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儿
部外笔画:1
 总笔画:3
  注音: ㄨˋ
  拼音: wù




1.高聳特立。唐.劉禹錫〈九華山歌〉:「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如斷岸無稜角。」

2.光禿。如:「鷹」。唐.杜牧〈阿房宮賦〉:「蜀山,阿房出。」




1.尚、仍、還。《水滸傳》第九一回:「黑旋風李逵是火剌剌的只顧砍殺。」

2.渾然無知的樣子。《文選.陸機.文賦》:「若枯木,豁若涸流。」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醉後失天地,然就孤枕。」

3.不安的樣子。如:「難安」。漢.傅毅〈舞賦〉:「動赴度,指顧應聲。」




動搖、飄蕩。《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未有棄親即異,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



加在代詞前形成複詞。如:「那」、「誰」。


  硉兀

  注音: ㄌㄨˋ ㄨˋ
  拼音: lù wù

突出、不平的樣子。唐.杜甫〈瘦馬行〉:「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硉如堵牆。」清.錢謙益〈彭達生晦農草序〉:「當此之時,余如東郊之老馬,骨骼硉。」


  陶兀

  注音: ㄊㄠˊ ㄨˋ
  拼音: táo wù

形容酒後微醉自得其樂。《晉書.卷四九.劉伶傳》:「伶雖陶昏放,而機應不差。」也作「陶陶」、「陶陶」。


  突兀

  注音: ㄊㄨˊ ㄨˋ
  拼音: tú wù
 相反词:凹陷

1.高聳的樣子。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撐青空。」

2.唐突意外。《文明小史》第二五回:「當下公民忽說出那句突的話來,大家驚問所以。」


  兀傲

  注音: ㄨˋ ㄠˋ
  拼音: wù ào

倔強而不隨俗。晉.陶淵明〈飲酒〉詩二〇首之一三:「規規一何愚?傲差若潁。」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一三:「傲甕間臥,顦悴澤畔行。」


  兀的

  注音: ㄨˋ ㄉㄧˋ
  拼音: wù dì

1.指示詞。那個、這個。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的是借錢的文書,還了你,再送你十兩銀子做盤纏。」《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飛把手指曰:『的不是軍馬來也!』」

2.突然、忽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醉公的一下跳起來,向房裡便跑。」

3.疑問詞。怎麼、豈。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似這般幾時是了,我收了這鋪兒。李德昌,你幾時來家,的不痛殺我也。」


  兀鷲

 简化字:兀鹫
  注音: ㄨˋ ㄐㄧㄡˋ
  拼音: wù jiù

動物名。一種猛禽。體大頭小,嘴端彎曲成鉤狀。頭、頸的羽毛稀少,甚至全禿。翼長,視覺敏銳。生活於高原山麓地區,以死屍為主要食物。


  兀剌

  注音: ㄨˋ ㄌㄚˋ
  拼音: wù là

1.靴子。譯自蒙古語。元.高安道〈哨遍.十載寒窗誠意套.尾〉:「新靴子投至能夠完備,舊剌先磨了半截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聲狗拽車,蚊子穿著剌靴。」

2.語尾助詞,無意義。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悶打頦和衣臥倒,軟剌方纔睡著。」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〇齣:「冷鬆鬆,軟剌四梢難動。」

3.發語詞,多用於指點或轉換語氣。元.無名氏〈鬥鵪鶉.半世飄蓬套.聖藥王〉曲:「醉醺醺無日不登樓,剌抵多少風雨替花愁。」也作「良」。


  兀立

  注音: ㄨˋ ㄌㄧˋ
  拼音: wù lì

直立,獨自站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袈衣禿頂,宛然立,高可百尺。」


  兀良

  注音: ㄨˋ ㄌㄧㄤˊ
  拼音: wù liáng

語助詞,無意義,多用於指點或轉換語氣。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腳踏著跳板,手執定竹竿,不住的把船攀,良!我則見沙鷗驚起蘆花岸。」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三折:「遙望見一點青山,良,卻又早不見了。」也作「剌」。


  兀那

  注音: ㄨˋ ㄋㄚˋ
  拼音: wù nà

1.那、那個。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聖駕到來,急忙迎接者。」《水滸傳》第四回:「那漢子,你那桶裡甚麼東西?」

2.語助詞,無意義。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垓心裡手掿著槍,殺場上硬睜著眼,哥也!敢戰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憚。」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兒走到地南頭,您去那熟耕地裡可都翻觔陡。」


  兀臬

  注音: ㄨˋ ㄋㄧㄝˋ
  拼音: wù niè

動搖不安。形容危險。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上》:「將至峽,必捨輿,躡草履,經營蹞步於槎牙臬中,方至峽口。」也作「杌隉」。


  兀誰

 简化字:兀谁
  注音: ㄨˋ ㄕㄟˊ
  拼音: wù shéi

誰、是誰。《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若論張協,家住西川成都府,誰不識此人,誰不敬重此人。」《水滸傳》第一八回:「我猜不是晁保正卻是誰,如今只捕了白勝一問,便知端的。」


  兀是

  注音: ㄨˋ ㄕˋ
  拼音: wù shì

依然、還是。《水滸傳》第一〇三回:「只有朝東一家屋簷下,掛個安歇客商的破燈籠兒,是那家昨晚不曾收得。門兒是半開半掩。」


  兀兀

  注音: ㄨˋ ㄨˋ
  拼音: wù wù

1.高聳矗立的樣子。唐.楊乘〈南徐春日懷古〉詩:「興亡山,今古水渾渾。」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九齣:「巍巍駕海紫金梁,擎天碧玉柱。」

2.依然。金.元好問〈雁門道中書所見〉詩:「金城留旬浹,醉歌舞。」

3.勞苦不息的樣子。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以窮年。」


  兀鷹

 简化字:兀鹰
  注音: ㄨˋ ㄧㄥ
  拼音: wù yīng

動物名。鷲鷹目鷲鷹科。產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自頭至頸皆無羽毛而裸出,跗蹠部亦無羽毛。足爪較弱,無法捕捉動物,以動物的屍體為食,有強勁的喙部可撕開皮毛,以便吞食。


  兀者

  注音: ㄨˋ ㄓㄜˇ
  拼音: wù zhě

瘸腿的人。《莊子.德充符》:「魯有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


  兀朮

  注音: ㄨˋ ㄓㄨˊ
  拼音: wù zhú

人名。(西元?~1148)姓完顏,名宗弼,金太祖第四子。善騎射,累官太師,都元帥、領行臺尚書事,江南呼為四太子,屢侵宋,嘗敗於岳飛手下,卒諡忠烈。


  兀自

  注音: ㄨˋ ㄗˋ
  拼音: wù zì

還是、尚自。《水滸傳》第一回:「我是朝廷貴官公子,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尚自倦怠。」也作「骨子」。


  兀子

  注音: ㄨˋ ˙ㄗ
  拼音: wù zi

1.一種方形而沒有靠背的小凳子。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子,則人皆譏其無法度。」《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又哭了一回,把個坐子填高,將汗巾兜在梁上,正欲自縊。」也稱為「杌凳」、「杌子」。

2.自、獨自。《董西廂》卷八:「誰知今日見伊,尚子鰥居獨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早晚,東方將亮了,還不梳妝完,尚子調嘴弄舌。」


  兀坐

  注音: ㄨˋ ㄗㄨㄛˋ
  拼音: wù zuò

獨自端坐不動。宋.蘇軾〈客位假寐〉詩:「謁入不得去,坐如枯株。」《聊齋志異.卷二.林四娘》:「清夜坐,得勿寂耶?」


  搖兀

 简化字:摇兀
  注音: ㄧㄠˊ ㄨˋ
  拼音: yáo wù

搖蕩。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搖。」宋.范成大〈昱嶺〉詩:「竹輿搖走婆娑,石滑泥融側足過。」


  崒兀

  注音: ㄗㄨˊ ㄨˋ
  拼音: zú wù

高聳而險峻。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


  捽兀

  注音: ㄗㄨˊ ㄨˋ
  拼音: zú wù

高傲。晉.陶淵明〈自祭文〉:「捽窮廬,酣飲賦詩。」


  保兀赤

  注音: ㄅㄠˇ ㄨˋ ㄔˋ
  拼音: bǎo wù chì

廚師。譯自蒙古語。明.火源絜《華夷譯語.人物門》:「廚子,保兒赤。」也作「火裡赤」。


  可兀的

  注音: ㄎㄜˇ ㄨˋ ˙ㄉㄜ
  拼音: kě wù de

1.語助詞,無義。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我雖不能勾朝雲和暮雨,也強似流水可的泛桃花。」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我直著奪得一個可的錦標來。」

2.的確、實在。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見面皮難,喒兩個再團圓,可的路兒遠。」


  軟兀剌

 简化字:软兀剌
  注音: ㄖㄨㄢˇ ㄨˋ ㄌㄚˋ
  拼音: ruǎn wù là

形容軟弱無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措支剌不對答,軟剌難存坐。」清.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五齣:「瘦稜生骨怎支,軟剌氣怎舒。」


  畏兀字

  注音: ㄨㄟˋ ㄨˋ ㄗˋ
  拼音: wèi wù zì

回鶻文的別稱。參見「回鶻文」條。


  兀的不

  注音: ㄨˋ ㄉㄧˋ ㄅㄨˋ
  拼音: wù dì bù

這不是、豈不是。《董西廂》卷一:「得後是自家采,不得後是自家命。更打著黃昏也,的不愁殺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自笑道:『的不眼前就有用處了?』」也作「得不」、「窩的不」。


  兀剌赤

  注音: ㄨˋ ㄌㄚˋ ㄔˋ
  拼音: wù là chì

馬夫。譯自蒙古語。管理驛馬的人。元.施惠《幽閨記》第一〇齣:「剌赤,剌赤,門外等多時。」明.高明《琵琶記.牛相出京宣旨》:「剌赤!俺路上要吃得些介分例。」也作「烏拉赤」。


  旭烈兀

  注音: ㄒㄩˋ ㄌㄧㄝˋ ㄨˋ
  拼音: xù liè wù

人名。(西元1213~1265)元太祖之孫。憲宗時率師西征,占取今波斯、中亞細亞、阿拉伯各地,直至地中海,建伊兒汗國。


  醉兀兀

  注音: ㄗㄨㄟˋ ㄨˋ ㄨˋ
  拼音: zuì wù wù

昏昏沉沉的樣子。唐.白居易〈對酒〉詩:「所以劉阮輩,終日醉。」宋.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不飲胡為醉?此心已逐歸鞍發。」


  陶陶兀兀

  注音: ㄊㄠˊ ㄊㄠˊ ㄨˋ ㄨˋ
  拼音: táo táo wù wù

形容酒後怡然自得。宋.黃庭堅〈醉落魄.陶陶〉詞:「陶陶,尊前是我華胥國。」《宋元戲文輯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愁腸破,海量寬,陶陶似痴顛。」也作「陶」、「陶陶」。


  兀兀禿禿

 简化字:兀兀秃秃
  注音: ㄨˋ ㄨˋ ㄊㄨ ㄊㄨ
  拼音: wù wù tū tū

不冷不熱,半溫。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我如今可釃些不冷不熱,禿禿的酒與他吃。」也作「溫吞蠖托」。


  蒙兀兒帝國

 简化字:蒙兀儿帝国
  注音: ㄇㄥˊ ㄨˋ ㄦˊ ㄉㄧˋ ㄍㄨㄛˊ
  拼音: méng wù ér dì guó

蒙古人在印度所建的帝國。(西元1726~1857)後為英國所滅。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5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