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阜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ㄨㄟˊ
  拼音: tuí




1.崩墜、墜落。《文選.宋玉.高唐賦》:「磐石險峻,傾崎崖隤。」《太平廣記.卷四〇〇.李員》:「夜有甚雨,隤其堂之北垣。」

2.敗壞。《漢書.卷五四.李廣傳》:「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3.降臨。《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因茲以勒崇垂鴻,發祥隤址。」唐.顏師古.注:「隤,降也。」唐.韋元旦〈游神泉詩序〉:「垂拱元夏,隤祥應運,非醴泉歟?」




疝氣。漢.劉熙《釋名.釋疾病》:「陰腫曰隤,氣下隤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二.陰陽別論》:「三陽別論,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其傳為隤疝。」


  

  部首: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ㄊㄨㄟˊ
  拼音: tuí




顛仆、跌倒。《集韻.平聲.灰韻》:「蹪,楚人謂躓仆為蹪。」《淮南子.人間》:「人莫蹪於山,而蹪於蛭,是故人皆輕小害。」


  

 简化字:颓
  部首:頁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ㄨㄟˊ
  拼音: tuí




1.崩壞、倒塌。《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文選.鮑照.蕪城賦》:「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

2.落、墜。《文選.潘岳.寡婦賦》:「四節流兮忽代序,歲云暮兮日西頹。」《新唐書.卷一三八.李嗣業傳》:「嗣業提步士升山,頹石四面以擊賊。」

3.衰敗、敗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親小人,遠賢士,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1.崩塌的。如:「頹垣斷壁」。

2.委靡不振的樣子。如:「頹廢」、「頹喪」。




恭順、安詳。《禮記.檀弓上》:「敗而后稽顙,頹乎其順也。」漢.鄭玄.注:「頹,順也。」《北史.卷八三.文苑傳.庾信傳》:「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


  

  部首:鬼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ㄊㄨㄟˊ
  拼音: tuí




動物名。狀似小熊,短毛,赤黃色,俗稱為「赤熊」。《爾雅.釋獸》:「魋如小熊,竊毛而黃。」晉.郭璞.注:「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魋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一.獸部.熊》:「小而色黃赤者,魋也,建平人呼魋為赤熊。」



1.魁梧高大。晉.陸雲〈贈顧尚書詩〉:「麗容魋翕,孔好已張。」

2.惡劣。元.王氏〈粉蝶兒.江景蕭疏套.二煞〉:「伴著這魋人物,便似冤魂般相纏。」


  

  部首:人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ㄟˇ
  拼音: tuǐ




嫻雅。《說文解字.人部》:「僓,嫺也。」清.段玉裁.注:「嫺者,雅也。」



自在不受拘束。《莊子.外物》:「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晉.郭象.注:「唯僓然無矜,遺形自得,道乃盡也。」唐.成玄英.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


  

  部首:肉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ㄟˇ
  拼音: tuǐ




1.脛(小腿)和股(大腿)的總稱。是人或動物用來行走或支持軀體的部位。如:「玉腿」、「拔腿就跑」、「盤腿而坐」。

2.器物底部如腿一般,用來支撐物體的部分。如:「桌腿」、「椅腿」。

3.火腿的簡稱。如:「雲腿」、「宣腿」。


  

  部首: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ㄊㄨㄟˋ
  拼音: tuì




1.馬受驚嚇而急奔。《說文解字.馬部》:「駾,馬行疾來貌也。」

2.泛指迅速奔走。《詩經.大雅.綿》:「混夷駾矣,維其喙矣。」漢.毛亨.傳:「駾,突。」唐.李華〈潤州丹陽縣復練塘頌序〉:「西戎既駾矣,生人舒息。」


  退

  部首:辵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ㄟˋ
  拼音: tuì




1.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對。如:「後退」、「撤退」、「進退兩難」、「以退為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畏縮。如:「退縮不前」。《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

3.謙讓。如:「謙退」、「退讓」。《晉書.卷三七.宗室列傳.安平獻王孚》:「宣帝執政,常自退損。」

4.離去、離開。如:「退席」、「遲到早退」、「功成身退」。

5.辭去職務。如:「退休」。《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於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不敢以其不勝任而輒退之。」

6.取消、解除。如:「退約」、「退租」、「退婚」。《紅樓夢》第一六回:「聞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7.脫去、除去。如:「退毛」。《西遊記》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後邊淨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鹽醃著,使陰天下酒。」

8.減損、消失、衰減。如:「退燒」、「退色」、「衰退」。《左傳.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蘇軾〈雪後書北臺壁〉詩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9.歸還。如:「退貨」、「退票」、「多退少補」。《紅樓夢》第五七回:「這丫頭今兒不瘋了!怎麼去了幾日,忽然變了一個人。我明兒必回老太太,退回你去,我不敢要你了。」


  

  部首:肉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ㄊㄨㄣˊ
  拼音: tún




1.人或某些動物身後兩腿上端與腰相連的部位。俗稱為「屁股」。《易經.夬卦.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國語.周語下》:「且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2.器物的底部。《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其臀一寸,其實一豆。」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ㄊㄨㄣ
  拼音: tūn




1.不加以咀嚼就整個嚥下去。如:「吞服藥丸」、「狼吞虎嚥」、「囫圇吞棗」。《晉書.卷九五.藝術傳.單道開傳》:「恆服細石子,一吞數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2.兼併、消滅。如:「侵吞」、「獨吞」。漢.桓寬《鹽鐵論.輕重》:「其後彊吞弱大兼小,并為六國。」《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袁紹存日,常有吞遼東之心。」

3.包含、容納。如:「氣吞山河」。《文選.陸機.辯亡論上》:「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姓。如漢代有吞景雲。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ㄣ
  拼音: tūn

參見「啍啍」條。


  

  部首:日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ㄨㄣ
  拼音: tūn




早晨初升的太陽。《楚辭.屈原.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暖、熱。清.徐珂《清稗類鈔.諫諍類.某侍衛譎諫游畋》:「且戶灶銜接,炎暾之盛,十倍京師。」


  𪏆

  部首: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20
  注音: ㄊㄨㄣ
  拼音: tūn




黃色。《集韻.平聲.魂韻》:「𪏆,黃色。」


  

  部首:心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ㄊㄨㄣˊ
  拼音: tún




憂苦煩悶的樣子。《楚辭.屈原.離騷》:「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漢.王逸.注:「忳,憂貌。」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ㄣˊ
  拼音: tún




一種蔬菜,類似莧菜。《玉篇.艸部》:「芚,菜。似莧,可食。」



草木初生的樣子。《集韻.平聲.魂韻》:「芚,木始生貌。」漢.揚雄《法言.寡見》:「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


  

  部首:車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ㄣˊ
  拼音: tún




一種古代兵車。參見「軘車」條。


  

 简化字:鲀
  部首:魚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ㄨㄣˊ
  拼音: tún




動物名。即河豚。脊椎亞門硬骨魚綱。口小腹大,體呈圓筒形。無鱗或有刺鱗,背淡蒼色。種類很多。肉味鮮美,但內臟、血液等含有毒素,誤食則往往致死。


  

  部首:豕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ㄣˊ
  拼音: tún




小豬。亦泛指豬。《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宋.陸游〈遊西山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简化字:萚
  部首:艸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ㄊㄨㄛˋ
  拼音: tuò




草木脫落下來的皮或葉。《說文解字.艸部》:「蘀,草木凡皮葉落,陊地為蘀。」《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其穫,十月隕蘀。」


  

 简化字:箨
  部首:竹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2
  注音: ㄊㄨㄛˋ
  拼音: tuò




竹皮、筍殼。如:「竹籜」、「筍籜」。南朝梁.沈約〈休沐寄懷詩〉:「紫籜開綠篠,白鳥映青疇。」唐.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詩:「綠竹半含籜,新梢纔出牆。」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ㄛ
  拼音: tuō




1.牽拉。如:「拖拽」、「拖人下水」、「火車頭後面拖著十節車箱。」

2.垂著、搭著。如:「拖著兩條大辮子。」唐.溫庭筠〈張靜婉採蓮歌〉:「蘭膏墜髮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雲。」

3.延宕。如:「拖延」、「拖時間」、「拖拖拉拉」。


  

  部首:手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ㄊㄨㄛ
  拼音: tuō




1.用手掌承舉。如:「托腮」、「托著茶盤」。《水滸傳》第二回:「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

2.用手上下推舉。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幾下?」

3.襯、墊。如:「下面托一層毛毯。」

4.陪襯。如:「襯托」、「烘雲托月」、「紅花雖好,也要有綠葉的烘托。」

5.寄託。通「託」。如:「托兒所」。宋.辛棄疾〈瑞鶴仙.雁霜寒透幕〉詞:「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

6.借故推辭。通「託」。如:「推托」、「假托」。

7.依靠。通「託」。如:「托福」。




1.承受東西的座子。如:「槍托」、「花托」、「茶托兒」。《水滸傳》第四回:「真長老與趙員外眾人茶罷,收了盞托。」

2.量詞。表示真空壓力的單位。一托等於一毫米汞柱高的壓力。

3.姓。如清代有托津。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ㄛ
  拼音: tuō




交託、寄託。同「託」。《說文解字.人部》:「侂,寄也。」清.段玉裁.注:「此與託音義皆同。」《玉篇.人部》:「侂,寄也。《論語》云:『可以侂六尺之孤。』」民國.章太炎《檢論.卷五.述圖》:「古之畫者侂於工師,今之畫者侂於名士。」


  

 简化字:托
  部首: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ㄛ
  拼音: tuō




1.寄託。如:「託售」、「託兒所」。唐.杜甫〈大麥行〉:「安得如鳥有羽翅,託身白雲還故鄉。」

2.委任。如:「託付」、「委託」。《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請求、幫助。如:「請託」、「懇託」。《儒林外史》第四回:「三房裡曾託我說媒,我替他講西鄉裡封大戶家,好不有錢。」

4.借故推諉躲避。如:「推託」、「假託」。《後漢書.卷五三.姜肱傳》:「肱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5.依賴。如:「託福」、「託庇」。《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臣託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


  

 简化字:饦
  部首:食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ㄛ
  拼音: tuō

參見「餺飥」條。


  

  部首:魚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ㄛ
  拼音: tuō




古代指某些大口的魚類。《說文解字.魚部》:「魠,哆口魚也。」清.段玉裁.注:「哆者,張口也。……《廣雅》曰:『魧,魠也。』以魠為名,取開祏之意。」


  

  部首: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1.水灣,多用於地名。如:「朱家沱」、「石盤沱」。北周.庾信〈將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詩〉:「輴軒臨磧岸,旌節映江沱。」

2.參見「沱江」條。




1.水勢盛大。參見「滂沱」條。

2.流淚的樣子。《易經.離卦.象曰》:「出涕沱若,戚嗟若。」


  

  部首:土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1.圓形塊狀物,或成堆成團的東西。如:「秤坨」、「蠟坨子」、「泥坨子」。

2.露天的晒鹽場。《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貨志四》:「得鹽則貯之官地,奉天謂之倉,長蘆謂之坨。」

3.量詞。計算土、糞等較小堆東西的單位。如:「兩坨土」、「一坨糞便」。


  

  部首:山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岥岮:傾斜不平的樣子。《字彙.山部》:「岮,岥岮,不平之貌。」《文選.潘岳.西征賦》:「覓陛殿之餘基,裁岥岮以隱嶙。」唐.李善.注:「岥岮,頹貌也。」


  

  部首: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傾側、不平。參見「陂陀」條。



1.團狀物。《西遊記》第七四回:「把棍子望小妖頭上砑了一砑,可憐,就砑得像一個肉陀!」

2.一種玩具。參見「陀螺」條。


  

  部首: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1.石製的碾輪。如:「碾砣」。《字彙.石部》:「砣,碾輪石也。」

2.古代拋擲遊戲用的磚塊。同「堶」。《集韻.平聲.戈韻》:「堶,飛磚戲也。或作砣。」

3.秤錘。如:「秤砣」。


  

  部首: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量詞。古代計算絲的單位。五絲為一紽。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四上.釋詁》:「紽,數也。」疏證:「紽、緎、總,皆數也。五絲為紽,四紽為緎,四緎為總。」《玉篇.糸部》:「紽,絲數也。」《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漢.毛亨.傳:「紽,數也。」


  

  部首: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因飲酒而臉色泛紅。《楚辭.宋玉.招魂》:「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宋.陸游〈題嚴州王秀才山水枕屏〉詩:「驛亭沃酒醉臉酡,長笛腰鼓雜巴歌。」



紅潤的、泛紅的。《水滸傳》第五三回:「蒼然古貌,鶴髮酡顏。」


  

  部首: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參見「蹉跎」條。


  

 简化字:驼
  部首:馬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參見「駱駝」條。



背負。通「馱」。如:「駝運」。《孤本元明雜劇.流星馬.第一折》:「他有一匹馬,背駝三將,入水如踏平地,日行千里流星馬,此乃是無敵之騎。」《文明小史》第二一回:「當夜兩人做了交割,清抱駝錢駝了兩次才完。」



背部彎曲的。如:「彎腰駝背」。


  

 简化字:鸵
  部首:鳥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參見「鴕鳥」條。


  

  部首:魚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動物名。即鰵。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鱸形目鮨科。體紅褐色,有許多黑色眼斑。上下頜無犬齒,後鼻孔為一垂直裂紋,鰓蓋骨有二棘。常居岩礁區海域。


  

  部首: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古代拋擲遊戲用的磚瓦。《玉篇.土部》:「堶,飛磚也。」宋.梅堯臣〈依韻和禁煙近事之什〉詩:「窈窕踏歌相把袂,輕浮賭勝各飛堶。」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1.袋子。如:「囊橐充盈」。《詩經.大雅.公劉》:「迺裹餱糧,于橐于囊。」《戰國策.秦策一》:「負書擔橐。」

2.古代冶煉時,用於鼓風的器具,即風箱。《淮南子.本經》:「鼓橐吹埵,以銷銅鐵。」漢.高誘.注:「橐,冶鑪排橐也。」三國魏.曹丕〈劍銘〉:「五色充鑪,巨橐自鼓。」




用袋子裝藏。漢.王充《論衡.書虛》:「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橐投之於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許四山藏乳彝》:「掘之,得一銅器……乃橐以入城。」



參見「橐橐」條。


  

  部首:馬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2
  注音: ㄊㄨㄛˊ
  拼音: tuó




毛色呈鱗狀斑紋的青黑色馬。《說文解字.馬部》:「驒,青驪白鱗,文如鼉魚也。」清.段玉裁.注:「青黑色的馬,起白片如鱗然。」《爾雅.釋畜》:「青驪鱗驒。」晉.郭璞.注:「色有深淺,斑駁隱粼,今之連錢驄。」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176 页数: 2/8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