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āo
  

 简化字:锕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ㄚ
  拼音: ā




(actinium,Ac)化學元素。原子序89。放射性元素之一。銀白色。在自然界中與鈾礦共存。除硫化物外,錒的化合物為無色。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ㄚ
  拼音: ā




1.表驚訝、痛苦、贊嘆的語氣。如:「啊!失火了!」、「啊!這片風景好美!」

2.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如:「啊!你說什麼?」


  

  部首: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ㄚ
  拼音:(2) ā




置於語尾。通「啊」。如:「做人阿!要腳踏實地才是。」



表示疑問、驚訝等語氣。如:「阿!你怎麼啦?身體不舒服嗎?」



詞頭:(1)加在稱謂上。如:「阿婆」、「阿爹」、「阿姨」、「阿兄」。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加在名字上。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阿瞞」、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阿斗」。


  

  部首: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ㄚ
  拼音:(2) ā

(一)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ㄚˊ
  拼音:(2) á




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如:「嗄!有這種怪事?」


  

  部首: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3) ㄚˋ
  拼音:(3) à

(二)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3) ˙ㄚ
  拼音:(3) a




語尾助詞,無義。如:「不錯啊!」、「好棒啊!」


  

  部首:儿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龜甲、獸骨等燒灼後所出現的裂紋,古人藉以占卜吉凶。《禮記.月令》:「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漢.鄭玄.注:「占兆,龜之繇文也。」唐.韓愈〈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2.事情發生前所顯露的徵候、跡象。如:「預兆」、「吉兆」、「不祥之兆」。

3.數目字。億的萬倍。如:「一兆」、「十兆」。

4.墳地、墓地。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5.姓。如明代有兆元享。




預先顯示。如:「瑞雪兆豐年」。



眾多的。《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祭壇四周的界域。《說文解字.土部》:「垗,畔也,為四畔界,祭其中。」

2.葬地。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垗,葬地也。」


  

  部首: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一種畫有龜蛇圖樣的旗子。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小部》:「旐,旗畫龜蛇者。」《詩經.小雅.出車》:「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部首:魚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動物名。一種生活在小澗溪水中的魚類。全身無鱗,體側扁平,胸前有一個吸盤,背鰭、胸鰭均具硬刺,且有四對鬚。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華南和西南一帶,為當地經濟魚類之一。


  

  部首:竹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參見「笊籬」條。


  

  部首: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捕魚的竹籠。《說文解字.网部》:「罩,捕魚器也。」

2.遮蓋物體的器具。如:「燈罩」、「紗罩」。也稱為「罩子」。




1.覆蓋、遮掩。如:「夜幕罩住大地。」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三四齣:「影飄颻,碧濛濛,把關河罩,幕寒生夜悄。」

2.對抗、抵抗。《醒世姻緣傳》第九回:「你自己忖量著,若罩得過他,就告上狀,若忖量罩不過他,趁著剛才那個意思,做個半截漢子罷了。」




厲害、強。為年輕人交談時常用的口頭禪。如:「你很罩哦!三兩下就把事情處理好了!」


  

  部首:人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㑿㑿:長。《廣韻.去聲.巧韻》:「㑿,㑿㑿,長貌。」


  

 简化字:赵
  部首:走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國名:(1)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大陸地區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2)東晉五胡十六國之一。為東晉劉曜所建,統有今大陸地區河北、山西、陝西、河南等的一部分,史稱「前趙」。(3)東晉五胡十六國之一。為石勒滅前趙而稱帝,史稱「後趙」。

2.姓。如宋代有趙匡胤。


  

  部首:聿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首度、開端。《爾雅.釋詁上》:「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楚辭.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2.發生、引起。如:「肇禍」、「肇事」。

3.端正。《國語.齊語》:「竱本肇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




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肇賈。


  

  部首:日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同「照」。武則天所造十九個新字之一,用以為己名。《集韻.去聲.笑韻》:「照,《說文》:『明也。』……武后作曌。」《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后本紀》:「則天皇后武氏諱曌,并州文水人也。」


  

 简化字:桌
  部首:木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划船用的槳。《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宋.陸游〈泛舟〉詩:「水鄉元不減吳松,短櫂沿洄野興濃。」

2.借指船。如:「征櫂」。《宋史.卷三.太祖本紀》:「遂幸東水門,發戰櫂東下。」




划船、搖船。《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號馮夷俾清津兮,櫂龍舟以濟予。」唐.錢起〈江行無題〉詩一〇〇首之一〇:「宦遊難自定,來喚櫂船郎。」


  

  部首:日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ㄠ
  拼音: zhāo




1.明亮、光明。《詩經.大雅.抑》:「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2.明顯的。如:「天理昭昭」。




1.光線。《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

2.古代祖先宗廟的排列次序。始祖廟居中,左為昭,右為穆。《左傳.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3.姓。如戰國時楚國有昭奚恤。




顯揚、使彰明。《左傳.定公四年》:「以昭周公之明德。」《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简化字:钊
  部首:金
部外笔画:2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ㄠ
  拼音: zhāo




1.削去、磨損稜角。《說文解字.刀部》:「釗,刓也。」

2.勉勵、勸勉。如:「勉釗」。《廣韻.平聲.宵韻》:「釗,……勉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ㄠˇ
  拼音: zhǎo




1.探訪、尋求。如:「找朋友」、「找工作」、「自找麻煩」。《紅樓夢》第三一回:「這可丟了!往那裡找去?」

2.補回差額。如:「找錢」、「找零兒」。《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當下先秤了一半船錢,那一半直待到縣時找足。」


  

  部首: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ㄠˇ
  拼音: zhǎo




水池。如:「池沼」、「沼澤」。《左傳.隱公三年》:「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唐.元結〈石魚湖上醉歌〉:「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简化字:照
  部首: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照耀。同「照」。《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


  

 简化字:诏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告訴、告誡、教導。《莊子.盜跖》:「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楚辭.屈原.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合,詔西皇使涉予。」



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唐.柳宗元〈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然而天子有詔,俾定封邑。」


  

  部首:火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映射。如:「照耀」、「陽光照在窗戶上。」

2.投映。如:「照鏡子」。

3.比擬、依據。如:「仿照」、「照貓畫虎」、「比照辦理」、「照本宣科」。

4.比對、核對。如:「對照」。

5.通知。如:「照會」、「關照」。

6.向著、對著。如:「照頭一棍」、「照著敵人開槍」。

7.看、顧。如:「照顧」、「照應」、「照料」。

8.知曉。如:「心照不宣」。《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臣聞騏驥長鳴,則伯樂照其能;盧狗悲號,則韓國知其才。」

9.攝取影像。如:「照相」、「這張像片是新照的。」




1.日光。如:「夕照」、「殘照」。

2.像片。如:「近照」、「玉照」。

3.憑證。如:「執照」、「護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張古老種瓜娶文女》:「申公道:『錢卻有,何以為照?』」


  

  部首:月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
  拼音: zhāo




1.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部首:爪
 总笔画:4
  注音: ㄓㄠˇ
  拼音: zhǎo




1.人類手、腳的指甲。也指手指或手。如:「指爪」、「腳爪」。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七.夙惠》:「先生以指爪逐行按之,按畢輒背,一字不遺。」明.高明《琵琶記》第二七齣:「我祇憑十爪,如何能彀墳土高。」

2.動物腳趾的尖角。也指其尖利趾甲。如:「雞爪」、「鷹爪」、「那隻老虎,張牙舞爪的,作勢想撲殺小兔子。」唐.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騫飛避暖勁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萬里寒空祇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3.二一四部首之一。




用爪抓、搔或捏。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明.劉基《郁離子.虞孚》:「貙人立而爪之斃。」


  

  部首:口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如:「召喚」、「召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2.招致、引來。如:「召禍」。《書經.微子》:「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ㄠ
  拼音: zhāo




1.打手勢以示意人過來。如:「招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2.用廣告、通知等公開方式使人來。如:「招生」、「招考」、「招標」。

3.逗、惹、引。如:「招禍」、「招惹」、「別招你媽生氣!」、「餅乾屑會招來螞蟻。」《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紅樓夢》第一一回:「你別在這裡只管這們著,倒招的媳婦也心裡不好。」

4.北平方言。指傳染。如:「這病招人,要小心!」

5.承認罪狀。如:「招認」、「不打自招」、「這廝口風緊得很,怎麼逼都不招。」

6.進用。《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7.使入贅。如:「招婿」。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尋找。《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1.箭靶。《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2.武技、手段。如:「絕招」、「耍花招」。

3.明顯的標幟。如:「招牌」、「酒招」、「市招」。

4.量詞。計算招術的單位。如:「一招妙計」、「雙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船槳。同「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因飲酒醉還,舞棹向船曰:『何處覓庾吳郡?此中便是。』」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舡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心月。」

2.借以指船。同「櫂」。《文選.張協.七命八首之二》:「縱棹隨風,弭楫乘波。」




划船、泛舟。同「櫂」。《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ㄛ
  拼音:(2) ō




用於句尾或語氣停頓處,表驚嘆。如:「這麼多錢呵!」


  

  部首: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ㄛˊ
  拼音:(2) ó




表驚悟或領會的語氣。如:「哦!您就是孫先生。」、「哦!我明白了。」


  

  部首:口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2) ㄛˇ
  拼音:(2) ǒ




表疑惑、驚訝的語氣。如:「嚄!這道題怎麼還算不對?」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ㄛ
  拼音:(2) ō

(一)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2) ㄓㄠ
  拼音:(2) zhāo




1.(一)之讀音。

2.鳥鳴。如:「林鳥嘲嘲」。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ㄓㄠ
  拼音:(2) zhāo

(一)之讀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3) ㄛ
  拼音:(3) ō




表了解的語氣。如:「喔!原來是這麼回事。」


  

 简化字:着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3) ㄓㄠˊ
  拼音:(3) zháo




1.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3.陷入、中計。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恰好、得當。如:「這筆錢真花著了。」


  

 简化字:着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4) ㄓㄠ
  拼音:(4) zhāo




計策、方法。《水滸傳》第二回:「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1.放置。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2.受。如:「著風」、「著涼」。

3.發生。如:「著急」、「著慌」。




北方方言。指意見相合、同意。如:「著哇!這正合我意。」


  哀詔

 简化字:哀诏
  注音: ㄞ ㄓㄠˋ
  拼音: āi zhào

君主時代,天子駕崩後,嗣君布告國內此一消息的詔書,稱為「哀詔」。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063 页数: 1/27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