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ㄧㄝ
  拼音: tiē




1.順服、馴伏。通「貼」。如:「服」、「俯首耳」。宋.薛季宣〈跋蠟虎圖〉詩:「請君懸之政事堂,坐令伏犬與羊。」

2.黏。通「貼」。如:「花黃」。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有朝事發丟下頭,拚著個大膏藥。」




穩當、適切。如:「妥」。



姓。如明代有晏。


  

  部首: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ㄊㄧㄝˇ
  拼音:(2) tiě




1.應酬用的書柬。如:「請」、「謝」。《儒林外史》第一〇回:「你回他我們不在家,留下了罷。」

2.量詞。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藥」。


  

  部首: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3) ㄊㄧㄝˋ
  拼音:(3) tiè




1.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蹟。如王羲之的〈喪亂〉、〈快雪時晴〉。

2.臨摹學習的書畫拓本或影印本。如:「碑」、「字」、「畫」。宋.蘇軾〈虔州呂倚承事年八十三讀書作詩不已好收古今貧甚至食不足〉詩:「家藏古今,墨色照箱筥。」

3.文書、契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可汗大點兵。」

4.唐、宋、元科舉時代,稱應試題目為「」,從經文中出數字而得。如:「試」。


  安帖

  注音: ㄢ ㄊㄧㄝ
  拼音: ān tiē

安定服。《魏書.卷五五.游明根傳》:「且新附之民,服化猶近,特須安,不宜勞之。」《聊齋志異.卷一〇.臙脂》:「判牒既下,意始安。」


  白帖

  注音: ㄅㄞˊ ㄊㄧㄝˋ
  拼音: bái tiè

白氏六的簡稱。參見「白孔六」條。


  拜帖

  注音: ㄅㄞˋ ㄊㄧㄝˇ
  拼音: bài tiě

舊時訪問人時所用的名片。明.張萱《疑耀.卷四.拜不古》:「古人書啟往來,及姓名相通,皆以木竹為之,所謂刺也。至宋時,王荊公居半山寺,每以金漆木版寫經書名目,往寺僧處借經,時人遂以金漆版代書。已而恐有宣洩,又作兩版相合,以片紙封其際,久之,其製漸精。……今之拜用紙,蓋起於熙寧也。」


  幫帖

 简化字:帮帖
  注音: ㄅㄤ ㄊㄧㄝˇ
  拼音: bāng tiě

古代行政機關核准船隊執行公務或營業的通行證。其功用與性質類似現今的營業執照。《六部成語註解.戶部》:「幫:一幫船隻所領之官票也。」


  榜帖

  注音: ㄅㄤˇ ㄊㄧㄝˇ
  拼音: bǎng tiě

1.曉諭百姓的告示。唐.李騭〈徐襄州碑〉:「齎榜先至江西,安存百姓。」

2.考試及第榜示的名單。也作「牓」。


  牓帖

  注音: ㄅㄤˇ ㄊㄧㄝˇ
  拼音: bǎng tiě

考試及第榜示的名單。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三:「某叨恭忝文柄,今年牓,全為司空先輩一人而已。」也作「榜」。


  報帖

 简化字:报帖
  注音: ㄅㄠˋ ㄊㄧㄝˇ
  拼音: bào tiě

通報的子。《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逕到西山靈隱寺,先有報報知,長老引眾僧鳴鐘擂鼓,接郡王上殿燒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三兩步走進屋裡來,見中間報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碑帖

  注音: ㄅㄟ ㄊㄧㄝˋ
  拼音: bēi tiè
 相似词:碑本、石本

1.泛指書法作品的墨拓本或墨跡本。

2.古代書法家留傳後代的書法,刻於石碑者稱之為「碑」,寫於紙絹者稱之為「」。後世用版刻或石刻翻刻前人墨跡的拓本,也稱為「」。如「淳化閣」等。


  稟帖

 简化字:禀帖
  注音: ㄅㄧㄥˇ ㄊㄧㄝˇ
  拼音: bǐng tiě

古代下對上所有請求或報告的文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也罷,我們將此事敘一個簡明的稟,稟明上臺,看上臺如何批下來,我們遵照辦理就是了。」


  叢帖

 简化字:丛帖
  注音: ㄘㄨㄥˊ ㄊㄧㄝˋ
  拼音: cóng tiè

彙刻的古今碑。如:「他非常喜歡魏晉名家真蹟叢。」


  法帖

  注音: ㄈㄚˇ ㄊㄧㄝˋ
  拼音: fǎ tiè

1.供人臨摹或欣賞的名人書法拓印本。《法譜系.雜說上.劉丞相私第本》:「劉丞相既刻法於郡齋,復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歸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古人的法。」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書簡。《水滸傳》第六回:「清長老道:『好,好。師兄多時不曾有法來。』」


  房帖

  注音: ㄈㄤˊ ㄊㄧㄝˇ
  拼音: fáng tiě

房子招租的廣告,貼在出租房的門上或街巷的布告牌上。


  飛帖

 简化字:飞帖
  注音: ㄈㄟ ㄊㄧㄝˇ
  拼音: fēi tiě

在春節裡,交遊廣闊的人無法親自拜年時,便派遣僕人帶著名片去拜年,稱為「飛」。


  服帖

  注音: ㄈㄨˊ ㄊㄧㄝ
  拼音: fú tiē
 相似词:帖服

馴服、順從。如:「他照顧父母起居無微不至,態度服,左鄰右舍都很推崇。」也作「服貼」。


  庚帖

  注音: ㄍㄥ ㄊㄧㄝˇ
  拼音: gēng tiě

古代議婚時,男女雙方交換寫明姓名、年齡、籍貫、三代的子。因其記載雙方各自的生辰年月,故稱為「庚」。明.高明《琵琶記》第六齣:「合婚問卜若都好,有鈔,只怕假做庚被人告,吃拷。」也稱為「八字」、「八字全」。


  括帖

  注音: ㄍㄨㄚ ㄊㄧㄝˇ
  拼音: guā tiě

科舉應試的文字。唐代以經取士,應試的人為了便於記憶,常把艱澀難記的部分編成歌訣,稱為「括」。《西湖二集》卷二〇:「你只看如今黃榜進士,不過窗下讀了這兩篇臭爛括文字,將來胡遮亂遮、敷衍成文。」


  官帖

  注音: ㄍㄨㄢ ㄊㄧㄝˋ
  拼音: guān tiè

1.官刻的字

2.清朝戶部發給商行的營業許可證。後亦指鈔票。如:「你別懷疑這古董的來處,它可是花了大把官買來的。」


  號帖

 简化字:号帖
  注音: ㄏㄠˋ ㄊㄧㄝˇ
  拼音: hào tiě

古時老師給學生的作業稱為「號」。《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一來也是先生不好,書不管你背與不背,判上一個號,就完了一日的工夫。」


  黑帖

  注音: ㄏㄟ ㄊㄧㄝˇ
  拼音: hēi tiě

內容為攻訐或恐嚇他人,而不具題自己真實姓名的信件。也稱為「黑函」、「無名」。


  畫帖

 简化字:画帖
  注音: ㄏㄨㄚˋ ㄊㄧㄝˋ
  拼音: huà tiè

臨摹用的圖畫範本。也作「畫譜」。


  換帖

 简化字:换帖
  注音: ㄏㄨㄢˋ ㄊㄧㄝˇ
  拼音: huàn tiě

1.朋友結拜為兄弟時,交換寫著姓名、年齡、籍貫、家世的兒。《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劉頤伯喜之不盡,立刻問過老太爺,把某年換的話告訴了陸老爺。」《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著他,兩人還要拜把子換。」也稱為「通譜」。

2.訂婚時男女雙方彼此交換庚,稱為「換」。


  回帖

  注音: ㄏㄨㄟˊ ㄊㄧㄝˇ
  拼音: huí tiě

1.收到請的人,回覆給對方的子。如:「子上附有回。」

2.大陸地區指收款人收到郵電局匯款時,簽章後交給郵電局寄回匯款人的憑證。


  吉帖

  注音: ㄐㄧˊ ㄊㄧㄝˇ
  拼音: jí tiě

舊時婚俗中,當男方向女方提親,女方在回意後把寫著女孩子姓名、生辰八字的紅紙子,送與男方,表示允婚,此一子稱為「吉」。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要將金枝公主與楚昭王小公子為婚,遣某親送吉來此。」《初刻拍案驚奇》卷一〇:「待官人考了優等,就出吉便是。」


  駕帖

 简化字:驾帖
  注音: ㄐㄧㄚˋ ㄊㄧㄝˋ
  拼音: jià tiè

明代廠衛逮捕人犯的憑據,由刑部簽發。《明會要》卷六七:「廠衛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發簽駕。駕發下,須從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無如之何。」《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近者中外提人,止憑駕,既不用符,其偽莫辨,姦人矯命,何以拒之?」


  柬帖

  注音: ㄐㄧ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jiǎn tiě

1.書信的泛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平常中表兄妹柬往來契蜜則有之,何曾有私逃之約?」也作「簡」、「簡子」。

2.婚喪喜慶及平常應酬用的通知文


  簡帖

 简化字:简帖
  注音: ㄐㄧ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jiǎn tiě

書信、文件。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把巫山錯認做望夫石,將小簡聯做斷腸集。」也作「柬」、「簡子」。


  絳帖

 简化字:绛帖
  注音: ㄐㄧㄤˋ ㄊㄧㄝˋ
  拼音: jiàng tiè

北宋潘師旦以「淳化閣」為底本所摹刻的子,二十卷。內容有所增損,因刻於絳州(今山西新絳),故稱為「絳」,世稱為「潘駙馬」。相傳潘氏死後,其二子各分得十卷。長子將上十卷抵債沒入公庫,絳州官署補刻餘卷,稱為「東庫本」;次子補刻前十卷,稱為「私家本」。後又有新絳本、偽刻十二卷本及其他翻刻本行世。原拓本傳世極少,今僅存宋拓殘本若干卷。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五.淳化閣》。


  揭帖

  注音: ㄐㄧㄝ ㄊㄧㄝˇ
  拼音: jiē tiě

1.舊時張貼的通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亂的揭,公討其罪。」

2.向上司陳訴的報告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不想安綿兵備道與聞參將不合,時值軍政考察,在按院處開了款數,遞了一個揭,誣他冒用國課,妄報功績,侵剋軍糧,累贓巨萬。」


  解帖

  注音: ㄐㄧㄝˋ ㄊㄧㄝˇ
  拼音: jiè tiě

當票,典當的憑據。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昧著你那一片的黑心,下的筆去那解上批上一行。」


  鈞帖

 简化字:钧帖
  注音: ㄐㄩㄣ ㄊㄧㄝˇ
  拼音: jūn tiě

公文。《水滸傳》第一七回:「若十日不獲得這件公事時,怕不先來請相公去沙門島走一遭。小人也難回太師府裡去。性命亦不知如何。相公不信,請看太師府裡行來的鈞。」


  軍帖

 简化字:军帖
  注音: ㄐㄩㄣ ㄊㄧㄝˋ
  拼音: jūn tiè

徵兵的文書。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可汗大點兵。」


  臨帖

 简化字:临帖
  注音: ㄌㄧㄣˊ ㄊㄧㄝˋ
  拼音: lín tiè

就名人字臨摹的學習書法方式。《紅樓夢》第七〇回:「至次日起來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臨。」《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東卿正在書房裡臨哩。」


  領帖

 简化字:领帖
  注音: ㄌㄧㄥˇ ㄊㄧㄝˇ
  拼音: lǐng tiě

喪家接受饋贈財物的回


  留帖

  注音: ㄌㄧㄡˊ ㄊㄧㄝˇ
  拼音: liú tiě

舊時訪友,若遇主人不在,則留下一張書寫著自己姓名的紅紙片,表示已來過,稱為「留」。如:「昨日造訪老友未遇,只好留致意。」


  六帖

  注音: ㄌㄧㄡˋ ㄊㄧㄝˋ
  拼音: liù tiè

1.唐代科舉考試,進士、明經科都有經試,凡十中能中六的,即算通過經試,故稱為「六」。見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選舉三.歷代制下》。

2.書名。古來用六作書名的很多,如《白氏六》,即為後人託唐朝白居易之名,取凡書精語可備詞賦採用者,各以門目類聚。又如宋朝孔傳有《孔氏六》,與白氏六合稱為「白孔六」。其他又有《前漢六》、《周易六》等。


  門帖

 简化字:门帖
  注音: ㄇㄣˊ ㄊㄧㄝˇ
  拼音: mén tiě

門聯。明.戴冠《濯纓亭筆記.門》:「北京宮闕成,太宗命解縉書門,以古詩書之,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至清初,發展為懸掛堂室之對聯。」也稱為「門對」、「門聯」。


  免帖

  注音: ㄇㄧ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miǎn tiě

請假單,免去當差的官文書。比喻免除一切相關事務。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張鼎,與你十個免,放你十日休假,假滿之後,再來辦事。」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四折:「好探子也!與你兩隻羊,兩瓶酒,十個免,回本營去。」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1 页数: 1/4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