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í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ㄓ
  拼音: zhī




支撐。如:「以木搘牆」、「以手搘頤」。唐.李賀〈春晝〉詩:「越婦搘機,吳蠶作繭。」清.秋瑾《秋瑾女俠遺集.詩.題芝龕記》:「曾有威名振九州,搘撐乾坤女土司。」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ㄓ
  拼音: zhī




基石、柱腳。《說文解字.木部》:「榰,柱氐也,古用木,今以石。」



支撐。《爾雅.釋言》:「榰,柱也。」唐.孟郊〈懷南岳隱士〉詩二首之二:「楓梩搘酒甕,鶴蝨落琴床。」


  

 简化字:织
  部首:糸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用絲、麻、棉、毛等物編製物品。如:「編織」、「紡織」、「織布」。

2.結合、組成。如:「組織」、「愛恨交織」。


  

  部首:目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不彎曲的。如:「筆直」、「直線」。

2.不邪曲,沒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3.縱的、豎的。如:「直行書寫」、「鉛直線」。

4.行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5.呆板、僵硬。如:「兩眼發直」、「雙腿僵直」。




1.但、只、不過。《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竟然、居然。金.元好問〈水調歌頭.恨人閒〉詞:「恨人閒、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水滸傳》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

3.沒有間隔的。參見「直達」條。




1.抵得上。通「值」。《史記.卷三〇.平準書》:「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

2.抵擋。《漢書.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銳士。」

3.當班、站勤。通「值」。《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紀上》:「日二人直,備顧問。」




1.報酬、酬金。《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

2.姓。如漢代有直不疑。


  

  部首: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動物名。即高腳蟹。甲殼綱蛛蟹科。產於日本東京灣以南的深海中。頭胸甲長達三十八公分,形似葫蘆,螯足細而長,達一、二公尺;兩螯足展開,相距達三公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蟹。


  

 简化字:掷
  部首:手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拋投、丟扔。如:「投擲」、「擲鐵餅」。《晉書.卷五六.孫楚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

2.拋棄。如:「棄擲」。晉.陶淵明〈雜詩〉一二首之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3.跳躍。唐.周賀〈晚題江館〉詩:「澄波月上見魚擲,晚徑葉多聞犬行。」


  

 简化字:踯
  部首:足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2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參見「躑躅」條。


  

  部首:夂
 总笔画:3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從後而來。《說文解字.夂部》:「夂,從後至也,象人兩脛,後有致之者。」



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止
 总笔画:4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停住、不動。如:「適可而止」。《易經.艮卦.彖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2.達到、安住。《禮記.大學》:「止於至善。」

3.不准、阻擋。《左傳.桓公六年》:「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梁止之。」《呂氏春秋.季秋紀.知士》:「靜郭君不能止。」

4.居住。《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1.腳。同「趾」。《漢書.卷二三.刑法志》:「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止者,笞五百。」

2.儀容行動、威儀。《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3.打擊柷的槌子。《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晉.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桐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

4.二一四部首之一。




靜的、不動的。《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僅、只。如:「不止一回」。唐.杜甫〈無家別〉詩:「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



用於語尾,以加強語氣。《詩經.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凸起水面的小塊陸地。《詩經.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雁集洲沚。」


  

  部首: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地基、基礎。唐.劉兼〈長春節〉詩:「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

2.地點、處所。如:「住址」、「遺址」、「校址」。


  

 简化字:址
  部首:阜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地基、山腳。通「址」。《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唐.元稹〈古社〉詩:「古社基阯在,人散社不神。」

2.水中小洲。通「沚」。《文選.張衡.西京賦》:「迺有昆明零沼,黑水玄阯。」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參見「白芷」條。


  

  部首:示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幸福。如:「福祉」。《詩經.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部首: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腳。《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聊齋志異.卷一.蛇人》:「停趾愕顧,則二青來也。」

2.腳趾頭。如:「足趾」。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黃山日記》:「上百步雲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

3.山腳。《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4.蹤跡。唐.王勃〈觀佛跡寺〉詩:「蓮座神容儼,松崖聖趾餘。」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古代的長度單位。周制八寸為一咫。《說文解字.尺部》:「咫,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



距離很短、很近。《呂氏春秋.孝行覽.孝行》:「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君子無行咫步而忘之。」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參見「疻痏」條。


  

 简化字:轵
  部首:車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貫穿車輪中心圓木的小孔。《說文解字.車部》:「軹,車輪小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去三以為軹。」

2.車軸的末端。《周禮.冬官考工記.序官》:「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新唐書.卷一六.禮樂志六》:「祭兩軹及軌前,乃飲。」

3.古代車箱兩旁橫直交錯的木頭。《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較圍,去一以為軹圍。」漢.鄭玄.注:「軹,輢之植者、衡者也。」




分歧的、歧出的。參見「軹首蛇」條。


  

  部首:日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美味的食品。《論語.陽貨》:「食旨不甘,聞樂不樂。」

2.心意、志趣。通「恉」。如:「宗旨」、「意旨」。唐.韓愈〈答陳商書〉:「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

3.帝王、長上的命令。如:「聖旨」、「密旨」。《宋史.卷三五八.李綱傳上》:「綱傳旨語左右曰:『敢復有言去者斬!』」




美好的。《書經.說命中》:「旨哉!說乃言惟服。」《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率寧人有旨疆土,況今卜並吉!」


  

  部首:心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旨意。《說文解字.心部》:「恉,意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1.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樂府.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2.一個指頭的寬度稱為「一指」。如:「三指寬的距離」。

3.用意、主旨。如:「言近指遠」。《書經.盤庚上》:「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願聞其指。」




1.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贈美人〉詩:「遙指紅樓是妾家。」

2.朝向、對著。如:「時針正指九點。」、「狙擊手把槍管指向甘迺迪。」《呂氏春秋.審分覽.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3.希望、依賴。如:「指望」、「這老太太就指著她兒子養活呢!」

4.斥責。《呂氏春秋.恃君覽.行論》:「故布衣行此,指於國,不容鄉曲。」《漢書.卷八六.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5.直立、翹起來。如:「令人髮指」。《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部首: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阻塞、充填。如:「窒息」。《呂氏春秋.季秋紀.季秋》:「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窒。」明.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下流壅則上溢,上源窒則下枯。」

2.抑制、停止。《易經.損卦.象曰》:「君子以懲忿窒慾。」


  

  部首: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環節動物門蛭綱動物的總稱。體扁長柔軟,形似蚯蚓,前後各有一個吸盤,能刺入人畜肌膚中,吸吮血液。生活在淡水或溼潤處。


  

 简化字:轾
  部首:車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車前較低的部分。《詩經.小雅.六月》:「戎車既安,如輊如軒。」


  

 简化字:铚
  部首:金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割稻穀的鐮刀。《說文解字.金部》:「銍,穫禾短鎌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予之西巡,必躬載銍。」



用鐮刀割。《廣韻.入聲.質韻》:「銍,刈也。」


  

  部首:肉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女子陰道的通稱。


  

 简化字:致
  部首: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細密的絲帛。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緻,練也。」疏證:「緻,一名細緻。《釋名》云:『細緻,染縑為五色,細且緻,不漏水也。』」



1.精細、細密。《新唐書.卷二〇三.文藝傳下.崔元翰傳》:「其好學老不倦,用思精緻,馳騁班固、蔡邕間以自名家。」

2.美好。《紅樓夢》第八回:「賈母見秦鍾形容標緻,舉止溫柔。」


  

  部首:心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嫉妒。《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違逆。《莊子.天下》:「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眾。」


  

  部首:心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意向、抱負、決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

2.記錄事物的書。如:「府志」、「三國志」。《周禮.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國之志。」

3.姓。如元代有志能。




1.記載、記錄。通「誌」。《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變動。」

2.牢記。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


  

  部首:疒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皮膚上所自發產生的局部性斑點或突起,可能是色素細胞或血管性、表皮性或其他皮膚組織的增生。


  

 简化字:志
  部首: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記住、記憶。如:「永誌不忘」。《新唐書.卷一〇二.褚亮傳》:「亮少警敏,博見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

2.記錄、記載。《列子.楊朱》:「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聊齋志異.卷九.邵臨淄》:「邑有賢宰,里無悍婦矣。誌之,以補循吏傳之所不及者。」

3.表示。如:「誌哀」、「誌慶」。




1.文體名。一種記事文。如:「碑誌」、「讀書誌」。

2.標識、記號。《南齊書.卷五五.孝義傳.韓係伯傳》:「襄陽土俗,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誌。」

3.皮膚上所生的微凸小點。通「痣」。《南齊書.卷四二.江祐傳》:「高宗胛上有赤誌。」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玉格》:「額三理,腹三誌。」


  

  部首:豸
 总笔画:7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爬蟲類的總稱。《說文解字.豸部》:「豸,獸長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2.參見「獬豸」條。

3.辦法。《左傳.宣公十七年》:「使郤逞其志,庶有豸乎!」

4.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書、畫的封套。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唐.王維〈濟州過趙叟家宴〉詩:「荷鋤修藥圃,散帙曝農書。」

2.套裝書。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

3.量詞。計算函套或包裹書籍的單位。《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何承天禮論三百卷,儉抄為八帙,又別抄條目為十三卷。」《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挂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部首: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官吏的職位、品級。《管子.山至數》:「去其都秩,與其縣秩。」《史記.卷五.秦本紀》:「遂復三人官秩如故。」

2.俸祿。《左傳.莊公十九年》:「王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唐.韓愈〈爭臣論〉:「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

3.十年為一秩。如:「八秩誕辰」。唐.白居易〈思舊〉詩:「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宋.蘇軾〈無題〉詩:「六秩行當啟,區中緣更疏。」




整齊有條理。《明史.卷一三八.陳修傳》:「皆精心籌畫,銓法秩然。」


  

  部首: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書的封套。《後漢書.卷三〇上.楊厚傳》:「吾綈袠中,有先祖所傳祕記,為漢家用,爾其修之。」

2.十年。通「秩」。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二.開八袠》:「以十年為一袠,其說見白樂天集中。」


  

  部首: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劍匣。《集韻.入聲.質韻》:「袟,劍衣也。」

2.量詞。古代計算函套或包裹書籍的單位。《資治通鑑.卷八九.晉紀十一.愍帝建興二年》:「惟裴憲、荀綽止有書百餘袟,鹽米各十餘斛而已。」


  

  部首: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縫。漢.揚雄《方言》卷四:「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


  

  部首: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法度、規定。如:「法制」、「制度」。《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2.父母喪事。如:「守制」、「父制」、「母制」。《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1.製造。同「製」。如:「制作」。《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2.訂定、規劃。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3.管束、阻止。如:「管制」、「限制」。《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4.決斷、裁決。如:「裁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5.切割。《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部首: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發狂的。《淮南子.氾論》:「畏罪而恐誅,則因猘狗之驚,以殺子陽。」



凶狠、蠻橫。元.郝經〈青州山行〉:「初從霸國後,往往逞兇猘。」


  

 简化字:制
  部首: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剪裁。《楚辭.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

2.造作。《後漢書.卷三二.樊宏傳》:「五穀不登,謂之大侵。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製,群神禱而不祠。」《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置權量於東西市,使貿易用之,禁私製者。」




1.詩文、作品。唐.杜甫〈八哀詩.贈祕書監江夏李公邕〉詩:「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製。」

2.法式、樣式。《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製。漢王喜。」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597 页数: 2/16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