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ēng
  

  部首: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鬇鬡」條。


  

  部首: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火氣上升。《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溼上熏烝。」

2.用熱水氣蒸東西。通「蒸」。如:「烝魚」、「烝飯」。宋.蘇軾〈酒經〉:「吾始取麵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

3.上淫,與長輩婦女姦通。《左傳.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遼史.卷一一二.逆臣傳上.耶律滑哥傳》:「性陰險,初烝其父妾,懼事彰,與剋蕭臺哂等共害其父。」




眾多。《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唐.杜甫〈無家別〉詩:「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古代冬天的祭祀。《書經.洛誥》:「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發語詞,置於句首。《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部首:肉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盛裝在鼎俎中的熟肉。明.張自烈《正字通.肉部》:「鼎俎之實,凡牲烹熟,體解骨切而載諸鼎,骨折臠割而升之俎者,皆曰脀。」


  

  部首: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熱氣上升。如:「蒸發」。《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2.利用水蒸汽的熱力把食物煮熟。如:「蒸魚」。漢.王充《論衡.幸偶》:「蒸穀為飯,釀飯為酒。」


  

 简化字:症
  部首:疒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一種腹中結硬塊的病症。《玉篇.疒部》:「癥,腹結病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ㄥˇ
  拼音: zhěng




1.援救、救助。《孟子.梁惠王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漢.王充《論衡.感虛》:「井出水以救渴,田出穀以拯饑。」

2.舉起。《易經.艮卦.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部首: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ㄥˇ
  拼音: zhěng




1.不帶小數點的數字。如:「正整數」、「負整數」。

2.全數、總數。如:「化整為零」。




1.集合。如:「整隊」。《詩經.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2.治理、安放。如:「整理」、「整頓」、「整裝待發」。

3.修理。如:「整人專家」、「整型」、「這部老爺車該好好整整了。」




1.有秩序的。如:「整齊」、「整然有序」。

2.完全的、全部的。如:「整體」、「整批」、「完整」。

3.正好、剛好。如:「十元七角整」。


  

  部首: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遠行。如:「長征」、「遠征」。《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2.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課徵。如:「征稅」、「橫征暴斂」。

4.強取、爭奪。《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1.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2.姓。如宋代有征集。


  

 简化字:钲
  部首: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樂器名,打擊樂器。銅製,屬鐲鐃之類。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是古代行軍樂器,用來調整或停止步伐。古代鳴金收兵,鉦為鳴金樂器之一。《說文解字.金部》:「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詩經.小雅.采芑》:「方叔率止,鉦人伐鼓。」漢.毛亨.傳:「伐,擊也。鉦以靜之,鼓以動之。」漢.張衡〈東京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黃鉞。」


  

 简化字:争
  部首:爪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2.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3.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4.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5.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疾病的徵象。如:「急症」、「絕症」、「不治之症」、「對症下藥」。


  

 简化字:证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諫正。如:「証諫」。《戰國策.齊策一》:「士尉以証靖郭君,靖郭君不聽。」


  

 简化字:帧
  部首:巾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量詞。計算照片、字畫等的單位。明.張自烈《正字通.巾部》:「今人以一幅為一幀。」如:「這是一幀仕女圖。」


  

 简化字:郑
  部首: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國名。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新鄭縣。

2.姓。如明代有鄭成功。




謹慎、莊重。如:「鄭重其事」。《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殷勤鄭重,欲必覺寤陛下。」


  

 简化字:证
  部首: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告發。《說文解字.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2.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證明」、「證實」。《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1.憑據。如:「人證」、「停車證」、「借書證」。

2.病症、症候。如:「三焦辨證」、「血分證」。《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部首: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政策、法令。《周禮.天官.小宰》:「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政令。」《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

2.法則、規則。《荀子.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

3.國家公務機關的行政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縣政」。




1.治理。《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文字上的指正,多用為求教的詞語。如:「乞政」、「呈政」。


  

 简化字:挣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用力支撐。《水滸傳》第八回:「林冲掙的起來,被枷礙了,曲身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及到天氣和暖,又勉強進些飲食,掙起來家前屋後走走。」

2.用力拉扯。如:「掙脫」、「掙斷」。《西遊記》第六九回:「那獃子左掙右掙,掙不得脫手。」

3.爭奪。如:「掙面子」、「掙光榮」。


  

 简化字:峥
  部首:山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崢嶸」條。


  

 简化字:征
  部首: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召集。如:「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2.責問、詢問。如:「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3.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4.公開尋求、招請。如:「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5.課取、收取。如:「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1.預兆、跡象。如:「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2.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ㄥˇ
  拼音: zhěng




救助。《淮南子.齊俗》:「子路撜溺而受牛謝。」


  

  部首:止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如:「正道」、「正路」。

2.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3.精純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

4.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5.與「副」相對。如:「正本」、「正刊」。

6.與「偏」相對。如:「正門」、「正廳」。

7.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1.修改錯誤。如:「修正」、「訂正」、「糾正」。《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

2.整理。《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

3.分析、明辨。《論語.子路》:「必也正名乎!」




1.恰巧、剛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懷」。《北史.卷七〇.劉璠傳》:「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鄉等正解讀書耳。』」

2.表示動作在進行的狀態。如:「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文選.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1.長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正常。


  

  部首:心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怔忪」、「怔營」等條。


  

  部首:一
部外笔画:1
 总笔画:2
  注音:(2) ㄓㄥ
  拼音:(2) zhēng

參見「丁丁」條。


  

  部首:止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注音:(2) ㄓㄥ
  拼音:(2) zhēng

參見「正月」條。


  

 简化字:鲭
  部首:魚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2) ㄓㄥ
  拼音:(2) zhēng




魚與肉調製成的雜燴菜。如:「五侯鯖」。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惡嚼㗘腥鯖。」


  

 简化字:挣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ㄓㄥˋ
  拼音:(2) zhèng

努力獲取。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俺祖高皇帝,奮布衣,起豐、沛,滅秦屠項,掙下這等基業。」《紅樓夢》第一一三回:「家裡也掙了好幾畝地。」


  八政

  注音: ㄅㄚ ㄓㄥˋ
  拼音: bā zhèng

古時國家施政的八大領域。具體內容不一:(1)《書經.洪範》稱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後世言八政,多指此而言。(2)《禮記.王制》稱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3)《逸周書.卷一.常訓解》稱夫妻、父子、兄弟、君臣。


  包拯

  注音: ㄅㄠ ㄓㄥˇ
  拼音: bāo zhěng

人名。(西元998~1061)字希仁,宋合肥人。性剛直,歷官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辦案嚴正,不避權貴,時人比其為「黃河清」。當時京師流傳「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為宋代有名的清官,卒諡孝肅。也稱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公」、「包青天」。


  保正

  注音: ㄅㄠˇ ㄓㄥˋ
  拼音: bǎo zhèng

保長。清代保甲法,十戶為牌,立一牌長。十牌為甲,立一甲長。十甲為保,立一保長。專司查報作姦犯科及戶口遷移等事,相當於今日村長一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村人道:『金榮是此間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誰不認得?你問他則甚?』」《水滸傳》第一三回:「把那漢子一條索子綁了,押出廟門,投一個保正莊上來。」


  保證

 简化字:保证
  注音: ㄅㄠˇ ㄓㄥˋ
  拼音: bǎo zhèng
 相似词:保險、保障、負責、擔保

1.作為擔保的事物。

2.對於他人行為、資產或信用負責擔保。


  暴政

  注音: ㄅㄠˋ ㄓㄥˋ
  拼音: bào zhèng
 相似词:虐政、苛政
 相反词:德政、善政、仁政

專制暴虐的統治。如:「暴君必滅,暴政必亡。」《禮記.儒行》:「雖有暴政,不更其所。」


  北征

  注音: ㄅㄟˇ ㄓㄥ
  拼音: běi zhēng

向北方出征、出發。如:「取得南區代表權之後,棒球隊北征角逐全國冠軍寶座。」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安集中國,然後興師出兵,北征匈奴。」漢.班彪〈北征賦〉:「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遊。」


  崩症

  注音: ㄅㄥ ㄓㄥˋ
  拼音: bēng zhèng

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大量或持續出血。也稱為「崩漏」、「血崩」。


  秕政

  注音: ㄅㄧˇ ㄓㄥˋ
  拼音: bǐ zhèng

不良的政治。《國語.晉語七》:「公使祁午為軍尉,歿平公,軍無秕政。」《晉書.卷二.文帝紀》:「朝無秕政,人無謗言。」


  弊政

  注音: ㄅㄧˋ ㄓㄥˋ
  拼音: bì zhèng

腐敗不清明的政治。《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異也。」《中國歷代戲曲選.鬧銅臺.第一折》:「忽聽的監倉官弊政,弓兵排列勢猙獰。」


  邊政

 简化字:边政
  注音: ㄅㄧㄢ ㄓㄥˋ
  拼音: biān zhèng

邊疆地區區域性的特殊政治措施。其涵義包括安其社會(管、衛),長其人民(教、養),是永恆無間而積極性的建設。其性質為國家的內務行政,但因邊疆民族文化與內地不盡相同,故應予特殊的治理。


  辨正

  注音: ㄅㄧㄢˋ ㄓㄥˋ
  拼音: biàn zhèng

辨明是非,改正謬誤。如:「這篇作文的錯字連篇,非得一一辨正不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窮于有數,追于無形。」《隋書.卷二.高祖紀下》:「自晉氏播遷,兵戈不息,雅樂流散,年代已多,四方未一,無由辨正。」


  辨證

 简化字:辨证
  注音: ㄅㄧㄢˋ ㄓㄥˋ
  拼音: biàn zhèng

分析論證。如:「這件事需要慎重的辨證。」


  辯證

 简化字:辩证
  注音: ㄅㄧㄢˋ ㄓㄥˋ
  拼音: biàn zhèng

辯析論證。如:「他對他所提出的理由,加以辯證。」


  表徵

 简化字:表征
  注音: ㄅㄧㄠˇ ㄓㄥ
  拼音: biǎo zhēng

事實表現足資徵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被之千載,表徵盛衰,殷鑒興廢。」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882 页数: 3/4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