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xún
  

 简化字:浔
  部首: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水邊。《淮南子.原道》:「游於江潯海裔,馳要褭,建翠蓋。」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城府開青旭,松筠起碧潯。」

2.大陸地區江西省九江縣的別稱。如:「南潯鐵路」。


  

 简化字:挦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拉扯、拔取。如:「撏毛」、「撏綿扯絮」。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


  

  部首: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量詞。英制的長度單位,其英文原名為fathom,通常用於測量水深。一噚等於六英尺,合一點八二八八米(公尺)。


  

  部首: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將冷卻的熟食溫熱。通「燅」。《集韻.平聲.侵韻》:「燂,火孰物。或作燖、燅。」

2.將肉沉於湯中。《集韻.平聲.鹽韻》:「燖,沉肉於湯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祭禮有腥、燖、熟三獻。」

3.以熱水燙後去毛。如:「揚湯燖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溳水注》:「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其熱可以燖雞。」


  

  部首: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動物名。甲殼綱十足目。頭胸甲橫卵圓形,表面隆起,前側緣左右各有六顆銳齒。螯足強大,足上各節背、腹緣均具有剛毛,第四對足扁平似槳,適於游泳。腹部密被著軟毛。棲息於水草、泥沙的淺海海底,或潛伏於石頭下。分布於韓國、日本與大陸地區沿海。可供食用。


  

 简化字:鲟
  部首:魚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3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鱘目。體長呈紡綞形,體色青黃,腹白,體上有五列縱行骨板。口小,嘴尖長,下有觸鬚四根,用於探物。左右鰓膜不相連,尾鰭上大而下小。生活於淡水或江河近海處,夏季繁殖時溯至河流上游產卵。肉可食,卵可製成魚子醬,鰾可做魚膠,為重要的經濟性魚類。大陸地區有長江鱘、中國鱘、東北鱘等三種。


  

  部首:十
部外笔画:1
 总笔画:3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快速飛行。《說文解字.卂部》:「卂,疾飛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灑。如:「汛掃」。《說文解字.水部》:「汛,灑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況盡汛掃前聖數千載功業,專用己之私,而能享祐者哉!」



1.河流江海定期的漲水。如:「潮汛」、「秋汛」、「桃花汛」。《老殘遊記》第一三回:「大汛到咧!大汛到咧!」

2.婦女的月經。如:「月汛」、「天癸汛」。


  

  部首:辵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快速的。如:「迅風」、「迅速」。《論語.鄉黨》:「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快速的。如:「迅駛」。《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


  

 简化字:讯
  部首: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詢問。《說文解字.言部》:「訊,問也。」《詩經.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文選.陸機.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2.審問。如:「審訊」、「偵訊」。《莊子.列禦寇》:「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3.責問、指責。《國語.吳語》:「吳王還自伐齊,乃訊申胥。」

4.諫告、告訴。《詩經.陳風.墓門》:「夫也不良,歌以訊之。」三國魏.嵇康〈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一八章之一一:「仰訊高雲,俯託輕波。」




消息、信息。如:「喜訊」、「問訊」。唐.元稹〈酬樂天早春閑遊西湖〉詩:「故交音訊少,歸夢往來頻。」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敏捷、疾速。《說文解字.人部》:「侚,疾也。」



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通「徇」、「殉」。《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弟子常欲齋戒不煞,迫以身侚物,不獲從志。」


  迿

  部首:辵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爭先、搶鋒頭。《公羊傳.定公四年》:「朋友相衛而不相迿。」漢.何休.注:「迿,出表詞,猶先也。」


  

  部首:歹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用人或器物陪葬。《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2.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如:「殉國」、「殉職」。《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文選.江淹.雜體詩.鮑參軍》:「殉義非為利。」

3.貪求、追求。《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


  

 简化字:训
  部首: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說教、教誨。如:「教訓」、「訓誡」。《左傳.桓公十三年》:「訓諸司以德。」

2.教練、操練。如:「訓練」。《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祜善甲訓卒,廣為戒備。」《宋史.卷三六一.張浚傳》:「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

3.順從、服從。漢.揚雄《法言.修身》:「上士之耳訓乎德,下士之耳順乎己。」

4.解釋文字的意義。參見「訓詁」條。




1.教訓、告誡。如:「庭訓」。《詩經.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國語.周語下》:「啟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

2.法則、典則。《書經.胤征》:「聖有謨訓,明徵定保。」

3.姓。如明代有訓濬。


  

  部首: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煙火向上冒。通「熏」。《玉篇.火部》:「焄,火上出也。亦作熏。」宋.蘇軾〈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此心實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



香、臭的氣味。《禮記.祭義》:「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唐.孔穎達.正義:「焄,謂香臭也,言百物之氣,或香或臭。」宋.蘇轍〈次韻子瞻生日見寄〉詩:「憂愁真能散凄焄,萬事過耳今不聞。」


  

 简化字:勋
  部首:力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功績、功勞。如:「屢建奇勛」。唐.高適〈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部首:犬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參見「獯鬻」條。


  

 简化字:熏
  部首:火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1.煙火向上升。同「熏」。如:「煙火燻天」。

2.以火煙熏物。漢.王充《論衡.命祿》:「越王翳逃山中,至誠不願自冀得代。越人燻其穴,遂不得免,彊立為君。」

3.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如:「燻肉」、「燻鴨」、「燻雞」、「燻魚」。


  

  部首:艸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1.植物名。報春科珍珠茉屬,「佩蘭」、「薰草」之古稱。參見「佩蘭」條。

2.香氣。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詞:「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3.煙氣。晉.陸機〈演連珠〉詩五〇首之二四:「尋煙染芬,薰息猶芳。」




1.以火灼炙、燒灼。通「熏」。如:「薰魚」、「薰肉」、「利欲薰心」。晉.潘岳〈馬汧督誄〉:「將穿響作內焚穬火薰之,潛氐殲焉。」

2.感染﹑感化。如:「薰陶」。唐.韓愈〈爭臣論〉:「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宋.程頤〈論經筵第一劄子〉:「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與之居處,使之薰染成性。」

3.教訓。《兒女英雄傳》第三〇回:「他那意思,想著要把乾綱振起來,薰她一薰。」




溫暖的、和煦的。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部首:日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1.黃昏時刻。《玉篇.日部》:「曛,黃昏時。」南朝宋.鮑照〈行京口至竹里詩〉:「斯志逢凋嚴,孤遊值曛逼。」

2.日落的餘暉。唐.孫逖〈下京口埭夜行〉詩:「孤帆度綠氛,寒浦落紅曛。」




昏暗。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黯兮慘悴,風悲日曛。」唐.高適〈別董大〉詩二首之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部首:肉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羊肉羹。《廣韻.去聲.問韻》:「臐,羊羹。」《儀禮.公食大夫禮》:「膷以東,臐膮牛炙。」漢.鄭玄.注:「膷、臐、膮,今時臛也。牛曰膷、羊曰臐、豕曰膮。」


  

  部首:糸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淺紅色。《儀禮.士冠禮》:「服纁裳。」漢.鄭玄.注:「纁裳,淺絳裳,凡染絳一入謂之縓,再入謂之赬,三入謂之纁,朱則四入與。」



落日的餘暉。《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指嶓冢之西隈兮,與纁黃以為期。」


  

  部首:酉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1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1.酒醉。如:「微醺」。唐.杜甫〈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詩:「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

2.感染、暈染。如:「醺染」。宋.蔡伸〈臨江仙.昨夜中秋今夕望〉詞:「醉紅醺臉髻鬟偏。翠裙輕皺,端的為留仙。」


  

  部首:日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十天。如:「一旬」、「上旬」、「下旬」。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2.十年。如:「六旬」、「九旬老父」。唐.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夢得〉詩:「且喜同年滿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貧。」




滿、足。《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方進旬歲間免兩司隸,朝廷由是憚之。」《三國志.卷一一.魏書.涼茂傳》:「旬月之間,襁負而至者千餘家。」


  

  部首: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河川名。古代濄水的分支。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太原市境內。《爾雅.釋水》:「濄為洵。」晉.郭璞.注:「大水溢出別為小水之名。」



疏遠。《詩經.邶風.擊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真實、確實。如:「洵屬可貴」。《詩經.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唐.韓愈〈復志賦〉:「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為乎浚之都。」


  

  部首:心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相信、信任。《列子.周穆王》:「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2.恐懼、害怕。《莊子.齊物論》:「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

3.通暢、暢達。《莊子.知北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




急猝。《莊子.徐无鬼》:「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


  

  部首:山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參見「嶙峋」條。


  

  部首:玉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一種玉石。《說文解字.玉部》:「珣,醫無閭珣玗綦,《周書》所謂夷玉也。」


  

  部首: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古代懸掛鐘、鼓、磬的架上橫木。參見「栒虡」條。

2.樹木的枝幹。《山海經.北山經》:「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藥、芎藭。」


  

  部首: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為晉所滅,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新絳縣西。

2.一種草。也稱為「荀草」。《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稿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3.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荀況。


  

 简化字:询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查問、徵求意見。如:「諮詢」、「質詢」、「詢問」。《書經.舜典》:「詢于四岳。」《文選.張衡.東京賦》:「訪萬機,詢朝政。」


  

  部首:辵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往來查看。如:「巡視」、「巡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諸侯兵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



量詞。計算酌酒奉客的單位。如:「酒過三巡」。《紅樓夢》第五四回:「你也去斟一巡酒,豈不好?」


  

  部首:糸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用彩色絲線編成的圓形繩帶。《說文解字.糸部》:「紃,圜采也。」清.段玉裁.注:「圜采,以采線辮之,其體圜也。」《禮記.內則》:「織紝組紃。」唐.孔穎達.正義:「組是綬也。然則薄闊為組,似繩者為紃。」


  

  部首: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沿著、順著。《左傳.昭公七年》:「循牆而走。」《淮南子.本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2.遵守、依照。如:「依循」、「循規蹈矩」。《禮記.射義》:「卿大夫循法為節。」

3.撫摩。《韓非子.說林下》:「其一人舉踶馬,其一人從後而循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

4.巡視。通「巡」。《墨子.迎敵祠》:「縣師受事,出葆,循溝防。」《禮記.月令》:「循行國邑,周視原野。」




善良守法的。如:「循吏」。



逐漸、漸漸。如:「循循善誘」。《聊齋志異.卷一.青鳳》:「蓋循循善教,有師範焉。」



姓。如南朝時梁有循景智。


  

  部首: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1.煙火向上冒。《說文解字.屮部》:「熏,火煙上出也。」

2.用煙燻。《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一:「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3.(煙、氣等)侵襲。如:「臭氣熏人」。《樂府詩集.卷六五.雜曲歌辭五.南朝宋.鮑照.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菵露夜霑衣。」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熏腥臊。」

4.用香料塗身。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5.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如:「熏魚」。




暖和的。如:「熏風」。



和悅的。參見「熏熏」條。


  

 简化字:埙
  部首:土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樂器名,吹管樂器。新石器時代已出土,形狀有橢圓形、管狀、魚形、蛙形、圓形等形狀不一,且音孔數多為一至五。今多為平底卵形,大小不一,吹孔在頂端,音孔數多為八至十一,雙手捧之而吹。以陶製為主,亦有石製、骨製,相傳為伏羲所創。《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简化字:驯
  部首:馬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3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馬順服。《說文解字.馬部》:「馴,馬順也。」《淮南子.說林》:「馬先馴而後求良。」

2.使順服。如:「馴養」、「馴服」、「野性難馴」。漢.枚乘〈七發〉:「將為太子馴騏驥之馬,駕飛軨之輿。」唐.韓愈〈送惠師〉詩:「江魚不池活,野鳥難籠馴。」




1.順服的、溫和的。如:「溫馴」、「桀驁不馴」。宋.蘇軾〈放鶴亭記〉:「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

2.善良的。《漢書.卷四六.萬石衞直周張傳.萬石君石奮》:「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




逐漸、漸進。《易經.坤卦》:「《象》曰: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宋史,卷三五七.列傳.譚世勣》:「小惡不懲,將馴至大患。」


  

 简化字:寻
  部首: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古代八尺稱為「一尋」。《詩經.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宋.文天祥〈正氣歌〉:「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2.姓。如晉代有尋會。




1.找、探求。如:「找尋」。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2.接續、繼續。《文選.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梁書.卷三三.劉孝綽傳》:「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尋。」

3.攀爬、攀緣。《文選.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

4.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5.重溫、重申。《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以尋前好。」




1.經常、時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2.不久、隨即。《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普通、一般。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白居易〈新樂府.繚綾〉:「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部首: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巡行時示眾並宣布號令。《左傳.桓公十三年》:「莫傲使徇于師曰:『諫者有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2.攻占、掠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為裨將,徇下縣。」《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3.順從。《左傳.文公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鍾,國人弗徇。」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4.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通「殉」。《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迅速。通「侚」。如:「徇蒙」。《墨子.公孟》:「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简化字:逊
  部首:辵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逃避。《書經.微子》:「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是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

2.退讓。如:「遜國」。《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

3.謙恭。如:「謙遜」、「出言不遜」。《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傳》:「元昊答書語不遜,仲淹對來使焚之。」

4.比不上、不及。如:「略遜一籌」。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二》:「北望山半,亦有洞南向,高少遜北巔。」




差勁。如:「你真遜,這種題目也考不及格。」



姓。如唐代有遜揆,清代有遜柱。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26 页数: 1/21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