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外来语
  

  部首:夕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ㄨㄞˋ
  拼音: wài




1.不屬於某一定的範圍內均稱為「外」。相對於「內」而言。如:「內外」、「門外」、「屋外」。

2.特指外國。如:「古今中外」、「對外貿易」。

3.戲曲中的角色名稱,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齣:「外扮沈公憲,淨扮張燕筑,小旦扮寇白門,丑扮鄭妥娘同上。」也稱為「老外」。




1.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幣」、「外地」、「外族」。

2.母親、出嫁的姊妹、女兒家的親戚稱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孫」。

3.別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漢.王充《論衡.案書》:「國語,左氏之外傳也。」

4.不是正式的。如:「外號」、「外史」。




1.疏遠。《易經.否卦.彖曰》:「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則外賢而偏舉,人臣則爭職而妒賢。」

2.處於……之外。《國語.晉語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於小民,將誰行武?」

3.背叛。《管子.版法》:「驟令不行,民心乃外。」


  

 简化字:来
  部首:力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异体字:異體字

「敕」的異體字。


  

 简化字:来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1.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與「去」、「往」相對而言。如:「回來」、「車來了」。《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如:「自古以來,紅顏多薄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唐.孟浩然〈春曉〉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事情臨頭、發生。如:「這下問題來了!」、「事情一來,忙昏頭了!」

4.做某種動作,可廣泛取代被省略的動詞。如:「亂來」、「來根菸!」、「這簡單,讓我來。」




1.未來的、下一次的。如:「來年」、「來日」、「來生」。《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今科不中來科中。」

2.用於數詞或量詞之間,表約略的意思。如:「三十來歲」、「二十來斤」。




1.接於動詞、形容詞之後,表「……時」、「……後」。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小來習性懶,晚節慵轉劇。」唐.白居易〈琵琶行〉:「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2.接於動詞之前,表示動作意願。如:「我來唱首歌。」、「你來看店。」

3.接於動詞之後,表示做了某些動作。如:「我探望你來了。」、「我上課來了。」

4.與「得」、「不」連用,表能力可或不可。如:「這事我做得來。」、「英語我說不來。」

5.用於數詞之後,表列舉。如:「一來念他初犯,二來念他年輕,此次暫且饒了他。」

6.當口語中的襯字,無義。如:「正月裡來,桃花開。」、「不愁吃來,不愁穿。」




姓。如周代有來章,唐代有來俊臣。


  

 简化字:来
  部首:力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同「徠」(二)。


  

 简化字:来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2) ㄌㄞˋ
  拼音:(2) lài

同「徠」(二)。


  

 简化字:语
  部首: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ㄩˇ
  拼音: yǔ




1.說話、談論、議論。如:「不言不語」、「默默不語」。《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去後看莊、老,更與王語,便足相抗衡。」

2.蟲鳥野獸鳴叫。唐.韋莊〈應天長.綠槐陰裡黃鶯語〉詞:「綠槐陰裡黃鶯語,深院無人春晝午。」宋.范成大〈蛩〉詩:「壁下秋蟲語,一蛩鳴獨雄。」




1.用口頭表達的話。如:「語言」、「語無倫次」。唐.岑參〈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詩詞文章中的字句。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宋史.卷二六三.李穆傳》:「十歲為詩,往往有警語。」

3.特指古語、諺語、俗語等。《穀梁傳.僖公二年》:「語曰:『脣亡則齒寒。』」《商君書.更法》:「語曰:『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4.傳達思想或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手語」、「旗語」。南朝梁.劉孝威〈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窗疏眉語度,紗輕眼笑來。」

5.蟲鳥等的鳴叫聲。如:「蟬語」。《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及其化行,則緩耳雕腳之倫,獸居鳥語之類,莫不舉種盡落。」


  

 简化字:语
  部首: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2) ㄩˋ
  拼音:(2) yù




告訴。《論語.陽貨》:「居,吾語女。」《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外來語

 简化字:外来语
  注音: ㄨㄞˋ ㄌㄞˊ ㄩˇ
  拼音: wài lái yǔ

由別種語言中吸收過來的詞語。漢語裡的外來語,有的是音譯的,如「塔」、「引擎」;有的音譯外加表意成分,如「輪胎」、「卡片」;有的半音譯半意譯,如「冰淇淋」、「浪漫主義」;有的是直接借用的,如「場合」、「出勤」。也稱為「借詞」。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