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名帖

  注音: ㄇㄧㄥˊ ㄊㄧㄝˋ
  拼音: míng tiè

印有姓名、地址、電話、職位等的紙片。《紅樓夢》第一一回:「禮單都上上檔子了,老爺的領謝的名都交給各來人了。」《文明小史》第四九回:「這裡巡捕是洋老總預先關照好的,隨請他在花廳上少坐,拿了名進去回。」也稱為「名片」。


  摹帖

  注音: ㄇㄛˊ ㄊㄧㄝˋ
  拼音: mó tiè

將隱約可透視的紙覆於書畫上,依其筆畫而寫,稱為「摹」。


  南帖

  注音: ㄋㄢˊ ㄊㄧㄝˋ
  拼音: nán tiè

兩晉南北朝時鍾繇、王羲之、郄鑒等諸家書法的統稱。因清阮元始分書法為南北兩派,以南朝碑碣絕少,惟是尚,故稱鍾、王、郄諸書為「南」。


  寧帖

 简化字:宁帖
  注音: ㄋㄧㄥˊ ㄊㄧㄝ
  拼音: níng tiē

安寧、平靜。宋.王安石〈寄蔡天啟〉詩:「扶痾歸未久,吾見喜寧。」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我說道家裡茶飯也吃不的,睡臥也不寧。」也作「寧貼」。


  平帖

  注音: ㄆㄧㄥˊ ㄊㄧㄝ
  拼音: píng tiē

1.平靜。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五.青田小胥》:「捕魚者方收網,忽潭水沸騰,聲如電震,急檥舟岸側以避,俄傾,一物躍出,高丈餘,復墜,水亦平,徐而觀之,乃陳胥之尸。」清.馬建忠《東行續錄》:「初七日晨六點鐘,起椗,九點鐘過成山岬,風靜舟穩,波紋平如熨。」

2.順從、順服。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四四.哲宗元祐五年》:「然臣尚謂熈河遭此破壞,彼此相疑,卻欲招納,令就平,非得良帥,未易安也。」

3.平穩妥貼。宋.呂祖謙〈答潘叔昌〉:「為學工夫,涵泳漸漬,玩養之久,釋然心解,平的確,乃為有得。」《朱子語類.卷一二五.老氏.老莊》:「莊子較之老子,較平些。」


  羌帖

  注音: ㄑㄧㄤ ˙ㄊㄧㄝ
  拼音: qiāng tie

俄國舊貨幣盧布票的俗稱。原流通於中東鐵路一帶,今已停用。


  請帖

 简化字:请帖
  注音: ㄑㄧㄥˇ ㄊㄧㄝˇ
  拼音: qǐng tiě

請客的通知書。《西遊記》第十七回:「揭開匣兒觀看,果然是一封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王生便與劉氏說知,寫下請,連夜喚將胡阿虎來。」也稱為「請柬」。


  全帖

  注音: ㄑㄩㄢˊ ㄊㄧㄝˇ
  拼音: quán tiě

一種舊時應酬用的紅柬。共有十面,摺疊而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〇:「便取出一幅全,上寫道:『立婚約金聲係徽州人,生女朝霞年十六歲。』」《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外邊一個小廝送將一個傳單來,匡超人接著開看,是一張松江箋。摺做一個全的樣式。」


  券帖

  注音: ㄑㄩㄢˋ ㄊㄧㄝˇ
  拼音: quàn tiě

證件、憑證。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一三.死卒致書》:「走卒乃丞相所遣至李氏者,道死於嵊縣。縣人檢尸得其券,獨不見丞相書。」


  試帖

 简化字:试帖
  注音: ㄕˋ ㄊㄧㄝˇ
  拼音: shì tiě

1.科舉時代考試時所作的詩,多用古人詩句命題,冠以賦得二字,其詩或五言、七言,或八韻、六韻,在詩中自成一體,稱為「試」。

2.唐時明經考試的方法。即經取士,將所習的經文,掩其兩端,中開一行,裁紙為,稱為「試」。《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乃詔自今明經試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手帖

  注音: ㄕㄡˇ ㄊㄧㄝˇ
  拼音: shǒu tiě

泛指手寫的書信、文章、字跡等。宋.董逌《廣川書跋.卷七.虞世南別》:「虞伯施手,論儒學不使一日失業,恐子弟墜其家聲,且戒之使其不息也。」


  說帖

 简化字:说帖
  注音: ㄕㄨㄛ ㄊㄧㄝˇ
  拼音: shuō tiě

條陳意見及辦法的書簡。《老殘遊記》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傾蓋之間所能盡的。容慢慢的做個說呈覽,何如?」


  抬帖

  注音: ㄊㄞˊ ㄊㄧㄝˇ
  拼音: tái tiě

湊合、配合。宋.石孝友〈水調歌頭.高情邈雲漢〉詞:「點檢詩囊酒碗,抬無裀歌扇,收盡兩眉愁。」也作「抬貼」。


  堂帖

  注音: ㄊㄤˊ ㄊㄧㄝˇ
  拼音: táng tiě

唐宰相處分公事的手諭文書。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堂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子』。曾見唐人堂,宰相簽押,格如今之『堂剳子』也。」也稱為「堂子」。


  帖耳

  注音: ㄊㄧㄝ ㄦˇ
  拼音: tiē ěr

耳朵下垂。形容順服的樣子。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俛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聊齋志異.卷二.濰水狐》:「倘執束芻而誘之,則耳輯首,喜言朅勒矣。」


  帖伏

  注音: ㄊㄧㄝ ㄈㄨˊ
  拼音: tiē fú

1.服貼。漢.趙曄《吳越春秋.卷五.句踐歸國外傳》:「臣聞擊鳥之動,故前俯伏;猛獸將擊,必餌毛伏。」

2.順從、折服。宋.薛季宣〈跋蜡虎圖〉詩:「請君懸之政事堂,坐令伏犬與羊。」宋.曾鞏〈程嗣恭祖無頗程博文開封府推官制〉:「慈惠足以煦養惸弱,剛嚴足以伏奸強。」


  帖服

  注音: ㄊㄧㄝ ㄈㄨˊ
  拼音: tiē fú
 相似词:服帖

順從、屈服。宋.王安石〈彰武軍節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狀〉:「公許之入贖自首,還故地而至者數千人,後遂服皆為用。」《三國演義》第九〇回:「塞外蠻人方服,水邊鬼卒又猖狂。」也作「伏」。


  帖括

  注音: ㄊㄧㄝˋ ㄍㄨㄚ
  拼音: tiè guā

唐代舉子把經書裡難記的句子編成歌訣,以便誦讀,稱為「括」。後來通指科舉的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論余大先生的舉業,雖不是時下的惡習,他要舉國初括的排場,卻也不是中和之業。」


  帖騎

 简化字:帖骑
  注音: ㄊㄧㄝ ㄑㄧˊ
  拼音: tiē qí

跨騎不施鞍韉的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使者卒至,忱深懼豫禍,不暇被馬,於是騎而避。」《南齊書.卷四〇.武十七王列傳.魚復侯子響》:「子響勇力絕人,關弓四斛力,數在園池中騎馳走竹樹下,身無虧傷。」


  帖然

  注音: ㄊㄧㄝ ㄖㄢˊ
  拼音: tiē rán

安定順從的樣子。《舊唐書.卷一四.馬周傳》:「往者貞觀之初,率土霜儉,一匹絹纔得一斗米,而天下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相聞語,然敬伏。」


  帖帖

  注音: ㄊㄧㄝ ㄊㄧㄝ
  拼音: tiē tiē

1.貼近、逼近的樣子。唐.韓偓〈雨中〉詩:「獨自上西樓,風襟寒。」

2.安靜誠服的樣子。唐.韓愈〈施先生墓銘〉:「時先生之說二經,來太學,然坐諸生下,恐不卒得聞。」宋.梅堯臣〈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詩:「我馬臥我庭,垂頸耳。」

3.安穩平靜。唐.杜牧〈燕將錄〉:「唯燕未得一日之勞,為子孫壽後世,豈能無事乎?」

4.形容平淡無奇。《朱子語類.卷一三九.論文上》:「司馬遷文雄健,意思不,有戰國文氣象。」


  帖息

  注音: ㄊㄧㄝ ㄒㄧˊ
  拼音: tiē xí

安定平順。《宋史.卷二九三.張詠傳》:「時民間訛言有白頭翁午後食人兒女,一郡囂然。至暮,路無行人。既而得造訛者戮之,民遂息。」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陸石室》:「風激浪怒,舟不能勝,亟抽帶中丹投舟外,風浪始息。」


  帖學

 简化字:帖学
  注音: ㄊㄧㄝˋ ㄒㄩㄝˊ
  拼音: tiè xué

1.一種崇尚臨的書派,相對於碑學而言。

2.專門研究考訂各種法的源流、時代、體制、優劣、真偽、內容等問題的學問。如宋桑世昌之〈蘭亭考〉、黃伯思之〈法刊誤〉、清王澍之〈淳化祕閣法考〉等。


  帖子

  注音: ㄊㄧㄝˇ ˙ㄗ
  拼音: tiě zi

1.應酬的名片或書柬。《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蕭雲仙拿了一張紅子要武書開名字去拜。」《老殘遊記》第四回:「老殘一面叫茶房來給了挑盒子的四百錢,一面寫了個領謝子,送那人出去。」

2.布告、告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我家店裡後面一進,有六七間房子空著沒有用,前幾個月,就貼了一張招租的子。」

3.議親的庚。《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教授既是要這頭親事,卻問乾娘覓一個子。」也作「兒」。


  帖兒

 简化字:帖儿
  注音: ㄊㄧㄝˇㄦ 
  拼音: tiěr

1.書柬一類的文書。

2.議親的庚。《董西廂》卷一:「寫個兒倩人寄,寫得不成個倫理。」也作「子」。


  妥帖

  注音: ㄊㄨㄛˇ ㄊㄧㄝ
  拼音: tuǒ tiē
 相似词:恰當

1.穩妥得當。《文選.陸機.文賦》:「或妥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書是杜少卿哥寄來的,說臧岐為人甚妥,薦來給大爺、二爺使喚。」也作「妥貼」。

2.平靜、寧靜。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〇首之一:「斯須風妥,若受命平秩。」


  喜帖

  注音: ㄒㄧˇ ㄊㄧㄝˇ
  拼音: xǐ tiě

請人參加婚禮的請。如:「老王要結婚了,你收到他的喜了嗎?」


  禊帖

  注音: ㄒㄧˋ ㄊㄧㄝˋ
  拼音: xì tiè

晉王羲之所寫的〈蘭亭序〉,因記中有蘭亭修禊事語,故稱為「禊」。也稱為〈蘭亭〉。


  謝帖

 简化字:谢帖
  注音: ㄒㄧㄝˋ ㄊㄧㄝˇ
  拼音: xiè tiě

接受禮物後道謝的回


  諭帖

 简化字:谕帖
  注音: ㄩˋ ㄊㄧㄝˇ
  拼音: yù tiě

曉告的文。《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又發了一個諭,諭門下總管叫茶廚伺候。」


  招帖

  注音: ㄓㄠ ㄊㄧㄝ
  拼音: zhāo tiē

貼在公共場所的廣告文字、圖畫。《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並且在粉白牆上寫著大字招,寫明專備學堂之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四回:「到了下午,那救生局招人認屍的招,已經貼遍城廂內外。」


  照帖

  注音: ㄓㄠˋ ㄊㄧㄝˇ
  拼音: zhào tiě

憑據,證明書。《喻世明言.卷十.滕大尹鬼斷家私》:「滕大尹寫個照,給與善述為照,就將這房家人判與善述母子。」


  字帖

  注音: ㄗˋ ㄊㄧㄝˇ
  拼音: zì tiě

記有文字的便條、簡。《恨海》第六回:「仍舊寫幾個字兒,在碼頭上要路貼下,說明我們已經南下。」


  字帖

  注音:(2) ㄗˋ ㄊㄧㄝˋ
  拼音:(2) zì tiè

學習書法所用的臨摹習字碑的通稱。如:「選用好字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要務。」


  安家帖

  注音: ㄢ ㄐㄧㄚ ㄊㄧㄝˇ
  拼音: ān jiā tiě

使人安心的東西或消息。《醒世恆言.卷二〇.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先已得了安家,便道:『你有事自去。』」


  八字帖

  注音: ㄅㄚ ㄗˋ ㄊㄧㄝˇ
  拼音: bā zì tiě

古人議婚時,男女雙方用來書寫生辰八字,交給對方,藉以推斷生剋的子。《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一個從綠絹挽袖中掬出八字。一個橫眉斜眼,滔滔口若懸河。」也稱為「八字全」、「庚」。


  報喪帖

 简化字:报丧帖
  注音: ㄅㄠˋ ㄙㄤ ㄊㄧㄝˇ
  拼音: bào sāng tiě

一種舊時用的喪葬柬。為人死後喪家立即通知親友所用,與訃聞不同。今人汰繁就簡,故保留訃聞而省略報喪


  筆帖式

 简化字:笔帖式
  注音: ㄅㄧˇ ㄊㄧㄝˇ ㄕˋ
  拼音: bǐ tiě shì

職官名。譯自滿洲語。其初為文職的賜名。康熙時,各部院衙門皆置筆式,有繙譯、繕本、貼寫等名目,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分。


  伯遠帖

 简化字:伯远帖
  注音: ㄅㄛˊ ㄩ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bó yuǎn tiě

為晉王珣所寫的行書尺牘,五行四七字,後被清乾隆皇帝收錄為「三希堂」的「三希」之一。運筆極為自然,筆畫連貫,而各字獨立,瀟灑優遊,風神古逸,沁人心脾。


  大補帖

 简化字:大补帖
  注音: ㄉㄚˋ ㄅㄨˇ ㄊㄧㄝˇ
  拼音: dà bǔ tiě

一種蒐錄大量軟體的非法盜版光碟片。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1 页数: 2/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