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八
 总笔画:2
  注音: ㄅㄚ
  拼音: bā




1.介於七與九之間的自然數。如:「六、七、、九……」。大寫作「捌」,阿拉伯數字作「8」。

2.姓。如漢代有西域人滑。

3.二一四部首之一。




表示數量是的。如:「字」、「方」。



形容多數或多方面。如:「四通達」。
(「」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讀成陽平,如:「號」、「拜」。)


  八拜

  注音: ㄅㄚ ㄅㄞˋ
  拼音: bā bài

1.次禮:(1)古時對神明所行的禮節。《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蕭雲仙紗帽補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領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拜。」(2)古時對父執輩所行的禮節。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〇:「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為較,待之甚禮。……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2.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參見「拜之交」條。


  八寶

 简化字:八宝
  注音: ㄅㄚ ㄅㄠˇ
  拼音: bā bǎo

1.天子御印的總稱。《唐律.卷二五.詐偽》:「諸偽造皇帝寶者斬。」唐.長孫無忌.疏:「皇帝有傳國神寶,有受命寶、皇帝三寶、天子三寶,是名:『寶』。」

2.俗稱包含種或多種珍貴成分的東西。如:「寶飯」、「寶丹」。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〇齣:「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寶瑱。」


  八辟

  注音: ㄅㄚ ㄅㄧˋ
  拼音: bā bì

辟,法令。「辟」是周代針對種特殊身分者所訂的減刑法律,分為議親之辟(對宗室之親)、議故之辟(對王之故舊)、議賢之辟(對有德行之人)、議能之辟(對有道藝之人)、議功之辟(對有功勛之人)、議貴之辟(對有高爵位之人)、議勤之辟(對憔悴國事之人)、議賓之辟(對先賢之後)。見《周禮.秋官.小司寇》。辟本不列入正式的法律中,後來改稱為「議」,納為正式的法規,自漢沿用至清。《周禮.秋官.小司寇》:「以辟麗邦,法附刑罰。」唐.孔穎達.正義:「鄭注云:『其犯法則在議輕重,不在刑書。』若然,此辟為不在刑書。若有罪當議,議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罰。」


  八表

  注音: ㄅㄚ ㄅㄧㄠˇ
  拼音: bā biǎo

方以外。指極遠的地方。《晉書.卷六.王敦傳》:「今皇祚肇建,表承風,聖恩不終,則遐爾失望。」晉.陶淵明〈歸鳥詩〉:「遠之表,近憩雲岑。」


  八病

  注音: ㄅㄚ ㄅㄧㄥˋ
  拼音: bā bìng

詩文聲律上的種弊病,為南朝梁沈約等人提出。病通常指五言詩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種缺失。


  八伯

  注音: ㄅㄚ ㄅㄛˊ
  拼音: bā bó

1.古代京畿外州的最高長官,分別掌管四方諸侯,相傳堯、舜時皆有設置。堯時伯有驩兜、共工、放齊、鯀,其餘則不可考。舜時伯相傳伯夷為陽伯,羲仲、羲叔之後為二羲伯,棄為夏伯,咎繇為秋伯,和仲、和叔之後為和伯,垂為冬伯,一人不詳。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五.名臣類上》。

2.兗州伯的簡稱。參見「兗州伯」條。


  八不

  注音: ㄅㄚ ㄅㄨˋ
  拼音: bā bù

約西元二、三世紀佛教思想家龍樹所撰中論一書中,詮釋般若空義的綱領,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種。傳入中國後,成為三論宗重要學說之一。也稱為「不中道」。


  八材

  注音: ㄅㄚ ㄘㄞˊ
  拼音: bā cái

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種製造器物的材料。《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百工,飾化材。」


  八岔

  注音: ㄅㄚ ㄔㄚˋ
  拼音: bā chà

平劇的腔調。全曲由句組成,胡琴演奏,經常用於唱四平調的戲中,以配合表演動作或烘托劇中人紛亂的心境。


  八成

  注音: ㄅㄚ ㄔㄥˊ
  拼音: bā chéng
 相似词:多半、大概

1.古時治理政事的種成規。《周禮.天官冢宰.小宰》:「以官府之成經邦治:一曰聽政役以比居;二曰聽師田以簡稽;三曰聽閭里以版圖;四曰聽稱責以傅別;五曰聽祿位以禮命;六曰聽取予以書契;七曰聽賣買以質劑;曰聽出入以要會。」

2.成,量詞,表示十分之一。「成」為百分之十或十分之。如:「經過大會統計,這次的投票率高達成左右。」

3.多半、大概。常用於可能性的猜測。如:「他成上圖書館去了。」


  八廚

 简化字:八厨
  注音: ㄅㄚ ㄔㄨˊ
  拼音: bā chú

漢代位能以錢財救濟危急的人。《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序》:「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章為『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八達

 简化字:八达
  注音: ㄅㄚ ㄉㄚˊ
  拼音: bā dá

1.四面相通的道路,後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如:「四通達」。《文選.左思.蜀都賦》:「外則軌躅達,里閈對出。」

2.位通達之士:(1)三國時諸葛誕、鄧颺等人相善,並俱威名,人稱「達」。見《三國志.卷二.魏書.諸葛傳》注引《世語》。(2)晉代光逸、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輔之人,散髮裸裎,放浪形骸,時人稱「達」。見《晉書.卷四九.光逸傳》。

3.三國時司馬懿兄弟人皆以達為字,世稱為「達」。見《晉書.卷三七.安平獻王孚傳》。


  八代

  部首:八
  注音: ㄅㄚ ㄉㄞˋ
  拼音: bā dài

1.三皇五帝時代。《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於是講代之禮,蒐三王之樂。」唐.李善.注:「代,三皇五帝也。」

2.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代」。唐.韓愈〈石鼓歌〉:「繼周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文起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八刀

  注音: ㄅㄚ ㄉㄠ
  拼音: bā dāo

分可拆為、刀二字,故刀指分。明.徐𤱻《殺狗記》第一二齣:「我與你講過了,七錠以外,都是我的。不是我一個人要,還有那一位官人要刀的。」《平妖傳》第二二回:「從今說過了,成了你的,我也不來爭;成了我的,你也休指望刀。」


  八德

  注音: ㄅㄚ ㄉㄜˊ
  拼音: bā dé

1.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種固有的美德。

2.地名。隸屬於桃園市。清朝時稱為「塊厝」,後改稱為「塊」,民國二十五年改名為「德」。


  八洞

  注音: ㄅㄚ ㄉㄨㄥˋ
  拼音: bā dòng

道教認為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上洞、下洞之分。後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住所。唐.王勣〈遊北山賦〉:「假使遊洞之金室,坐三清之玉宮,長懷企羨,豈出樊籠?」


  八都

  注音: ㄅㄚ ㄉㄨ
  拼音: bā dū

方。《文選.卷二.賦.張衡.西京賦》:「於是量徑輪、考廣袤,經城洫、營郭郛,取殊裁於都,豈啟度於往舊?」唐.李善.注:「都,猶方也。」晉.左思〈魏都賦〉:「畫雍豫之居,寫都之宇。」


  八法

  注音: ㄅㄚ ㄈㄚˇ
  拼音: bā fǎ

1.周代治理官府的種方法。《周禮.天官.大宰》:「以法治官府: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辦邦治;三曰官聯,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以經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曰官計,以弊邦治。」

2.我國書法中的側、勒、弩、趯、策、掠、啄、磔種筆法。參見「永字法」條。


  八幡

  注音: ㄅㄚ ㄈㄢ
  拼音: bā fān

地名。位於日本九州西北,是北九州工業區的一部分,鄰近筑豐煤田。主要工業為鋼鐵、化工、建築材料、電機製造等。


  八方

  注音: ㄅㄚ ㄈㄤ
  拼音: bā fāng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個方向的總稱,一般用來指所有的方向。《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陳蕃》:「謬言出口,則亂及方。」《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賀邵》:「四海延頸,方拭目,以成康之化必隆於旦夕也。」


  八分

  注音: ㄅㄚ ㄈㄣ
  拼音: bā fēn

1.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說法多種,常見的有:一、言宜訓背,筆勢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字。見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一.歷下筆譚》。二、有以二分似隸,分似篆,介於篆隸之間,故稱為「分」。見《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學.分》引《書苑文姬說》。也稱為「分書」、「分書」。

2.漢隸的別稱。魏晉以後的楷書稱為「隸書」,為避免混淆,稱當時通行且有波磔的漢隸為「分」。蔡邕所書的《熹平石經》為分的正則。也稱為「漢隸」。

3.事情接近完滿的狀態。如:「這事的進展沒有十分,也有分了。」


  八風

 简化字:八风
  注音: ㄅㄚ ㄈㄥ
  拼音: bā fēng

1.方所吹的風。《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何謂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風曰:『寒風』。」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敷訓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動風。」

3.佛教用語。指世間能煽動人心的件事,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摩訶止觀.卷五上》:「止是壁定,風惡覺所不能入。」


  八垓

  注音: ㄅㄚ ㄍㄞ
  拼音: bā gāi

方的極限。唐.任公叔〈通天臺賦〉:「白日旁轉,青雲上浮,垓可接於咫步,萬象無逃於寸眸。」


  八綱

 简化字:八纲
  注音: ㄅㄚ ㄍㄤ
  拼音: bā gāng

中醫上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項診法。疾病的症狀雖然錯綜複雜,但都可依此項綱領進行分析、歸納,以探求疾病的性質、病變的部位或病勢的輕重等,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的依據。


  八哥

  注音: ㄅㄚ ㄍㄜ
  拼音: bā gē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哥科。毛色純黑,頭及背部微帶綠色光澤。頭上羽毛細長而尖,呈柳葉狀。修剪舌尖,可仿人聲或其他鳥類的鳴聲。也稱為「兒」、「鴝鵒」。


  八更

  注音: ㄅㄚ ㄍㄥ
  拼音: bā gēng

一夜本分五更,更極言時候很晚。如:「再這樣鬧個不停,這頓飯一定得吃到更去。」


  八公

  注音: ㄅㄚ ㄍㄨㄥ
  拼音: bā gōng

1.漢淮南王劉安博雅好古,招募天下俊才,有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人慕德而往,世稱為「公」。他們曾和諸儒大山、小山之徒相與論說,著《淮南子》。見漢.高誘〈淮南子序〉。

2.晉武帝時,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合稱為「公」。見《晉書.卷二四.職官志》。


  八股

  注音: ㄅㄚ ㄍㄨˇ
  拼音: bā gǔ

1.明、清科舉時所規定的文章格式。參見「股文」條。

2.諷刺言行比較刻板、不知變通。如:「股的作風」、「股的教條」。


  八顧

 简化字:八顾
  注音: ㄅㄚ ㄍㄨˋ
  拼音: bā gù

顧,能以德行引導他人。顧指位德行高的人:(1)東漢靈帝時士大夫互相標榜,稱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人為「顧」。見《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2)漢末劉表、張隱、薛郁、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祇、田林人,稱為「顧」。見《三國志.卷六.魏書.劉表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張璠.漢紀》。


  八卦

  注音: ㄅㄚ ㄍㄨㄚˋ
  拼音: bā guà

1.《易經》中個基本卦名。相傳為伏羲氏所作,由陰(⚋)、陽(⚊)二爻組合而成,三爻成卦,以象徵宇宙結構及諸事的變化。卦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易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卦。」《太平御覽.卷九.天部.風》引王子年《拾遺記》:「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風之氣,乃畫卦。」

2.閒言閒語,道人長短之意。本為香港地區的流行用語,後臺灣亦沿用之。如:「團體中只要有人喜歡卦,是非必多。」

3.也指胡亂的傳言。如:「影星卦」、「卦報」。


  八行

  注音: ㄅㄚ ㄏㄤˊ
  拼音: bā háng

1.列。《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章懷太子注引〈融集與竇伯向書〉:「書雖兩紙,紙行,行七字。」

2.古人所用信箋多為行,後來作為信的代稱。明.陳與郊《昭君出塞》劇:「你有一日蒲桃春釀賞,又只怕鴻雁秋來斷行。」《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有說他是京裡走了門路,拿某大軍機的行來的。」


  八紘

 简化字:八纮
  注音: ㄅㄚ ㄏㄨㄥˊ
  拼音: bā hóng

紘,維也。古代以為紘即為天下。《淮南子.墬形》:「九州之外,乃有殥。……殥之外,而有紘。」《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遍覽紘而觀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八荒

  注音: ㄅㄚ ㄏㄨㄤ
  拼音: bā huāng

1.極僻遠的地方。《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荒。」

2.天下。漢.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荒之心。」


  八及

  注音: ㄅㄚ ㄐㄧˊ
  拼音: bā jí

及,以德行引人。東漢時士大夫間相互標榜,稱張儉、岑晊等位有賢德的人為「及」。《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序》:「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及。」


  八極

 简化字:八极
  注音: ㄅㄚ ㄐㄧˊ
  拼音: bā jí

1.天下至遠之地。《荀子.解蔽》:「明參日月,大滿極,夫是之謂大人,夫惡有蔽矣哉。」《後漢書.卷二.孝明帝紀》:「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恢弘大道,被之極。」

2.神話傳說中的神仙。《西遊記》第七回:「玉帝傳旨,即著雷部眾神,分頭請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極、九曜、十都、千真萬聖,來此赴會,同謝佛恩。」


  八角

  注音: ㄅㄚ ㄐㄧㄠˇ
  拼音: bā jiǎo

1.角形的簡稱。《宋史.卷一〇四.禮志七》:「社首壇,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闊十六步。」

2.角茴香科「角茴香」的果實。也稱為「角茴香」、「大角」。參見「角茴香」條。


  八節

 简化字:八节
  注音: ㄅㄚ ㄐㄧㄝˊ
  拼音: bā jié

中國古代將廿四節氣,各依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為起點分為個群組。《周髀算經》卷下:「冬至晷長一丈三尺五寸,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凡為節二十四氣。」


  八戒

  注音: ㄅㄚ ㄐㄧㄝˋ
  拼音: bā jiè

1.佛家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華鬘瓔珞、不習歌舞伎樂等條戒律。《佛般泥洹經.卷下》:「行斯戒,當正爾心。」

2.明.吳承恩《西遊記》中的人物。參見「豬戒」條。


  八九

  注音: ㄅㄚ ㄐㄧㄡˇ
  拼音: bā jiǔ

1.事物組合成分或事情發生機率的九成。《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大極其尊,小錄其要;機事之失,十恆九。」

2.接近全部,有大半、差不多的意思。《紅樓夢》第七一回:「趙姨娘原是好察聽這些事的,且素日又與管事的女人們扳厚,互相連絡,好作首尾,方纔之事已經得九。」《紅樓夢》第〇回:「寶蟾心裡也知九,也就半推半就。」

3.孔門七十二賢。《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邁三五而不追,踐九之遙跡。」三國魏.曹植〈魏德論〉:「越九于往素,踵帝皇之靈矩。」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42 页数: 1/12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