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結口

 简化字:结口
  注音: ㄐㄧㄝˊ ㄎㄡˇ
  拼音: jié kǒu

不言、保持沉默。《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恆被謗訕之誅,遂使群下結,莫圖正辭。」也作「緘」。


  捷口

  注音: ㄐㄧㄝˊ ㄎㄡˇ
  拼音: jié kǒu

才敏捷。《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顏色而取好服、捷、容悅者也。」


  界口

  注音: ㄐㄧㄝˋ ㄎㄡˇ
  拼音: jiè kǒu

交界處。《三國演義》第六回:「瑁撥回馬走,孫堅乘勢殺過界。」


  戒口

  注音: ㄐㄧㄝˋ ㄎㄡˇ
  拼音: jiè kǒu

1.慎言。如:「言多必失,還是戒為妙。」

2.禁食。如:「腸胃有病,必須戒一日。」


  借口

  注音: ㄐㄧㄝˋ ㄎㄡˇ
  拼音: jiè kǒu

1.以某事為理由。《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從此你便不許再見我的面了!」也作「藉」。

2.假託的理由。如:「他總是以塞車做為遲到的借。」也作「藉」。


  藉口

 简化字:借口
  注音: ㄐㄧㄝˋ ㄎㄡˇ
  拼音: jiè kǒu
 相似词:藉詞、設詞

1.借用別人的話,作為自己論說的依據。《左傳.成公二年》:「群臣帥賦輿以為魯衛請,若苟有以藉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聽?」

2.以某事為理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得了這個風聲,曉得自己彈壓不來,只得拜求他們地方上紳士,務必設法解散,千萬不可滋事,反叫他們有所藉。」也作「借」。

3.假託的理由。如:「他以頭痛為藉,提早退席。」也作「借」。


  金口

  注音: ㄐㄧㄣ ㄎㄡˇ
  拼音: jīn kǒu

1.不妄言。比喻言語的重要。《通俗編.言笑》:「啟金,……家語,周朝有金人,三緘其,故後人以不妄言者為金也。」

2.對他人言語的敬稱。南朝梁.蕭統〈七契〉:「必枉話言,敬聆金。」

3.天子所說的話。明.高明《琵琶記》第一二齣:「玉音主盟,金說合。」

4.佛教指如來佛的。以佛陀身形金黃色,故稱其為「金」。唐.孟浩然〈與張折衝遊耆闇寺〉詩:「貝葉傳金,山樓作賦開。」


  進口

 简化字:进口
  注音: ㄐㄧㄣˋ ㄎㄡˇ
  拼音: jìn kǒu
 相似词:入口
 相反词:出口

1.船隻駛入港。如:「颱風來襲,船隻紛紛進靠岸。」也稱為「入港」。

2.外國的貨物輸入本國。如:「這是從美國進的蘋果。」也作「輸入」、「入」。

3.的地方。如:「我在進處等你,不要忘了!」


  禁口

  注音: ㄐㄧㄣˋ ㄎㄡˇ
  拼音: jìn kǒu

1.閉嘴、住。《宋元戲文輯佚.陳光蕊江流和尚》:「教伊禁,猶兀自絮絮叨叨。」

2.忌諱食用不相宜的食物。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發背疔瘡是你這富漢的災。禁傷寒著你這有錢的害。」


  噤口

  注音: ㄐㄧㄣˋ ㄎㄡˇ
  拼音: jìn kǒu

、閉嘴。《史記.卷一〇一.袁盎鼂錯傳》:「臣恐天下之士噤,不敢復言也!」


  京口

  注音: ㄐㄧㄥ ㄎㄡˇ
  拼音: jīng kǒu

地名。位於今江蘇省鎮江縣治,三國時吳國在此設京縣。參見「鎮江市」條。


  決口

 简化字:决口
  注音: ㄐㄩㄝˊ ㄎㄡˇ
  拼音: jué kǒu

沿河的堤防被大水沖出缺。《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宮保以為夾堤裡的百姓,廬墓生產可惜,難道年年決就不傷人命嗎?」


  絕口

 简化字:绝口
  注音: ㄐㄩㄝˊ ㄎㄡˇ
  拼音: jué kǒu
 相似词:閉口

1.從此不說。《漢書.卷七四.丙吉傳》:「自曾孫遭遇,吉絕不道前恩。」《三國演義》第四回:「管罵不絕,至死神色不變。」

2.剛說的話,尚未離。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老夫語未絕,不想賢弟果然至此。」也作「懸」。


  開口

 简化字:开口
  注音: ㄎㄞ ㄎㄡˇ
  拼音: kāi kǒu
 相反词:閉口

1.發言。《三國演義》第五四回:「子敬好不通理,直須待人開!」《紅樓夢》第七二回:「況且這事我自己也不便開向人說,你只放心。」

2.飲食。《管子.海王》:「耕田萬頃,開十萬人。」

3.出現裂縫。如:「走了這麼遠的路,鞋頭都開了。」

4.磨出刀刃。如:「這把刀才剛打好,還沒開,所以不能傷人。」


  可口

  注音: ㄎㄜˇ ㄎㄡˇ
  拼音: kě kǒu
 相似词:美味、適口

味適宜,形容飲食美味。《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即時奔往鬧熱衚衕,只揀可的魚肉葷肴、榛松細果,買了偌多,撮弄得齊齊整整。」《紅樓夢》第六二回:「又命小燕也撥了半碗飯,泡湯一吃,十分香甜可。」


  空口

  注音: ㄎㄨㄥ ㄎㄡˇ
  拼音: kōng kǒu

空泛不實的言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今我帶了此物去,也是一件希罕的東西,與人看看,省得空說著,道是蘇州人會調謊。」


  口岸

  注音: ㄎㄡˇ ㄢˋ
  拼音: kǒu àn
 相似词:港口

。如:「高雄港是臺灣重要的國際通商岸。」


  口白

  注音: ㄎㄡˇ ㄅㄞˊ
  拼音: kǒu bái

1.頭告訴。《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

2.戲曲中人物的內心獨白和對話,較接近各地方日常語言,但又比語誇張者,稱為「白」。


  口碑

  注音: ㄎㄡˇ ㄅㄟ
  拼音: kǒu bēi

眾人的頭傳頌,有如文字鐫刻於碑石。語本《五燈會元.卷一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似碑。」後比喻眾人的頭稱揚。《老殘遊記》第一八回:「那知道未及一個時辰,已經結案,沿路碑嘖嘖稱贊。」


  口北

  注音: ㄎㄡˇ ㄅㄟˇ
  拼音: kǒu běi

長城以北地區,主要包括張家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因長城關隘多稱,如古北、張家,故稱為「北」。也稱為「外」。


  口辯

 简化字:口辩
  注音: ㄎㄡˇ ㄅㄧㄢˋ
  拼音: kǒu biàn

能言善辯的才。《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淮南王有女陵,慧,有辯。」《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有辯,而涉獵書傳。」


  口才

  注音: ㄎㄡˇ ㄘㄞˊ
  拼音: kǒu cái
 相似词:辯才、談鋒、辭令

說話的技巧。《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才辨給,少有膽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胸中廣博,極有才,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


  口彩

  注音: ㄎㄡˇ ㄘㄞˇ
  拼音: kǒu cǎi

討吉利的話或恭維的話。《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聽了這個,甚是希奇,但是聽了他的彩,心上也就高興,一齊伸手接了過來。」


  口饞

 简化字:口馋
  注音: ㄎㄡˇ ㄔㄢˊ
  拼音: kǒu chán

貪嘴。如:「別饞了,留點兒待會兒再吃!」《鏡花緣》第一二回:「饕餮饞之輩,競相購買,以為食。」


  口沉

  注音: ㄎㄡˇ ㄔㄣˊ
  拼音: kǒu chén

味重。《文明小史》第五九回:「正說著,鴨子上來了,大家嘗著,多說很好。朱錫康說:『好雖好,還嫌沉了點兒。』」也稱為「重」。


  口磣

 简化字:口碜
  注音: ㄎㄡˇ ㄔㄣˇ
  拼音: kǒu chěn

食物中含有砂粒雜質,咀嚼時不舒服。比喻說出不雅的話而感到羞慚。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虧你不害磣,說出這等話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你砂子地裡放屁,不害你那磣,動不動便說做官!」


  口稱

 简化字:口称
  注音: ㄎㄡˇ ㄔㄥ
  拼音: kǒu chēng

1.頭稱讚。《金史.卷一二六.文藝列傳下.周昂》:「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內者,可以驚四筵而不可以適獨坐,可以取稱而不可以得首肯。」《三國演義》第八回:「允慇懃敬酒,稱董太師并布之德不絕。」

2.頭上說。《喻世明言.卷二五.晏平仲二桃殺三士》:「少刻,金瓜簇擁一人至筵前,其人稱冤屈。」《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外面來了一個人,稱前來送禮賀喜。」

3.稱呼。《兒女英雄傳》第四〇回:「他兩個果然就照著鄧九公的話,立刻跪倒請安,稱『大人』。」


  口齒

 简化字:口齿
  注音: ㄎㄡˇ ㄔˇ
  拼音: kǒu chǐ

1.和齒。《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臣謹依儀氏羈,中帛氏齒,謝氏脣鬐,丁氏身中,備此數家骨相以為法。」

2.歌唱、說話、讀書時的咬字發音。如:「齒不清」。《紅樓夢》第五四回:「不過聽我們一個發脫齒,再聽一個喉嚨罷了。」

3.言語、談吐。指說話的本領。如:「齒伶俐」。《紅樓夢》第六八回:「你又沒才幹,又沒齒,鋸了嘴子的葫蘆,就只會一味瞎小心,圖賢良的名兒。」

4.的年齡。


  口敕

  注音: ㄎㄡˇ ㄔˋ
  拼音: kǒu chì

天子授詔令。《南齊書.卷二五.垣崇祖傳》:「上復遣荀伯玉敕,以邊事受旨夜發,不得辭東宮。」唐.白居易〈新樂府.繚綾〉:「去年中使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口仇

  注音: ㄎㄡˇ ㄔㄡˊ
  拼音: kǒu chóu

因言語不合而引起的惡感。如:「多考慮到別人的立場,就不致因仇而結怨。」


  口臭

  注音: ㄎㄡˇ ㄔㄡˋ
  拼音: kǒu chòu

中散發出來的難聞氣味。由齲齒、齒槽化膿、慢性炎、消化不良等所引起。


  口傳

 简化字:口传
  注音: ㄎㄡˇ ㄔㄨㄢˊ
  拼音: kǒu chuán

1.頭傳言。如:「傳不足為信。」

2.傳授。《淮南子.氾論》:「此皆不著於法令,而聖人之所不傳也。」《紅樓夢》第五回:「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傳。」也作「授」。


  口瘡

 简化字:口疮
  注音: ㄎㄡˇ ㄔㄨㄤ
  拼音: kǒu chuāng

常稱腔潰瘍或內炎。為腔黏膜上出現的黃白色潰瘍。致病機轉不明確,通常與創傷、免疫以及維生素缺乏等因素相關。


  口詞

 简化字:口词
  注音: ㄎㄡˇ ㄘˊ
  拼音: kǒu cí

訴訟關係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的陳述。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若官司拏住爾,審情真,問詞;下腦箍,使拶子。」《三國演義》第二三回:「今日天敗,請聽詞。」也稱為「供」、「語」。


  口答

  注音: ㄎㄡˇ ㄉㄚˊ
  拼音: kǒu dá
 相反词:筆答

頭回答。如:「這次考試是採答方式。」《明史.卷一四九.夏原吉列傳》:「朝退,諸曹郎御史環請事。原吉答手書,不動聲色。」


  口袋

  注音: ㄎㄡˇ ㄉㄞˋ
  拼音: kǒu dài

1.衣兜。《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都盼老爺高升,說:『再要作下去,大家可就都札上袋嘴兒了。』」

2.以布、皮等製成,用來裝東西的用具。《紅樓夢》第六七回:「你倒是告訴買辦,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袋兒。」


  口德

  注音: ㄎㄡˇ ㄉㄜˊ
  拼音: kǒu dé

說話時宜有的修養、分寸。如:「說話要留點德,別盡說一些風涼話。」


  口笛

  注音: ㄎㄡˇ ㄉㄧˊ
  拼音: kǒu dí

樂器名,吹管樂器。竹製,無笛膜,管長多為十公分內,按音孔數不定,橫吹,吹孔置中,聲音高亢嘹亮。


  口鈍

 简化字:口钝
  注音: ㄎㄡˇ ㄉㄨㄣˋ
  拼音: kǒu dùn

舌遲鈍、不善於言談。如:「他鈍得很,那裡懂得說些拍馬屁的話!」也作「訥」。


  口伐

  注音: ㄎㄡˇ ㄈㄚ
  拼音: kǒu fā

用言語譴責他人。《新唐書.卷一〇〇.鄭善果傳》:「知公伐,可汗如約,遂使邊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賜於公哉!」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10 页数: 3/2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