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ǎng
  國葬

 简化字:国葬
  注音: ㄍㄨㄛˊ ㄗㄤˋ
  拼音: guó zàng

對國家有特殊功勛者去世後,由政府以國家名義舉行的葬禮。


  海葬

  注音: ㄏㄞˇ ㄗㄤˋ
  拼音: hǎi zàng

一種葬禮。將屍體或骨灰投入海中,稱為「海葬」。


  合葬

  注音: ㄏㄜˊ ㄗㄤˋ
  拼音: hé zàng

夫婦死後同葬一處墓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厚葬

  注音: ㄏㄡˋ ㄗㄤˋ
  拼音: hòu zàng

隆重、盛大的喪葬。《論語.先進》:「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墨子.節葬下》:「或以厚葬久喪,以為仁也?義也?」


  後藏

 简化字:后藏
  注音: ㄏㄡˋ ㄗㄤˋ
  拼音: hòu zàng

西藏地方的中部。東界前藏,西界阿里,南界不丹、尼泊爾,北界新疆;雅魯藏布江橫貫其間。境內湖沼羅列,物產頗豐。


  會葬

 简化字:会葬
  注音: ㄏㄨㄟˋ ㄗㄤˋ
  拼音: huì zàng

1.聚集眾人前往送葬。《左傳.隱公元年》:「衛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難指名,會葬者蓋相摩。」

2.合葬。《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謚為帝太后,與莊襄王會葬茝陽。」


  火葬

  注音: ㄏㄨㄛˇ ㄗㄤˋ
  拼音: huǒ zàng

用火焚化死者遺體後,將骨灰置於容器中,再予以埋葬或存放。


  吉藏

  注音: ㄐㄧˊ ㄗㄤˋ
  拼音: jí zàng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國佛教三論宗的創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後移居交廣(今越南、廣西),又遷居金陵。七歲時從法朗出家,十九歲開始為大眾複述,即受稱譽。陳末天下大亂,吉藏和一些同學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獵的典籍非常廣泛。隋朝統一後,移住會稽(今浙江紹興)秦望山嘉祥寺,弘傳佛法,從他學法者多達千餘人,世稱「嘉祥大師」。後受隋煬帝之請,住長安日嚴寺,完成三論注疏。唐初,高祖在長安設立十大德統領僧眾,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圓寂。著有《三論玄義》一卷、《中觀論疏》十卷、《百論疏》三卷、《法華經玄論》十卷等傳世。


  經藏

 简化字:经藏
  注音: ㄐㄧㄥ ㄗㄤˋ
  拼音: jīng zàng

1.佛教三藏之一,概括除了律藏以外佛所說的法。也稱為「修多羅藏」。

2.收藏經典的地方。《北史.卷八八.隱逸傳.馮亮傳》:「乃焚於山,灰燼處,起佛塔經藏。」


  渴葬

  注音: ㄎㄜˇ ㄗㄤˋ
  拼音: kě zàng

古禮稱死者停靈之期未滿而急葬的情況為「渴葬」。《公羊傳.隱公三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濫葬

 简化字:滥葬
  注音: ㄌㄢˋ ㄗㄤˋ
  拼音: làn zàng

胡亂而沒有規劃的埋葬。如:「未經核發許可而濫葬者,依殯葬管理條例規定裁罰。」


  領贓

 简化字:领赃
  注音: ㄌㄧㄥˇ ㄗㄤ
  拼音: lǐng zāng

失主至警察機關領取失物。《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這麼著官就打發衙役來,叫事主領贓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三回:「他在上海舉目無親,一時又不敢就走,要希冀拿著了騙子,還要領贓,只得出來在外面求乞告幫。」


  龍藏

 简化字:龙藏
  注音: ㄌㄨㄥˊ ㄗㄤˋ
  拼音: lóng zàng

1.佛教傳說龍樹從龍宮中取得大乘經典流布人間,故稱大乘經典為龍藏。唐.德宣〈隋司徒陳公捨宅造寺碑〉:「濟八苦於無明之河,祕密成伊;演龍藏於三千世界,童蒙求我。」

2.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至乾隆三年(西元1738),在北京刻印的敕版藏經。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以明北藏為底本,略有增減。也稱為「清藏」。


  律藏

  注音: ㄌㄩˋ ㄗㄤˋ
  拼音: lǜ zàng

佛教三藏之一。佛教戒律典籍的總集。為梵語vinayapiṭaka的意譯。也譯作「毘尼藏」、「奈耶藏」、「調伏藏」。


  論藏

 简化字:论藏
  注音: ㄌㄨㄣˋ ㄗㄤˋ
  拼音: lùn zàng

三藏之一。總稱編入三藏中的印度論師之論著。或稱為《阿毘達磨藏》、《阿毘曇藏》。


  臝葬

  注音: ㄌㄨㄛˇ ㄗㄤˋ
  拼音: luǒ zàng

人死後,不著衣衾棺槨而葬。《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楊王孫》:「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欲臝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也作「裸葬」。


  埋葬

  注音: ㄇㄞˊ ㄗㄤˋ
  拼音: mái zàng
 相似词:安葬、掩埋

人死葬入土中。晉.張華《博物志.卷七.異聞》:「年四歲,病沒故,埋葬五日復生。」《紅樓夢》第六七回:「忙命人盛殮,送往城外埋葬。」


  內臟

 简化字:内脏
  注音: ㄋㄟˋ ㄗㄤˋ
  拼音: nèi zàng
 相反词:表皮

人或動物的胸腔和腹腔內所包藏的各種器官。如心、肺、胃、肝、脾、腎、腸等。


  鳥葬

 简化字:鸟葬
  注音: ㄋㄧㄠˇ ㄗㄤˋ
  拼音: niǎo zàng

人死後將其屍體掛於樹上或棄於荒野,以供鳥啄食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傳上.海南諸國傳》:「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


  弄髒

 简化字:弄脏
  注音: ㄋㄨㄥˋ ㄗㄤ
  拼音: nòng zāng
 相反词:潔淨、洗淨

使不乾淨。如:「他一不小心把衣服給弄髒了。」


  陪葬

  注音: ㄆㄟˊ ㄗㄤˋ
  拼音: péi zàng

1.陪同死者一起下葬。如:「用活人陪葬死人,實在太殘忍。」也作「殉葬」。

2.古時臣子或妻妾的靈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墳墓的近旁,稱為「陪葬」。


  脾臟

 简化字:脾脏
  注音: ㄆㄧˊ ㄗㄤˋ
  拼音: pí zàng

內臟之一。橢圓形呈赤褐色,位於腹腔左上側,胃的賁門端的外側。具製造淋巴球及分解紅血球等功能。


  起贓

 简化字:起赃
  注音: ㄑㄧˇ ㄗㄤ
  拼音: qǐ zāng

執法的人搜取賊盜的贓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太守即命公人押了小娥與地方,同到申蘭家起贓。」


  遷葬

 简化字:迁葬
  注音: ㄑㄧㄢ ㄗㄤˋ
  拼音: qiān zàng

遷移靈柩而改葬。《薛仁貴征遼事略》:「父母在淺土,未曾遷葬,孝服在身,遠父母墳所,乃大不稱心也!」《三國演義》第一〇回:「又下令追尋董卓屍首,獲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郿塢。」


  三藏

  注音: ㄙㄢ ㄗㄤˋ
  拼音: sān zàng

佛教用語:(1)佛教經典的總稱。包括經藏、律藏、論藏三部分。經藏是指以佛說法的形式創作的典籍;律藏雖同是以佛說的形式,但內容都和戒律有關;論藏是佛弟子或後世論師闡釋經義的作品。宋.承遷〈金師子章序〉:「設有說道超他,入經藏,對三藏勝論議人否?」(2)三藏法師的簡稱。參見「三藏法師」條。唐.閻朝隱〈大唐大薦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師之碑〉:「證聖年中奉敕與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譯華嚴經。」


  喪葬

 简化字:丧葬
  注音: ㄙㄤ ㄗㄤˋ
  拼音: sāng zàng

辦理人死後的一切事宜。《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后何罪,妄以鴆死?國母喪葬,託疾不出!」《儒林外史》第四〇回:「喪葬已畢,家產都已賠完了。」


  燒葬

 简化字:烧葬
  注音: ㄕㄠ ㄗㄤˋ
  拼音: shāo zàng

1.火葬。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舉國事佛,有一道人命過燒葬,燒之數千束樵,故坐火中。」

2.焚燒送葬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傳》:「及葬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葬,一切禁絕。」


  腎臟

 简化字:肾脏
  注音: ㄕㄣˋ ㄗㄤˋ
  拼音: shèn zàng

五臟之一。位在後腹腔,腰椎的兩側,呈蠶豆狀,左右共二枚,左高右低,紅褐色。為過濾血液中廢料成尿液的器官,及分泌腎素、紅血球生成素兩種激素的內分泌器官。也稱為「內腎」、「腰子」。


  釋藏

 简化字:释藏
  注音: ㄕˋ ㄗㄤˋ
  拼音: shì zàng

佛教的經典。指經、律、論三藏。


  壽藏

 简化字:寿藏
  注音: ㄕㄡˋ ㄗㄤˋ
  拼音: shòu zàng

墳墓。《後漢書.卷六四.趙岐傳》:「年九十餘,建安六年卒,先自為壽藏。」《舊唐書.卷一九〇.文苑傳下.司空圖傳》:「圖既脫柳璨之禍還山,乃預為壽藏終制。」


  水葬

  注音: ㄕㄨㄟˇ ㄗㄤˋ
  拼音: shuǐ zàng
 相反词:土葬、火葬

把死者的屍體投進水中,任其沉流漂散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傳上.海南諸國傳》:「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唐.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五絕〉五首之五:「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送葬

  注音: ㄙㄨㄥˋ ㄗㄤˋ
  拼音: sòng zàng
 相似词:執紼、送喪

跟著喪家的行列,把靈柩送到葬地。也作「送殯」、「送喪」。


  隨葬

 简化字:随葬
  注音: ㄙㄨㄟˊ ㄗㄤˋ
  拼音: suí zàng

陪同死者下葬的物品。如金飾、財物、器具、車馬等。


  貪贓

 简化字:贪赃
  注音: ㄊㄢ ㄗㄤ
  拼音: tān zāng

貪取不應得的財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天子與群臣議處,若是裴安卿是個貪贓刻剝,阿諛諂佞的,朝中也還有人喜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人因貪贓拿問了,就是這三四日的事。」


  帑藏

  注音: ㄊㄤˇ ㄗㄤˋ
  拼音: tǎng zàng

1.儲藏財幣的府庫,通常指國庫。《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諸寶物名、帑藏、錢穀官,皆宦者領之。」《明史.卷一五七.列傳.陳俊》:「時州縣殘破,帑藏殫虛。」

2.財產、財貨。明.劉元卿《賢奕編.卷三.警諭》:「又有富人子自童亡外,既長,行乞過家而不識也。其父識引之,子復家,授以帑藏,退不敢當。」《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須不惜一年糧運,不惜數萬帑藏,開挑正河,寬限責成,乃為一勞永逸。」


  天葬

  注音: ㄊㄧㄢ ㄗㄤˋ
  拼音: tiān zàng

西藏、塞北地區的葬俗。將屍體塗上酥油,抬至天葬場或曠野,任群鳥啄食。


  土葬

  注音: ㄊㄨˇ ㄗㄤˋ
  拼音: tǔ zàng

一種將屍體放入棺材,埋在土中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列傳上.海南諸國》:「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


  胃臟

 简化字:胃脏
  注音: ㄨㄟˋ ㄗㄤˋ
  拼音: wèi zàng

動物體內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形如囊,左大右小,橫臥橫膈膜之下,上連食道,下連小腸。


  五臟

 简化字:五脏
  注音: ㄨˇ ㄗㄤˋ
  拼音: wǔ zàng

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亦泛指各種內臟。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三折:「則你那五臟神也不到今日開屠。」《紅樓夢》第八回:「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


  下葬

  注音: ㄒㄧㄚˋ ㄗㄤˋ
  拼音: xià zàng

把棺木埋到土裡。《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哥帶來的銀子,料理下葬為是。」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14 页数: 2/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