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ㄅㄛˊ
  拼音: bó




1.絲織品的總稱。如:「書」、「絹」、「畫」。《孟子.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矣。」

2.姓。如漢代有敞。


  幣帛

 简化字:币帛
  注音: ㄅㄧˋ ㄅㄛˊ
  拼音: bì bó

幣,財幣。,綢緞等絲織品。幣泛指古人餽贈所用的禮物。《左傳.襄公八年》:「敬共幣,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國語.楚語下》:「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幣,以賓享於諸侯者也。」


  帛畫

 简化字:帛画
  注音: ㄅㄛˊ ㄏㄨㄚˋ
  拼音: bó huà

畫於絲織品上的圖畫。嘗於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發現三幅,又於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五件,線條有力,色彩明麗。


  帛書

 简化字:帛书
  注音: ㄅㄛˊ ㄕㄨ
  拼音: bó shū

1.寫在布上的書信。《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2.寫在縑上的書籍。如:「馬王堆書內容豐富,包括《周易》、《老子》、《黃帝四經》、《戰國縱橫家書》等。」


  帛丸

  注音: ㄅㄛˊ ㄨㄢˊ
  拼音: bó wán

在布上寫字後,搓成丸狀,用來暗遞消息。《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列傳中.李希烈》:「及希烈死,子不發喪,欲悉誅諸將乃自立,未決。有獻含桃者,竇請分遺仙奇妻,聽之,因蠟丸雜果中,出所謀。」


  布帛

  注音: ㄅㄨˋ ㄅㄛˊ
  拼音: bù bó

各類織物的總稱。《孟子.滕文公上》:「布長短同,則賈相若。」


  財帛

 简化字:财帛
  注音: ㄘㄞˊ ㄅㄛˊ
  拼音: cái bó
 相似词:錢財

金錢和布,泛指錢財。《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散財以賞賜,厚具以饒給之。」《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雖則同老爹是個舊鄰居,卻從來不曾通過財。」


  毫帛

  注音: ㄏㄠˊ ㄅㄛˊ
  拼音: háo bó

毛筆和竹。指書寫工具。南朝宋.鮑照〈從登香爐峰〉詩:「慚無獻賦才,洗汙奉毫。」


  縑帛

 简化字:缣帛
  注音: ㄐㄧㄢ ㄅㄛˊ
  拼音: jiān bó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皆輸長安。」《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空竭府藏。」


  金帛

  注音: ㄐㄧㄣ ㄅㄛˊ
  拼音: jīn bó

金錢和布匹。《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行珠玉金,賂諸侯宗室大臣,獨竇氏不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玄宗曉得他傳授不盡,多將金賞賚,要他喜歡。」


  絹帛

 简化字:绢帛
  注音: ㄐㄩㄢˋ ㄅㄛˊ
  拼音: juàn bó

生絲織成的衣料。《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河內太守張楊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獻絹,帝稍得寧。」


  裂帛

  注音: ㄌㄧㄝˋ ㄅㄛˊ
  拼音: liè bó

1.撕裂絲綢。南朝梁.江淹〈恨賦〉:「裂繫書,誓還漢恩。」

2.指陳舊、破損的古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必閱石室,啟金匱,抽裂,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3.形容聲音清厲,如撕裂絲綢的聲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


  衲帛

  注音: ㄋㄚˋ ㄅㄛˊ
  拼音: nà bó

繡花的綢子。《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隨即到了市上,買了一身衲衣服,粉底皂靴,絨襪,瓦楞帽子。」


  披帛

  注音: ㄆㄧ ㄅㄛˊ
  拼音: pī bó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長條狀飾物。約創始於秦代,以輕軟的縑裁製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為裝飾物。《太平廣記.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婦人披,纏頭數匝,方結之。」


  錢帛

 简化字:钱帛
  注音: ㄑㄧㄢˊ ㄅㄛˊ
  拼音: qián bó

1.金錢布。《列子.說符》:「錢無量,財貨無訾。」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塵埃常滿甑,錢少盈囊。」

2.聘禮。《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受母錢多,不堪母驅走。」


  束帛

  注音: ㄕㄨˋ ㄅㄛˊ
  拼音: shù bó

捆成一束的布,古時作為饋贈的禮物。《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儷皮。」《文選.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之戔戔。」


  賜帛

 简化字:赐帛
  注音: ㄙˋ ㄅㄛˊ
  拼音: sì bó

1.賜給絲。《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周黨傳》:「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其賜四十匹。」

2.舊時大臣有罪,皇帝賜以白綾,使其自縊而死,稱為「賜」。


  粟帛

  注音: ㄙㄨˋ ㄅㄛˊ
  拼音: sù bó

穀粟與布。《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多者復其身。」《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融常使人遺以粟;母感融德,故特使慈來救。」


  香帛

  注音: ㄒㄧㄤ ㄅㄛˊ
  拼音: xiāng bó

祭祀用品。《三國演義》第一〇五回:「權遂取金鈚箭一枝,折之,設誓曰:『朕若負前盟,子孫絕滅!』又命使齎香奠儀,入川致祭。」


  雁帛

  注音: ㄧㄢˋ ㄅㄛˊ
  拼音: yàn bó

於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夜見使者,教他對單于說道,天子射上林中,見繫雁足,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後以比喻書信。《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雁鸞箋通稱簡札。」也稱為「雁書」。


  玉帛

  注音: ㄩˋ ㄅㄛˊ
  拼音: yù bó
 相似词:財寶

1.玉器和絲織品。都是古代名貴的物品,可用為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的物品。《論語.陽貨》:「禮云禮云,玉云乎哉?」三國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營?玉不時安。」

2.泛稱財物。《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則君有之。」


  竹帛

  注音: ㄓㄨˊ ㄅㄛˊ
  拼音: zhú bó
 相似词:竹素、書籍

簡冊與縑素,古代用以記載文字,引申為史籍典策。《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三國演義》第七六回:「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也。」


  隔帛兒

 简化字:隔帛儿
  注音: ㄍㄜˊ ㄅㄛˊㄦ
  拼音: gé bór

把碎破布黏糊多層,做為鞋墊之用,稱為「隔兒」。《喻世明言.卷一一.趙伯昇茶肆遇仁宗》:「鄰家好低聲問:『覓與奴糊隔兒?』」


  簡帛書

 简化字:简帛书
  注音: ㄐㄧㄢˇ ㄅㄛˊ ㄕㄨ
  拼音: jiǎn bó shū

書寫於竹簡或布絲織品上的先秦文字的通稱。如近世出土的楚簡、楚繒等即是。


  布帛菽粟

  注音: ㄅㄨˋ ㄅㄛˊ ㄕㄨˊ ㄙㄨˋ
  拼音: bù bó shú sù

,指布匹衣物。菽粟,指豆、稻等日常食物。布菽粟比喻雖屬平常,卻連一日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垂名竹帛

  注音: ㄔㄨㄟˊ ㄇㄧㄥˊ ㄓㄨˊ ㄅㄛˊ
  拼音: chuí míng zhú bó

,典籍。垂名竹指在史籍上留名。《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人從相公行軍,仰荷福廕,戰無不勝,攻無不服,也指望垂名竹;願相公保奏,得個帥府的名分。」


  功垂竹帛

  注音: ㄍㄨㄥ ㄔㄨㄟˊ ㄓㄨˊ ㄅㄛˊ
  拼音: gōng chuí zhú bó

功業為史書所記載,功名將永垂不朽。《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宮保若能行此上策,豈不是賈讓二千年後得一知己?功垂竹,萬世不朽。」


  名垂竹帛

  注音: ㄇㄧㄥˊ ㄔㄨㄟˊ ㄓㄨˊ ㄅㄛˊ
  拼音: míng chuí zhú bó
 相似词:名垂不朽

名聲傳垂於史籍。《三國演義》第三六回:「願公善事使君,以圖名垂竹,功標青史。」


  束髮封帛

 简化字:束发封帛
  注音: ㄕㄨˋ ㄈㄚˇ ㄈㄥ ㄅㄛˊ
  拼音: shù fǎ fēng bó

唐人賈直言被貶嶺南,與妻訣別時,願妻早早改嫁。賈妻聽後將頭髮用繩子綁起來,以布封起來,要賈生在上面寫「非君手不解」五個字。二十年後歸來,布字跡依然如舊。見《新唐書.卷二〇五.列女傳.賈直言妻董傳》。後用以指婦女的忠貞不改。


  犧牲玉帛

 简化字:牺牲玉帛
  注音: ㄒㄧ ㄕㄥ ㄩˋ ㄅㄛˊ
  拼音: xī shēng yù bó

祭祀用的牲畜、寶玉和布。《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弗敢加也,必以信。」


  衣帛食肉

  注音: ㄧˋ ㄅㄛˊ ㄕˊ ㄖㄡˋ
  拼音: yì bó shí ròu

穿著舒適的衣,食用美味的肉食。形容生活安樂富裕。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作「衣錦食肉」。


  衣不重帛

  注音: ㄧ ㄅㄨˋ ㄓㄨㄥˋ ㄅㄛˊ
  拼音: yī bù zhòng bó

衣著簡單樸素,不求質地華美的絲織品。《尹文子.大道上》:「昔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食不異肉。」《晉書.卷七〇.劉超傳》:「加以處身清苦,衣不重,家無儋石之儲。」


  玉帛笙歌

  注音: ㄩˋ ㄅㄛˊ ㄕㄥ ㄍㄜ
  拼音: yù bó shēng gē
 相反词:金戈鐵馬

比喻和平的氣象。如:「這場戰爭終於結束,希望從此兩國可以玉笙歌,和平相處。」


  子女玉帛

  注音: ㄗˇ ㄋㄩˇ ㄩˋ ㄅㄛˊ
  拼音: zǐ nǚ yù bó

原指人民與財產。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後用以泛指財物、美女。《舊唐書.卷六九.薛萬徹傳》:「于時北海完富,蘭利其子女玉,與群盜相應,破其本鄉城邑。」


  帛琉共和國

 简化字:帛琉共和国
  注音: ㄅㄛˊ ㄌㄧㄡˊ ㄍㄨㄥˋ ㄏㄜˊ ㄍㄨㄛˊ
  拼音: bó liú gòng hé guó

國名。位於西太平洋中,菲律賓群島東南,加羅林群島西端。總面積四百九十四平方公里,由兩百四十多個火山島、珊瑚島組成,其中高羅、安瓜爾、巴包斯哇及佩勒留是其四個主要島嶼。人口約一萬五千,首府為高羅市(Koror),島上以英語及琉語為主。先後為西班牙、德國、日本所有,第二世界大戰後,據聯合國託管條例,由美國接管。西元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正式獨立。全境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經濟以觀光業及漁業最為發達。


  羅帛像生花

 简化字:罗帛像生花
  注音: ㄌㄨㄛˊ ㄅㄛˊ ㄒㄧㄤˋ ㄕㄥ ㄏㄨㄚ
  拼音: luó bó xiàng shēng huā

以絲絹綢緞所製的人造花。《水滸傳》第五回:「頭戴撮尖乾紅凹面巾,鬢傍邊插一枝羅像生花。」


  化干戈為玉帛

 简化字:化干戈为玉帛
  注音: ㄏㄨㄚˋ ㄍㄢ ㄍㄜ ㄨㄟˊ ㄩˋ ㄅㄛˊ
  拼音: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化干戈為玉」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如:「經過別人勸和後,他倆終於化干戈為玉,由仇人變為朋友了。」


  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

 简化字: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注音: ㄑㄧㄥ ㄐㄧㄡˇ ㄏㄨㄥˊ ㄖㄣˊ ㄇㄧㄢˋ , ㄘㄞˊ ㄅㄛˊ ㄉㄨㄥˋ ㄖㄣˊ ㄒㄧㄣ
  拼音: qīng jiǔ hóng rén miàn , cái bó dòng rén xīn

(諺語)美酒使人喝了面頰發紅,錢財使人看了動心。表示酒與財容易引人犯罪,需謹慎處理。《精忠岳傳》第八回:「古人說得好:『清酒紅人面,財動人心。』這是荒僻去處,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8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