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o
  

  部首: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國名。即有娀氏。故址約在今山西省運城縣附近。


  

  部首:山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高聳的。如:「嵩高」。《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詩》:「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1.參見「嵩山」條。

2.姓。如漢代有嵩真。


  

  部首: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ㄥˊ
  拼音: sóng




俗稱精液為「㞞」。《金瓶梅》第五〇回:「賊秫村村,你今日纔吃㞞,你從前已後,把㞞不知吃了多少!」


  

  部首:心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恐懼、害怕。《文選.潘岳.笙賦》:「晉野悚而投琴,況齊瑟與秦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見他惶悚,應對不似往日。」


  

  部首: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1.恭敬、肅敬。《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聽者無不虛己竦神,說而承流。」唐.顏師古.注:「竦,敬也。說,讀曰悅。」

2.拉長脖子,舉起腳跟而立。《漢書.卷三三.韓王信傳》:「士卒皆山東人,竦而望歸。」

3.直立、矗立。南朝宋.謝靈運〈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

4.持、握。《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5.驚懼。通「愯」。《詩經.商頌.長發》:「不戁不竦,百祿是總。」《韓非子.主道》:「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

6.振奮、震動。《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嘗專意散財,厚爵祿,竦精神,舉天下以求之矣。」《文選.張協.七命》:「舉戈林竦,揮鋒電滅。」




恭敬的樣子。如:「竦然起敬」。明.高啟〈南宮生傳〉:「其人竦聽,居樽下拜。」


  

  部首: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搖動馬銜使馬行走。《公羊傳.定公八年》:「臨南駷馬。」漢.何休.解詁:「捶馬銜走。」唐.李白〈天馬歌〉:「天馬奔,戀君軒,駷躍驚矯浮雲翻。」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恐懼。《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故誨之以忠,愯之以行。」


  

  部首:手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1.推。《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賈婆不管三七二十一,和張婆兩個,你一推,我一㩳,㩳他出了大門。」

2.挺立、聳立。唐.杜甫〈畫鷹〉詩:「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部首:人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傱傱:疾進的樣子。《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風傱傱而扶轄兮,鸞鳳紛其御蕤。」唐.顏師古.注:「傱傱,前進之意也。」


  

 简化字:怂
  部首:心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1.驚懼。《文選.張衡.西京賦》:「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慫兢。」

2.參見「慫恿」條。


  

 简化字:耸
  部首: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ㄙㄨㄥˇ
  拼音: sǒng




1.直立、高起。如:「聳肩」、「高聳入雲」。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2.獎勵、讚揚。《國語.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唐.姚崇〈冰壺誡〉:「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

3.驚駭、驚動。如:「聳人聽聞」、「危言聳聽」。唐.劉禹錫〈觀柘枝舞〉詩二首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1.耳聾、聽覺不靈敏。漢.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2.高。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郤堞帶江清。」南朝梁.沈約〈寒松〉詩:「梢聳振寒聲,青蔥標暮色。」


  

  部首: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ㄙㄨㄥˋ
  拼音: sòng




1.國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

2.朝代名:(1)參見「劉宋」條。(2)參見「宋朝」條。

3.姓。如戰國時代楚國有宋玉。


  

  部首:辵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ㄨㄥˋ
  拼音: sòng




1.遣去。《說文解字.辵部》:「送,遣也。」宋.文天祥〈正氣歌〉:「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2.陪伴著走。如:「護送」、「送小弟弟回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唐.杜甫〈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3.告別。如:「送別」、「送舊迎新」、「送行」。

4.贈給。如:「贈送」、「他送我一本書。」

5.輸運。如:「送貨」、「送信」、「運送」。

6.供應。如:「送水」、「送電」。

7.傳遞。如:「送秋波」。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8.犧牲。如:「送死」、「送命」。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您哥哥暑濕風寒縱較些,多被那煩惱憂愁上送了也。」


  

 简化字:讼
  部首: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ㄙㄨㄥˋ
  拼音: sòng




1.爭辯是非。《說文解字.言部》:「訟,爭也。」如:「聚訟紛紜」。《淮南子.俶真》:「周室衰而王道廢,儒墨乃始列道而議,分徒而訟。」

2.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如:「訴訟」。《周禮.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漢.鄭玄.注:「訟,謂以財貨相告者。」

3.責備。《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公開的、明白的。《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訟言誅之。」


  

 简化字:诵
  部首: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ㄥˋ
  拼音: sòng




1.大聲朗讀。如:「朗誦」、「誦讀」。

2.陳述、稱說。《孟子.告子下》:「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

3.怨謗、諷諫。《左傳.襄公四年》:「臧紇救鄫侵邾,敗於狐駘……國人誦之。」《國語.楚語上》:「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三國吳.韋昭.注:「誦,謂箴諫時世也。」

4.背念。如:「背誦」。唐.杜甫〈可歎〉:「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

5.讚美。通「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




詩文。《詩經.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公開的。通「頌」。《漢書.卷三.高后紀》:「平陽侯馳語太尉勃,勃尚恐不勝,未敢誦言誅之。」顏師古注引鄧展曰:「誦言,公言也。」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1.松科松屬樹木之泛稱。也稱為「木公」或「松樹」,參見「木公」、「松樹」條。

2.姓。如隋代有松贇。


  

  部首: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水氣遇冷凝結成的水珠。《廣韻.平聲.鍾韻》:「凇,凍落之貌。」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1.河川名。源出江蘇省太湖,經上海,合黃浦江入海。通稱為「吳淞江」。

2.水氣遇冷凝結成的水珠。通「凇」。宋.曾鞏〈冬夜即事〉詩:「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門霧淞寒。」


  

  部首:山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同「嵩」。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植物名。十字花科蕓薹屬,「白菜」之古稱,參見「白菜」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蜙蝑:動物名。即螽斯。觸角細長,體綠褐色,能發聲,雌者體大,尾端有產卵器。食害農作物。《爾雅.釋蟲》:「蜤螽,蜙蝑。」宋.邢昺.疏:「蜤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一名蜙蝑。」


  

 简化字:松
  部首: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ㄙㄨㄥ
  拼音: sōng




1.鬢髮蓬亂的樣子。《玉篇.髟部》:「鬆,亂髮貌。」如:「蓬鬆」。宋.汪元量〈湖州歌〉:「曉鬢鬅鬆懶不梳,忽聽人說是南徐。」

2.不緊。如:「鞋帶鬆了。」、「螺絲釘鬆了。」

3.不煩重、不緊要。如:「輕鬆」、「稀鬆平常」。

4.不嚴格。如:「檢查得很鬆。」、「管理得太鬆。」

5.寬裕。如:「最近手頭兒鬆了些,可以再買些書。」

6.精神懈怠。如:「鬆懈」。

7.物質脆軟不緊密。如:「鬆軟可口」、「土質很鬆」、「又鬆又脆的餅乾。」




將瘦肉煮熟炒乾,製成絨狀或纖維狀的食品。如:「魚鬆」、「肉鬆」。



1.放開。如:「鬆綁」、「鬆開手」。

2.解開、放寬。如:「天太熱了,把衣服鬆一鬆。」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屎、尿。如:「解溲」。《後漢書.卷二七.張湛傳》:「湛至朝堂,遺失溲便,因自陳疾篤,不能復任朝事,遂罷之。」



1.排泄。《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湧疝也,令人不得前後溲。」

2.用水調和。《禮記.內則》:「為稻粉,糔溲之,以為酏。」宋.王禹偁〈甘菊冷淘〉詩:「俸麵新且細,溲牢如玉墩。」

3.淘洗。《聊齋志異.卷六.小謝》:「二女微笑,轉身向灶,析薪溲米,為生執爨。」


  

  部首:广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1.隱匿。《玉篇.广部》:「廋,隱匿也。」《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2.找尋。通「搜」。《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直突入其門,廋索私屠酤。」唐.顏師古.注:「廋讀與搜同,謂入室求之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1.找尋、尋求。《漢書.卷六.武帝紀》:「秋,閉城門大搜,發謫戌屯五原。」《聊齋志異.卷一.狐嫁女》:「已而主人斂酒具,少一爵,冥搜不得。」

2.檢查、檢點。如:「搜身」。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不肯搜自己狂為,只待要覓別人破綻。」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笑的樣子。《玉篇.口部》:「嗖,笑貌。」



1.形容驅鳥所發出的聲音。《集韻.去聲.宥韻》:「嗖,驅鳥聲。」

2.形容迅速通過的聲音。如:「子彈嗖嗖的掠過頭頂。」


  

  部首: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參見「蠼螋」條。


  

 简化字:锼
  部首: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1.刻鏤。《文選.左思.魏都賦》:「木無雕鎪,土無綈錦。」

2.侵、蝕。宋.陸游〈醉中步月湖上〉詩:「霜風鎪病骨,林月寫孤影。」


  餿

 简化字:馊
  部首: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食物腐敗而變味。如:「飯菜餿了。」



1.腐壞變味的。如:「餿水」。《紅樓夢》第六一回:「前兒要吃豆腐,你弄了些餿的,叫他說了我一頓。」

2.不管用、不高明的。如:「餿主意」。


  

 简化字:飕
  部首: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9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1.形容風吹的聲音。漢.趙壹〈迅風賦〉:「啾啾颼颼,吟嘯相求。」

2.形容行動迅速如風的聲音。《水滸傳》第七回:「那漢颼的把那口刀掣將出來。」

3.形容雨聲。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三:「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溼高飛難。」




寒冷的樣子。如:「冷颼颼」。宋.蘇軾〈韋偃牧馬圖〉詩:「沙苑茫茫蒺藜秋,風髮霧鬣寒颼颼。」



風吹。如:「衣服被風颼乾了。」


  

 简化字:搜
  部首: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ㄡ
  拼音: sōu




1.茜草,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蒐,茅蒐,茹慮。人血所生,可以染絳。」《山海經.中山經》:「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2.古代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1.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秋,蒐于紅。」

2.聚集。《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

3.尋求。《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

4.隱藏。《左傳.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讒蒐慝。」


  

  部首:目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ㄡˇ
  拼音: sǒu




瞎子。《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



瞎,眼睛沒有眼珠。《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简化字:薮
  部首:艸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9
  注音: ㄙㄡˇ
  拼音: sǒu




1.密生雜草的湖澤、沼澤。《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君無度而弗察兮,使芳草為藪幽。」《國語.楚語下》:「又有藪曰雲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2.人物聚集的地方。《書經.武成》:「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漢.蔡邕〈胡廣黃瓊頌〉:「惟道之淵,惟德之藪。」

3.草野、鄉野。晉.湛方生〈後齋詩〉:「解纓復褐,辭朝歸藪。」


  

  部首:口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ㄡˋ
  拼音: sòu




1.氣管受到痰或氣體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而用力排出氣體。如:「咳嗽」、「嗽喘」。

2.以口吸吮。如:「嗽飲」。《漢書.卷九三.佞幸傳.鄧通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

3.用水漱口。通「漱」。《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简化字:颂
  部首:頁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ㄥˋ
  拼音: sòng




1.《詩經》六義之一。是配合舞蹈,讚美祖先、神靈、君主的樂歌,可分為〈周頌〉、〈魯頌〉、〈商頌〉等。

2.文體名。一種以讚美表揚為內容的文體。如劉伶的〈酒德頌〉、陸機的〈漢高祖功臣頌〉。




1.稱讚別人的好處。如:「歌功頌德」。《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

2.祝禱。通常用於書信中。如:「敬頌近安」、「順頌時安」。

3.朗讀。通「誦」。《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部首:又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ㄡˇ
  拼音: sǒu




1.老人。如:「童叟無欺」。

2.稱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如:「老叟」。《孟子.梁惠王上》:「叟,不遠千里而來。」


  

  部首:口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ㄡˇ
  拼音: sǒu




1.以口作聲對狗發出命令。《左傳.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

2.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北史.卷二六.宋隱傳》:「爾如狗耳!為人所嗾。」《聊齋志異.卷三.商三官》:「以醉謔忤邑豪,豪嗾家奴亂捶之,舁歸而斃。」


  

 简化字:擞
  部首:手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 ㄙㄡˇ
  拼音: sǒu

參見「抖擻」、「擻抖抖」等條。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ㄛ
  拼音:(2) ō




用於句尾或語氣停頓處,表驚嘆。如:「這麼多錢呵!」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ㄛ
  拼音:(2) ō

(一)之又音。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724 页数: 1/19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