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ㄅㄨˋ
  拼音: bù




1.否定詞。有是、未、非等義。如:「能」、「法」、「久」、「容易」、「好吃」、「拿動」。

2.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

2.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輕鬆!」

3.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驚,大庖盈。」漢.毛亨.傳:「驚,驚也;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纖,麗而奇些。」漢.王逸.注:「奇,奇也。」

(「」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部首: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2) ㄈㄡˇ
  拼音:(2) fǒu




1.表示否定。同「否」。《史記.卷一〇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

2.表示疑問、未定。同「否」。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


  

  部首: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3) ㄈㄡ
  拼音:(3) fōu




姓。如晉朝有準。


  

  部首: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4) ㄈㄨ
  拼音:(4) fū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韡韡。」


  八不

  注音: ㄅㄚ ㄅㄨˋ
  拼音: bā bù

約西元二、三世紀佛教思想家龍樹所撰中論一書中,詮釋般若空義的綱領,即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八種。傳入中國後,成為三論宗重要學說之一。也稱為「八中道」。


  便不

  注音: ㄅㄧㄢˋ ㄅㄨˋ
  拼音: biàn bù

、那裡是。《董西廂》卷三:「侵晨等到合昏個,曾湯個水米,便餓損卑末?」


  不安

  注音: ㄅㄨˋ ㄢ
  拼音: bù ān
 相反词:放心、安定、安心

1.心裡過意去。《儒林外史》第九回:「四公子道:『我們兄弟們都在家,有甚好處到你老人家?卻說這樣的話,越說得我們心裡安。』」

2.高興、愉快。《三國演義》第四六回:「瑜曰:『諸將怨否?』肅曰:『多有心中安者。』」

3.舒服、舒適。《文選.枚乘.七發》:「伏聞太子玉體安,亦少閒乎?」《西遊記》第九回:「張氏身體忽然染病,與光蕊道:『我身上安,且在店中調養兩日再去。』」

4.甘心於某種景況。如:「阿毛從來就安於她那低微的地位,認為自己的命運生來如人。」


  不諳

 简化字:不谙
  注音: ㄅㄨˋ ㄢ
  拼音: bù ān

熟悉、清楚。《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但是小生自小兀坐書齋,諳其他生活,只得把這教學餬口度日,為之奈何?」《紅樓夢》第四回:「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見薛蟠年輕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不拔

  注音: ㄅㄨˋ ㄅㄚˊ
  拼音: bù bá

堅固能動搖。魏.曹冏〈六代論〉:「豈非深根固蔕,拔之道乎?」《三國演義》第三〇回:「今若攻操營而拔,瓊等見獲,吾屬皆被擒矣。」


  不保

  注音: ㄅㄨˋ ㄅㄠˇ
  拼音: bù bǎo

能保持、保有。《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吾隨軍而去,勝則威無加,敗則一身保矣!」


  不備

 简化字:不备
  注音: ㄅㄨˋ ㄅㄟˋ
  拼音: bù bèi

1.沒有防備。《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晉軍專守德勝,魏州必無措置,咱悉引軍襲取魏州,出其備,可以成功。」《三國演義》第九回:「想是夜二更,牛輔乘蕭備,竟來劫寨。」

2.書信結尾用語。含有詳盡的意思。如:「倉卒作答,備。」也作「具」。


  不比

  注音: ㄅㄨˋ ㄅㄧˇ
  拼音: bù bǐ

同於、比上。元.馬致遠《漢宮秋》第四折:「休道是咱家動情,你宰相每也生憎,比那雕梁燕語,比那錦樹鶯鳴。」《紅樓夢》第五回:「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不必

  注音: ㄅㄨˋ ㄅㄧˋ
  拼音: bù bì
 相似词:不用、毋庸
 相反词:必定、必需、必要、一定

1.需要、沒有必要。晉.陸機〈演連珠五〇首之一五〉:「臣聞良宰謀朝,必借威。」《三國演義》第九六回:「汝死之後,汝之家小,吾按月給與祿糧,汝必挂心。」

2.一定、未必。《史記.卷八〇.樂毅列傳》:「善作者必善成,善始者必善終。」宋.曾鞏〈王平甫文集序〉:「古今作者或能文,必工於詩;或長於詩,必有文。」


  不避

  注音: ㄅㄨˋ ㄅㄧˋ
  拼音: bù bì

1.少於。漢.鼂錯〈論貴粟疏〉:「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

2.迴護。《三國演義》第一回:「有犯禁者,避豪貴,皆責之。」

3.逃避。《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忠臣避重誅以直諫,則事無遺策,功流萬世。」《文選.班固.幽通賦》:「物有欲而居兮,亦有惡而避。」


  不便

  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拼音: bù biàn
 相似词:未便
 相反词:便利、方便

1.方便、適宜。《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當有銀臺司范鎮上疏,奏言青苗錢擾民便。」《文明小史》第二八回:「縣裡正要拿他,因為功名未曾詳革,便下手。」

2.缺少錢用。如:「要緊,假若你手頭便,我可以先墊付給老闆。」


  不變

 简化字:不变
  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拼音: bù biàn
 相似词:固定

保持原狀毫更動。《文選.鍾會.檄蜀文》:「豈宴安鴆毒,懷祿而變哉!」《文選.賈誼.過秦論》:「上變天性,下奪人倫,則天地和洽,遠方懷之。」


  不表

  注音: ㄅㄨˋ ㄅㄧㄠˇ
  拼音: bù biǎo

提,說。《老殘遊記》第一二回:「這且表。卻說老殘由東昌府動身,打算回省城去。」《文明小史》第三六回:「仲翔沒法,只得去找定甫,又找著,……也猜出所以然的原故,按下表。」


  不薄

  注音: ㄅㄨˋ ㄅㄛˊ
  拼音: bù bó

豐厚。《文選.曹植.贈丁儀詩》:「子其寧爾心,親交義薄。」《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我待彼薄,彼必害我。」


  不才

  注音: ㄅㄨˋ ㄘㄞˊ
  拼音: bù cái
 相似词:鄙人、在下

成材,自謙之詞。《左傳.成公三年》:「二國治戎,臣才,勝其任,以為俘馘。」《紅樓夢》第六九回:「你我生前淫奔才,使人家喪倫敗行,故有此報。」


  不采

  注音: ㄅㄨˋ ㄘㄞˇ
  拼音: bù cǎi

理會。《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宇文綬趕上來叫:『孺人,我歸了。』渾家采,他又說兩聲,渾家又采。」也作「睬」。


  不採

 简化字:不采
  注音: ㄅㄨˋ ㄘㄞˇ
  拼音: bù cǎi

1.摘取。如:「在深山中知名的水果吃,以免中毒。」

2.理會。《北史.卷一四.后妃傳下.齊後主皇后穆氏傳》:「后既以陸為母,提婆為家,更採輕霄。」


  不彩

  注音: ㄅㄨˋ ㄘㄞˇ
  拼音: bù cǎi

理會。《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吾令精嚴休彩,咱都是丈夫慷慨,只管擒賊管敗。」也作「睬」。


  不睬

  注音: ㄅㄨˋ ㄘㄞˇ
  拼音: bù cǎi
 相似词:不理

理會。《三國演義》第四九回:「時雲長在側,孔明全然睬。」《紅樓夢》第一六回:「寶玉忙叫道:『鯨兄,寶玉來了。』連叫兩三聲,秦鐘睬。」也作「采」、「採」、「彩」。


  不測

 简化字:不测
  注音: ㄅㄨˋ ㄘㄜˋ
  拼音: bù cè
 相似词:意外

1.能預料。晉.潘岳〈閞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測。」《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傕性測,況今兩雄並立,倘彼酒後置毒,妾將奈何?」

2.意外或能預料的禍害。元.楊顯之《瀟湘雨.楔子》:「船便開,倘若有些測,只要抱怨我。」《三國演義》第三回:「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護從,以防測。」


  不曾

  注音: ㄅㄨˋ ㄘㄥˊ
  拼音: bù céng
 相似词:未曾
 相反词:曾經

未嘗、沒有。《三國演義》第四回:「卻說少帝與何太后、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欠缺;少帝淚曾乾。」《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當初是你每眾人總承我這樣好主顧放債,本利絲毫曾見面,反又要我拿出銀子來。」


  不差

  注音: ㄅㄨˋ ㄔㄚ
  拼音: bù chā

1.缺、計較。如:「他月入數萬,差那區區數十元。」

2.錯。《儒林外史》第二回:「足下莫是就在我白老師手裡曾考過一個案首的?說這幾年在顧二哥家做館,差。」《紅樓夢》第四五回:「鳳姐想了一想,說道:『沒有別的法子,只叫他把你們各人屋子裡的地,罰他掃一遍纔好。』眾人都笑道:『這話差。』」


  不察

  注音: ㄅㄨˋ ㄔㄚˊ
  拼音: bù chá

審慎明察。三國魏.嵇康〈養生論〉:「世人察,惟五穀是見。」《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察。」


  不昌

  注音: ㄅㄨˋ ㄔㄤ
  拼音: bù chāng

興盛。漢.司馬相如〈封禪文〉:「罔若淑而昌,疇逆失而能存。」南朝梁.任昉〈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臣門緒昌,天道所昧。」


  不常

  注音: ㄅㄨˋ ㄔㄤˊ
  拼音: bù cháng
 相反词:常常、往往

很少。《醒世恆言.卷三〇.李汧公窮邸遇俠客》:「若報得厚了,他做下額子,常來取索。」《紅樓夢》第六三回:「可喜尤氏又帶了佩鳳偕鴛二妾過來遊玩。這二妾亦是青年嬌憨女子,常過來的。」


  不暢

 简化字:不畅
  注音: ㄅㄨˋ ㄔㄤˋ
  拼音: bù chàng

順暢、流通。如:「文氣暢」、「血路暢」、「銷路暢」。


  不朝

  注音: ㄅㄨˋ ㄔㄠˊ
  拼音: bù cháo

上朝。如:「此位重臣,告老還鄉,從此朝。」《三國演義》第一〇八回:「恪甚羞慚,託病朝。」


  不臣

  注音: ㄅㄨˋ ㄔㄣˊ
  拼音: bù chén

1.人臣守臣道。如:「好好的一個國家,落得君君、臣臣的,哪有強盛的可能。」《論語.顏淵》:「公曰:『善哉!信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郭汜臣,監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則駕被擄矣。」

2.稱臣屈服。漢.桓寬《鹽鐵論.夲議》:「匈奴背叛臣,數為暴於邊鄙。」《新唐書.卷一〇〇.列傳.裴矩》:「今乃臣,先帝疾之,欲討之久矣。」

3.以臣禮相待。表示恭敬。《禮記.學記》:「故君之所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


  不辰

  注音: ㄅㄨˋ ㄔㄣˊ
  拼音: bù chén

得其時。《詩經.大雅.桑柔》:「憂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辰,逢天僤怒。」


  不成

  注音: ㄅㄨˋ ㄔㄥˊ
  拼音: bù chéng
 相似词:不可、不行、弗成

1.無所成就。《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成,去學劍,又成。」《三國演義》第四回:「今事成,乃天意也!」

2.行。《紅樓夢》第五七回:「寶玉伸手要,襲人遞過,寶玉掖在被中,笑道:『這可去成了。』」

3.難道。表示反詰的語氣。宋.程垓〈鳳棲梧.有客錢塘江上住〉詞:「芳草夢魂應記取。成忘卻池塘句。」《水滸傳》第二八回:「看你怎地奈何我!沒地里倒把我發回陽谷縣去成?」


  不逞

  注音: ㄅㄨˋ ㄔㄥˇ
  拼音: bù chěng

得志、滿意。《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梁書.卷五六.侯景傳》:「當是逞之人,曲為口端之說,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不遲

 简化字:不迟
  注音: ㄅㄨˋ ㄔˊ
  拼音: bù chí

晚、慢。《儒林外史》第一回:「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中抬舉,再處置他也遲。」《紅樓夢》第五〇回:「這纔是十月裡頭場雪,往後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費遲。」


  不侈

  注音: ㄅㄨˋ ㄔˇ
  拼音: bù chǐ

浮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必斂飭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侈,亦啟之大略也。」


  不恥

 简化字:不耻
  注音: ㄅㄨˋ ㄔˇ
  拼音: bù chǐ

認為羞恥。晉.干寶〈晉紀總論〉:「先時而婚,任情而動,故皆恥淫逸之過。」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古之君子,蓋恥得之而弗能治也;恥能治而弗得也。」


  不齒

 简化字:不齿
  注音: ㄅㄨˋ ㄔˇ
  拼音: bù chǐ

1.羞與為伍。如:「他的作為,令人齒。」

2.錄用。《書經.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齒。」漢.孔安國.傳:「罪輕故退為眾人,三年之後乃齒錄,封為霍侯。」《禮記.王制》:「變,屏之遠方,終身齒。」漢.鄭玄.注:「齒猶錄也。」

3.周代官分九等稱「九命」,三命官參加鄉飲因尊貴而可以按年齡順序排列入座;座位居一般人之上,稱為「齒」。《周禮.地官.黨正》:「再命齒于父族,三命而齒。」


  不啻

  注音: ㄅㄨˋ ㄔˋ
  拼音: bù chì

1.止、僅。《後漢書.卷二八上.馮衍傳》:「四垂之人,肝腦塗地,死亡之數,啻太半。」

2.如同。《書經.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紅樓夢》第七九回:「從小時父親去世的早,又無同胞弟兄,寡母獨守此女,嬌養溺愛,啻珍寶,凡女兒一舉一動,彼母皆百依百隨。」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519 页数: 1/1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