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囗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ㄙˋ
  拼音: sì




1.介於三和五之間的自然數。如:「三、、五、六……」。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2.古代樂譜上用來表示音高的符號。如工尺譜、二譜(潮州音樂)。

3.姓。如宋代有象。




的。如:「更天」、「年級」、「品官」。


  二四

  注音: ㄦˋ ㄙˋ
  拼音: èr sì

耍無賴、放肆。《董西廂》卷五:「一言賴語都是二!沒性氣閑男女。」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二的司公能主張,則他三個人狠心腸,做夫妻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


  核四

  注音: ㄏㄜˊ ㄙˋ
  拼音: hé sì

臺灣第核能發電廠。預定地在新北市貢寮區。


  數四

 简化字:数四
  注音: ㄕㄨㄛˋ ㄙˋ
  拼音: shuò sì

再三再,多次。《東觀漢記.卷一三.張純傳》:「每有疑義,輒為訪純,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一日或數引見。」唐.沈既濟《任氏傳》:「既緩,則捍禦如初。如是者數。」


  四拜

  注音: ㄙˋ ㄅㄞˋ
  拼音: sì bài

1.加重的拜禮。《戰國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拜自跪而謝。」《水滸傳》第二三回:「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拜,拜為義兄。」

2.度被任命。《新唐書.卷二二三.姦臣傳下.崔胤傳》:「拜宰相,世謂『崔入』。」


  四壁

  注音: ㄙˋ ㄅㄧˋ
  拼音: sì bì

邊的牆。《戰國策.秦策二》:「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餘明之照壁者?」


  四邊

 简化字:四边
  注音: ㄙˋ ㄅㄧㄢ
  拼音: sì biān

1.東、南、西、北方。《南齊書.卷一二.天文志上》:「月正掩日,日光從邊出,故言從中起也。」唐.李白〈上留田行〉:「悲風邊來,腸斷白楊聲。」

2.方形物體的周邊緣。


  四表

  注音: ㄙˋ ㄅㄧㄠˇ
  拼音: sì biǎo

方之外。《書經.堯典》:「允恭克讓,光被表,格于上下。」《文選.陸機.豪士賦序》:「嗟乎!光于表,德莫富焉。」


  四部

  注音: ㄙˋ ㄅㄨˋ
  拼音: sì bù

晉時荀勗作新簿,將群書分類為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為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有詩賦、圖讚、汲冢書。見《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唐玄宗於兩都各聚書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庫。見《舊唐書.卷六.經籍志上》。後分類群書多沿唐例,以經、史、子、集為部。


  四塵

 简化字:四尘
  注音: ㄙˋ ㄔㄣˊ
  拼音: sì chén

佛教用語。謂色、香、味、觸。此者是由地、水、火、風大而有。《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三:「大眾部說:『大為能造,塵為所造。』」


  四稱

 简化字:四称
  注音: ㄙˋ ㄔㄥˋ
  拼音: sì chèng

體貌端正、配置勻稱。


  四處

 简化字:四处
  注音: ㄙˋ ㄔㄨˋ
  拼音: sì chù
 相似词:到處

各處。《紅樓夢》第七二回:「你兄弟竟逃走了,三天沒歸家。如今打發人處找他呢。」《文明小史》第〇回:「第二天便託人處打聽,才曉得這小姐乃是一機戶的女兒。」


  四垂

  注音: ㄙˋ ㄔㄨㄟˊ
  拼音: sì chuí

1.方邊境。《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

2.方下垂。三國魏.曹丕〈彈棋賦〉:「滑石霧散,雲布垂。」唐.白居易〈有木〉詩八首之一:「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垂。」


  四達

 简化字:四达
  注音: ㄙˋ ㄉㄚˊ
  拼音: sì dá

1.通達方的道路。《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達謂之逵。」

2.通達方,風行天下。《禮記.樂記》:「周道達,禮樂交通。」

3.通曉事理。三國魏.嵇康〈答向子期難養生論〉:「若比之于內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達,而無執無為。」


  四大

  注音: ㄙˋ ㄉㄚˋ
  拼音: sì dà

1.稱道、天、地、王。語本《老子》第二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佛教用語。指地、水、火、風,乃組成宇宙、人身的基本元素。《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一旦無常,大消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因曉得人身大乃是假合,形有時盡,神則常存。」

3.大陸地區指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四代

  注音: ㄙˋ ㄉㄞˋ
  拼音: sì dài

虞、夏、商、周個朝代。《禮記.學記》:「三王代唯其師。」漢.鄭玄.注:「代,虞、夏、殷、周。」


  四德

  注音: ㄙˋ ㄉㄜˊ
  拼音: sì dé

1.易經乾卦元、亨、利、貞德。《易經.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德者,故曰元亨利貞。」

2.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見《周禮.天官.九嬪》。《文選.范曄.後漢書皇后紀論》:「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德。」也稱為「教」、「行」。

3.孝、悌、忠、信。《大戴禮.衛將軍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乎,中夫德者矣哉!』」

4.佛教用語。指種特徵。《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德。」


  四等

  注音: ㄙˋ ㄉㄥˇ
  拼音: sì děng

1.種等級。如:「成績考核等第,可分為:甲、乙、丙、丁等。」《新唐書.卷六.百官志一》:「流外官,以行能功過為等:清謹勤公為上,執事無私為中,不勤其職為下,貪濁有狀為下下。」

2.聲韻學名詞:(1)指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呼。(2)指等韻韻圖上所分的等。一、二等為洪音,三、等為細音。等界限說法不一,根據黃侃的說法,一、等源自古音,二、三等為今變音。


  四諦

 简化字:四谛
  注音: ㄙˋ ㄉㄧˋ
  拼音: sì dì

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釋迦牟尼總括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及應取應捨之道,提出苦、集、滅、道諦的教法。因這項教法是真實、無錯亂,所以稱為「諦」。苦諦謂生死輪迴是痛苦、不圓滿;集諦謂產生痛苦的原因;滅諦謂痛苦的息滅;道諦謂息滅痛苦的方法。諦間的關係:苦諦是結果,集諦是原因,滅諦是結果,道諦是原因,苦、集應捨棄,滅、道應取應行。《中論》卷:「以無諦故,見苦與斷集,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也作「聖諦」。


  四瀆

 简化字:四渎
  注音: ㄙˋ ㄉㄨˊ
  拼音: sì dú

古代江、淮、河、濟諸水的總稱。見《爾雅.釋水》。江、淮、河、濟古時皆獨流入海,今淮奪於運河,濟奪於黃河,瀆僅存其二。


  四端

  注音: ㄙˋ ㄉㄨㄢ
  拼音: sì duān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端也,猶其有體也。」


  四藩

  注音: ㄙˋ ㄈㄢˊ
  拼音: sì fán

1.方的藩屬。《隋書.卷一一.禮儀志六》:「東西南北藩諸國王章,上藩用中金,中藩用銀。」唐.杜甫〈客居〉詩:「儒生老無成,臣子憂藩。」

2.清初封有功的明將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為王,稱為「清初藩」。


  四方

  注音: ㄙˋ ㄈㄤ
  拼音: sì fāng

1.東、南、西、北。泛指處各地。《論語.子路》:「夫如是,則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三國演義》第八回:「招賢納士,屈己待人,方豪傑,漸漸投之。」

2.境的諸侯國。《詩經.大雅.下武》:「受天之祜,方來賀。」《論語.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呈正方形或正方體的。《西遊記》第一回:「有塊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沒見過那豪傑,是方腦袋,八楞兒腦袋。」


  四封

  注音: ㄙˋ ㄈㄥ
  拼音: sì fēng

境。《管子.大匡》:「乃令封之內修兵,關市之政侈之。」《國語.越語上》:「越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


  四伏

  注音: ㄙˋ ㄈㄨˊ
  拼音: sì fú

到處潛伏。如:「危機伏」。


  四顧

 简化字:四顾
  注音: ㄙˋ ㄍㄨˋ
  拼音: sì gù

1.環視周。唐.李白〈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顧心茫然。」

2.面。《紅樓夢》第二五回:「一望園中,顧無人,惟見花光柳影,鳥語溪聲。」


  四關

 简化字:四关
  注音: ㄙˋ ㄍㄨㄢ
  拼音: sì guān

1.地名:(1)秦之關,指東函谷關,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2)漢洛陽關,指東方成皋關,南方伊闕關,西方函谷關,北方孟津關。

2.道家指心、口、耳、目。《淮南子.本經》:「故閉關,止五遁,則與道淪。」


  四國

 简化字:四国
  注音: ㄙˋ ㄍㄨㄛˊ
  拼音: sì guó

1.方鄰國,泛指天下。《詩經.大雅.崧高》:「揉比萬邦,聞于國。」漢.鄭玄.箋:「國,猶方也。」

2.島名。位於日本本州島之南,面積一萬八千八百平方公里。北部多農業,生產稻米、大麥、小麥和柑橘,漁業發達。為日本主島中最小的島。


  四果

  注音: ㄙˋ ㄍㄨㄛˇ
  拼音: sì guǒ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的種果位。即須陀洹果(預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者。《中論》卷:「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果,是亦皆不然。」


  四皓

  注音: ㄙˋ ㄏㄠˋ
  拼音: sì hào

商山皓的簡稱。參見「商山皓」條。《文選.揚雄.解嘲》:「若夫藺生收功於章表,皓采榮於南山。」《文選.班彪.王命論》:「高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四合

  注音: ㄙˋ ㄏㄜˊ
  拼音: sì hé

面圍聚。《文選.班固.西都賦》:「紅塵合,煙雲相連。」《聊齋志異.卷二.嬰寧》:「有草舍三楹,花木合其所。」


  四呼

  注音: ㄙˋ ㄏㄨ
  拼音: sì hū

音韻學家分韻母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種,合稱為「呼」。


  四胡

  注音: ㄙˋ ㄏㄨˊ
  拼音: sì hú

樂器名,擦弦樂器。與二胡略同而有弦,一、三弦為一組同音,二、弦為一組同音。有大小兩種,大胡多用於說唱伴奏,小胡用於獨奏或與民間樂器合奏。曾稱為「提琴」,蒙古語稱為「侯勒」、「胡兀爾」,是胡琴中的一種,因有根琴弦而得名。


  四化

  注音: ㄙˋ ㄏㄨㄚˋ
  拼音: sì huà

大陸地區指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個現代化。


  四荒

  注音: ㄙˋ ㄏㄨㄤ
  拼音: sì huāng

古代稱方邊遠的國家。即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楚辭.屈原.離騷》:「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荒。」


  四會

 简化字:四会
  注音: ㄙˋ ㄏㄨㄟˋ
  拼音: sì huì

1.方會集。唐.張九齡〈荔枝賦〉:「華軒洞開,嘉賓會。」《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六祖隱於會獵人中,常吃肉邊菜,請問肉鍋裡煮的菜算葷算素?」

2.大陸地區指學習外語的會讀、會寫、會聽、會說。


  四極

 简化字:四极
  注音: ㄙˋ ㄐㄧˊ
  拼音: sì jí

1.方極遠的地方。《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大矣孝熙,極爰轃。」唐.楊烱〈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極而金聲。」

2.方邊境。《管子.問》:「官府之藏,彊兵保國,城郭之險,外應極。」

3.古代神話傳說中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覽冥》:「往古之時,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四季

  注音: ㄙˋ ㄐㄧˋ
  拼音: sì jì

春、夏、秋、冬時的總稱。如:「季花開」。唐.張蠙〈次韻和友人冬月書齋〉詩:「季多花木,窮冬亦不凋。」


  四郊

  注音: ㄙˋ ㄐㄧㄠ
  拼音: sì jiāo

城外周圍郊野的總稱。唐.李白〈雨後望月〉詩:「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郊雲物會之,雷震數聲,甘雨大澍。」


  四教

  注音: ㄙˋ ㄐㄧㄠˋ
  拼音: sì jiào

1.孔子大教育要目:文、行、忠、信。《論語.述而》:「子以教:文、行、忠、信。」

2.詩、書、禮、樂。《禮記.王制》:「樂正崇術,立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3.婦德、婦言、婦容、婦幼。《文選.干寶.晉紀總論》:「而其妃后躬行教。」也稱為「德」、「行」。

4.佛教用語。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判教學說。(1)從釋尊說法的內容分成: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種,合稱為「教」或「化法教」。(2)從釋尊說法的方式分:頓教、漸教、祕密教、不定教種合稱為「教」或「化儀教」。兩種合稱為「八教」。《教義》卷一:「今所立義意異前規,故略撰教門,用通大師漸、頓、祕密、不定之蹤。」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02 页数: 1/11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