爰持戒,思答慈容。」也稱為「戒條」。


  軍律

 简化字:军律
  注音: ㄐㄩㄣ ㄌㄩˋ
  拼音: jūn lǜ

用於軍隊的令。如:「軍森嚴」。


  六律

  注音: ㄌㄧㄡˋ ㄌㄩˋ
  拼音: liù lǜ

古樂十二中的陽。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書經.益稷》:「予欲聞六、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史記.卷二五.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六為萬事根本焉。」


  律尺

  注音: ㄌㄩˋ ㄔˇ
  拼音: lǜ chǐ

古代調音用的度長器。相傳黃帝命令伶倫造尺以一黍的縱長為一分,尺共長八十一分。


  律動

 简化字:律动
  注音: ㄌㄩˋ ㄉㄨㄥˋ
  拼音: lǜ dòng

有規、節奏的運動或變動。如:「一年四季的動,溫帶地區,最為明顯。」


  律度

  注音: ㄌㄩˋ ㄉㄨˋ
  拼音: lǜ dù

法、法度。《書經.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度量衡。」


  律法

  注音: ㄌㄩˋ ㄈㄚˇ
  拼音: lǜ fǎ


  律賦

 简化字:律赋
  注音: ㄌㄩˋ ㄈㄨˋ
  拼音: lǜ fù

一種賦體。以聲和諧、對偶工整為特色,起於六朝。


  律己

  注音: ㄌㄩˋ ㄐㄧˇ
  拼音: lǜ jǐ

約束自己。如:「己甚嚴」。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寧波宗太守湘文,己愛民,政聲卓著。」


  律科

  注音: ㄌㄩˋ ㄎㄜ
  拼音: lǜ kē

條文。如:「身為公務員不可觸犯科。」《南史.卷五.齊本紀.廢帝東昏侯》:「冬十月己未,詔刪省科。」


  律魁

  注音: ㄌㄩˋ ㄎㄨㄟˊ
  拼音: lǜ kuí

精通法的賢才智者。《楚辭.劉向.九歎.憂苦》:「偓促談於廊廟兮,魁放乎山閒。」


  律例

  注音: ㄌㄩˋ ㄌㄧˋ
  拼音: lǜ lì

與例都是傳統中國重要的法規範,主要體現在明清兩代。二者同時規定在當時的國家基本法典之中,例如《大明集解附例》、《大清集解附例》、《大清例》。


  律令

  注音: ㄌㄩˋ ㄌㄧㄥˋ
  拼音: lǜ lìng

1.條令。《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令圖書藏之。」

2.十二音的法令。《漢書.卷四二.任敖傳》:「吹調樂,入之音聲,及以比定令。」


  律呂

 简化字:律吕
  注音: ㄌㄩˋ ㄌㄩˇ
  拼音: lǜ lǚ

古時用來校正樂音的器具。以十二個竹管製成,依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管稱「」,包括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成偶數的六管稱「呂」,包括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鍾。後遂以呂為音的統稱。


  律律

  注音: ㄌㄩˋ ㄌㄩˋ
  拼音: lǜ lǜ

山勢高大險峻的樣子。《詩經.小雅.蓼莪》:「南山,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律切

  注音: ㄌㄩˋ ㄑㄧㄝˋ
  拼音: lǜ qiè

文章的格及音切。《新唐書.卷二〇一.文藝傳上.杜審言傳.贊曰》:「甫又善陳時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律師

 简化字:律师
  注音: ㄌㄩˋ ㄕ
  拼音: lǜ shī

1.精通戒的法師。《大般涅槃經》卷三:「善學戒,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師。」

2.唐代對道士的一種尊稱。按修行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師。

3.受當事人委託或法院指定,協助當事人進行訴訟、辯護或處理有關法事務的專業人員。


  律詩

 简化字:律诗
  注音: ㄌㄩˋ ㄕ
  拼音: lǜ shī

一種近體詩。形成於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兩句要對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可分為五言詩、七言詩兩種。


  律條

 简化字:律条
  注音: ㄌㄩˋ ㄊㄧㄠˊ
  拼音: lǜ tiáo

泛指法條文。《西遊記》第一九回:「你且去看看條,打進大門而入,該個雜犯死罪哩!」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四.纂修》:「洪武元年正月,《大明令》刊修,……二十二年八月,更定《大明》,初命本院同刑部官將比年條參考折衷,以類編附,曰名例,附於斷獄下。」


  律儀

 简化字:律仪
  注音: ㄌㄩˋ ㄧˊ
  拼音: lǜ yí

佛教的戒和威儀。唐.李公佐《謝小娥傳》:「爰自入道,衣無絮帛,齋無鹽酪,非儀禪理,口無所言。」


  律藏

  注音: ㄌㄩˋ ㄗㄤˋ
  拼音: lǜ zàng

佛教三藏之一。佛教戒典籍的總集。為梵語vinayapiṭaka的意譯。也譯作「毘尼藏」、「奈耶藏」、「調伏藏」。


  律宗

  注音: ㄌㄩˋ ㄗㄨㄥ
  拼音: lǜ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以研習及傳持戒為主的宗派。可分成三系:一是道宣所傳的南山宗。二是法礪所傳的相部宗。三是懷素所傳的東塔宗。後來相部、東塔兩系逐漸衰微,只南山一系傳承獨盛,所以後來所謂的宗,多指南山宗。


  排律

  注音: ㄆㄞˊ ㄌㄩˋ
  拼音: pái lǜ

詩的一種。就詩的格加以鋪排延長,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可累百,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需對仗。也可隔句相對,稱為扇對。


  七律

  注音: ㄑㄧ ㄌㄩˋ
  拼音: qī lǜ

一種詩體。七言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三、四句及五、六句對仗,平仄有一定格式。


  曲律

  注音: ㄑㄩ ㄌㄩˋ
  拼音: qū lǜ

彎曲、曲折。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曲竿頭懸草稕,綠楊影裡撥琵琶。」元.楊訥《西游記》第九齣:「曲彎彎的蓮瓣腳,怎生向溪流曲坡前去。」


  聲律

 简化字:声律
  注音: ㄕㄥ ㄌㄩˋ
  拼音: shēng lǜ

文字的聲調與格,多指詩賦而言。


  詩律

 简化字:诗律
  注音: ㄕ ㄌㄩˋ
  拼音: shī lǜ

詩的格。《新唐書.卷二〇二.文藝傳中.李適傳》:「魏建安後汔江左,詩屢變。」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49 页数: 1/4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