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張屏之
  

 简化字:张
  部首:弓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ㄤ
  拼音: zhāng




1.量詞:(1)計算某些可張開物體的單位。如:「一張弓」、「兩張嘴」。(2)計算平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2.想法、主意。如:「主張」。《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

3.姓。如戰國時魏國有張儀,漢代有張良。




1.拉開弓弦。《詩經.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漢書.卷七六.王尊傳》:「使騎吏五人張弓射殺之。」

2.安裝琴弦。《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3.展開。《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4.自誇、誇大。如:「誇張」。《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虛張異類,托有于無。」

5.擴大。如:「明目張膽」。《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大軍鼓譟以張吾氣。」

6.陳設、設置。《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又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三國演義》第三四回:「當日殺牛宰馬,大張筵席。」

7.設網以捕捉鳥獸。《公羊傳.隱公五年》:「百金之魚,公張之。」漢.王襃〈僮約〉:「黏雀張烏,結網捕魚。」

8.窺探。如:「東張西望」。《水滸傳》第二回:「只見一個人,探頭探腦,在那裡張望。」




大。《詩經.大雅.韓奕》:「四牡奕奕,孔脩且張。」


  

 简化字:张
  部首:弓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ㄓㄤˋ
  拼音:(2) zhàng




(一)

4.之又音。




肚子鼓脹。通「脹」。《左傳.成公十年》:「將食,張,如廁。」


  

  部首: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ㄆㄧㄥˊ
  拼音: píng




1.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部首: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2) ㄅㄧㄥˇ
  拼音:(2) bǐng




1.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部首: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3) ㄅㄧㄥ
  拼音:(3) bīng

參見「屏營」條。


  

  部首:丿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的、底。《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左傳.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

2.於。《易經.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3.諸、之於。《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1.與、及。《書經.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樂之弗樂者,心也。」

2.而。《戰國策.秦策二》:「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3.若、如果。《書經.盤庚上》:「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論語.子張》:「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則。《左傳.僖公九年》:「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故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




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書經.西伯戡黎》:「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悵恨久之。」



1.他、彼。《書經.皋陶謨》:「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

2.其、他的。《武王伐紂平話.卷中》:「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四.談異五.女化男》:「乃以聘禮還之夫家。」

3.此、這個。《詩經.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莊子.知北遊》:「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




1.往。如唐朝李白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詩經.鄘風.載馳》:「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2.至、到。《西京雜記》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是、為。《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

4.取用。《戰國策.齊策三》:「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姓。如漢代有之馬宇。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