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橚矗」、「橚爽」等條。


  

 简化字:骕
  部首:馬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2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驌驦」條。


  

 简化字:鹔
  部首:鳥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3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鷫鷞」條。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逆流而上。《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上》:「晉將毛武生救魏興,遣前鋒督護趙福、將軍袁虞等將水軍一萬,溯江而上。」

2.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推本溯源」、「不溯既往」、「追溯往事」。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狀。如:「泥塑」、「雕塑」。《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一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2.陶冶、培養。如:「塑造形象」。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訴說。通「訴」。《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2.詆毀、誣陷別人。《論語.憲問》:「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

3.向。通「溯」。《文選.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眺華岳之陰崖。」李善注引薛綜〈西京賦〉注曰:「愬,向也。愬與溯古字通。」南朝宋.謝莊〈月賦〉:「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驚懼。《公羊傳.宣公六年》:「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


  

  部首: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從洞穴中衝出來。《說文解字.穴部》:「窣,從穴中卒出。」

2.拂。唐.岑參〈衛節度赤驃馬歌〉:「請君鞲出看君騎,尾長窣地如紅絲。」




形容細小的聲音。如:「窸窸窣窣」。宋.蘇軾〈入峽〉詩:「墜崖鳴窣窣,垂蔓綠毿毿。」


  

 简化字:谡
  部首: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起。《禮記.祭統》:「是故尸謖,君與卿四人餕。」唐.柳宗元〈起廢答〉:「十有一人,謖足以進,列植以慶。」



收斂、整飭的樣子。《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公子謖爾斂袂而興曰:『胡為其然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涑水」條。


  

  部首:辵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快、急。表時間。如:「迅速」、「速成」、「速寫」。《論語.子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大,大事不成。」



1.邀請。《易經.需卦.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文選.張衡.南都賦》:「以速遠朋,嘉賓是將;揖讓而升,宴于蘭堂。」

2.招致。《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毋速天罰,赦圖不穀。」《國語.楚語下》:「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速度的簡稱。如:「光速」、「音速」。


  

  部首:角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觳觫」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樸樕」條。


  

  部首:辵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肅敬。《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蔬菜。《詩經.大雅.韓奕》:「其蔌維何?維筍及蒲。」漢.毛亨.傳:「蔌,菜殽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𦌊

  部首:网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䍡𦌊」條。


  

  部首: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鼎中的食物。《易經.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唐.孔穎達.正義:「餗,糝也,八珍之膳,鼎之實也。」

2.泛指美味的佳餚。宋.梅堯臣〈就野人買兔〉詩:「剩付錢刀買庖餗,不須緣徑更求蹄。」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二八齣:「奇珍異味天庖餗,一飯須知恩可報,君恩似海深難掬。」


  

  部首:竹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搖動。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待月簾微簌,迎風戶半開。」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真情、真誠。通「愫」。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

5.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部首:人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向、往。南朝齊.王融〈採菱曲〉:「雕輜傃平隰,朱櫂泊安流。」宋.蘇軾〈放鶴亭記〉:「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三日放鶴亭。」

2.遵循、遵守。宋.王安石〈諫官論〉:「循其名,傃其分,以事其上而不敢過也。」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真情。明.張自烈《正字通.心部》:「愫,情實也。」如:「情愫」。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位於鳥類食道後段,暫時貯存食物的囊狀部分。即嗉囊。唐.白居易〈新樂府.秦吉了〉:「豈無鵰與鶚,嗉中肉飽不肯搏。」


  

  部首:肉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肥胖。《玉篇.肉部》:「膆,肥也。」



鳥類食道末端貯藏食物的囊狀部分。同「嗉」。《文選.潘岳.射雉賦》:「當咮值胸,裂膆破觜。」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苜蓿」條。


  

  部首: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參見「蹜蹜」條。


  

  部首: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屬,「小米」之古稱。參見「小米」條。

2.穀實的總稱。《淮南子.詮言》:「量粟而舂,數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國。」

3.俸祿。《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

4.皮膚遇寒時在表面所起的小顆粒。宋.蘇軾〈雪後書北臺壁〉詩二首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俗稱為「雞皮疙瘩」。

5.姓。如漢代有粟舉。


  

  部首:心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阿諛、奉承。《玉篇.心部》:「憟,承止顏色也。」


  

 简化字:肃
  部首:聿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恭敬的。《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

2.莊嚴的。如:「嚴肅」、「肅穆」。《禮記.玉藻》:「言容詻詻,色容厲肅。」




1.恭敬。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稷嗣制禮,下肅上尊。」

2.敬畏。《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皇帝祇肅舊禮,尊重神明,即告于祖宗而不敢失。」

3.戒備、整飭。《文選.曹植.應詔詩》:「命彼掌徒,肅我征旅。」

4.斂縮、萎縮。《禮記.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5.急迫、嚴峻。《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漢.鄭玄.注:「肅,駿也。」

6.引導。參見「肅客」條。

7.用於書信的敬詞。如:「手肅」、「端肅」、「拜肅」。




恭敬的。如:「肅立」、「肅呈」、「肅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斂容肅坐。」


  

 简化字:苏
  部首: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
  拼音: sū




蘇醒、死而復生。《董西廂》卷二:「夫人聞語,仆地諕倒。紅娘與鶯鶯連救,多時稍甦。」


  

  部首: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
  拼音: sū




1.用油和麵粉等製成的鬆脆食品。如:「鳳梨酥」、「核桃酥」。

2.參見「酴酥」條。




酸軟。《水滸傳》第一〇一回:「王慶看到好處,不覺心頭撞鹿,骨軟觔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霎時間酥了半邊。」



1.柔軟無力的。如:「酥軟」、「酥麻」。

2.柔嫩而光潔的。如:「酥胸」。


  

 简化字:稣
  部首:禾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 ㄙㄨ
  拼音: sū




甦醒、死而復生。如:「復穌」。也作「甦」、「蘇」。


  

 简化字:苏
  部首:艸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ㄙㄨ
  拼音: sū




1.植物名。即紫蘇。脣形科紫蘇屬,「紫蘇」之古稱,參見「紫蘇」條。

2.下垂的穗狀裝飾物。如:「流蘇」。南朝梁.簡文帝〈七勵〉:「金蘇翠幄,玉案象床。」

3.江蘇省的簡稱。

4.蘇州的簡稱。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5.姓。如宋代有蘇軾。




1.甦醒、死而復生。同「穌」。《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2.睡醒。唐.杜荀鶴〈早發〉詩:「東窗未明塵夢蘇,呼童結束登征途。」

3.獲救、緩解。《書經.仲虺之誥》:「徯予后,后來其蘇。」唐.杜甫〈江漢〉詩:「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4.割草。《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简化字:苏
  部首:口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3
  注音: ㄙㄨ
  拼音: sū

參見「嚕囌」條。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ㄙㄨˊ
  拼音: sú




1.群眾的風尚習慣。如:「禮俗」、「陋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禮記.曲禮上》:「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2.世人、一般人。漢.楊惲〈報孫會宗書〉:「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翻傳》:「性不協俗,多見謗毀。」

3.塵世、世間。如:「還俗」。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自幼捨俗出家,在白馬寺中脩行。」




1.粗鄙的。如:「粗俗」、「鄙俗」。三國蜀.諸葛亮〈表廢廖立〉:「國家不任賢而任俗吏。」

2.平凡的、平庸的。如:「俗士」、「俗人」。唐.白居易〈早春聞提壺鳥因題鄰家〉詩:「欲期明日東鄰醉,變作騰騰一俗夫。」

3.大眾化的、淺近的。如:「俗語」、「俗諺」、「俗文學」、「通俗小說」。


  

  部首:夕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早晨。如:「夙夜匪懈」。《書經.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唐.孔穎達.正義:「夙,早也。」《文選.潘岳.秋興賦》:「夙興晏寢,匪遑厎寧。」



1.舊的、以前的。《西遊記》第五二回:「且休題夙話。」

2.平常的、一向的。如:「夙願」、「夙志」。《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惟君明叡,平其夙心。」

3.飽學的。通「宿」。參見「夙儒」條。


  

  部首: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逆水而上。《左傳.文公十年》:「沿漢泝江,將入郢。」《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運糧泝河西上,舟相屬不絕。」


  

 简化字:诉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ˋ
  拼音: sù




1.陳述、傾吐。如:「告訴」、「訴說」、「互訴衷曲」。《文選.潘岳.寡婦賦》:「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2.告狀、控告。如:「起訴」、「上訴」。《漢書.卷十.成帝紀》:「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新唐書.卷一一六.王綝傳》:「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

3.詆毀。《左傳.成公十六年》:「取貨于宣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三國志.卷一四.魏書.郭嘉傳》:「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4.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姓。如漢代有訴梵。


  

  部首: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ㄙㄨㄢ
  拼音: suān

參見「狻猊」條。


  

 简化字:酸
  部首:疒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ㄙㄨㄢ
  拼音: suān




酸痛、微痛無力。如:「腰痠」、「腿痠」。


  

  部首: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ㄙㄨㄢ
  拼音: suān




1.像醋的味道或氣味。《荀子.榮辱》:「口辨酸、鹹、甘、苦。」唐.杜甫〈解悶〉詩一二首之一〇:「京中舊見君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2.悲痛。《文選.江淹.恨賦》:「亦復含酸茹歎,銷落湮沉。」唐.韓愈〈賀冊尊號表〉:「銜酸抱痛,且恥且慚。」

3.化學上指在水溶液中進行電離時能產生氫離子的化合物。如:「硝酸」、「硫酸」、「鹽酸」。




1.水果或食品的味道酸澀。如:「酸梅」、「這青蘋果又酸又澀,實在難以下嚥。」

2.感覺微痛無力的。同「痠」。如:「腰酸背痛」。南朝梁.無名氏〈隴頭流水歌〉:「山高谷深,不覺腳酸。」

3.小氣、迂腐。如:「寒酸」、「窮酸」。

4.悲痛的。如:「心酸」、「辛酸」。




食物腐壞產生酸味。如:「牛奶已經酸了,不能喝。」


  

  部首:匚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6
  注音: ㄙㄨㄢˇ
  拼音: suǎn




古代用來裝帽子的竹器。《廣韻.上聲.緩韻》:「匴,冠箱也。」《儀禮.士冠禮》:「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匴。」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265 页数: 1/82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