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ㄧㄢˊ
  拼音: tián




形容落石的聲音。《集韻.平聲.先韻》:「磌,石落聲。」《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記聞,聞其磌然。」



柱下石。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上.釋宮》:「磌,礩也。」疏證:「《太平御覽》引《說文》云:『礩,柱下石也。』」


  

 简化字:阗
  部首: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ㄊㄧㄢˊ
  拼音: tián




充塞、充滿。《史記.卷一二〇.鄭當時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



參見「闐闐」條。


  

  部首:心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羞辱、汙蔑。《詩經.小雅.小宛》:「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自稱的謙詞。有輕賤、侮辱的意思。如:「忝居」、「忝為人師」、「忝列門牆」。《西遊記》第九回:「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遊街。」


  

  部首:舌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用舌頭觸碰或沾取東西。如:「舔嘴巴」、「舔冰棒」、「他被小狗舔得一臉的口水。」


  

  部首: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1.盡、滅絕。如:「殄滅」。《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2.浪費、糟蹋。如:「暴殄天物」。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參見「淟涊」、「淟濁」等條。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參見「㥏墨」條。


  

  部首: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1.豐盛、豐厚。如:「腆儀」。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六上.滇遊日記四》:「抵殿東廂,則築居亦為拉出矣。遂就燕飲。其婦所備肴饌甚靦。」

2.善、美好。《禮記.郊特牲》:「幣必誠,辭無不腆。」

3.害羞的樣子。參見「腼腆」條。

4.不知羞恥的。《文選.沈約.奏彈王源》:「明目腆顏,曾無愧焉。」




凸出、挺出。如:「腆著胸脯」。《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


  

  部首: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ㄧㄢˇ
  拼音: tiǎn




探取、套騙。《孟子.盡心下》:「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聊齋志異.卷二.紅玉》:「誠恐宋人餂我。」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ㄢˋ
  拼音: tiàn




1.撥動、剔出。如:「掭燈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立起身來,幸得殘燈未息,重掭亮了。」

2.用毛筆蘸墨。如:「掭筆」。《西遊記》第三回:「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


  

  部首:玉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ㄧㄢˋ
  拼音: tiàn




古代繫於冠冕兩側,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飾。《說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晉.杜預.注:「瑱,充耳。」唐.孔穎達.正義:「禮以一絛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繫黃綿,綿下又縣玉為瑱以塞耳。」《戰國策.齊策四》:「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也稱為「充耳」。



充填。《文選.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裡,瑤珠怪石琗其表。」


  

  部首:舌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ㄊㄧㄢˋ
  拼音: tiàn




吐舌。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雜作承間聘,交驚舌互舚。」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ㄢ
  拼音: tiān




增加。如:「添飯」、「增添」、「添件衣服」。宋.辛棄疾〈瑞鷓鴣.膠膠擾擾幾時休〉詞:「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紅樓夢》第四〇回:「鴛鴦便坐下了,婆子們添上碗筷來。」


  

  部首: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ㄧㄢ
  拼音: tiān




調和。《集韻.平聲.沾韻》:「酟,和也。」


  

  部首:田
 总笔画:5
  注音: ㄊㄧㄢˊ
  拼音: tián




1.土地。如:「稻田」、「梯田」、「瓜田李下」、「蔗田」。《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我執曹君,而分曹魏之田以賜宋人。」《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2.可開採某些資源的地帶。如:「煤田」、「鹽田」。

3.姓。如戰國時魏有田子方。

4.二一四部首之一。




1.耕種。通「佃」。《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2.打獵。通「畋」。如:「田獵」。《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國語.齊語》:「田、狩、罼、弋,不聽國政。」


  

  部首:大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注音: ㄊㄧㄢ
  拼音: tiān




1.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頂天立地」。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大後天」、「一天」。

3.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顥〈春日偶成〉詩:「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4.時節、季節。如:「春天」、「三伏天」、「黃梅天」。

5.氣候。如:「晴天」、「陰天」、「大熱天」、「下雨天」。

6.自然。如:「人定勝天」、「樂天知命」。《莊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指宇宙萬物的主宰。有時指大自然、有時指命運、有時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書經.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8.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

9.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為天」。《漢書.卷四十三.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10.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時間完成,不得拖延。」




1.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險」、「天籟」、「天性」。

2.數目極大的。如:「天價」、「天量」、「天文數字」。

3.騰空架設的、駕於空中的。如:「天橋」、「天窗」、「天棚」。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聞」。


  

 简化字:眺
  部首: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ㄧㄠˋ
  拼音: tiào




1.古代諸侯每三年舉行聘問相見的禮節。《說文解字.見部》:「覜,諸侯三年大相聘曰覜。」《左傳.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

2.遠望。通「眺」。《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流目覜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墳。」《文選.左思.魏都賦》:「抗旗亭之嶢薛,侈所覜之博大。」


  

 简化字:粜
  部首:米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5
  注音: ㄊㄧㄠˋ
  拼音: tiào




出售穀物。《韓非子.內儲說下》:「韓昭侯之時,黍種嘗貴,甚少有,昭侯令人覆廩,廩吏果竊黍種而糶之甚多。」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


  

  部首: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參見「笤帚」條。


  

  部首:髟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5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小孩額前垂下的頭髮。如:「黃髮垂髫」。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我年二六,爾纔九詅,爰從靡識,撫髫相成。」


  

 简化字:龆
  部首: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20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兒童換牙。晉.陶淵明〈祭從弟敬遠文〉:「相及齠齒,並罹偏咎,斯情實深,斯愛實厚。」



孩童時期的。如:「齠年」、「齠齡」。唐.白居易〈送毛仙翁〉詩:「紺髮絲並緻,齠容花共妍。」



兒童額前垂下的頭髮。通「髫」。如:「垂齠」。《文選.張協.七命》:「玄齠巷歌,黃髮擊壤。」


  

 简化字:条
  部首:木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1.細長的樹枝。如:「柳條」、「枝條」。唐.李白〈折楊柳〉詩:「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2.長條形的物體。如:「線條」、「麵條」、「便條」、「油條」。

3.項目、條目。如:「條款」、「條例」、「法條」。

4.次序、系統。如:「有條不紊」、「井井有條」。

5.量詞:(1)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條魚」、「兩條線」、「三條香菸」、「五條裙子」。(2)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如:「《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條。」




1.長。《書經.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2.暢通無阻。如:「條暢洞達」。《戰國策.魏策一》:「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幅輳,無有名山大川之阻。」


  

 简化字:鲦
  部首:魚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2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參見「鰷魚」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蟬。《詩經.豳風.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鳴蜩。」《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部首:革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轡,馬韁繩。《字彙.革部》:「鞗,革轡也,御者所執,以絲曰轡,以革曰鞗。」《詩經.小雅.蓼蕭》:「既見君子,鞗革忡忡。」


  

  部首: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ㄠˇ
  拼音: tiǎo




1.深邃。《說文解字.穴部》:「窕,深肆極也。」晉.郭璞〈江賦〉:「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潛逵傍通,幽岫窈窕。」清.王筠《說文句讀》卷一四:「深肆,蓋即深邃。」

2.間隙、不充滿。《荀子.賦》:「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郤穴而不偪者與?」《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漢.高誘.注:「窕,不滿密也。」

3.微細、輕小。《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鐘之,輿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則和於物。」晉.杜預.注:「窕,細不滿。」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周鐘既窕槬,黥陣亦瘢痕。」

4.虛假、不實在。《韓非子.難二》:「語言辨,聽之說,不度於義,謂之窕言。」

5.輕薄、不莊重。通「佻」。《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師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




挑逗、誘惑。通「挑」。《文選.卷三四.七.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唐.李善.注:「窕,當為挑。」


  

  部首: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ㄧㄠˇ
  拼音: tiǎo




身材修長。《廣韻.上聲.篠韻》:「䠷,身長貌。」如:「身材高䠷」。


  

  部首:女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ㄊㄧㄠˇ
  拼音: tiǎo




身材修長而美好。《說文解字.女部》:「嬥,直好貌。」



古代流行在巴蜀一帶的歌舞。《集韻.上聲.筱韻》:「嬥,一曰巴歌。」



跳舞。《文選.左思.魏都賦》:「或明發而嬥歌,或浮泳而卒歲。」


  

  部首:目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ㄠˋ
  拼音: tiào




1.眼睛邪視。《說文解字.目部》:「眺,目不正也。」《文選.潘岳.射雉賦》:「亦有目不步體,邪眺旁剔。」

2.遠望。如:「眺望」、「登高遠眺」。唐.杜甫〈喜晴〉詩:「出郭眺四郊,肅肅春增華。」


  

  部首: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ㄧㄠˋ
  拼音: tiào




1.以腳蹬地,使身體往上或向前的動作。如:「跳躍」、「跳遠」、「雞飛狗跳」。《水滸傳》第二三回:「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弔睛白額大虫來。」

2.振動。如:「心跳」、「心驚肉跳」、「眼跳」。《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握其腕,暖尖滑膩,胸中不覺怦怦作跳。」

3.越過。如:「跳行」、「跳級」、「這一頁跳過去不看。」

4.脫離、逃出。如:「跳出火坑」。《紅樓夢》第五回:「萬望先以情欲聲色等事警其痴頑,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


  

  部首: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ㄊㄧㄠ
  拼音: tiāo




不滿的樣子。《廣韻.平聲.蕭韻》:「庣,不滿之貌。」



凹下的地方。《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為斛,其下為斗。」唐.顏師古.注:「庣,不滿之處也。」


  

  部首:心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ㄊㄧㄠ
  拼音: tiāo




輕薄放縱。《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唐.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薄俗誰其激,斯民已甚恌。」


  

  部首: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ㄊㄧㄠ
  拼音: tiāo




1.祖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弔。」

2.古代遠祖神位所遷往的宗廟稱為「祧」。《周禮.春官.守祧》:「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漢.鄭玄.注:「遷主所藏曰祧。」

3.繼承上代的人。如:「承祧」、「守祧」。




1.遷廟。《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宋史.卷一二三.禮志二十六》:「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準禮不諱,忌日亦請依唐睿宗祧遷故事廢之。」

2.承繼。《聊齋志異.卷二.俠女》:「且身已向暮,旦夕犯霧露,深以祧續為憂耳。」《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不怕等二老歸天後再還宗,或是兼祧兩姓俱可。」


  

  部首:山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參見「岧岧」、「岧嶢」等條。


  

  部首: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1.植物名:(1)紫葳科紫葳屬,「紫葳」、「凌霄花」之古稱。《詩經.小雅.苕之華》:「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參見「紫葳」條。也稱為「凌苕」、「凌霄」、「陵苕」。(2)豆科蠶豆屬,「野豌豆」之古稱。參見「野豌豆」條。(3)藜科地膚屬,「地膚」、「掃帚」之古稱。參見「掃帚」條。

2.蘆葦的花穗。《荀子.勸學》:「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髮,繫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唐.楊倞.注:「苕,葦之秀也。」


  

  部首:辵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ㄊㄧㄠˊ
  拼音: tiáo




遙遠。如:「迢遞」、「迢迢」、「迢遙」、「迢遠」。


  

  部首:馬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3
  注音: ㄊㄧㄝˇ
  拼音: tiě




毛色赤黑的馬。《說文解字.馬部》:「驖,馬赤黑色。」《詩經.秦風.駟驖》:「駟驖孔阜,六轡在手。」


  

  部首: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8
  注音: ㄊㄧㄝˋ
  拼音: tiè

參見「饕餮」條。


  

 简化字:贴
  部首:貝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ㄊㄧㄝ
  拼音: tiē




1.黏附。如:「貼郵票」、「張貼」、「剪貼」。《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

2.挨近、接近。如:「緊貼」、「貼身」、「貼近」。宋.晏殊〈拂霓裳.樂秋天〉詞:「風日好,數行新雁貼寒煙。」

3.順服、服從。如:「部屬們對他十分服貼。」

4.補助。如:「補貼」、「貼現」、「哥哥每月貼他五十元。」

5.虧損、賠損。如:「倒貼」、「他貼了老本,還是無法挽救這家公司。」

6.在電腦應用程式中將此畫面的資料剪下,拷貝到另一畫面的動作。為英語paste的意譯。

7.質押、典當。唐.李嶠〈諫建白馬坂大像疏〉:「亦有賣舍貼田,以供王役。」




適切、妥當。如:「妥貼」、「貼切」。



1.戲劇角色中正旦以外的次要旦角稱為「貼」。元曲中稱為「貼旦」、「副旦」,明傳奇稱為「貼」。

2.一種油炸或火烤成的食物,底部焦香,表面熟軟。如:「鍋貼」。


  

 简化字:铁
  部首:金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1
  注音: ㄊㄧㄝˇ
  拼音: tiě




1.(iron,Fe)化學元素。原子序26。銀白色的金屬元素,富延展性,容易導電傳熱。受電磁感應會產生磁性。在潮溼空氣中容易生鏽。加熱後能與許多化學元素反應,鍛冶成各式材料,為煉鋼的主要原料,是應用最廣的金屬。大多存在於火成岩中。人體中若飲食長期缺乏鐵質會引起貧血。

2.兵器。如:「手無寸鐵」。漢.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

3.姓。如隋朝時有鐵士雄。




1.堅固、堅硬。如:「鐵拳」、「銅牆鐵壁」、「金城鐵郭」。

2.堅定不變的。如:「鐵石心腸」、「鐵證如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劉琨鐵誓,精貫霏霜。」

3.強硬、勁悍精銳。如:「鐵蹄」。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鐵騎成群,玉軸相接。」




必定。如:「鐵定」、「鐵不是」。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548 页数: 2/13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