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童聲

 简化字:童声
  注音: ㄊㄨㄥˊ ㄕㄥ
  拼音: tóng shēng

兒童未變聲以前的嗓音。


  痛聲

 简化字:痛声
  注音: ㄊㄨㄥˋ ㄕㄥ
  拼音: tòng shēng

慘痛的叫聲。《紅樓夢》第五六回:「哇的一聲,將腹中之藥一概嗆出,抖腸搜肺,熾胃扇肝的痛聲大嗽了幾陣。」


  偷聲

 简化字:偷声
  注音: ㄊㄡ ㄕㄥ
  拼音: tōu shēng

1.唐代絕句配樂歌唱時,為調節聲調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內偷去一字,如唐.張志和〈漁歌子〉「青蒻笠,綠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為三字二句。

2.古人依譜填詞,有一定格式,但在聲腔上作者有時仍可自由伸縮更換,因其聲韻的變換就像別處偷來一樣,故稱為「偷聲」。如木蘭花上下闕原來各押三個仄韻,後來的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闕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並且將三、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因此這個新調的木蘭花稱為「偷聲木蘭花」。


  吞聲

 简化字:吞声
  注音: ㄊㄨㄣ ㄕㄥ
  拼音: tūn shēng

1.不出聲。如:「忍氣吞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羞慚無地,只得吞聲上船,再也不敢提起買橘的事。」

2.無聲的悲泣。唐.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三國演義》第三回:「帝與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餒,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 」


  威聲

 简化字:威声
  注音: ㄨㄟ ㄕㄥ
  拼音: wēi shēng
 相似词:威名、威望

威望名聲。如:「威聲遠播」。也作「聲威」。


  尾聲

 简化字:尾声
  注音: ㄨㄟˇ ㄕㄥ
  拼音: wěi shēng
 相反词:楔子、前奏

1.套曲最終一曲的牌名。

2.比喻事情的最後部分、結束部分、結尾。如:「歡樂的假期將近尾聲了。」


  無聲

 简化字:无声
  注音: ㄨˊ ㄕㄥ
  拼音: wú shēng

沒有聲音。如:「悄然無聲」。《文選.曹植.七啟》:「畫形於無象,造響於無聲。」唐.韓愈〈送孟東野序〉:「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五聲

 简化字:五声
  注音: ㄨˇ ㄕㄥ
  拼音: wǔ shēng

1.宮、商、角、徵、羽五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

2.審理訴訟的五種方法。即辭、色、氣、耳、目。《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3.語音學上指陰平、陽平、上、去、入五聲。


  希聲

 简化字:希声
  注音: ㄒㄧ ㄕㄥ
  拼音: xī shēng

1.極細微的聲音。《老子》第四一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文選.顏延之.贈王太常詩》:「蓄寶每希聲,雖祕猶彰徹。」

2.玄妙虛幻的言談。《抱朴子.內篇.祛惑》:「淺薄之徒,率多誇誕自稱,說以厲色希聲,飾其虛妄,足以眩惑晚學,而敢為大言。」


  先聲

 简化字:先声
  注音: ㄒㄧㄢ ㄕㄥ
  拼音: xiān shēng

1.領先振揚自己的聲勢。唐.張九齡〈敕北庭經略使蓋嘉運書〉:「先聲既振,後殿載揚。」《花月痕》第四回:「此等烏合之眾,大人當以先聲奪之,便令解散,萬不可片刻遲延。」

2.指開創潮流的人或事物。如:「民主的先聲」、「自由的先聲」。


  響聲

 简化字:响声
  注音: ㄒㄧㄤˇ ㄕㄥ
  拼音: xiǎng shēng

聲音。如:「別弄出任何響聲。」


  相聲

 简化字:相声
  注音: ㄒㄧㄤˋ ㄕㄥ
  拼音: xiàng shēng

一種曲藝。起源於北平,以引人發笑為特色,分說、學、逗、唱等表現手法,擅長諷刺。表演的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


  象聲

 简化字:象声
  注音: ㄒㄧㄤˋ ㄕㄥ
  拼音: xiàng shēng

六書之一。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參見「形聲」條。


  諧聲

 简化字:谐声
  注音: ㄒㄧㄝˊ ㄕㄥ
  拼音: xié shēng

六書中的形聲。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參見「形聲」條。


  心聲

 简化字:心声
  注音: ㄒㄧㄣ ㄕㄥ
  拼音: xīn shēng

發自心中的言語。漢.揚雄《法言.問神》:「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金.元好問〈論詩〉詩三〇首之六:「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亦泛指內心的意見、想法。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國人共同的心聲。」


  新聲

 简化字:新声
  注音: ㄒㄧㄣ ㄕㄥ
  拼音: xīn shēng

新穎美妙的音樂或新作的樂曲。晉.陶淵明〈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詩:「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唐.孟郊〈楚竹吟酬盧虔端公見和湘弦怨〉詩:「握中有新聲,楚竹人未聞。」


  形聲

 简化字:形声
  注音: ㄒㄧㄥˊ ㄕㄥ
  拼音: xíng shēng

六書中的形聲字。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如江、河二字,從水取義,以工、可分標其聲。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類為主,再取其聲組合而成。也稱為「諧聲」、「象聲」。


  虛聲

 简化字:虚声
  注音: ㄒㄩ ㄕㄥ
  拼音: xū shēng

1.虛張聲勢。《文獻通考.卷三四六.四裔考二三》:「時契丹實惜盟好,特為虛聲以動中國。」

2.無實的聲譽。《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願先生弘此遠謨,令眾人歎服。」

3.山谷的回聲。唐.姚崇〈故洛陽城侍宴應制〉詩:「川鳧連倒影,巖鳥應虛聲。」


  噓聲

 简化字:嘘声
  注音: ㄒㄩ ㄕㄥ
  拼音: xū shēng

表示鄙斥或不滿的聲音。如:「噓聲滿場」。


  啞聲

 简化字:哑声
  注音: ㄧㄚˇ ㄕㄥ
  拼音: yǎ shēng

無聲。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一個恣情的不休,一個啞聲兒廝耨。」


  揚聲

 简化字:扬声
  注音: ㄧㄤˊ ㄕㄥ
  拼音: yáng shēng

1.揚名,傳播聲譽。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如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揚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

2.發高聲。《樂府詩集.卷四九.清商曲辭六.西曲歌下.江陵樂》:「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三國演義》第二回:「遂奮力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喚人狀。」

3.故意放言、宣傳。《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陽聲

 简化字:阳声
  注音: ㄧㄤˊ ㄕㄥ
  拼音: yáng shēng

1.音律中的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種,稱為「陽聲」。見《周禮.春官.大師》。也稱為「陽律」。

2.清越的聲音。《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相幹,欲赤黑而陽聲,赤黑則鄉心,陽聲則遠根。」


  一聲

 简化字:一声
  注音: ㄧ ㄕㄥ
  拼音: yī shēng

1.一個響音。《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寨內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擁將出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當下,姚老夫子便和顏悅色的走到巡捕跟前,尊了一聲巡捕先生。」

2.國音聲調,四聲分類的第一類。相當於陰平的音韻。


  怡聲

 简化字:怡声
  注音: ㄧˊ ㄕㄥ
  拼音: yí shēng

柔和的語聲。《禮記.內則》:「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唐.元稹《鶯鶯傳》:「崔已陰知將訣矣,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


  倚聲

 简化字:倚声
  注音: ㄧˇ ㄕㄥ
  拼音: yǐ shēng

填詞。因為詞的格律多根據前人的詞譜範律而來,所以填詞也稱為「倚聲」。


  逸聲

 简化字:逸声
  注音: ㄧˋ ㄕㄥ
  拼音: yì shēng

淫佚的音樂。《國語.楚語下》:「夫闔廬口不貪嘉味,耳不樂逸聲。」


  陰聲

 简化字:阴声
  注音: ㄧㄣ ㄕㄥ
  拼音: yīn shēng

1.古代樂律上屬陰聲之音,即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周禮.春官.大師》:「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陽聲:黃鍾、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大呂、應鍾、南呂、函鍾、小呂、夾鍾。皆文之五聲──宮、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2.聲韻學上指無鼻音韻尾的韻母。參見「陰聲韻」條。


  英聲

 简化字:英声
  注音: ㄧㄥ ㄕㄥ
  拼音: yīng shēng

1.英名、美名。《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當時享其功利,後世賴其英聲。」《文選.楊脩.荅臨淄侯牋》:「若乃不忘經國之大美,流千載之英聲。」

2.優美的聲音。《文選.嵇康.琴賦》:「英聲發越,采采粲粲。」


  應聲

 简化字:应声
  注音: ㄧㄥˋ ㄕㄥ
  拼音: yìng shēng
 相似词:回聲

1.回聲、應和的聲音。如:「山谷間傳來響亮的應聲。」

2.隨聲應和。形容才思敏捷。《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

3.回答。《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此婢應聲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有聲

 简化字:有声
  注音: ㄧㄡˇ ㄕㄥ
  拼音: yǒu shēng

1.有聲音,發出聲音。《紅樓夢》第六二回:「只到了階下,便朝上跪了,碰頭有聲。」

2.著名、有聲望。《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有聲,遹駿有聲。」《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父守淮岱,治亦有聲。」


  羽聲

 简化字:羽声
  注音: ㄩˇ ㄕㄥ
  拼音: yǔ shēng

五聲之一,其聲悲壯。《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試為羽聲慷慨,荊卿弗辭這盃酒者。」


  雨聲

 简化字:雨声
  注音: ㄩˇ ㄕㄥ
  拼音: yǔ shēng

下雨時所發出的聲音。如:「窗外淅瀝的雨聲吵得我無法入睡。」


  怨聲

 简化字:怨声
  注音: ㄩㄢˋ ㄕㄥ
  拼音: yuàn shēng

忿怨不平之聲。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治國以禮,人無怨聲。」


  樂聲

 简化字:乐声
  注音: ㄩㄝˋ ㄕㄥ
  拼音: yuè shēng

音樂。如:「遠處傳來悅耳的樂聲。」


  則聲

 简化字:则声
  注音: ㄗㄜˊ ㄕㄥ
  拼音: zé shēng

開口發言、出聲。《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月香暗暗叫苦,不敢則聲。」《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婦人假意推來推去,卻不則聲。」也作「子聲」、「做聲」。


  仄聲

 简化字:仄声
  注音: ㄗㄜˋ ㄕㄥ
  拼音: zè shēng

古時字音分平、上、去、入四聲,韻文中稱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顫聲

 简化字:颤声
  注音: ㄓㄢˋ ㄕㄥ
  拼音: zhàn shēng

因情緒激動而致聲音顫抖,斷續不絕。如:「她顫聲的向我訴說心中的委屈。」


  掌聲

 简化字:掌声
  注音: ㄓㄤˇ ㄕㄥ
  拼音: zhǎng shēng

拍手的聲音。常用以表示鼓勵、稱讚。如:「當掌聲響起,所有的辛勞與汗水都有了代價。」


  招聲

 简化字:招声
  注音: ㄓㄠ ㄕㄥ
  拼音: zhāo shēng

回應、答話。《西遊記》第二五回:「這些和尚也受得氣哩,我們就像罵雞一般,罵了這半會,通沒個招聲。」


  砧聲

 简化字:砧声
  注音: ㄓㄣ ㄕㄥ
  拼音: zhēn shēng

搗衣聲。唐.李頎〈送魏萬之京〉詩:「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唐.韓翃〈固題仙游觀〉詩:「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11 页数: 5/13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