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大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ㄧˊ
  拼音: yí




1.中國古代東部民族之一。殷商時約分布在今大陸地區山東、江蘇一帶。後泛稱東方各族為「」。如:「徐」、「淮」。《後漢書.卷八五.東傳.序》:「有九種:曰畎、于、方、黃、白、赤、玄、風、陽。」

2.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如:「蠻戎狄」。

3.同輩。《禮記.曲禮上》:「昏定而晨省,在醜不爭。」

4.鋤草、平土的農具。《國語.齊語》:「惡金以鑄鉏、、斤、斸,試諸壤土。」《管子.小匡》:「惡金以鑄斤斧鉏鋸欘,試諸木土。」

5.創傷。通「痍」。《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反命軍吏,察傷。」《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不避死亡。」

6.平易、平安。如:「化險為」。

7.常道。通「彞」。《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極之傅言,是是訓,于帝其順。」

8.姓。如周代有詭諸。




1.鏟平、使平坦。如:「為平地」。《左傳.成公十六年》:「將塞井灶而為行也。」《國語.晉語六》:「灶堙井,非退而何?」

2.誅除、消滅、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唐.柳宗元〈封建論〉:「及夫大逆不道,然後掩捕而遷之,勒兵而之耳。」

3.剷草、割草。《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之。」

4.陳放、安置。《禮記.喪大記》:「徹帷,男女捧尸于堂,降拜。」

5.平均。《左傳.昭公十七年》:「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民者也。」唐.孔穎達.正義:「所以平均下民也。」




1.平坦。《莊子.眩篋》:「夫川竭而谷虛,丘而淵實。」《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從壺頭則路近而水嶮,從充則塗而運遠,帝初以為疑。」

2.愉悅。通「怡」。《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云胡不?」

3.傲慢無禮。《荀子.修身》:「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固僻遠,庸眾而野。」


  擺夷

 简化字:摆夷
  注音: ㄅㄞˇ ㄧˊ
  拼音: bǎi yí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西南部瀾滄江、李仙江、元江、瑞麗江、大金沙江各流域,以舊車里土司為聚居中心。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原有幾種文字。水擺以農耕為生計,其他則農耕、漁獵、畜牧兼營。自稱為「泰」。也稱為「伯彞」。即今稱為「傣族」。參見「傣族」條。


  鄙夷

  注音: ㄅㄧˇ ㄧˊ
  拼音: bǐ yí
 相似词:鄙薄、鄙視、看不起、輕視

輕視、瞧不起。唐.韓愈〈柳州羅池廟碑〉:「柳侯為州,不鄙其民,動以禮法。」也作「鄙視」。


  冰夷

  注音: ㄅㄧㄥ ㄧˊ
  拼音: bīng yí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參見「河伯」條。晉.郭璞〈江賦〉:「冰倚浪以傲睨,江妃含嚬而矊眇。」也作「馮」。


  伯夷

  注音: ㄅㄛˊ ㄧˊ
  拼音: bó yí

1.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山海經.海內經》:「伯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晉.郭璞.注:「伯父顓頊師,今氐羌其苗裔也。」也稱為「伯父」、「顓頊師」。

2.人名:(1)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詳。《書經.舜典》:「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2)孤竹君的長子,生卒年不詳。參見「伯叔齊」條。《孟子.公孫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也。」


  不夷

  注音: ㄅㄨˋ ㄧˊ
  拼音: bù yí

1.不悅。《文選.陸機.招隱詩》:「明發心不,振衣聊躑躅。」

2.不滅。《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天降喪亂,靡國不。」


  鴟夷

 简化字:鸱夷
  注音: ㄔ ㄧˊ
  拼音: 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吳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鴟革,浮之江中。」《文選.揚雄.酒賦》:「鴟滑稽,腹大如壺,盡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時范蠡因自稱鴟子皮,故後人稱為「鴟」。唐.杜牧〈杜秋娘〉詩:「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


  讎夷

 简化字:仇夷
  注音: ㄔㄡˊ ㄧˊ
  拼音: chóu yí

直視不言的樣子。《淮南子.道應》:「齧缺繼以讎,被衣行歌而去。」


  醜夷

 简化字:丑夷
  注音: ㄔㄡˇ ㄧˊ
  拼音: chǒu yí

同儕、平輩。《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不爭。」


  創夷

 简化字:创夷
  注音: ㄔㄨㄤ ㄧˊ
  拼音: chuāng yí

1.創傷、傷痕。《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程普》:「從孫堅征伐,討黃巾於宛、鄧,破董卓於陽人,攻城野戰,身被創。」宋.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二首之二:「人間斤斧日創,誰見龍蛇百尺姿。」也作「瘡痍」。

2.比喻災害或戰亂後民生凋敝的情形。《新唐書.卷一一〇.諸蕃將列傳.馮盎》:「天下初定,創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其餘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楊之餘眾,覆亡迫脅,權時苟從;各被創,人為讎敵。」也作「瘡痍」。


  島夷

 简化字:岛夷
  注音: ㄉㄠˇ ㄧˊ
  拼音: dǎo yí

海外蠻荒的種族。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詩:「海內求民瘼,城隅見島。」


  東夷

 简化字:东夷
  注音: ㄉㄨㄥ ㄧˊ
  拼音: dōng yí

商周時代對山東地區一些少數民族或邦國的通稱。《文選.揚雄.長楊賦》:「其後熏鬻作虐,東橫畔。」《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歸周。」


  番夷

  注音: ㄈㄢ ㄧˊ
  拼音: fān yí

古時指邊境的少數民族。清.顧炎武〈軍制論〉:「邊徼設宣慰安撫長官司九十五,番都司衛所百有七。」


  馮夷

 简化字:冯夷
  注音: ㄈㄥˊ ㄧˊ
  拼音: féng yí

河神。指河伯。《莊子.大宗師》:「馮得之,以遊大川。」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六.莊子音義上》:「馮,華陰潼鄉隄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河伯。」《淮南子.齊俗》:「昔者馮得道,以潛大川。」也作「冰」、「馮修」、「無」。


  淮夷

  注音: ㄏㄨㄞˊ ㄧˊ
  拼音: huái yí

周代淮水南北近海的人。


  昆夷

  注音: ㄎㄨㄣ ㄧˊ
  拼音: kūn yí

西戎種族的一支。分布於今陝西涇渭流域一帶。《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序》:「及文王為西伯,西有昆之患,北有獫狁之難,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賓服。」也稱為「犬戎」。


  混夷

  注音: ㄎㄨㄣ ㄧˊ
  拼音: kūn yí

西戎種族的一支。多分布於今陝西省涇渭流域一帶。《詩經.大雅.綿》:「混駾矣,維其喙矣。」也稱為「犬戎」。


  凌夷

  注音: ㄌㄧㄥˊ ㄧˊ
  拼音: líng yí

衰微、衰敗。《舊唐書.卷一九〇.文苑傳下.劉蕡傳》:「今威柄凌,藩臣跋扈。」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風俗凌,以至南渡。」也作「陵」、「淩」。


  淩夷

 简化字:凌夷
  注音: ㄌㄧㄥˊ ㄧˊ
  拼音: líng yí

勢微、衰落。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齣:「若免淩,誓固犬馬效驅馳。」《聊齋志異.卷一.青鳳》:「後淩,樓舍連亙,半曠廢之。」也作「凌」、「陵」。


  陵夷

  注音: ㄌㄧㄥˊ ㄧˊ
  拼音: líng yí
 相似词:衰微

1.山勢漸遭削平。漢.桓寬《鹽鐵論.詔聖》:「故峻則樓季三刃,陵則牧豎易山巔。」

2.漸趨於衰微。《漢書.卷一〇.武帝紀》:「帝王之道,日以陵。」《文選.揚雄.長楊賦》:「以此為國家之大務,淫荒田獵,陵而不禦也。」也作「凌」、「淩」。


  蠻夷

 简化字:蛮夷
  注音: ㄇㄢˊ ㄧˊ
  拼音: mán yí
 相似词:戎狄、夷狄

漢族對外族四的稱呼。《國語.楚語下》:「若夫譁囂之美,楚雖蠻,不能寶也。」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五折:「有一日聖明主招安去,掃蠻輔聖朝。」


  民夷

  注音: ㄇㄧㄣˊ ㄧˊ
  拼音: mín yí

人民、百姓。《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張魯》:「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便樂之。」


  明夷

  注音: ㄇㄧㄥˊ ㄧˊ
  拼音: míng yí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坤(☷)上。象徵賢者不得志,憂讒畏譏。《易經.明卦》:「《彖》曰:明入地中,明,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漢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杜鄴》:「日食,明陽為陰所臨,〈坤卦〉乘〈離〉,〈明〉之象也。」


  南夷

  注音: ㄋㄢˊ ㄧˊ
  拼音: nán yí

古代稱南方未開化的民族。《詩經.魯頌.閟宮》:「淮蠻貊,及彼南,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鳥夷

 简化字:鸟夷
  注音: ㄋㄧㄠˇ ㄧˊ
  拼音: niǎo yí

稱中國東北偏遠地區的居民。因取鳥獸之皮為衣而得名。《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大陸既作,鳥皮服。」唐.顏師古.注:「此東北之,搏取鳥獸,食其肉而衣其皮也。一說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鳥也。」


  女夷

  注音: ㄋㄩˇ ㄧˊ
  拼音: nǚ yí

1.主春夏長養萬物的神。《淮南子.天文》:「女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鳥、草木。」

2.司花的女神。《事物異名錄.神鬼部.花神.女》:「花神名,女乃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花神,又長養神,亦名女。」也稱為「花娘」、「花姑」。


  平夷

  注音: ㄆㄧㄥˊ ㄧˊ
  拼音: píng yí

1.平靜安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有難則以備不虞,平則以給朝事。」漢.班固〈東都賦〉:「平洞達,萬方輻湊。」

2.齊平,高度相同。三國魏.曹植〈七啟〉:「於是磎填谷塞,榛藪平。」宋.蘇軾〈睡鄉記〉:「其土平廣大,無東西南北,其人安恬舒適,無疾痛札癘。」


  畎夷

  注音: ㄑㄩㄢˇ ㄧˊ
  拼音: quǎn yí

西戎種族的一支。多分布於今陝西省涇渭流域一帶。《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傳》:「其後百有餘歲,周西伯昌伐畎氏。」也稱為「犬戎」。


  攘夷

  注音: ㄖㄤˊ ㄧˊ
  拼音: ráng yí

排斥外。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二〇.文章八》:「而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復土之偉畫。」


  芟夷

  注音: ㄕㄢ ㄧˊ
  拼音: shān yí

1.刈草。《周禮.地官.稻人》:「夏以水殄草,而芟之。」《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蘊崇之。」

2.比喻戡除亂賊。《三國志.卷二一.魏書.傅嘏傳》:「掃除凶逆,芟遺寇。」

3.刪除。《文選.陸倕.石闕銘》:「歷代規謩,前王典故,莫不芟翦截,允執厥中。」


  四夷

  注音: ㄙˋ ㄧˊ
  拼音: sì yí

、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也。」《文選.左思.魏都賦》:「以娛四之君,以睦八荒之俗。」


  坦夷

  注音: ㄊㄢˇ ㄧˊ
  拼音: tǎn yí

寬而平坦。南朝齊.王融〈在家懷善篇頌〉:「煩流捨智寶,榛路坦途。」


  唐夷

  注音: ㄊㄤˊ ㄧˊ
  拼音: táng yí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皮堅厚,可以製甲,後作為甲的代詞。《董西廂》卷二:「裹一頂紅巾,珍珠如糝飯;甲掛唐兩副;靴穿抹綠。」也稱為「唐猊」。


  無夷

 简化字:无夷
  注音: ㄨˊ ㄧˊ
  拼音: wú yí

古神話中的黃河水神。《穆天子傳》卷一:「戊寅,天子西征,鶩行,至于陽紆之山河伯無之所都居。」也稱為「河伯」。


  希夷

  注音: ㄒㄧ ㄧˊ
  拼音: xī yí

1.原指道的本體無聲無色。語本《老子》第一四章:「視之不見名曰,聽之不聞名曰希。」後用以指虛空玄妙。唐.柳宗元〈愚溪詩序〉:「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寂寥而莫我知也。」

2.靈芝的別名。參見「靈芝」條。


  辛夷

  注音: ㄒㄧㄣ ㄧˊ
  拼音: xīn yí

植物名。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葉倒卵形,互生,葉脈上有茸毛。初春時,花先葉而開,花被片九至十二枚,外輪三枚萼片狀,較小,花大如蓮,內白外紫,香味濃郁。可供觀賞,花蕾可入藥,對頭痛、瘡毒、肥厚性鼻炎有療效。也稱為「木筆」、「紫玉蘭」、「木蓮」、「新」。


  新夷

  注音: ㄒㄧㄣ ㄧˊ
  拼音: xīn yí

的別名。參見「辛」條。


  夷白

  注音: ㄧˊ ㄅㄞˊ
  拼音: yí bái

安貧清白。《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吳苞傳》:「古人稱安貧清白曰,涅而不緇曰白,至如蔡休明者,可不謂之白乎?」


  夷瘳

  注音: ㄧˊ ㄔㄡ
  拼音: yí chōu

困苦得以平舒。《詩經.大雅.瞻卬》:「罪罟不收,靡有瘳。」


  夷狄

  注音: ㄧˊ ㄉㄧˊ
  拼音: yí dí
 相似词:蠻夷

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史記.卷一〇六.吳王濞傳》:「母親狄,以疏其屬。」《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陰濁用事底時節,狄陸梁,小人得志。」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01 页数: 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