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艸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ㄊㄨˇ
  拼音: tǔ




植物名。即江芏。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分布於亞、非、大洋洲的熱帶地區,及大陸地區南部沿海各省。葉片短少,葉鞘長。生於海邊或沼澤低窪地,是改良鹽鹼地的優良品種。其莖的纖維可製紙、織蓆。也稱為「芏草」、「鹹水草」。


  

 简化字:钍
  部首:金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ˇ
  拼音: tǔ




(thorium,Th)化學元素。原子序90。屬於錒系的金屬元素,存在於釷石礦中。還原氟化釷、二氧化釷,電解氯化釷,亦可得金屬釷。具延展性、放射性,不溶於水和鹼,但溶於酸。空氣中由銀白色變成暗灰色或黑色,為核能原料。在高溫的空氣中會發光,可用於製造太陽燈。


  

  部首: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ˋ
  拼音: tù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類兔形目。草食性動物。耳大,尾短向上翹,上脣中裂,後腿較前腿長。毛色為灰、白或褐色。有家兔、野兔兩種。俗稱為「兔子」。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ˋ
  拼音: tù




靠近橋頭兩端的地方。如:「橋堍」。宋.吳文英〈西子妝慢.流水麴塵〉詞:「笑拈芳草不知名,乍淩波,斷橋西堍。」


  

  部首:土
 总笔画:3
  注音: ㄊㄨˇ
  拼音: tǔ




1.地面砂泥等的混合物。如:「泥土」、「黏土」、「黑土」、「積土成山」。《書經.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2.地域、疆域。如:「國土」、「領土」、「疆土」。《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

3.鄉里。如:「故土」。《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唐.劉威〈旅懷〉詩:「老將何面還吾土,夢有驚魂在楚鄉。」

4.五行之一。參見「五行」條。

5.二一四部首之一。




1.本地的、地方性的、區域的。如:「土產」、「土貨」、「土話」。

2.古老傳統的。如:「土方法」、「土法煉鋼」。

3.不合潮流的。如:「土裡土氣」、「他的穿著很土。」


  禿

 简化字:秃
  部首:禾
部外笔画:2
 总笔画:7
  注音: ㄊㄨ
  拼音: tū




1.形容物體沒有毛、髮、草木、枝葉等。如:「禿子」、「禿頭」、「禿山」、「禿樹」。

2.物體尖端鈍粗、不尖銳。如:「禿針」、「禿筆」。

3.首尾不完整。如:「禿頭文章」、「這篇文章結尾有點禿了。」


  

  部首:鳥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8
  注音: ㄊㄨ
  拼音: tū

參見「鵚鶖」條。


  

  部首:广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
  拼音: tū




廜㢝:(1)用草築成的房子。元.袁桷〈次韻繼學途中竹枝詞〉一〇首之四:「土屋苫草成廜㢝,前床翁媼後小姑。」(2)一種酒。宋.陸游〈立春前一日作〉詩:「重溫壽酒廜㢝釅,探借春盤餅餌香。」


  

  部首:山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
  拼音: tū




山名。位在浙江省紹興市轄嵊州市北。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嶀山在(嵊)縣北四十里。《輿地志》:『……嶀、嵊二山參差相對,為絕勝處。』」


  

  部首:心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忽視。《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習亂安危,怢不自睹。」《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故美玉蘊於碔砆,凡人視之怢焉。」


  

  部首: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凸起、高出周圍。如:「突起」、「突出」。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一》:「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橫倚樓。」

2.猛衝、衝撞。如:「突圍」。《文選.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蹷。」《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遭漢中微,盜賊奔突。」

3.觸犯、冒犯。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天顏。」

4.穿通、攻破。《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




煙囪。如:「煙突」、「曲突徙薪」。元.盧琦〈漁樵共話圖〉詩:「我渴魚可羹,爾歸突未煙。」



忽然、猝然。如:「突飛猛進」、「突如其來」。《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蕃時年七十,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植物名。十字花科萊菔屬。根部肥大,肉質。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中裂,長八至三十公分,莖上部葉片長橢圓形,鋸齒緣或全緣。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紫色。長角果圓柱形,先端喙狀。參見「蘿蔔」條。《爾雅.釋草》:「葖,蘆萉。」晉.郭璞.注:「萉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俗呼雹葖。」宋.邢昺.疏:「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一名蘆菔,今謂之蘿蔔是也。」


  

  部首:鼠
部外笔画:9
 总笔画:22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一種喜與鳥同穴的鼠。《爾雅.釋鳥》:「鳥鼠同穴,其鳥為鵌,其鼠為鼵。」晉.郭璞.注:「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鵽而小,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道路。通「塗」、「途」。《戰國策.趙策三》:「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涂於鄒。」《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大朱涂廣,夷石為堂。」

2.姓。如宋代有涂天明、涂正勝。


  

  部首:心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憂愁。《玉篇.心部》:「悇,憂也。」《集韻.平聲.模韻》:「悇,苦憂也。」


  

  部首:辵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道路。如:「旅途」、「半途而廢」。《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寔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方面、範圍。如:「用途」。


  

  部首:禾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植物名。即糯。禾木科稻屬,為稻之栽培品種之一,一年生草本。莖高約一尺,中空有節。葉細長而尖,有平行脈,互生。秋月開花,穗狀花序。米富黏性,供食用、製糕及釀酒用。也稱為「糯稻」。參見「稻」條。


  

 简化字:涂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泥。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塗,泥也。」如:「泥塗」。《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2.道路。通「途」。《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孟子.梁惠王上》:「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姓。如漢代有塗禪。




1.粉刷、敷抹。如:「塗飾」。《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宋.陸游〈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2.擦去、抹去。如:「塗改」、「這幾個字一塗掉,整篇文章便顯得乾淨俐落。」

3.隨意畫、寫。如:「塗鴉」。

4.沾汙、汙染。《莊子.讓王》:「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


  

  部首:山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嵞山:(1)今會稽山。位在大陸地區浙江省中部一帶,相傳夏禹大會諸侯於此,故改名為「會稽山」。《說文解字.屾部》:「嵞,會稽山也。」清.段玉裁.注:「蓋大禹以前名嵞山,大禹以後則名會稽山,故許以今名釋古名也。」(2)國名。古塗山國,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懷遠縣東南,相傳大禹娶嵞山國女,會諸侯於此。《說文解字.屾部》:「嵞,一曰:『九江當涂也。民俗以辛、壬、癸、甲之日嫁娶。』」


  

  部首: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酒麴。《說文解字.酉部》:「酴,酒母也。」清.段玉裁.注:「今之酵也。」今稱為「酵母」。

2.參見「酴醾」條。


  

  部首: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參見「騊駼」、「騉駼」等條。


  

  部首:鳥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8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一種喜與鼠同穴而居的鳥。《爾雅.釋鳥》:「鳥鼠同穴,其鳥為鵌,其鼠為鼵。」晉.郭璞.注:「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鵽而小。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


  

  部首: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跿

  部首: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跿䞤:光著腳。《戰國策.韓策一》:「虎摯之士,跿䞤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


  

  部首:疒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生病。《詩經.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漢.毛亨.傳:「瘏,病也。」


  

  部首:肉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肥碩。本專指豬隻肥美,後泛指牲畜肥實壯碩。段注本《說文解字.肉部》:「腯,牛羊曰肥,豕曰腯。」《左傳.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晉.杜預.注:「腯,亦肥也。」晉.左思〈吳都賦〉:「露往霜來,日月其除,草木節解,鳥獸腯膚。」


  

 简化字:图
  部首:囗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如:「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

2.疆域。如:「版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〇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3.欲念。《文選.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唐.杜甫〈過南嶽入洞庭湖〉詩:「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1.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西遊記》第三二回:「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圖了一個形,你可拿去。」

2.策劃、考慮。如:「圖謀」。《史記.卷八六.刺客傳.曹沬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宋.曾鞏〈宜黃縣學記〉:「天子圖當世之務,而以學為先,於是天下之學乃得立。」

3.謀取、謀求。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紅樓夢》第七〇回:「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


  

  部首:水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ㄨㄢ
  拼音: tuān




急流。如:「飛湍」、「奔湍」。南朝宋.謝靈運〈七里瀨〉詩:「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水流迅急。如:「湍急」、「湍流」。《孟子.告子上》:「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詩:「問我將何事,湍波歷幾重?」


  

  部首: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ㄨㄢ
  拼音: tuān




一種外形似豬的動物。即豬獾。體形肥大,行動遲鈍。短尾、尖嘴,擅掘洞,穴居。明.張自烈《正字通.豸部》:「貒,豬獾,一名獾㹠,狀似小豬,體肥,行鈍,穴居,足尾短,褐毛,尖喙,能孔地,食蟲肉。」


  

  部首: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ㄢˊ
  拼音: tuán




露水豐沛的樣子。《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漢.毛亨.傳:「漙漙然盛多也。」


  

  部首:心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ㄢˊ
  拼音: tuán




愁苦憂勞的樣子。參見「慱慱」條。


  

 简化字:抟
  部首:手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ㄢˊ
  拼音: tuán




1.捏聚搓揉成團。如:「摶弄」、「摶土」、「摶麵」。《文選.枚乘.七發》:「楚苗之食,安胡之變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2.憑藉。《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三〇齣:「夾攻裡外施英勇,看他鵬翮怎摶風,管教墮吾計中。」

3.集聚、結合。《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商君書.農戰》:「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简化字:团
  部首:囗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ㄢˊ
  拼音: tuán




1.圓球形物體。如:「粉團」、「紙團」、「蒲團」、「麵團」。

2.有組織的一群人,可以一起運作或活動。如:「社團」、「馬戲團」、「旅行團」、「合唱團」。

3.聚合物。如:「疑團」、「冷氣團」、「星團」。

4.軍隊編組建制的單位。歷代不一。陸軍介於師、旅之間,三營為一團,現已取消不用。

5.量詞。計算團狀物的單位。如:「一團毛線」、「兩團泥巴」。




1.搓弄、揉合。如:「團泥球」、「團紙團」。漢.崔寔〈四民月令〉:「齊人呼寒食為冷節,以麴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

2.聚集、結合。如:「團結」。唐.張說〈東都酺宴〉詩四首之三:「爭馳群鳥散,鬥伎百花團。」

3.估量、猜度。《董西廂》卷六:「舊日做下的衣服件件小,眼謾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誰廝般著,我團著這妮子做破大手腳。」


  

 简化字:团
  部首:米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0
  注音: ㄊㄨㄢˊ
  拼音: tuán




以米或粉等製成的圓球形食品。如:「飯糰」、「湯糰」、「糯米糰」。唐.白居易〈寒食日過棗糰店〉詩:「寒食棗糰店,春低楊柳枝。」


  

  部首:田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ㄨㄢˇ
  拼音: tuǎn




田界相接的地方。明.張自烈《正字通.田部》:「周區為町,接町為畽。」


  

  部首:田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7
  注音: ㄊㄨㄢˇ
  拼音: tuǎn




1.禽獸踐踏的地方。《說文解字.田部》:「疃,禽獸所踐處也。」宋.黃庭堅〈觀祕閣蘇子美題壁詩〉:「姑蘇麋鹿疃,風月在書堂。」

2.村莊、屯。多用於地名。如大陸地區河北省的賈家疃。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怎把走村串疃貨郎兒,屈勘做了圖財致命殺人賊!」《水滸傳》第六三回:「在庾家疃一字兒擺成陣勢。」


  

  部首:彐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ㄊㄨㄢˋ
  拼音: tuàn




判斷。宋.歐陽修〈新營小齋鑿地爐輒成五言三十七韻〉:「魯冊謹會盟,周公彖凶吉。」



易經斷定卦義之辭。《易經.乾卦.彖曰》唐.孔穎達.正義:「夫子所作彖辭,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德,或說其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名。……案:褚氏、莊氏並云:『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


  

  部首: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ㄨㄢˋ
  拼音: tuàn

參見「褖衣」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ㄨㄟ
  拼音: tuī




1.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如:「推車」、「推門」。唐.李白〈襄陽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順著遷移。《易經.繫辭下》:「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根據已知尋究其他。如:「推算」、「推論」、「以此類推」。《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有意其推本之也。」

4.擴充、擴展。如:「推行」、「推銷」、「推廣教育」。《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

5.選擇、荐舉。如:「推選」、「推舉」。《禮記.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6.辭讓、讓與。如:「推讓」。《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推食食我。」

7.藉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又推個事故,卻來白娘子家取傘。」

8.尊崇、讚許。如:「推崇」、「推許」。《晉書.卷四一.劉寔傳》:「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

9.除去。如:「推陳出新」。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ㄨㄟ
  拼音: tuī




植物名。脣形科茺蔚屬,「茺蔚」、「益母草」之古稱。參見「茺蔚」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176 页数: 1/80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