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日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日色、日光。如:「晨曦」、「曙曦」。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東曦既駕,僵臥長愁。」


  

 简化字:牺
  部首:牛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古代供宗廟祭祀用的純色牲畜。《詩經.魯頌.閟宮》:「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騂犧。」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孤豚眠糞壤,不慕太廟犧。」


  

  部首: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參見「水螅」條。


  

  部首:酉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醋。《荀子.勸學》:「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宋.陸游〈夜歸〉詩:「食儉鹽醯薄,年衰氣力微。」


  

  部首:口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表示感嘆。《集韻.平聲.支韻》:「嚱,鳴戲,歎辭。」唐.李白〈蜀道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部首:山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危險。如:「嶔巇」、「險巇」。《文選.王襃.洞簫賦》:「趨巇道兮。」唐.李善.注:「巇道,嶮巇之道。」



間隙,可乘的機會。漢.揚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唐.韓愈〈釋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機抵巇以要權利。」


  

  部首:邑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東阿縣西南。


  

  部首:虫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4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參見「蠵龜」條。


  觿

  部首:角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5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用獸骨製成的錐子。可解開繩結,亦可作為佩飾。《玉篇.角部》:「觿,形如錐,以象骨為之,以解結也。」如:「解觿」。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愛憐、珍視、捨不得。如:「惜福」、「吝惜」、「愛惜」、「死不足惜」、「憐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長〉詩:「愛水多櫂舟,惜花不掃地。」

2.悲痛、哀傷。如:「痛惜」。《文選.陸機.歎逝賦》:「望湯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屢戢。」《聊齋志異.卷八.張貢士》:「猶述其曲文,惜不能全憶。」


  

  部首:巾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用草莖、竹篾等編成的墊子,可坐臥。如:「草席」、「竹席」、「涼席」。《文選.曹植.求自試表》:「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

2.座位。如:「就席」、「入席」。《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田延年前,離席按劍。」

3.職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個人替他們安置一席,倒也不難。」

4.成桌的酒和飯菜。如:「酒席」、「筵席」。《紅樓夢》第五四回:「眾媳婦們忙撤去殘席,……另外又添換了果饌擺好。」

5.船帆。《文選.木華.海賦》:「維長綃,挂帆席。」唐.李善.注:「《釋名》曰:『隨風張幔曰帆。』或以席為之,故曰帆席也。」《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揚帆采石華,挂席拾海月。」

6.量詞:(1)計算談話次數的單位。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2)計算議會席次或名額的單位。如:「這次立委選舉在野黨共取得三席。」

7.姓。如晉代有席坦。




憑藉。《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呂產、呂祿,席太后之寵。」《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常恐諸子驕侈,席勢凌人。」



全面。《史記.卷九〇.魏豹彭越傳.太史公曰》:「然已席捲千里,南面稱孤。」


  

 简化字:席
  部首: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用竹片、草莖等編成的墊子,可鋪設坐臥。通「席」。如:「草蓆」、「竹蓆」。



寬大。《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部首:心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呼吸時出入的氣。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齋志異.卷七.青娥》:「略聞香息,心願竊慰。」

2.子女、兒子。如:「子息」。《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弱息僅存,亦為庶產。」

3.利錢。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

4.音訊、音信。如:「消息」、「信息」。

5.贅肉。通「瘜」。《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一.邪氣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瘻偏風。」

6.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1.呼吸、喘氣。《漢書.卷五四.蘇建傳》:「武氣絕,半日復息。」

2.休憩、放鬆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飢者弗食,勞者弗息。」

3.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百姓素樸,獄訟衰息。」

4.繁殖、滋長。《荀子.大略》:「有國之君,不息牛羊。」《戰國策.齊策四》:「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部首: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稱謂:(1)稱兒子的妻子。《字彙.女部》:「媳,俗謂子婦為媳。」如:「婆媳」。(2)泛稱弟弟或晚輩的妻子。如:「孫媳」、「姪媳」、「弟媳」。


  

  部首: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火滅。如:「熄燈」、「熄火」、「把菸蒂熄滅」。《孟子.告子上》:「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水不勝火。」

2.消亡。《孟子.離婁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部首: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化學元素。鍶的舊譯。


  

 简化字:习
  部首:羽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鳥類頻頻拍動翅膀試飛。《說文解字.習部》:「習,數飛也。」元.戴侗《六書故.卷一九.動物》:「習,鳥肄飛也。……引之則凡數數扇闔者,皆謂之習。」

2.反覆演練、鑽研。如:「溫習」、「研習」。《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熟悉,通曉。《戰國策.秦策五》:「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管子.正世》:「明於治亂之道,習於人事之終始者也。」




1.反覆拍動翅膀的動作。《禮記.月令》:「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2.積久養成的慣性行為。如:「舊習」、「惡習」、「積習難改」。《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親信、親狎的人。《禮記.月令》:「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等紀.贊曰》:「匪砥匪革,終淪嬖習。」

4.姓。如明代有習經。




時常、常常。《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習聞其號,未燭厥理。」《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瓊隨父在臺閣,習見故事。」


  

  部首:山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參見「嶍峨」條。


  

  部首:言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用言辭威嚇,使人恐懼。《說文解字.言部》:「謵,言謵讋也。」

2.責備。《莊子.庚桑楚》:「夫復謵不餽而忘人,忘人,因以為天人矣。」


  

  部首: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參見「颯飁」條。


  

 简化字:鳛
  部首:魚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2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泥鰍。《爾雅.釋魚》:「鰼,鰍。」晉.郭璞.注:「今泥鰍。」


  

 简化字:锡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tin,Sn)化學元素。原子序50。色白似銀,富延展性,質地軟但較鉛堅韌。在空氣中不易氧化,能溶於酸或熱的氫氧化鉀溶液,但不溶於水。常用來焊接、鍍鐵與製造合金。

2.細布。通「緆」。《列子.周穆王》:「衣阿錫,曳齊紈。」晉.左思〈嬌女詩〉:「脂膩漫白袖,煙薰染阿錫。」

3.和尚所用錫杖的簡稱。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是以飛錫遙來,度杯遠至。」唐.李中〈送紹明上人之毘陵〉詩:「聽蟬離古寺,攜錫上扁舟。」

4.姓。如漢代有錫光。




賜與、賜給。通「賜」。《書經.仲虺之誥》:「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左傳.隱公元年》:「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錫製的。如:「錫壺」、「錫罐」。


  

 简化字:觋
  部首: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替人向鬼神祝禱的男巫。《說文解字.巫部》:「能齋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或察龜策之占、巫覡之言。」


  

  部首:阜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低溼的地方。《說文解字.阜部》:「隰,阪下濕也。」《書經.禹貢》:「原隰厎績,至于豬野。」南朝宋.謝惠連〈雪賦〉:「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

2.水邊。《左傳.桓公三年》:「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

3.新開墾的土地。《詩經.周頌.載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漢.鄭玄.箋:「隰謂新發田也。」

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隰朋。


  

  部首:木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方文書。《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文選.曹植.白馬篇》:「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用檄文飭令、告知等。《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於是急檄屬官,設法補解訖。」《儒林外史》第五回:「湯知縣把這情由細細寫了個稟帖,稟知按察司。按察司行文書檄了知縣去。」


  

 简化字:袭
  部首:衣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2
  注音: ㄒㄧˊ
  拼音: xí




1.死者所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說文解字.衣部》:「襲,左衽袍。」

2.量詞。計算成套的衣服或被褥的單位。《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賜相國衣二襲。」《漢書.卷七.昭帝紀》:「有不幸者,賜衣被一襲。」

3.姓。如晉代有襲元之。




1.為死者穿衣服。漢.劉熙《釋名.釋喪制》:「衣尸曰襲。襲,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

2.加一件外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癢不敢搔。」

3.穿上。《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乘法駕。」宋.蘇軾〈和陶歸去來兮辭〉:「豈襲裘而念葛,蓋得稱而喪微。」

4.重複、重疊。《左傳.哀公十年》:「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襲吉。」《淮南子.氾論》:「此聖人所以重仁襲恩。」

5.因循。如:「沿襲」、「因襲」。《史記.卷二四.樂書》:「五帝三王,樂各殊名,示不相襲。」《文選.陸機.文賦》:「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

6.繼承、接受。如:「世襲」。《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賴之。」

7.趁人不備而攻擊。如:「偷襲」、「侵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8.及至、撲向。如:「春風襲面」、「涼意襲人」。《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

9.調和。《淮南子.天文》:「天地之襲精為陰陽。」漢.高誘.注:「襲,合也;精,氣也。」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不結子實的大麻。其莖皮纖維可織夏布。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枲,麻也。牡麻無實者,夏至開花,榮而不實,亦曰夏麻。」《文選.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未嘗知女工絲枲之業,中饋酒食之事也。」


  

  部首: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遷移、移轉。如:「遷徙」。《老子》第八〇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史記.卷三.殷本紀》:「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


  

  部首: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鞋子。如:「敝屣」。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輕之若脫屣,視之若鴻毛。」



1.拖著鞋走路。《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駰由此候憲,憲屣履迎門。」唐.章懷太子.注:「屣履,謂納履曳之而行,言匆遽也。」

2.放下、拋棄。《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1.古書上的一種草。《集韻.上聲.紙韻》:「蓰,艸名。」

2.五倍。《集韻.上聲.紙韻》:「五倍曰蓰。」《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或相什佰。」


  

  部首: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草鞋。《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



踩、踏。《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1.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〇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姓。如元代有喜同。




1.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部首:心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喜好、愛好。《穀梁傳.桓公六年》:「陳侯憙獵,淫獵于蔡,與蔡人爭禽。」《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羅敷憙蠶桑,採桑城南隅。」



自得其樂的感覺。宋.陸游〈開東園路北至山腳因治路傍隙地雜植花草〉詩六首之四:「今朝有憙誰能識,不用人扶亦自行。」


  

  部首: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動物名。蛛形綱蠨蛸科蠨蛸屬。體細長,暗褐色,螫肢長。常棲息於水邊草叢或樹間,結網成車輪狀。《集韻.上聲.止韻》:「蟢,蟢子,蟲名。蠨蛸也。」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畏懼、退縮。《論語.泰伯》:「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面無表情的樣子。《大戴禮記.曾子立事》:「人言善而色葸焉,近於不說其言。」


  

  部首:言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參見「諰諰」條。


  

 简化字:玺
  部首:玉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9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1.印信、印章。秦以前泛指諸侯、卿大夫、從吏的印章,秦以後則專指帝王的印章。如:「玉璽」。《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願請璽復以治鄴。」《文選.張衡.西京賦》:「降尊就卑,懷璽藏紱。」

2.姓。如明代有璽書。


  

  部首:足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6
  注音: ㄒㄧˇ
  拼音: xǐ




1.舞鞋。《說文解字.足部》:「躧,舞履也。」

2.草鞋。《戰國策.燕策一》:「燕趙之棄齊也,猶釋敝躧。」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去天下若遺躧。」

3.沒有跟的鞋子。《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女子彈弦跕躧。」唐.顏師古.注:「躧字與屣同。屣謂小履之無跟者也。」




1.拖著鞋走。同「屣」。《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勝之躧履起迎。」唐.顏師古.注:「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

2.踩、踏。《水滸傳》第三二回:「看不見地下,躧了一條絆腳索。」《西遊記》第一七回:「我推倒了黑風山,躧平了黑風洞。」


  

  部首:匸
 总笔画:2
  注音: ㄒㄧˋ
  拼音: xì




隱藏。《廣韻.上聲.薺韻》:「匸,有所藏也。」



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ㄧ
  拼音: xī

參見「浠水」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0430 页数: 2/51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