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ㄏㄜˊ
  拼音: hé




1.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二加三的是五。」

2.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為貴。」《禮記.中庸》:「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平、停戰。如:「講」、「議」。《孫子.行軍》:「無約而請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以疑天下慰秦心。」

4.日本的別名。如:「大民族」。

5.姓。如漢代有武、晉代有嶠。




1.敦睦、調諧。如:「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民,不聞以亂。」

2.連同。如:「衣而眠」。




1.溫順的、安詳的。如:「藹」、「心平氣」、「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生自足。」

2.溫暖的。如:「煦」、「風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對、向。如:「你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我們尋呢!」



與、跟。如:「我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月。」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ㄏㄨㄛ
  拼音:(2) huo




溫暖的。如:「暖」。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3) ㄏㄜˋ
  拼音:(3) hè




1.聲音相應。如:「附」、「唱」。《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之。」

2.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4) ㄏㄨㄛˋ
  拼音:(4) huò




攪拌、混合。如:「拌」、「攪」、「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在裡頭。』」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5) ㄏㄢˋ
  拼音:(5) hàn

(一)

之語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6) ㄏㄨˊ
  拼音:(6) hú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如:「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安和

  注音: ㄢ ㄏㄜˊ
  拼音: ān hé
 相反词:紛擾

1.安定平。《書經.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唐.孔穎達.正義:「司徒主國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天下眾民。」唐.元結〈夏侯岳州表〉:「公能請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而服悅,為當時法則。」

2.安好、平安。唐.韓愈〈與大顛師書〉:「孟夏漸熱,惟道體安。」


  飽和

 简化字:饱和
  注音: ㄅㄠˇ ㄏㄜˊ
  拼音: bǎo hé

1.當一物質溶解於另一物質中(二物質皆可為固、液、氣態),達到最大溶解度而不能再溶解的狀態。

2.當同一物質在密閉系統中的氣相與液相(或固相)共存,而且保持平衡狀態時,氣體壓力維保持定值,此種狀態稱為飽

3.泛指事物達到所能容許的最高限度。如:「就現有的生活空間而言,臺北市的汽車數目已達到飽的程度。」


  卞和

  注音: ㄅㄧㄢˋ ㄏㄜˊ
  拼音: 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於荊山得璞玉獻於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後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氏璧」。見《韓非子.氏》。


  不和

  注音: ㄅㄨˋ ㄏㄜˊ
  拼音: bù hé
 相似词:不睦、反目
 相反词:和睦

1.不符。《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仲翔高亮,性不物。」

2.睦、不融洽。《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魏帥與許帥劉昌裔不,要隱娘去取他首級。」《紅樓夢》第六一回:「誰知他母女不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時攆出他們去。」


  摻和

 简化字:掺和
  注音: ㄔㄢ ㄏㄨㄛˋ
  拼音: chān huò

1.混合。如:「處理事情時,不要把感情摻進去,才能理出頭緒。」

2.參預、插手。如:「那是人家的事,他去摻什麼!」


  攙和

 简化字:搀和
  注音: ㄔㄢ ㄏㄨㄛˋ
  拼音: chān huò

混合在一起。如:「這兩種酒不宜攙著喝,會傷身的。」


  倡和

  注音: ㄔㄤˋ ㄏㄜˋ
  拼音: 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隨聲相。《禮記.樂記》:「倡清濁。」唐.孔穎達.正義:「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趙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舊屋,供其饔飧,彼此倡。」

2.一人先提議,他人再附。《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一個封袋上寫著『程儀』,一本書、一個詩卷,知縣看了,知道他也本地名士倡。」

3.比喻夫妻感情睦,夫唱婦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內政,……倡之禮,或爾汝之。」


  唱和

  注音: ㄔㄤˋ ㄏㄜˋ
  拼音: chàng hè

1.唱歌時,互相應。《荀子.樂論》:「唱有應,善惡相象。」《資治通鑑.卷二七二.後唐紀一.莊宗同光元年》:「陪侍遊宴,與宮女雜坐,或為豔歌相唱,或談嘲謔浪。」

2.以詩詞互相酬答。唐.張籍〈哭元九少府〉詩:「閒來各數經過地,醉後齊吟唱詩。」《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今遇知音,不敢愛醜,當與郎君賞鑒文墨,唱詞章。」

3.互相呼應、配合。《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下.安思閻皇后紀》:「更相阿黨,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為唱,皆大不道。」《新唐書.卷一七四.列傳.李宗閔》:「而宗閔中助多,先得進,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去異己者。」


  沖和

 简化字:冲和
  注音: ㄔㄨㄥ ㄏㄜˊ
  拼音: chōng hé

1.性情平。《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神氣沖,而不知向人所在。」

2.天地間的真氣。《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噓吸沖,吐故納新。」


  酬和

  注音: ㄔㄡˊ ㄏㄜˋ
  拼音: chóu hè

以詩詞相互酬答唱。《晉書.卷六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想著他昨夜詩,依前韻,酬得清新。」也稱為「酬唱」。


  淳和

  注音: ㄔㄨㄣˊ ㄏㄜˊ
  拼音: chún hé

純樸溫。《後漢書.卷五六.种暠傳》:「伏見故處士种岱,淳達理,耽悅詩書,富貴不能回其慮,萬物不能擾其心。」《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傳》:「明帝以覽性質淳,堪為師表。」


  醇和

  注音: ㄔㄨㄣˊ ㄏㄜˊ
  拼音: chún hé

1.精純溫。如:「陳紹醇,高粱醇烈。」

2.質樸中。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序〉:「若政遇醇,則歡娛被於朝野。」


  慈和

  注音: ㄘˊ ㄏㄜˊ
  拼音: cí hé

慈愛而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後上下慈,慈而後能安靖其國家。」唐.白居易〈唐故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曲江縣開國伯贈禮部尚書范陽張公墓誌銘.序〉:「為子弟孝敬,為伯父慈。」


  打和

  注音: ㄉㄚˇ ㄏㄨㄛˋ
  拼音: dǎ huò

1.聚合、撮合。《金瓶梅》第一五回:「這家子打,那家子撮合。」

2.準備。《醒世姻緣傳》第三八回:「我打包雞子,你起來吃幾個。」

3.表演技藝。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九.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參軍色作語,問小兒班首近前,進口號,雜劇人皆打畢,樂作,群舞合唱。」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三.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上壽賜宴》:「雜劇色打畢,且謂:『奏罷今年新口號,樂聲驚裂一天雲。』參軍色再致語,勾合大曲舞。」


  附和

  注音: ㄈㄨˋ ㄏㄜˋ
  拼音: fù hè
 相似词:附帶、附合、附會、贊成

1.自己毫無定見,隨他人意見或行動而同聲應。《古今小說.卷四〇.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或時唾罵嚴賊,地方人等齊聲附。」《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你如何倒附起新黨來?索性要開學堂了。」

2.依附勾結。宋.葉適〈國子監主簿周公墓誌銘〉:「聲連勢合,附傾朝廷。」《明史.卷一七九.列傳.鄒智》:「李林甫、牛仙客與高力士相附,而唐政不綱。」

3.響應、追隨。如:「許多同儕都附他的政策主張。」


  乾和

  注音: ㄍㄢ ㄏㄜˊ
  拼音: gān hé

不加水的酒。


  共和

  注音: ㄍㄨㄥˋ ㄏㄜˊ
  拼音: gòng hé
 相反词:專制

1.周厲王出奔後,周、召二公攝政,號稱「共」。見《史記.卷四.周本紀》。一說為共伯攝行天子事。

2.國家主權在全體人民,不立君主的國體,稱為「共」。


  搆和

 简化字:构和
  注音: ㄍㄡˋ ㄏㄜˊ
  拼音: gòu hé
 相似词:媾和、講和

。如:「兩交戰國終於派出特使搆了。」


  媾和

  注音: ㄍㄡˋ ㄏㄜˊ
  拼音: gòu hé
 相似词:搆和、講和、議和
 相反词:開戰、用武、交戰

交戰雙方達成議,停止戰爭。如:「兩國媾,使得邊界的戰火停息。」《清史稿.卷二三四.列傳.祖大壽》:「圍合十餘日,上以書諭大壽,言願與明媾,大壽置不報。」


  和藹

 简化字:和蔼
  注音: ㄏㄜˊ ㄞˇ
  拼音: hé ǎi
 相似词:和善
 相反词:蠻橫、粗暴、嚴厲、厲害

的樣子。如:「他是個藹可親的人。」


  和璧

  注音: ㄏㄜˊ ㄅㄧˋ
  拼音: hé bì

楚人卞所得的璞玉。參見「氏璧」條。《文選.曹丕.與鍾大理書》:「璧入秦,相如抗節。」


  和菜

  注音: ㄏㄜˊ ㄘㄞˋ
  拼音: hé cài

餐館中就某一金額,預先配成的固定菜色。


  和暢

 简化字:和畅
  注音: ㄏㄜˊ ㄔㄤˋ
  拼音: hé chàng

順舒暢。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暢。」


  和番

  注音: ㄏㄜˊ ㄈㄢ
  拼音: hé fān

古代指與外邦平相處。如:「昭君番」。


  和風

 简化字:和风
  注音: ㄏㄜˊ ㄈㄥ
  拼音: hé fēng
 相反词:狂風

1.的微風。《文選.潘岳.楊荊州誄》:「苛慝不作,穆如風。」晉.束晢〈補亡〉詩六首之三:「黮黮重雲,習習風。」

2.氣象上指風速自三點五米至五點九米的風。


  和服

  注音: ㄏㄜˊ ㄈㄨˊ
  拼音: hé fú

日本的傳統服裝。長衣、前身疊合,且腰間繫以寬帶。


  和歌

  注音: ㄏㄜˊ ㄍㄜ
  拼音: hé gē

一種日本傳統韻文。盛行於平安朝時代。今則專稱節奏為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音的短歌形態之抒情詩。


  和羹

  注音: ㄏㄜˊ ㄍㄥ
  拼音: hé gēng

1.五味調的羹湯。《書經.說命下》:「若作羹,爾惟鹽梅。」唐.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蒸雞殊減膳,屑麴異羹。」

2.比喻良相賢臣輔佐國君處理朝政。《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郤正》:「彼平仲之羹,亦進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張說〈恩制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詩:「位竊羹重,恩叨醉酒深。」


  和好

  注音: ㄏㄜˊ ㄏㄠˇ
  拼音: hé hǎo
 相似词:和睦、融洽
 相反词:吵架、鬧翻、決裂、交惡、爭吵、翻臉

互相睦親善。《三國演義》第七五回:「陸將軍呈書備禮,一來與君侯作賀,二來求兩家好,幸乞笑留。」


  和合

  注音: ㄏㄜˊ ㄏㄜˊ
  拼音: hé hé

1.諧好合。《史記.卷四四.魏世家》:「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合,未可圖也。」

2.寒山與拾得二僧。《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你不知,我買來供奉合利市哥哥的。」


  和哄

  注音: ㄏㄜˊ ㄏㄨㄥ
  拼音: hé hōng

1.慰藉。《宋元戲文輯佚.王祥臥冰》:「剛殢酒,拚飲三杯五盞,哄離愁。」

2.哄騙、瞞騙。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一折:「你省的古墓裡搖鈴,則是哄我那死屍哩。」

3.湊熱鬧、湊趣。元.關漢卿〈青杏子.殘月下西樓套.好觀音煞〉:「與怪友狂朋尋花柳,時復間哄消愁。」


  和厚

  注音: ㄏㄜˊ ㄏㄡˋ
  拼音: hé hòu

敦厚。《北史.卷二三.于栗磾傳》:「寔字賓實,少厚,以軍功封萬年縣子。」


  和緩

 简化字:和缓
  注音: ㄏㄜˊ ㄏㄨㄢˇ
  拼音: hé huǎn
 相似词:平靜、緩和
 相反词:緊張、激烈、劇烈

舒緩。《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不待氣脈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和會

 简化字:和会
  注音: ㄏㄜˊ ㄏㄨㄟˋ
  拼音: hé huì

1.悅而集會。《書經.康誥》:「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會。」

2.睦、融洽。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三折:「為甚我今日媒人根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裡,勸諫的俺夫妻會。」

3.平會議的縮稱。指戰爭結束後,雙方為求休戰及睦相處所舉行的會議。如巴黎會。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25 页数: 1/14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