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巾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ㄢ
  拼音: fān




一種狹長、垂直懸掛的旗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垂絳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清.張惠言〈木蘭花慢.一春長〉詞:「正風避重簾,雨迴深幕,雲護輕。」


  八幡

  注音: ㄅㄚ ㄈㄢ
  拼音: bā fān

地名。位於日本九州西北,是北九州工業區的一部分,鄰近筑豐煤田。主要工業為鋼鐵、化工、建築材料、電機製造等。


  白幡

  注音: ㄅㄞˊ ㄈㄢ
  拼音: bái fān

一種狹長的白色旗子。在喪禮中,排列在靈柩前,作為引導,上面寫著死者的職銜和姓名。也稱為「引路」。


  幢幡

  注音: ㄔㄨㄤˊ ㄈㄢ
  拼音: chuáng fān

佛教道場用來裝飾的長形旗幟。《妙法蓮華經》卷一:「一一塔廟,各千幢。」


  打幡

  注音: ㄉㄚˇ ㄈㄢ
  拼音: dǎ fān

殯葬時,孝子拿著狹長的旗旛在前行走。


  幡布

  注音: ㄈㄢ ㄅㄨˋ
  拼音: fān bù

抹布。清.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類.抹布》:「抹布,用以拭穢者也,原曰布,以吳中舟行諱翻,故改曰抹。」


  幡幡

  注音: ㄈㄢ ㄈㄢ
  拼音: fān fān

1.往來的樣子。《詩經.小雅.巷伯》:「捷捷,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也作「翩翩」。

2.失去威儀的樣子。《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

3.樹葉翻動的樣子。《詩經.小雅.瓠葉》:「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幡蓋

 简化字:幡盖
  注音: ㄈㄢ ㄍㄞˋ
  拼音: fān gài

器物或車頂上覆蓋的飾物,如寶幢華蓋之屬。唐.岑參〈登千福寺楚金禪師法華院多寶塔〉詩:「焚香如雲屯,蓋珊珊垂。」


  旛蓋

 简化字:幡盖
  注音: ㄈㄢ ㄍㄞˋ
  拼音: fān gài

鋪蓋在上面的旗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乃具車輿,列旛蓋,惟謙躬為控馬,既至祠所,盛設供帳,罄折庭中。」


  旛旂

 简化字:幡旗
  注音: ㄈㄢ ㄑㄧˊ
  拼音: fān qí

旗幟。唐.韓愈〈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幡然

  注音: ㄈㄢ ㄖㄢˊ
  拼音: fān rán

忽然改變的樣子。《孟子.萬章上》:「湯三使往聘之,既而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也作「翻然」。


  旛勝

 简化字:幡胜
  注音: ㄈㄢ ㄕㄥˋ
  拼音: fān shèng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錢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髮上,或掛於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及金綵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


  幡信

  注音: ㄈㄢ ㄒㄧㄣˋ
  拼音: fān xìn

古人題官號於旗幟或符節上作為符信,以傳達命令。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六曰鳥蟲書,所以書信也。」


  幡幟

 简化字:幡帜
  注音: ㄈㄢ ㄓˋ
  拼音: fān zhì

古時懸掛在軍營外的長形旗幟。《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去臨洮十餘里為大營,多樹幟,揚言大兵旦當進。」


  幡兒

 简化字:幡儿
  注音: ㄈㄢㄦ 
  拼音: fānr

出殯時,孝子手裡拿的狹長像旗子般的東西。


  靈旛

 简化字:灵幡
  注音: ㄌㄧㄥˊ ㄈㄢ
  拼音: líng fān

出殯時孝子手上所拿的招魂旗。《紅樓夢》第一三回:「賈珍因想著賈蓉不過是個黌門監,靈旛經榜上寫時不好看。」


  三幡

  注音: ㄙㄢ ㄈㄢ
  拼音: sān fān

比喻色、色空、觀三者。道家認為此三者最易搖動人心。《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清.姚鼐〈九月八日偕葉治三陳碩士從弟儀筐姪彥卬謁明孝陵游覽靈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園〉詩:「寘彼萬古懷,企此三通。」


  素幡

  注音: ㄙㄨˋ ㄈㄢ
  拼音: sù fān

白旗。《新唐書.卷二二〇.東夷傳.高麗傳》:「藏遣男產率首領百人樹素降,且請入朝,勣以禮見。」


  白虎幡

  注音: ㄅㄞˊ ㄏㄨˇ ㄈㄢ
  拼音: bái hǔ fān

有白虎圖形的旗子,用來詔令傳信。《宋書.卷四〇.百官志下》:「朝會宴饗,則將軍戎服,直侍左右,夜開城諸門,則執白虎監之。」


  靈頭幡

 简化字:灵头幡
  注音: ㄌㄧㄥˊ ˙ㄊㄡ ㄈㄢ
  拼音: líng tou fān

送葬時在棺材前引路的紙旗,由死者的兒子持舉。如:「白色的靈頭被風吹得獵獵做響,夾雜在一片嗚咽聲中。」


  引路幡

  注音: ㄧㄣˇ ㄌㄨˋ ㄈㄢ
  拼音: yǐn lù fān

的俗稱。參見「白」條。


  紙幡兒

 简化字:纸幡儿
  注音: ㄓˇ ㄈㄢㄦ 
  拼音: zhǐ fānr

長形的紙旗。齋醮或喪葬時置於隊伍前引導靈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四出》:「奔行程,哀哀不曾住聲,各不定珠淚如傾。挑著個紙兒,招展痛苦傷情。」


  中幡會

 简化字:中幡会
  注音: ㄓㄨㄥ ㄈㄢ ㄏㄨㄟˋ
  拼音: zhōng fān huì

一種民俗技藝表演活動。流行於北京等地區。「」是旗幟的一種,「中」則為一種裝飾華麗,既具有儀仗特色;又用於比賽的旗幟。經常會在竿頂上飾有一層至數層由彩釉、錦緞、響鈴、小旗、流蘇組成的圓形裝飾物。表演時,藝人們將竿子豎起托在手中,舞出許多花樣。原為皇室儀仗隊的表演活動,後演變成民間廟會中的表演節目。


  幡然悔悟

  注音: ㄈㄢ ㄖㄢˊ ㄏㄨㄟˇ ㄨˋ
  拼音: fān rán huǐ wù
 相反词:執迷不悟

澈底的悔改、醒悟。如:「大家對他然悔悟的作為,甚感驚訝。」


  風動旛動

 简化字:风动幡动
  注音: ㄈㄥ ㄉㄨㄥˋ ㄈㄢ ㄉㄨㄥˋ
  拼音: fēng dòng fān dòng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時,風吹旛動。一僧說是風動,一僧說是旛動,兩人爭論不休,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意謂外境的變化,是自心投射的結果。見《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後比喻限於外在現象不同意見的爭辯。如:「這種各執己見的辯論,正像風動旛動的爭辯一樣,誰也沒把握住問題真正的重點。」


  揚幡擂鼓

 简化字:扬幡擂鼓
  注音: ㄧㄤˊ ㄈㄢ ㄌㄟˊ ㄍㄨˇ
  拼音: yáng fān léi gǔ

搖旗打鼓。比喻大肆張揚。《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如今是揚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也作「揚鈴打鼓」、「揚鑼搗鼓」。


  揚幡招魂

 简化字:扬幡招魂
  注音: ㄧㄤˊ ㄈㄢ ㄓㄠ ㄏㄨㄣˊ
  拼音: yáng fān zhāo hún

懸掛旗,招回死者的靈魂。《三國演義》第九一回:「當夜於瀘水岸上,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招魂。」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7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