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ǒu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ㄛ
  拼音:(2) ō




用於句尾或語氣停頓處,表驚嘆。如:「這麼多錢呵!」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ㄛ
  拼音:(2) ō

(一)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ㄛˊ
  拼音:(2) ó




表驚悟或領會的語氣。如:「哦!您就是孫先生。」、「哦!我明白了。」


  

  部首:口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2) ㄛˇ
  拼音:(2) ǒ




表疑惑、驚訝的語氣。如:「嚄!這道題怎麼還算不對?」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3) ㄛ
  拼音:(3) ō




表了解的語氣。如:「喔!原來是這麼回事。」


  

  部首: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地名。春秋時魯國邑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曲阜縣東南的郰城,為孔子的故里。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巡夜打更。《說文解字.手部》:「掫,夜戒守有所擊。」《左傳.昭公二十年》:「賓將掫,主人辭。」晉.杜預.注:「掫,行夜。」


  

  部首:阜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角落。如:「城陬」。《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忽憶堂陬撲滿,常見十四娘投錢於中。」

2.山腳。如:「山陬」。宋.楊萬里〈次日醉歸〉詩:「歸路意昏昏,落日在嶺陬。」

3.偏遠的地方。《文選.左思.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雲雨所儲。」

4.聚落、聚居之處。《文選.左思.魏都賦》:「蠻陬夷落,譯導而通。」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姓。如晉代有棸籌。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木柴、柴火。《說文解字.木部》:「棷,木薪也。」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草莖。《集韻.平聲.侯韻》:「菆,莖也。」《儀禮.既夕禮》:「御以蒲菆。」漢.鄭玄.注:「蒲菆,牡蒲莖。」

2.好箭、利箭。《左傳.宣公十二年》:「樂伯曰:『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晉.杜預.注:「菆,矢之善者。」




雜草叢生的。《文選.潘岳.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歎尸韓之舊處。」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青赤色的。唐.柳宗元〈故襄陽丞趙君墓誌〉:「緋衣緅衾。」


  

 简化字:诹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商量、諮詢。《國語.晉語四》:「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2.選擇。《儀禮.特牲饋食禮》:「特牲饋食之禮,不諏日。」


  

  部首:邑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國名。同「鄒」。

2.地名。同「郰」。


  

 简化字:鲰
  部首:魚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一種白魚。《說文解字.魚部》:「鯫,白魚也。」

2.一種小魚。《集韻.平聲.侯韻》:「鯫,小魚也。」




小。《集韻.上聲.厚韻》:「鯫,一曰小也。」


  

  部首:齒
部外笔画:8
 总笔画:23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齱齵:牙齒歪斜不正。《說文解字.齒部》:「齱,齱齵,齒不正也。」


  

 简化字:邹
  部首: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國名。春秋時邾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鄒縣地,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

2.姓。如明代有鄒允隆。


  

 简化字:诌
  部首: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胡說。如:「瞎謅」、「滿口胡謅」。

2.編造。《儒林外史》第一一回:「閒暇也教他謅幾句詩,以為笑話。」


  

 简化字:驺
  部首: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0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古代主管駕駛車馬的小官。《禮記.月令》:「命僕及七騶咸駕。」《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張讓傳》:「凡詔所徵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中使』。」

2.古代貴族出行時,居前導或後隨的騎士。《漢書.卷二.惠帝紀》:「外郎不滿二歲,賜錢萬。……執戟、武士、騶比外郎。」晉.干寶《搜神記》卷四:「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呼班云:『泰山府君召!』」

3.姓。如漢代有騶餘善。


  

  部首:齒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5
  注音: ㄗㄡ
  拼音: zōu




1.牙齒折斷。《說文解字.齒部》:「齺,齒搚也。」

2.咬。《說文解字.齒部》:「齺,一曰齰。」




橫在馬口裡駕馭馬匹的器具。《說文解字.齒部》:「齺,一曰馬口中橛也。」


  

  部首:走
 总笔画:7
  注音: ㄗㄡˇ
  拼音: zǒu




1.疾行、奔跑。漢.劉熙《釋名.釋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如:「奔走」。《韓非子.五蠹》:「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步行。如:「走路」。《文選.張衡.西京賦》:「走索上而相逢。」

3.逃跑。如:「逃走」、「敗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4.離開。如:「走開」、「我明天就要走了。」

5.洩漏。如:「走漏」、「走光」、「走電」。《水滸傳》第一八回:「三人大驚:『莫不走漏了消息,這件事發了?』」

6.接觸、交往。如:「他們兩家走得很勤。」

7.失去原來的形態。如:「走味」、「走樣」、「走調」。

8.移動、挪動。如:「拿走」、「我的錶走得很準。」、「這步棋走錯了。」

9.到處遊蕩。參見「走江湖」條。

10. 往、去。如:「走往」、「走訪」。




1.供行走的。如:「走道」。

2.供驅使的、供使役的。如:「販夫走卒」。

3.在陸地上行動的。如:「飛禽走獸」。




1.獸類的總稱。《文選.左思.吳都賦》:「窮飛走之栖宿。」

2.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大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ㄗㄡˋ
  拼音: zòu




1.進獻。《漢書.卷七四.丙吉傳》:「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數奏甘毳食物。」漢.王充《論衡.逢遇》:「以夏進鑪,以冬奏扇。」

2.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如:「啟奏」。《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光遂復與丞相敞等上奏。」

3.吹彈樂器。如:「吹奏」、「伴奏」、「彈奏」、「演奏」、「獨奏」。

4.顯現、發生。如:「大奏奇功」、「奏效」。《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崇禎)帝趣鳩工,未奏績而明亡。」

5.往、走。通「走」。《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比悅至,火止,氣少衰,燧縱兵擊之。悅敗奏橋。橋已焚,眾赴水死者不可計。」




1.古代臣下向皇帝進呈的文書。如:「奏狀」、「奏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

2.音樂高低抑揚的節拍。如:「節奏輕快」。


  

  部首: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ㄗㄡˋ
  拼音: zòu




1.打。如:「揍人」、「揍他一頓」。

2.北平方言。指打破、打碎。如:「他一不留神把茶碗打揍了。」


  

 简化字:骤
  部首:馬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4
  注音: ㄗㄡˋ
  拼音: zòu




1.馬快跑。《說文解字.馬部》:「驟,馬疾步也。」《詩經.小雅.四牡》:「駕彼四駱,載驟駸駸。」唐.韓愈〈南山〉詩:「或翩若船遊,或決若馬驟。」

2.泛指奔馳。《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決驟。」




1.常常、屢次。《左傳.宣公二年》:「宣子驟諫,公患之。」《呂氏春秋.離俗覽.適威》:「驟戰而驟勝。」

2.忽然、突然。如:「驟變」、「驟然」、「驟發事件」。

3.迅速。《左傳.成公十八年》:「杞伯於是驟朝于晉而請為昏。」唐.白行簡《李娃傳》:「郎驟往覘之,某當繼至。」




急速。如:「狂風驟雨」。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挨揍

  注音: ㄞ ㄗㄡˋ
  拼音: āi zòu

被打。如:「他出言不遜,惹火了別人,結果自己挨揍。」


  敗走

 简化字:败走
  注音: ㄅㄞˋ ㄗㄡˇ
  拼音: bài zǒu

戰敗逃走。《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與尚讓在太原接戰,尚讓敗走。」《三國演義》第七回:「與蔡瑁交戰,不到數合,蔡瑁敗走。」


  搬走

  注音: ㄅㄢ ㄗㄡˇ
  拼音: bān zǒu

搬動物品或遷移居所。如:「你們準備什麼時候搬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怕來不及,多僱兩輛大敞車,一會兒就搬走了!」


  伴奏

  注音: ㄅㄢˋ ㄗㄡˋ
  拼音: bàn zòu

以一種樂器或人聲為主,而以其他樂器配合。為英語accompainment的意譯。一般常用的伴奏樂器有鋼琴、吉他、魯特琴等。


  保奏

  注音: ㄅㄠˇ ㄗㄡˋ
  拼音: bǎo zòu

保舉推薦。《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願相公保奏,得個帥府的名份,也不枉了健兒每辛苦。」《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樂、韓暹又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名,並為校尉、御史等官。」


  奔走

  注音: ㄅㄣ ㄗㄡˇ
  拼音: bēn zǒu
 相似词:驅馳、馳驅、奔忙

1.急行,快速地跑。《後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史弼》:「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人奔走詣闕訟之。」《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俄頃,月明輝室,光鑑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

2.為某事奔波、忙碌。《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擾之當以無備之處為始,備東則擾西,備西則擾東,彼必奔走而救之。」《水滸傳》第一〇三回:「大膽的奴才!你是個囚徒,本該差你挑水搬石,或鎖禁在大鏈子上。今日差遣你奔走,是十分抬舉你。」


  便走

  注音: ㄅㄧㄢˋ ㄗㄡˇ
  拼音: biàn zǒu

馬上就走、立刻就走。如:「他說完便走,頭也不回。」


  表奏

  注音: ㄅㄧㄠˇ ㄗㄡˋ
  拼音: biǎo zòu

上表奏請。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爰降詔書,敦還攝任。固請移歲,表奏相望。」《三國演義》第二回:「皇甫嵩又表奏盧植有功無罪,朝廷復盧植原官。」


  不走

  注音: ㄅㄨˋ ㄗㄡˇ
  拼音: bù zǒu

不變。《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我朝二百年來,只有這一樁事是絲毫不走的。」


  步走

  注音: ㄅㄨˋ ㄗㄡˇ
  拼音: bù zǒu

徒步逃跑。《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步驟

 简化字:步骤
  注音: ㄅㄨˋ ㄗㄡˋ
  拼音: bù zòu
 相似词:步伐、步調、程序、措施

1.緩慢和急速。形容做事不同的形態、風格。《荀子.禮論》:「故君子上致其隆,下盡其殺,而中處其中,步驟馳騁厲騖不外是矣。」《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且三五步驟,優劣殊軌。」唐.章懷太子.注:「孝經鉤命決:『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三國魏.宋均.注云:『步謂德隆道用,日月為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

2.做事的程序。《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故聖人執權,遭時定制,步驟之差,各有云設。」


  馳驟

 简化字:驰骤
  注音: ㄔˊ ㄗㄡˋ
  拼音: chí zòu

1.騎馬疾奔。《三國演義》第三回:「卓按劍立於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於園門外往來馳驟。」

2.比喻奔走繁忙。如:「近日公務馳驟,身心勞瘁。」


  重奏

  注音: ㄔㄨㄥˊ ㄗㄡˋ
  拼音: chóng zòu

凡是兩種樂器以上的合奏,且各樂器各自分任一聲部,以互相協調,互為主從的,稱為「重奏」。按演出時樂器的件數不同,分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而按樂器不同的組合,有小提琴奏鳴曲、弦樂三重奏、鋼琴三重奏等。


  出走

  注音: ㄔㄨ ㄗㄡˇ
  拼音: chū zǒu

因情勢、環境所逼而離開原來所居之地。《墨子.親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叩辭吾母,走告青君,行將出走深山,求赤松子於世外矣。」


  吹奏

  注音: ㄔㄨㄟ ㄗㄡˋ
  拼音: chuī zòu
 相似词:演奏

吹奏笙、簫等管樂器。泛指演奏音樂。


  大走

  注音: ㄉㄚˋ ㄗㄡˇ
  拼音: dà zǒu

大步地走、奔跑。《元曲選.神奴兒.楔子》:「休著你娘憂心兒等待。我與你大走去可兀的買將來。」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16 页数: 1/11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