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ㄈㄡˇ
  拼音: fǒu




不同意。相當於口語中的「不」字。如:「認」、「決」。《戰國策.魏策四》:「,非若是也。」



1.不然。如:「則」。

2.用在問句句尾,表示詢問。如:「知道?」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ㄆㄧˇ
  拼音:(2) pǐ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象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2.壞、惡。如:「極泰來」。《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不宜異同。」




不好、惡劣的。如:「德」。漢.桓寬《鹽鐵論.復古》:「窮夫婦,不知國家之慮。」



貶斥。如:「臧人物」。


  否定

  注音: ㄈㄡˇ ㄉㄧㄥˋ
  拼音: fǒu dìng
 相似词:否認
 相反词:肯定

對事物作不贊成的決定。如:「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任意定自己。」


  否否

  注音: ㄈㄡˇ ㄈㄡˇ
  拼音: fǒu fǒu

表示不同意。《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不然!』」


  否決

 简化字:否决
  注音: ㄈㄡˇ ㄐㄩㄝˊ
  拼音: fǒu jué
 相似词:反對
 相反词:同意

定議案或意見。如:「與會的人,決了這個未盡周延的提案。」


  否認

 简化字:否认
  注音: ㄈㄡˇ ㄖㄣˋ
  拼音: fǒu rèn
 相似词:否定
 相反词:承認

不承認。如:「他認將在近期內結婚。」


  否則

 简化字:否则
  注音: ㄈㄡˇ ㄗㄜˊ
  拼音: fǒu zé
 相似词:不然

不然,假如不這樣。《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義則進,則奉身而退。」《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只是這裡的學堂,必須由官咨送,則一定有人保送,才得進去。」


  可否

  注音: ㄎㄜˇ ㄈㄡˇ
  拼音: kě fǒu
 相似词:能否

可不可以,能不能。秦.李斯〈上書秦始皇〉:「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手薦鸞刀,漫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


  能否

  注音: ㄋㄥˊ ㄈㄡˇ
  拼音: néng fǒu
 相似词:可否

1.可不可以。如:「能請你幫我買罐飲料?」《清史稿.卷五二七.屬國列傳二.越南》:「越國人心渙散,能自立,尚未可知。」

2.能幹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後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盧植》:「遵堯者,今郡守刺史一月數遷,宜依黜陟,以章能。」


  否剝

 简化字:否剥
  注音: ㄆㄧˇ ㄅㄛ
  拼音: pǐ bō

,《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為天地不交;剝,《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為陰盛陽衰。「剝」指時運乖舛。《晉書.卷七三.列傳.庾亮》:「剝之難,嬰之聖躬,普天所以痛心於既往而傾首於將來者也。」


  否德

  注音: ㄆㄧˇ ㄉㄜˊ
  拼音: pǐ dé

德行不良。《三國演義》第四回:「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德既彰,有忝大位。」


  否隔

  注音: ㄆㄧˇ ㄍㄜˊ
  拼音: pǐ gé

窒塞阻隔。《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列傳.諒輔》:「天地隔,萬物焦枯,百姓喁喁,無所訴告。」漢.傅毅〈舞賦〉:「啟泰真之隔兮,超遺物而度俗。」


  否泰

  注音: ㄆㄧˇ ㄊㄞˋ
  拼音: pǐ tài

,《易經》六十四卦之一,象天地不交,表惡運;泰,《易經》六十四卦之一,象天地交泰,表好運。「泰」比喻命運的好壞。晉.潘岳〈西征賦〉:「豈地勢之安危,信人事之泰。」晉.劉琨〈勸進表〉:「昏明迭用,泰相濟。」


  否滯

 简化字:否滞
  注音: ㄆㄧˇ ㄓˋ
  拼音: pǐ zhì

阻塞滯留。《晉書.卷四六.列傳.李重》:「臣以革法創制,當先盡開塞利害之理,舉而錯之,使體例大通,而無滯,亦未易故也。」《抱朴子.外篇.勗學》:「汲汲於進趨,悒悶於滯者,豈能舍至易達之通途,而守甚難必窮之塞路乎?」


  然否

  注音: ㄖㄢˊ ㄈㄡˇ
  拼音: rán fǒu

是與不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


  是否

  注音: ㄕˋ ㄈㄡˇ
  拼音: shì fǒu

1.對或錯。宋.蘇軾〈申省乞不定奪役法議狀〉:「乞取孫尚書及軾所議付臺諫給舍郎官定其是,然後罷其不可者。」

2.對不對、是不是。表示然的疑問副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我未曾到過外國,也不知他的說話,是全靠得住。」


  與否

 简化字:与否
  注音: ㄩˇ ㄈㄡˇ
  拼音: yǔ fǒu

肯定詞語後的反詰語,帶有不確定之意,相當於是或不是、可以或不可以。《三國志.卷二二.魏書.盧毓傳》:「得其人與,在盧生耳。」《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不知這來的官果然摘印與?」


  臧否

  注音: ㄗㄤ ㄆㄧˇ
  拼音: zāng pǐ

1.善惡得失。《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不宜異同。」

2.評論、褒貶。《文選.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屯否

  注音: ㄓㄨㄣ ㄆㄧˇ
  拼音: zhūn pǐ

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代表險難始生。,《易經》六十四卦之一,代表塞不通。屯比喻際遇艱難。南朝梁.元帝〈勸農詔〉:「頃歲屯,多難薦臻。」


  否決權

 简化字:否决权
  注音: ㄈㄡˇ ㄐㄩㄝˊ ㄑㄩㄢˊ
  拼音: fǒu jué quán

少數可以定多數決議的特別權利。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務理事國,擁有終止該會所有議案的決權。」


  不置可否

  注音: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不表示任何意見。《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沈中堂又問他們抵制的法子。有人說:『應該上個摺子,不准他們考差。凡是本衙門差使,都不准派。』又有人說:『這個翰林,祇能算做頂帶榮身,不能按資升轉。』沈中堂聽了不置可。」也作「未置可」。


  晦盲否塞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ㄤˊ ㄆㄧˇ ㄙㄜˋ
  拼音: huì máng pǐ sè

國政混亂,下情不能上達。宋.朱熹〈大學章句序〉:「晦盲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


  進可替否

 简化字:进可替否
  注音: ㄐㄧㄣˋ ㄎㄜˇ ㄊㄧˋ ㄆㄧˇ
  拼音: jìn kě tì pǐ

進用好的替換不好的。《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感鄉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進可而替。」也作「進可替不」。


  否極必泰

 简化字:否极必泰
  注音: ㄆㄧˇ ㄐㄧˊ ㄅㄧˋ ㄊㄞˋ
  拼音: pǐ jí bì tài

情況壞到極點後逐漸好轉。也作「極泰來」。


  否極生泰

 简化字:否极生泰
  注音: ㄆㄧˇ ㄐㄧˊ ㄕㄥ ㄊㄞˋ
  拼音: pǐ jí shēng tài

情況由壞轉好。《孤本元明雜劇.裴度還帶.第一折》:「幾時得極生泰,看別人青雲獨步立瑤階,擺三千珠履,列七十二金釵。」也作「極泰來」。


  否極泰來

 简化字:否极泰来
  注音: ㄆㄧˇ ㄐㄧˊ ㄊㄞˋ ㄌㄞˊ
  拼音: pǐ jí tài lái
 相似词:枯木逢春、苦盡甘來、時來運轉
 相反词:樂極生悲

情況壞到極點後逐漸好轉。《紅樓夢》第一三回:「嬸嬸好痴也。極泰來,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人力能可常保的。」也作「極必泰」、「極泰至」、「極生泰」、「去泰來」、「終則泰」、「終而泰」、「往泰來」、「泰來極」、「泰來往」。


  否去泰來

 简化字:否去泰来
  注音: ㄆㄧˇ ㄑㄩˋ ㄊㄞˋ ㄌㄞˊ
  拼音: pǐ qù tài lái

情況由壞轉好。唐.韋莊〈湘中作〉詩:「去泰來終可待,夜寒休唱飯牛歌。」也作「極泰來」。


  否往泰來

 简化字:否往泰来
  注音: ㄆㄧˇ ㄨㄤˇ ㄊㄞˋ ㄌㄞˊ
  拼音: pǐ wǎng tài lái

情況由壞轉好。《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於戲!往泰來,共睹維新之化;上作下應,永臻丕乂之風。」也作「極泰來」。


  否終而泰

 简化字:否终而泰
  注音: ㄆㄧˇ ㄓㄨㄥ ㄦˊ ㄊㄞˋ
  拼音: pǐ zhōng ér tài

情況由壞轉好。《晉書.卷七三.庾亮傳》:「實冀終而泰,屬運在今。」也作「極泰來」。


  全盤否定

 简化字:全盘否定
  注音: ㄑㄩㄢˊ ㄆㄢˊ ㄈㄡˇ ㄉㄧㄥˋ
  拼音: quán pán fǒu dìng

全數決,不予以肯定。如:「我們不能因為這點小差錯,就將他過去的貢獻全盤定。」


  矢口否認

 简化字:矢口否认
  注音: ㄕˇ ㄎㄡˇ ㄈㄡˇ ㄖㄣˋ
  拼音: shǐ kǒu fǒu rèn

發誓堅持不承認。


  泰極而否

 简化字:泰极而否
  注音: ㄊㄞˋ ㄐㄧˊ ㄦˊ ㄆㄧˇ
  拼音: tài jí ér pǐ

泰、是易經的卦名。泰是吉卦,是凶卦。泰極而指事情發展達到高峰後,就會走下坡,好的會變成壞的。唐.劉禹錫〈唐故邠寧慶等州節度觀察處置使朝散大夫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贈右僕射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帳下生變聞,泰極而,當歌而哭。」也作「泰極生」。


  泰來否往

 简化字:泰来否往
  注音: ㄊㄞˋ ㄌㄞˊ ㄆㄧˇ ㄨㄤˇ
  拼音: tài lái pǐ wǎng

情況壞到極點後逐漸好轉。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崢嶸氣象。可正是樂極生悲,今日個泰來往。」也作「極泰來」。


  唯唯否否

  注音: ㄨㄟˇ ㄨㄟˇ ㄈㄡˇ ㄈㄡˇ
  拼音: wěi wěi fǒu fǒu

1.應對之詞。《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唯唯,,不然。」

2.虛與應付的態度,只應聲而不作主張。


  未知可否

  注音: ㄨㄟˋ ㄓ ㄎㄜˇ ㄈㄡˇ
  拼音: wèi zhī kě fǒu

不知是可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


  未置可否

  注音: ㄨㄟ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拼音: wèi zhì kě fǒu

沒表示贊成或不贊成。如:「對於那位老先生的評論,他只是頷首而未置可。」也作「不置可」。


  無可否認

 简化字:无可否认
  注音: ㄨˊ ㄎㄜˇ ㄈㄡˇ ㄖㄣˋ
  拼音: wú kě fǒu rèn

不能不承認。如:「經過軍中嚴格的訓練,無可認的,他在身心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獻可替否

 简化字:献可替否
  注音: ㄒㄧㄢˋ ㄎㄜˇ ㄊㄧˋ ㄈㄡˇ
  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臣子建議可以施行的方案,廢止不可行的。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焉,臣獻其,以成其可;君所謂,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後泛指臣子向君王勸善規過,建議興革。《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為忠。」也作「獻替可」。


  賢否不明

 简化字:贤否不明
  注音: ㄒㄧㄢˊ ㄆㄧˇ ㄅㄨˋ ㄇㄧㄥˊ
  拼音: xián pǐ bù míng

善惡良劣不加辨究。《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雖說施恩不望報,卻也不可這般賢不明。」


  獻替可否

 简化字:献替可否
  注音: ㄒㄧㄢˋ ㄊㄧˋ ㄎㄜˇ ㄈㄡˇ
  拼音: xiàn tì kě fǒu

建議可行的方案,廢止不可行的。參見「獻可替」條。《元史.卷一七七.陳顥傳》:「臣願得朝夕左右,獻替可,庶少裨萬一,亦以全臣愚忠。」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4 页数: 1/2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